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菜:薺菜,十字花科,薺屬植物薺的通稱,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釐米,無毛、有單毛或分叉毛,又名護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雞草、地米菜、菱閘菜、花紫菜等,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其拉丁種名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錢包」,是形容它的角果形狀像牧人的錢包,英語名稱就是「牧人的錢包」。起源於東歐和小亞細亞,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薺菜是野菜中的珍品,以其嫩莖葉作蔬菜食用,其味清香鮮美,含有多種胺基酸,其中穀氨酸的作用和味精相同。薺菜吃法也很多,葷素烹調均可,如清炒、煮湯、涼拌。薺菜餃子、薺菜餛飩、薺菜包子、作春餅及薺菜豆腐羹等,清香可口,風味獨特,柔嫩鮮香,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人們喜食的野菜。薺菜糊古稱「百歲羹」,老人常食既防病又延年。薺菜是高纖維蔬菜,薺菜的食物纖維含量高達1.7mg/100g。每100克薺菜鮮莖葉含蛋白質2.9克,脂肪 0.4克,粗纖維2.2克,糖類4.3克,胡蘿蔔素1.77毫克,維生素B1O.06毫克,維生素B20.14毫克,維生素PP0. 薺菜3毫克,維生素C41 毫克,維生素E0.57毫克,鉀328毫克,鈣245毫克,鐵4.7毫克,鋅0.63毫克。此外,還含有膽鹼、乙酸膽鹼、芥菜鹼、黃酮類等成分。
麵條菜:是草本植物石竹科麥瓶草屬麥瓶草(Silene conoidea L.)的幼苗的俗稱,是黃河中下遊地區(特別是河南)老百姓愛吃的一種野菜。別名淨瓶、香爐草、米瓦罐、梅花瓶、麵條菜、廣皮菜、瓢咀、甜甜菜、麥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紅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燈籠泡;瓶罐花;野菠菜(魯東南地區);兔子頭(魯東南地區)。全草及嫩莖葉入藥,有潤肺止 咳、涼血止血功效,可治虛勞咳嗽,鼻衄、吐血等症。
灰菜:灰菜,植物名,為藜科藜屬。又名灰條條,灰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田野、荒地、草原、路邊及住宅附近,中國各地普遍生長。每年4~7月採收幼苗或嫩莖葉食用。採集嫩莖葉,入沸水鍋焯過洗去苦味,可涼拌、熱炒製成多種菜餚。灰菜性涼,味甘、苦。具有祛溼、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瘡瘍、腫毒、疥癬、風瘙等症。灰灰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維生素C、以及鈣、鐵等多種無機元素。另外,還含有揮髮油和生物鹼等。食用灰灰菜能夠預防貧血,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還含有揮髮油、藜鹼等特有物質,能夠防止消化道寄生蟲、消除口臭。因此,灰菜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僅為尋常百姓採食,而且登上了賓館、飯店餐桌。
水芹菜:水芹屬於傘形科、水芹菜屬。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別名水英、細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80釐米,莖直立或基部匍匐。基生葉有柄,柄長達10釐米,基部有葉鞘;葉片輪廓三角形,1-3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2-5釐米,寬1-2釐米,邊緣有牙齒或圓齒狀鋸齒;莖上部葉無柄,裂片和基生葉的裂片相似,較小。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較高,每100 g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8 g、脂肪0.24 g、碳水化合物1.6 g、粗纖維1.0 g、鈣160 mg、磷61 mg、鐵8.5 mg。水芹還含有芸香苷、水芹素和檞皮素等。其嫩莖及葉柄質鮮嫩,清香爽口,可生拌或炒食。水芹味甘辛、性涼、入肺、胃經,有清熱解毒、養精益氣、清潔血液、降低血壓、宣肺利溼等功效,還可治小便淋痛、大便出血、黃疸、風火牙痛、痄腮等病症。另一方面,水芹也被江蘇一帶人民稱作「路路通」,通常在春節期間被作為一道必不可少的佳餚端上餐桌,被寄予了人們美好的心願和祝福。
蒲公英:蒲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也含有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B1、鎂、維生素B6、葉酸及銅。具體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葉含水分86%,蛋白質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熱量約有108.8千焦。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性味甘,微苦,寒。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治熱毒、癰腫、瘡瘍、內癰、目赤腫痛、溼熱、黃疸、小便淋瀝澀痛、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牙痛,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溼熱黃疸,熱淋澀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茵陳:茵陳,別名牛至、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採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鮮莖葉含油0.07-0.2%,幹莖葉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計)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計)約含7%,除供調配香精外,亦用作酒麴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馬齒莧: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 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
