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為什麼要練劍?

2021-02-26 刀劍檔案

武當為什麼要練劍? 

如果要強身健體,要「以武入道」,練練拳也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練劍? 

而且,如果要練器械,刀槍劍棍都可以,為什麼獨獨要學劍? 

刀為百兵之王,用起來威風十足,霸氣橫生,而且很容易上手。簡單訓練一下就可以實用了。但是,這種霸氣十足的器械,雖然有王者氣象,但的確不是道家人所應該學的。它太「粗」了,「殺氣」也太重了,不符合道家修行的心性原則。實際上,刀在歷史上,基本上就成為軍事和戰陣的專用品。 

反之,劍走輕靈,倒是與道家追求的逍遙飄逸的境界比較接近。當然,這種劍法,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了。我一直覺得:刀法比劍法容易學多了,劍法要學到能實用的層次,而不僅僅是跳「劍舞」玩,對於身體協調的要求很高,實在不易掌握。 

其實,這正好是武當派道家修行者選用劍來訓練身心的用意:劍的確很難控制。但是如果一旦得心應手之後,使用任何其他兵器都很容易了。會劍法的人,拿起刀來玩就覺得非常簡單。拿起一把槍來,也覺得就是劍的「加長版」而已。玩棍也不會覺得費勁了。 

故劍號為「百兵之祖」,亦稱「百兵之君」。武當派道士學劍法,乃是一通百通之意。相反,如果僅僅是學刀法的,拿一把劍在手裡會覺得很彆扭,很不容易使順。

劍乃修心練身之至寶 武當派的道士,在學習內家拳的同時,就要開始學劍術了。實際上,武當派認為,學劍比學拳更重要。 

可我原來一直以為:既然內家拳法是劍法的基礎,肯定是要先學好拳法之後,才能學習劍法的。 

現在才知道,真要學習內家拳,真要體會「以武證道」,還是得早一點學習劍法為好。 

因為,練內家拳是要練習者提高對於自己身體的覺知力和控制力。可是,有不少人就是身體在動,心神不知跑哪裡去了,一味的傻練!我對於這幫活寶,一直拿他們沒辦法。 

練劍就不一樣了。手上拿一把真正的利劍,要繼續漫不經心的亂練拳,說不定在自己身上開個口子,那可不是玩兒的。這種「危險性」的存在,會迫使他們散漫的心收回來,凝聚精神,認真關注自己的身體動作。 

而且,運劍的時候,如果身法步法手法不到位,動作不協調,人就會很累,動作會很難看。自己練拳不得法的毛病,會很明顯的暴露出來。不像練拳的時候,還可以假裝不知道。這樣練劍想騙自己都騙不了 。

另外,用劍的話,把身體的細節動作全部都放大了。如果用劍得法,顯然就是把原來練拳的威力大大加強了。但是,如果練錯了,自己身上的缺陷就非常明顯,很容易被觀察出來。 

劍法的要點是「穩」,出手要穩,首先「心」就要穩,心不穩,氣不順,手上的劍就拿不穩,劍頭是飄的。現在的人,往往心氣浮躁,正需要用練劍來克制。所以,練劍就是練心。 

劍法的另外一個要點是「靜」,在對手的攻擊圈中不動如山之「靜」。這種劍法的「靜」不是靜止。而是隨時處在「極動」中的「靜」。如果不是太理解的話,可以看看【英雄】這個電影中,「長空」與「無名」相鬥的一段影片,把這種「靜」中之「動」拍的很精彩。這種動中之「靜」,也是道家「練心」的要點。 

劍法與刀法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劍法的「準」。大家都知道「一劍封喉」的說法,為什麼? 

