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2020-12-23 佳佳樂多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

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後來我就想開了,覺得也用不著自己嚇唬自己,這都是命。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想我的後半截該會越來越好了。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有人說:「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於其歷史性和文學性。」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性表達的淋漓盡致!

餘華是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餘華以他的批判題材出名,寫作很有洞察力和吸引力。

張藝謀找到餘華,想改編他的中短篇小說《河邊的錯誤》,後來看到《活著》的清樣,張藝謀激動到失眠,然後決定拍《活著》。

《活著》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

《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煽情的語言,很直白,也很殘忍,有的都是經歷著苦難還竭盡全力活著的人們。

接受苦難,也是接受自己,戰勝苦難,也是給自己找條活路。魯迅先生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細讀餘華你就會真正明白「絕望是不存在的」,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獨特的魅力,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讓你覺得,絕處逢生就是這個樣子,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

餘華經典著作僅需28元,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讓你震撼:「原來,這就叫人生。」

請您點擊下方商品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在融合和創新中邁向經典——重讀《活著》並論餘華的文學史意義
    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頑強的生存勇氣和熱情,以及無奈卻坦然面對厄運的態度,卑微卻堅韌的隱忍精神,很難想像中國的農民階層能夠綿延至今。所以,在苦難如此廣泛而深重的中國鄉村文化中,「活著」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甚至說它本身就是一種抗爭。餘華將福貴的生命觀與其生活的深重苦難結合起來,事實上是在展示農民階層的歷史,客觀說更是在闡釋他們生命哲學的成因,寄託著深切的認同意識。
  • 生活很難,惟願活著:細數餘華《活著》中直擊人心的經典語句
    你能想像的最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是家道中落?食不果腹?痛失親人?還是孤獨終老?你能想像得到的生活的難全在餘華的小說《活著》裡。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人總會思考活著的意義,卻忘了活著本身就是意義,那與生俱來的對活著的渴望也被生活折磨得所剩無幾,但《活著》讓我看到了活著最真實的樣子,那個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年代,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
  • 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很多人肯定會說,活著就是為了看到更多想看到的,聽到更多想聽到的,享受更多享受的,活著就是一種享受,享受人世間的各種美好。但說真的,多少人活著是在享受地活著?我們多數人都知道活著不容易,因為活著要生活,要生活就要有經濟去支撐,需要經濟去支撐,就要去賺錢。
  • 冰心文學獎《活著》10大經典語句,總有一句刻骨銘心
    《活著》是餘華的最主要代表作之一,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自出版後加印無數次,影響深遠,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暢銷書,因此也奠定了餘華在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餘華說是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促使他有了靈感,決定創作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活著》裡的這十句話,揭示了活著本身的意義
    談起《活著》這本書,大家立刻浮現眼前的應該是這本書的作者餘華,讀了這本書的人一定會有一個想法:活著,真好!但是,又有一個疑問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活著的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去尋找活著的意義呢?
  • 冰心文學獎《活著》10大經典語句:句句精闢,總有一句刻骨銘心
    《活著》是餘華的最主要代表作之一,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自出版後加印無數次,影響深遠,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暢銷書,因此也奠定了餘華在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餘華說是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促使他有了靈感,決定創作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 餘華《活著》: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
    餘華的小說《活著》在當時 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同名小說也被張藝謀執導成電影,葛優、鞏俐等主演。福貴在家道中落前是出名的闊少爺,父親是村中有100多畝地的大地主,丈人是城中米行的老闆,商會的會長,那段時間他囂張跋扈,嗜賭如命。家中有錢,別人就不敢拿他怎麼樣,所以活的肆無忌憚,走路從來都是讓人背著。
  • 餘華《活著》:我寫的是真正的希望。確實如此嗎?
    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 餘華《活著》六句話,最後一句揭露了人世間最殘酷無情的真相!
    餘華《活著》最經典的六句話,初讀就熱淚盈眶,本以為第一句是經典,沒想到最後一句才揭露了人世間最殘酷無情的真相!1,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2,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3,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了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4,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5,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死裡逃生後,在解放軍的幫助下,福貴終於回到家中,才知道可愛聰明的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母親也已去世,兒子有慶已兩歲多。接著,福貴一家經歷了集體公社和大饑荒。後來,眼看著日子就要好起來,可有慶死了,媳婦家珍的病也一天比一天嚴重。很久之後,鳳霞風風光光嫁到了縣城。
  • 餘華《活著》中福貴的父親最後的話有什麼含義
    二、《活著》代表的人的生存意義在1998年的一次訪談中,餘華先生說:「我見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這句話指出了一個事實,作出了一個判斷。 一個事實:福貴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著。
  • 《活著》:當富貴失去所有親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餘華這樣解釋
    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餘華:《活著》就是活著,又不僅僅是活著!
    作家餘華,直接用活著作書名,用他的思考,用他筆下的故事,引發了讀者更深更廣層次上關於活著的思考。閱讀《活著》是殘忍的,餘華用「上帝視角」,像「非人類」見證者,不遺餘力地展示生存的苦難,禍不單行還雪上加霜。人生沒有最苦,只有更苦,不到生命盡頭,誰也不知道這段人生會有多長?
  • 餘華《活著》中6句經典語錄,透露正確人生態度,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一本豆瓣評分高達9.4的書,作者是餘華,外界對這本書的評價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句詞之間,藏著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活著》中6句最為經典的語錄,來悟出正確的人生態度吧!
  • 餘華《活著》中的一句話,短短二十幾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每每站在十字路口,驀然回神,會發現,這一路走來,已經有太多熟悉的身影漸行漸遠,卻追不得,留不住。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5句經典語錄!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他的父親因為自己的孩子不爭氣,被活活氣死,母親又得了重病,於是福貴決定痛改前非,去給重病的母親去請郎中,但是在去的路上不幸遇到了國民黨的軍隊,被抓去做了壯丁,再往後的日子裡,被解放軍俘虜才回了家,幸虧有妻子的不離不棄,照顧著兩個孩子,當時的福貴還以為自己的母親活著,到了家才知道,原來父母已經早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