馬齒莧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腸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溼疹、皮炎、赤白帶下與各種癰腫、瘡癤、乳痛、痔瘡出血、毒蛇咬傷以及肺結核等症患者宜食。
紅莧菜:莧菜 ,原名:莧,別名:雁來紅、老少年、老來少、三色莧,拉丁文名:Amaranthustricolor , 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幼時有毛或無毛。莧菜菜身軟滑而菜味濃,入口甘香,有潤腸胃清熱功效。亦稱為「鳧葵」、「蟹菜」、「荇菜」、「莕菜」。有些地方又名「紅蘑虎」、雲香菜、雲天菜、寒菜等。莧菜能補氣、清熱、明目、滑胎、利大小腸,且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可起到促進作用,並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還具有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含量並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等功能。也可以減肥清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每100克可含水分90 .1克,蛋白質1.8克,脂肪O.3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纖維0.8克,灰分1.6克,胡蘿蔔素1.95毫克,維生素馬0.04毫克,維生素馬0.16毫克,尼克酸1.1毫克,維生素C28毫克,鈣180毫克,磷46毫克,鐵3.4毫克,鉀577毫克,鈉23毫克,鎂87.7毫克,氯160毫克。
綠莧菜:綠莧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約50cm高,葉子為互生,莖直立,一年到頭都會開花,綠色的小花為雌雄同株,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所結的果實為胞果,為薄膜包住的黑色果實。營養價值:鮮莖葉含粗蛋白質5.5%,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C。主治:血便,白帶、痢疾、膽結石,肝火、痴肥虛胖。
菊花腦:菊花腦為菊科菊屬草本野菊花的近緣植物,有小葉菊花腦和大葉菊花腦兩種,以大葉者品質為佳。菊花腦是民間餐桌上最常見的菜餚,尤其是菊花腦雞蛋湯是夏日防暑清火的佳品。菊花腦不僅營養豐富,且有清熱解毒,調中開胃,降血壓之功效,是一種很有開發前景的野生蔬菜。菊花腦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外,還含有黃酮類和揮髮油,有特殊芳香味,食之涼爽清口。菊花腦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外,還含有黃酮類和揮髮油,有特殊芳香味,食之涼爽清口。可以炒食、涼拌或煮湯。
人參菜:人參菜可在庭院中栽培,既可觀賞,又可作為蔬菜食用。其主要食用部位為嫩莖葉或地下膨大肉質根,嫩莖更為普遍。人參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56克、脂肪0.18克、總酸0.06克、粗纖維0.66克、乾物質6.2克、還原糖0.44克、 維生素C11.6克、胺基酸總量1.33克、鐵28.4毫克、鈣57.17毫克,鋅3.19毫克。人參菜可作藥膳兩用,可輔助治療氣虛乏力、體虛自汗、脾虛洩瀉、肺燥咳嗽、乳汁稀少等症,具有通乳汁、消腫痛、補中益氣、潤肺生津等功效。
菜芙蓉:菜芙蓉,一種植物的名字,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菜芙蓉非但無毒、無異味、無副作用,而且芳香撲鼻,味美可口,可直接入口鮮食、涼拌、熱炒、做湯或摻麵食食用,或以花泡水代茶,還可與其他食品原料搭配製作各種美味菜餚、餡料、冷食、冷飲等。令人奇特叫絕的是,其鮮花入口後人們馬上就會有一種奇、鮮、爽、香、心曠神怡的感受,一切勞累、困頓很快煙消雲散,蕩然無存,具有明顯的緩解緊張情緒,助人放鬆的心態調整功能。
馬蘭頭: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屬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馬蘭頭原是野生種,生於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藥用以紅梗馬蘭頭為佳。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馬蘭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礦質元素和維生素及β-胡蘿蔔素,17種以上胺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營養元素含量由高至低依次約為:K、Ca、Na、Mg、Zn、Fe、Cu、Li、Mn、Ni、V、Se、Co。其中鉀含量是普通蔬菜的20倍,與一般蔬菜相比,其Se、Zn、Mg、Ca含量更豐富。嫩莖葉含水分、鈣、磷、鐵、胡蘿蔔素、鉀、維生素B、尼克酸等,馬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每100g馬蘭的嫩莖葉含水分86.4%,蛋白質3g,脂肪0.9g,碳水化合物5.2g,粗纖維1.1g,VC36mg~69mg,胡蘿蔔素31.5mg,VB0.36g,尼克酸2.5g,鉀530mg,鈣145mg,鎂46.8mg,磷70mg,銅0.24mg,鐵4mg,鋅0.43mg,鈉1mg。全草含揮髮油,油中的成分有乙酸龍腦脂、甲酸龍腦脂、酚類、倍半萜烯、二聚烯和辛酸等。
