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人活著的三個層次,來世上走一趟,總得活得明白點

2020-12-23 毛妹日記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東西而活著。」

《活著》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更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說來也是很諷刺,小說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跟「福貴」這兩個字從不沾邊。「人生無常」這四個字,福貴倒是體會到了全部。

小說用極端的筆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到傾家蕩產的窮小子,福貴親手葬送了自己祖上打下來的家業。物質上的千金散盡還不足以用悲慘來形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才是悲慘的開始。

除了講述福貴悲慘的一生,《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還沒有斷,苟延殘喘,正是體現了這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這本書讓我看懂了,人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

活著

徐富貴一家兜兜轉轉了那麼久,雖然聚合離散反反覆覆,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吃得飽

為了吃得飽,紈絝子弟徐富貴學會務農、富家小姐家珍跟著縫縫補補、原本的少爺小姐成天幹農活。這一切就只是為了吃得飽,只是為了活下去。

體面的活著

徐富貴的前半生,雖然大家表面見了他都畢恭畢敬的,但其實徐富貴活的並不體面。每天猶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為家庭、為社會帶來任何價值。

大家都在背地裡對他指指點點,甚至在他被騙光了全部家產後,沒有對他投去半點的同情。

這樣毫無尊嚴、不被尊重的活著,一點都不「體面」。

徐富貴丟了家產後,雖然活得狼狽,但是卻一點不頹唐。他務農養家、攢錢讓兒子讀書、買羊買牛。

他不再貪戀風花雪月,也不再熱衷不勞而獲,在田地裡,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真真正正活出了體面。

明白的活著

我們雖活著,卻很少有人能活的通透。徐富貴是難得活的通透、活的坦然的人。他告別了青春、離開了父母、送走了妻兒,能牽著一頭叫「富貴」的老牛,與陌生人笑談自己起起伏伏的一生。

徐富貴對死的坦然、對苦的釋然,可見一斑。

「生的愉悅與死的坦然都將成為生命圓滿的標誌。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終了。」

就像徐富貴說的那樣,以前自己不懂事,沒發現媳婦家珍那麼善良、那麼賢惠。為了勸自己不要再賭了,甚至挺著大肚子跪倒在自己面前。而自己卻不知天高地厚地對家珍拳打腳踢。

幸運的是,徐富貴後來明白了,而現實中的我們,卻還在睡夢中不願明白。我們所說的「活的明白」,就是要我們冷靜地看待生死、勇敢地直面慘澹、好好的珍惜當下,在離開之前,拼盡全力的活著。

餘華說:「我再也沒見過像富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餘華總是能夠把人世間最悲情、黑暗的一面寫成稀鬆平常的故事,讀來平淡,事後感覺震驚無比。

《兄弟》《許三多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都是餘華的代表作。這四本書已經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各地都有暢銷,餘華的作品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我在三年前看過《在細雨中呼喊》,一種有一個情節讓我十分震撼以至於至今難忘。

「這一天只有小男孩和弟弟兩個人在家,父母出門前告訴他好好照看仍在襁褓中的弟弟。小男孩答應著。他坐在弟弟的嬰兒車前逗弟弟玩,一抬頭看見院子裡灑滿了陽光,於是他就去了院子。他在院子裡懷抱著弟弟,悠閒的曬著太陽。過了一會他感覺懷裡輕飄飄的,剛才抱著的東西好像掉了下去,等到反應過來後已經沒有了呼吸。」

我當時看的時候一時間竟然沒有反應過來。餘華這段話其實講的是,小男孩沒有抱住弟弟,把仍在襁褓中的弟弟摔死了。我震驚的是,餘華竟然能夠將這件事情描述的如此輕飄飄。

這也是餘華多部作品始終一貫的風格。

有人統計過餘華作品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多的驚人。

他的作品都是通過描寫人的悲慘人生,來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讀來讓人震撼,深陷其中。

有人就會問,既然人生生來悲慘,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企圖探究活著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

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細讀餘華你就會真正明白「絕望是不存在的」,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獨特的魅力,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讓你覺得,絕處逢生就是這個樣子,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

也許,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

「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來,再走。」

餘華的這四本經典著作僅需85元,一頓快餐的價錢就能讓你震撼:

