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2020-12-15 瀟湘夜雨靜翻書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探索什麼,而是控訴。

福貴本來可以平平淡淡的活著,起碼吃得起飯,一家老小相依為命,但沒有,一個個離開了他,而每個人的離開,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將一個個厄運強行加給了福貴,他躲不開,也避不掉。

那些動蕩的年月,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還是能夠飢一頓飽一頓的活著的,真正不能讓人活的,不是饃饃,這讓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寬廣,要深刻。

不要探尋這樣活著的意義了,這樣活著,就沒有任何意義,起碼的尊嚴,健全的人格,都被打的稀碎,剩下的還有什麼,我們在哀嘆福貴的悲慘的同時,更要思考一些什麼,怎麼能夠避免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怎麼活的真正有意義。

苟延殘喘的人生,絕不是我們需要的,也不必學習福貴,逆來順受,將家人的生命交給魔鬼,一點點的抗爭,一點點的努力,就會改變一些什麼,這句話,餘華沒有說,但他的字裡行間,都是血淚,都是憤怒,儘管,寫的那麼平鋪直敘。

餘華提到了寫作的動機,是一部電影,一部描寫黑奴的電影,他要說的話,沒有說完,其實,描寫黑奴的小說之後,就有了巨大變化,一部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了黑奴的解放運動,而一部活著,並沒有讓我們有所啟發,思考尊嚴和權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更大的悲哀。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活著》就是活著,又不僅僅是活著!
    作家餘華,直接用活著作書名,用他的思考,用他筆下的故事,引發了讀者更深更廣層次上關於活著的思考。閱讀《活著》是殘忍的,餘華用「上帝視角」,像「非人類」見證者,不遺餘力地展示生存的苦難,禍不單行還雪上加霜。人生沒有最苦,只有更苦,不到生命盡頭,誰也不知道這段人生會有多長?
  • 《活著》:當富貴失去所有親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餘華這樣解釋
    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情而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在書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話,餘華並沒有過於的煽情,因為每一個悲劇都是痛苦的。《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而且餘華在書中不留餘地地摧毀福貴的生活。
  •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很多讀者之所以對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作家餘華將中國當代的歷史事件,都融合到了主人公福貴身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活著》故事這麼悲慘,但卻很受人們的喜歡。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我們每天都在「活著」,但是你真正想過你活著的意義了嗎?
  •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三個層次,來世上走一趟,總得活得明白點
    除了講述福貴悲慘的一生,《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還沒有斷,苟延殘喘,正是體現了這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體面的活著徐富貴的前半生,雖然大家表面見了他都畢恭畢敬的,但其實徐富貴活的並不體面。每天猶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為家庭、為社會帶來任何價值。大家都在背地裡對他指指點點,甚至在他被騙光了全部家產後,沒有對他投去半點的同情。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讀者之所以對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作家餘華將中國當代的歷史事件,都融合到了主人公福貴身上。就這樣,福貴親手將自己家的財產拱手讓人,他的人生也徹底由富轉貧。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能像福貴一樣,把家底輸光了,才意識到珍惜。
  • 《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餘華的《活著》,透過福貴的一生,看到一個答案。01 《活著》,福貴餘華是一個很照顧讀者的作家。《活著》這本小說只有十二萬字,餘華覺得,長篇小說,十五萬字以內就夠了,這樣讀者讀的不累。那麼,既如此,福貴為什麼還活著呢?活著的意義又在哪裡?02活著,千鈞一髮《活著》在極端的環境中通過死去講述活。福貴的親人接連死去,小說雖然誇大了死亡,但並不是通過折磨福貴引起讀者同情。
  • 《活著》餘華:寫死了所有親人,為何要費盡心機告誡世人「活著」
    《活著》餘華:寫死了所有親人,為何要費盡心機告誡世人「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被譯成20多種語言,暢銷了全世界。一雙兒女、妻子、女婿、外孫,誰能經手的住所有的親人全部離自己而去呢,但是福貴沒有傷痛沒有尋死而是坦然的去接受這一切,那些悲傷體會全是讀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讓人讀來有種難受的窒息的感覺。用《活著》作為標題我想就是為了告訴讀者: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無論用什麼方式,只要能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 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2021年重溫《活著》的感悟!新的一年,我們有許多的期盼,期盼今年會過得更好!可是我們心中知道,理想與生活或多或少存在鴻溝。
  • 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很多人肯定會說,活著就是為了看到更多想看到的,聽到更多想聽到的,享受更多享受的,活著就是一種享受,享受人世間的各種美好。但說真的,多少人活著是在享受地活著?我們多數人都知道活著不容易,因為活著要生活,要生活就要有經濟去支撐,需要經濟去支撐,就要去賺錢。
  • ...在融合和創新中邁向經典——重讀《活著》並論餘華的文學史意義
    也就是說,福貴作為苦難的承受者,在命運面前毫無反抗,甚至沒有任何主動的抗爭精神和反抗勇氣,按照現代文化的看法,這種生命態度無疑是愚昧落後的體現,但它蘊含的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歷史和文化,有其產生和生存的深刻原因。在漫長中國歷史中,農民始終處於社會底層,經受著無數次毀滅性戰亂和壓迫欺凌。
  • 沒有答案,才是人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有的人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根本就沒有答案,人類文明幾千年來,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但一直都沒有得出滿意的結論,或許沒有答案才是人活著的真正意義。餘華的《活著》是對這一命題的深度思考,餘華認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很多人看完《活著》熱淚盈眶,不是他們認同活著是為活著本身活著,而是被活著的真實而感動,感同身受活著的不易。首先從宏觀來看,地球很小,小如塵埃,每個人更是渺小的微不足道。
  • 餘華《活著》:人活著總是要經歷這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人生路漫漫,終要學會告別,誰都會離開,就像任何事都會結束是一個道理。沒有人不恐懼離開,但是恐懼卻最沒有用處。活著雖然不易,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努力給自己找條「活路」。餘華《活著》:人活著總是要經歷這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有位哲人說過,活著有三個層次,即「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活著》描述福貴的內容竟是如此,為什麼人們還能被他感動?
    當然,更為重要的就是「活著」的這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福貴經歷中的任何一個坎坷,那幾乎就活不下去了,就沒有下文了。而《活著》中,福貴在經歷了中國當代幾乎所有的歷史變遷後,在歷經了種種苦難後,最終還是努力地活了下來,這真的是一種可歌可泣的精神。
  • 餘華《活著》中的一句話,短短二十幾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性表達的淋漓盡致!《活著》是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小說中的「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展現了一個老人歷經滄桑、受盡磨難的坎坷人生。
  • 餘華《活著》:我寫的是真正的希望。確實如此嗎?
    餘華在韓文版自序中回答了這個問題:《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知道,《活著》所講述的遠不止這些。幾句經典分享,感悟活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