因為劍法必須這樣出招才對。如果有一點實戰經驗的人就知道:戰場上人都處於極度的亢奮狀態,用劍在對方身上戳個小洞,不太會讓對方馬上就喪失戰鬥力。依然能夠「血戰」,即使不久以後他就會因傷而死。實際上人中了子彈,只要不是要害部位,都可以「堅持」很長時間不死的,並不是電影上一槍就倒下去這麼簡單,劍刺入的效果,顯然不會比子彈更強。 

但是,練過武的人就知道:如果一擊之下,對手還有還手的機會,毫無疑問也是很危險的。陰陽易位,自己出手後已經「招式變老」,這時候如果給對方留下還手的機會,很可能會被已經負了傷的對手趁機擊傷。 

如果是刀法,就不用擔心。一刀下去,如果砍中了對手,帶來的一定是較大的創傷,不太可能繼續戰鬥了。所以,唐以後上戰場的人,更喜歡用刀,而不是劍。 

只有很高功夫的人,擅長「一劍封喉」的精準劍法,才有信心在戰場上使用劍來搏鬥。一旦到了這種境界,劍法反而比刀更具殺傷力,簡潔輕快,出其不意,飄逸靈動,一中即還。而對手基本上瞬間就失去了戰鬥力。 

而且劍的攻擊範圍遠遠大於刀的攻擊範圍,因此顯然是更有價值的武器。唯一的缺點就是:劍法很難練,非心理和身體都達到高度協調的人所不能使用。 

因此,從古代戰場上士兵使用的主流武器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劍的國人,整體的思維水平和控制能力,遠遠超過唐以後主要用刀的國人。我們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要練出劍法這種「精準」功夫,顯然,就必須在日常的練習中能夠良好地控制自己身體的一切細節,全身出於最協調的狀態才行。同時,心理也必須處在最穩定的狀態才行。 

因此,大家自然會發現:用劍來練習「心」和「身」,的確是最合適不過的東西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是經過極為細緻考慮的,用意深遠。絕非現代人這麼隨意。 

實際上,連古代少林寺的和尚,也是通過練劍來調身,調心的。我們卻只知道他們練棍術,這是電影而已。身心修煉,這是佛道兩家都很重視的法門。

對中國古代冷兵器(如唐刀,漢劍,明清刀劍等兵器)感興趣的好友,可以回復「刀友」「劍友

回復以下任意關鍵詞,即可查看相應文章,查看更多請您發送關鍵詞給我們,我們持續更新,請繼續關注我們刀劍檔案公眾平臺!

兵器名:唐刀 | 清刀 | 刺刀 | 軍刀 | 戚家刀 | 環首刀 | 武士刀 | 漢劍 | 獵刀 | 雁翎刀 | 斬馬刀 | 康熙戰刀 | 陌刀 | 尼泊爾 | 苗刀 | 戟 | 八斬刀 | 鐧 | 樸刀 | 匕首