雪櫻子:雪櫻子屬一年生莧科植物,株高1.5米左右,幼苗莖杆鮮紅色,隨著苗的長大,逐漸變為淡綠色。嫩葉可炒食或煮湯食,;可入藥,有「偉哥蔬菜」之名。雪櫻子可炒食或煮湯食。人服食後,它具有獨特的防治各種疾病和青春常駐的功效,同時還有性保健作用,夫妻同食,永遠合睦,所以被稱之為「偉哥蔬菜」 食用該菜時,清香爽口,風味獨特,胃口大開,具有消食健胃、開胸順氣、肢體舒泰、清熱解毒、開竅明目、生津止渴、補血強精、益氣養神、聰明伶俐,延年益壽。所以,是帝王每天必服之食品。
車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直根長,具多數側根,多少肉質。根莖短。葉基生呈蓮座狀,平臥、斜展或直立;葉片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葉柄基部擴大成鞘狀。花序梗有縱條紋,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狀花序細圓柱狀。花萼無毛,花冠白色,無毛。雄蕊著生於冠筒內面近頂端,同花柱明顯外伸,花葯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新鮮時白色或綠白色,幹後變淡褐色。胚珠5。蒴果卵狀橢圓形至圓錐狀卵形。種子4-5,橢圓形,腹面平坦,黃褐色至黑色;子背腹向排列。花期5-7月,果期7-9月。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洩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痺、咳嗽、皮膚潰瘍等。
山苜楂:山苜楂又稱山麥楂或者山菜,山螞蚱菜、山馬玲菜,屬落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對生,長橢圓形,嫩芽及嫩葉翠綠,均可食用。每年清明節至5月中旬,是山苜楂最佳的採集時間。山苜楂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除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含量極高外,維生素C及鈣、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對軟化血管、調節內分泌、助消化、控制體重、延年益壽等,都有較好的效用。山苜楂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氣味,食後有清新的感覺。山苜查可加調料做成炒菜、涼拌菜,更適宜於做包子、餃子、餛飩等餡心,食用方法多樣,色澤翠綠,滋味鮮美,口感極好,也是當地人們喜歡的美味佳餚。
番杏:番杏(拉丁學名:Tetragoniatetragonioides (Pall.) Kuntze),番杏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莖直立,卵狀葉片,花呈黃綠色,陀螺型果實。別名:法國菠菜、紐西蘭菠菜。含豐富的鐵、鈣、維生素A和各種維生素B;莖肉質、半蔓生。採其嫩莖尖和嫩葉為特菜,可炒食、涼拌或做湯,還可與粳米煮成番杏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消腫、涼血利尿等功效,是賓館、飯店、中上等家庭餐桌上的高檔菜餚。
紅、綠帝王菜:也稱「埃及帝王菜」,即菜用黃麻,學名為長蒴黃麻,是椴樹科黃麻屬一年生植物,主要食用其嫩莖葉。原產於阿拉伯半島、埃及、蘇丹、利比亞等地,是非洲人非常喜愛的一種營養成分極高的蔬菜,在以埃及為中心的阿拉伯國家的宮廷中作為御膳食用已有悠久的歷史。帝王菜的營養極為豐富,葉片切碎後可見到粘液流出,嫩莖質地爽脆,幼葉軟滑,營養價值極高,各種營養成分含量均十分豐富。每100克嫩莖葉中含胡蘿蔔素6.41毫克、維生素B10.15毫克、維生素B20.53毫克、維生素B51.2毫克、維生素C80毫克、鉀700毫克、鈣360毫克、磷122毫克、鐵7.2毫克,是一種補充人體礦質元素和維生素的營養保健蔬菜。近年來,已經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廣泛推廣種植。
地膚:別名:地麥、落帚、掃帚苗、掃帚菜、孔雀松。株叢緊密,株形呈卵圓至圓球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分枝多而細,具短柔毛,莖基部半木質化。莖分支很多,葉子線狀披針形,單葉互生,葉線性,線形或條形。穗狀花序,開紅褐色小花,花極小,無觀賞價值,胞果扁球形。植株為嫩綠,秋季葉色變紅。果實扁球形,可入藥,叫地膚子。嫩莖葉可以吃,老株可用來作掃帚。地膚嫩苗富含鉀元素和胡蘿蔔素經測定: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質:5.2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10.2g、胡蘿蔔素:5.7 mg、維生素A:953 mg、維生素C:39mg、K:702mg、Ca:281mg、Fe:6.5mg。其嫩莖葉可供食用,是一種含高胡蘿蔔素和高鉀、銅的半野生蔬菜,一般沸水焯後炒食、涼拌或做餡。地膚炒肉絲色澤鮮豔,味鮮爽口,可制糕點。
野韭菜:營養較為豐富,嫩莖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鈣、磷和鐵等成分。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碳化物、蒜素和甙類等。野韭菜性溫,味辛,具有溫中行氣、散血解毒、補腎益陽、健胃提神、調整臟腑、理氣降逆、暖胃除溼的功效,適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軟、脾胃虛寒、噎膈反胃、便秘尿頻、心煩、毛髮脫落、婦女痛經等病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野韭菜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蠕動,通便,還能與腸道內的膽固醇結合,將膽固醇排出體外,因而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野韭菜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6 克,蛋白質3.7 克,脂肪0.9 克,碳水化合物3 克,鈣129 毫克,磷47 毫克,鐵5.4 毫克,胡蘿蔔素1.41 毫克,維生素B10.03 毫克,維生素B20.11 毫克,尼克酸0.11 毫克,維生素C11 毫克。
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中國野菜野生水果種源基地公眾號。獲取更多野菜及野生水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