「原來,這就叫人生。」

請您點擊下方商品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活著總是要經歷這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雖然不易,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努力給自己找條「活路」。餘華《活著》:人活著總是要經歷這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有位哲人說過,活著有三個層次,即「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餘華的《活著》 , 講述了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苦難的一生。曾經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福貴因嫖娼賭博而敗盡家產,他也由闊少爺淪為窮人。
  • 餘華:《活著》就是活著,又不僅僅是活著!
    活著,人為什麼活著?人依靠什麼活著?人究竟要怎麼活著?關於活著的命題和思考,估計據人生誕生以來,就一直存續著!人類越複雜,思考越重要,回歸人類三個最原始的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窮盡一生書寫答案。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活著》:道出人生的三個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每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無法解決的時候,我都會靜下心來去看一遍《活著》,《活著》描寫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所有人都離他而去,只有福貴自己活在世上。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情而活著。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活著》三個層次:從物質、精神到靈魂,我們逐漸明白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第二層次:為他人而活,精神至上輸慘了的福貴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以前穿綢衣,現在穿布衣;以前山珍海味,現在粗茶淡飯;以前一個連走路都要別人背的紈絝子弟,現在不得不自己去下地幹活,不過勞動給人帶來踏實感,睡覺更舒坦,就像他娘說的: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但他依然活了下來,是他選擇活著。那麼活著是為了什麼呢?山珍海味不再,只有吃糠咽菜;萬貫家財不再,只有家徒四壁;賢妻孝子不再,只有孤苦伶仃;父嚴母慈不再,只有孑然一身,切骨之仇不再,只有了無遺憾。所以說,我們既然活著,就要忍受命運的無常!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每天都在「活著」,但是你真正想過你活著的意義了嗎?在《活著》的最後,餘華給了你答案。「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 餘華《活著》:福貴比任何人都有過世的原因,為何卻始終好好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萬事萬物而活著。——餘華《活著》它是餘華在書裡提及的一段話,關鍵的大約還是"人便是要活著"吧。《活著》一書敘述了村裡人福貴悽慘的村裡人遭受。他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寶,總算賭光了祖業,一無所有。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活著》好比悲慘世界:富貴病,窮病,是我們退無可退的宿命
    但他依然活了下來,是他選擇活著。那麼活著是為了什麼呢?我們的教育裡說,活著是為了追求意義,是為了功成名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還有很多理由讓我們要活著,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告訴你,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有過這樣的句子「被命運碾壓過,才懂得時間的慈悲,我們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我們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活著》裡很多人好像都不是不得不走,第一次看的時候,好像都是因為偶然。因為某些偶然的原因,離開了。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福貴多舛的命運讓人壓抑的無法呼吸。一切的不幸像暴風雨一樣撲在了福貴身上。世上最痛苦的莫過於,忍受失去最親的人的痛苦。而福貴已經將所有的力量都用來承受生活給他的苦難了,很頑強地活了下來。他把他所有的親人,以另外一種方式,存活在他的心裡。因為富貴知道,不管多難,只要活著,才會有希望。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在這樣的心態下,餘華偶爾聽到了一首美國的民歌《老黑奴》,在那首歌中老黑奴雖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餘華特別感動,於是就寫下了令我們潸然淚下的小說《活著》。也或許人們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以及對世界的熱愛程度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力,而餘華也表明了一個觀點: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02 親人相繼離世的福根,他痛苦嗎?
  • 《活著》:當富貴失去所有親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餘華這樣解釋
    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
    餘華的小說《活著》在當時 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同名小說也被張藝謀執導成電影,葛優、鞏俐等主演。主人公福貴由一個花天酒地、嗜賭成性的紈絝子弟一夜之間變成了社會最底層的窮光蛋,此後的生活便一波幾折……從爹娘到外孫,八口人相繼離世,讓福貴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天人兩隔,最終一個家庭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活著是為了什麼?活著到底為了什麼?餘華,現代作家。
  • 生活很難,惟願活著:細數餘華《活著》中直擊人心的經典語句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人總會思考活著的意義,卻忘了活著本身就是意義,那與生俱來的對活著的渴望也被生活折磨得所剩無幾,但《活著》讓我看到了活著最真實的樣子,那個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年代,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
  • 餘華《活著》中福貴的父親最後的話有什麼含義
    《活著》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在近四十年裡,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是一個痛苦致極的人,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著,甚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說的那樣: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 餘華《活著》:人生雖苦,但人間值得,這3個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