刀劍檔案

微信號:djdang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匯集古老東西方,現代與古代,名家和草根刀劍,歸檔其中,深究刀劍冷兵器根源,刀劍檔案為您揭秘他們最魅力的特點,男人的最愛!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武當派為什麼要練劍?
    武當派為什麼要練劍?  如果要強身健體,要「以武入道」,練練拳也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練劍?  而且,如果要練器械,刀槍劍棍都可以,為什麼獨獨要學劍?我一直覺得:刀法比劍法容易學多了,劍法要學到能實用的層次,而不僅僅是跳「劍舞」玩,對於身體協調的要求很高,實在不易掌握。   其實,這正好是武當派道家修行者選用劍來訓練身心的用意:劍的確很難控制。但是如果一旦得心應手之後,使用任何其他兵器都很容易了。會劍法的人,拿起刀來玩就覺得非常簡單。拿起一把槍來,也覺得就是劍的「加長版」而已。玩棍也不會覺得費勁了。
  • 武當太極劍
    武當劍天下聞名,舉世無雙,受到廣大武術愛好者的深深喜愛。武當太極劍具有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制,四兩拔千斤的風格特點,並蘊含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的道教氣功功法,又有強身防身,激發人體潛能,促進延年益壽的養生功效。
  • 武當太極劍49式詳解
    武當太極劍介紹2. 劍法3. 劍譜4. 動作要點1.武當太極劍介紹武當太極劍又叫太極劍49式,是我國太極名家李德印老先生在傳統太極劍和武當劍的基礎上,融化改編的劍術套路。它既有太極劍輕鬆柔和、綿綿不斷、意領身隨的特點,又有武當劍優美瀟灑、靈活多變、身劍合一的特色。練起來行如遊龍,穩如山嶽,動靜相間,有剛有柔,氣勢連貫,錯落有序。
  • 留美學霸拳王練喻軒怒撕武當網紅道長陳師行:你擅長劍,咱就比劍
    陳師行道長的套路很難看,純粹就是為了消費武當和傳武罷了!即不好看,又不實用的那些東東要來幹啥呢?武德武德,先有武力才有道德,否則啥也不是!有人說陳師行道長年齡大了,泰森年齡更大,但我不敢打他,陳道長能比我大多少呢?再說,我說過我可以只用雙手或是一拳一腿,2分鐘陳道長還站著算我輸。
  • 武當基礎功力拳剛猛無比,是初練勁道的人最易學的一套拳法
    大家好,今天小道為大家帶來武當基本功力拳的練習。(最後附有視頻具體招式練習以及詳解)因為無論是太極拳 太極劍 還是八段錦 還是前面的基本功都離不開我們的一個基本的功底那麼我們的基本功底除了前面所介紹的一些基本功的練習方法更需要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套武當功力拳
  • 武當武術概述及武當文化發展
    1930年日本劍道來華訪問,拜訪了李景林,並曾與周漢民比劍,武當劍法從此名聲大噪。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我國武術代表團在會上表演「武當劍」贏得國際體壇讚賞,自此「武當劍」名揚海內外。  三俠門下,桃李滿園,知名者有鄭懷賢、陳櫻寧、鍺桂亭、黃元秀、揚奎山、李天紐、李英昂、葉大密、王希奎、蔣浩泉、蔣玉望、裴錫榮等。1938年黃元秀撰寫了。武當劍法大要》,1944年又撰寫了。
  • 武當三豐派傳人王資迪《拳劍》
    武當劍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器械武功,屬於武當派中武當拳械的極具代表性劍法。武當拳在傳統武術流派中屬於內家拳,發源於道教聖地武當山,是中國武術一大名宗。武當拳是武當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武當武術徒手運動套路類項目的總稱。
  • 你家拳有沒被武當「冠名」?——武當的偷拳方式
    你家拳有沒被武當「冠名」?——武當的偷拳方式 快看你家拳有沒被武當「冠名」——武當的」偷拳「方式最近網友發來信息,說有標註武當雙手劍的視頻內容其實是螳螂門的器械,于承惠先生長練此劍法,總之不知道為什麼就被突然冠名武當了,武當有沒有武術呢
  • 宗派技能太淵十三劍上線 武當增加小爆發
    【宗派技能與原技能對比】武當此次的宗派技能是天外飛仙替換太淵十三劍,天外飛仙對於武當來說是屬於一個打大型副本很重要的技能,替換之後將會在大型戰鬥中損失很多傷害。太淵十三劍從輸出類型上來說是一個單體輸出技能,在校場或者是1v1的戰鬥中少俠可以將「太淵十三劍」作為一個備選的第二方案,可以在單人作戰中擁有更快的冷卻時間擁有更高的單人輸出。而且相應的會搭配出不同的技能連招,會讓武當在小型團戰中能製造更高的傷害。
  • 謙謙君子劍,萬古永長存
    武當劍在「劈、剌、撩、掃、攪、壓、格、纏」中展現出強大的實戰能力。自古以來,琴、棋、書、畫、劍,就作為文人學士託物寄興、倜儻風雅的象徵。武當劍劍法高妙,劍仙傳說中將劍法分為三乘:下乘即手中握劍,人劍合一;中乘以氣御劍,飛劍殺人;上乘化劍成氣,仙劍神光。
  • 上海武術:武當純陽拳首次走進大上海
    根據《湖北武術史》和《武當山志》記載,當年挖掘發現了八種武當拳法,分別是武當純陽拳(在武昌)、武當崑崙派五遁陰陽八卦掌(在遠安)、玄門五形拳(在漢口)、太和拳(在武漢)、武當太極拳(在武昌)、天罡氣五行拳(在武昌)、松溪派咫尺拳(在襄樊)、武當拳三迴轉(在大冶)。武當純陽拳原名八部純陽,後國家統一命名為武當純陽拳。
  • 武當陳師行VS博士拳王練喻軒,拳腳劍術輕功,3局2勝制,鹿死誰手
    其二、比試冷兵器也行,如果比劍術,練喻軒也表示奉陪到底。陳師行道長曾多次公開展示神秘的武當劍法,練喻軒也學習過劍道和居合道,都是劍道中人。面對練喻軒咄咄逼人的公然叫囂甚至挑戰,陳師行在社交媒體輕描淡寫的回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傳武當功。
  • 武當陳師行VS博士拳王練喻軒,拳腳劍術輕功,3局2勝制,鹿死誰手
    武當道長陳師行近日曝光多個早年練功視頻,揚言武當派功夫並非浪得虛名,也還是很注重實戰的,疑是震懾挑戰者「武林新貴」旅美學霸拳王練喻軒。陳師行道長曾多次公開展示神秘的武當劍法,練喻軒也學習過劍道和居合道,都是劍道中人。
  • 太極劍的練習方法及常練太極劍的好處介紹
    1、劍法清楚動作正確演練太極劍,首先要明白各種劍法的特點、要求和動作要領,以及劍法之間的區別。初練時,最好要根據動作名稱來練習。2、動作基本連貫要做到動作基本連貫,就需要掌握每次劍法之間的銜接動作。①全身放鬆:全身放鬆,以便於協調;②以腰為軸: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動帶動身體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協調;③劍指配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明白劍提的作用、動作路線,劍指與劍一開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協調;④虛實分時:演練太極劍時,還要求注意心的變化,上步時,開始重心先不變,先虛步上步,然後重心才慢慢變換到下一個動作,重心的變換與定式動作同時到位,要求協調。
  • 武協規定以武術段位評修為,武當陳師行沒段位,難道他是假大師?
    7月9日,武協發布了《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這份倡議書中明確寫道:支持武術習練者通過《中國武術段位制》評價武術修為,並對武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者授予榮譽段位。不得自封「大師」、「掌門」、「正宗」、「嫡傳」,不得使用假運動員等級證、假段位證、假教練員證、假裁判員證。
  • 陳師行的劍為何會被功夫演員打掉,本人最新回應:實戰我可能會贏
    不僅WBC拳王練喻軒親自前往武當山打假,而且十年前曾經與陳師行合作拍攝功夫紀錄片的香港功夫演員李嘉,更是在網上爆料早前陳師行和自己切磋時,手中的劍曾經被自己給打掉在地,這讓以劍術聞名江湖的陳師行情何以堪?一個練習多年武當太極劍的練家子,竟然被一個功夫演員把劍給打掉了,給很多拳迷傳遞的信號就是:陳師行名過其實,是個水貨而已。
  • 陳師行最新透露:輕功只是我練得最差的一門功夫而已
    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陳師行道長,一直以來,很多拳迷都認為他的輕功是最厲害的(原先至少筆者也是這樣認為的),畢竟曾經在央視紀錄片中展現過,沒有任何輔助地從19米山崖上分3段直接跳下,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真功夫。
  • 陳師行最新透露:輕功只是我練得最差的一門功夫而已
    陳師行微微一笑:「輕功我只是順手去練一練而已,知道吧。比如那些什麼三連跳、踢瓶子、蜻蜓點水、在人背上跑之類的,我平時根本不練,甚至幾年都不練一下。至於電視臺來了,讓我展示,那我就展示一下。為什麼我能展示呢?這是我們從小打下的基礎,主要我們有內功,然後把內功展示出來,顯得自己很輕靈,這就是一種輕功的展示。平常根本就不練,有時幾年都不動一下。
  • 武當論劍倒計時,雙料冠軍拳王練喻軒空降南京,下一站巍巍武當山
    近日,「雙料冠軍」拳王練喻軒旅美歸國空降南京,再次對外公開最新行程: 南京一鎮江一南昌一北京一武當一深圳。早前,很多人以為武林後浪練喻軒只是過過嘴癮,沒想到他這次來真的,看來陳師行道長在劫難逃,武當必有一場麈戰。值得慶幸的是,練喻軒絲毫未受美國疫情影響,提前歸國,現已經坐標南京,安全從美國回到南京城也是練喻軒人生一大幸事!
  • 陳師行重出江湖,犀利展示武當劍法,軟劍竟能刺穿2層海綿墊
    而且,就在練喻軒上武當山打假之後,陳師行的社交媒體已經整整2個月沒有更新過了,連筆者都認為這次陳師行真的是要踐行諾言,真正開始修身養性了。視頻中陳師行演示的是武當劍功力,道長說道:「下面我展示一下武當劍法的發勁方式,我們可以測試一下用劍去刺穿2層海綿墊子,因為它有彈性,實際上並不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