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深山,與自然為伴,他十年面壁描繪華山奇絕風姿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西嶽華山,自古以奇險聞名。過去的十年裡,在華山深處的奇峰峻岭、山巖峭壁之間,畫家田學森扛著畫具踽踽獨行,將山中的日出日落、歲月榮枯凝固在畫布上,形成了60多件油畫作品。在「十年——田學森油畫展」於中國美術館展出之際,田學森接受記者專訪,講述他十年面壁畫一山的經歷。

住進大山

他賣掉房子每天觀山畫山

一身衝鋒衣、腳穿運動鞋,鬍子有點兒長,45歲的田學森看起來有些像戶外登山運動員。當他開口說話時,給人的印象卻是內斂靦腆。除去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未能在華山繼續創作,過去的十年來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他都是在山上獨自度過,以至於一度在回到山下感到難以與人交流。

恰如電影《徒手攀巖》裡攀登絕壁的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在田學森眼中,自己遊走在華山中,堅守常人難以想像的十年創作,是「基因」「性格」「使命」使然。他曾在山東、上海學習,後遊歷歐洲,2007年到2008年,田學森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獨自一人駕車沿我國國境線旅行寫生。從東海之濱到北端的漠河,又從西端的新疆到南端的海南,行程43000多公裡,歷盡艱險。

當2009年田學森與華山相遇時,被華山的人文歷史和雄奇險峻所折服。華山山體多為裸露,巖石肌理一目了然,同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皴法別無二致,而「華」夏之「華」,亦取自華山。那一年,他毅然將上海的房子賣掉,隱入華山,開啟了每天如同古人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畫山生活。「一輩子能畫好一座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你就要做一個決定,捨棄該捨棄的,包括舒適的生活。」

山風為伴

零下二十度嚴寒和衣而睡

在展覽中,有一件巨幅作品《天岸》,長6.6米,高2.2米,耗時近兩年才完成。這幅畫嘗試採用中國畫散點透視,對自然景色進行了取捨和重新布局,將巍巍華山的險峻和壯闊,淋漓盡致地鋪展在觀眾的面前。

在大山裡的創作生活,如同一個人的野戰軍,田學森一日三餐有時能靠著挑山工、山裡的老鄉得到著落,有時只能吃餅乾、麵包、饅頭和鍋巴。晚上他住在作畫地點的附近,有時是山谷道的老舊工房裡,有時是河畔的帳篷裡,甚至山下的小車裡。冬天到來以後,夜晚氣溫降至零下二十度,田學森在帳篷裡和衣而眠,頭上必須戴著保暖的帽子。

不論寒冬還是酷暑,田學森都輾轉在華山深處的山峰之巔或峽谷之中,冬天寫生也不便戴手套,站在冰天雪地裡連續畫畫八九個小時。為了畫日出,他需要在日出前一個半小時起床準備,單單是把凍結實的水燒化就要費不少功夫。在寫生時,田學森經常要後退審視畫面,調節視線,有時不知不覺退到了懸崖邊,差點失足。他設法把繩子系在自己的腰上,另一頭綁在樹身上,以防萬一。十年來,田學森的腳步,已踏遍華山的大部分角落。

耐住寂寞

為人所知更要堅守藝術追求

孤獨的創作給田學森帶來了心靈的安寧,他獨自一人與鳥蟲為伍,雖然多次險被山風吹落懸崖,也曾忍飢挨餓,但在行人罕至之處作畫時,小鳥落於他的肩頭,小蛇與他四目相對,日出日落帶給他無限的震撼與感動。「在山裡待久了,自己的形體絕大多數時間是消失的,只是在享受著作品,享受畫面和大自然、和山融為一體。」夜晚,他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讀讀書,與中國古代先賢和西方哲學家進行精神的交流。

在追求藝術理想的路上,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穩定經濟來源。為此,結廬在山林的田學森,也不得不在每年回到城市一段時間,賣掉部分畫作,以此支撐他繼續隱居深山作畫。畫展的舉辦也令他為更多人所知。對此,田學森認為「逃離人間」與「面對人間」是一種自然的平衡與循環,「這麼多年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模式,要儘可能地保證創作,不受外在影響,堅持自己的目標。」

今年因為疫情,田學森未能進山繼續面壁創作,他租住在上海,藉此機會將他心中的華山畫出來,這部分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進不了山其實有利有弊,可以順其自然讓自己這些年的創作沉澱一下。等可以再次回到山裡時,把心裡的想法和看到的山再結合起來。」

與華山的十年之交並非終點,田學森說,他將會一直繼續在華山的創作。「華山是頂天立地的脊梁,我們每個人走的路,都是尋脈的過程。」展覽將持續至11月22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在講話中也提到了,曾經為田學森先生作的序言:「田學森堅持以華山為油畫創作主題,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繪畫創作之路,現華山之形,傳華山之魂,揚中華精神,為當代中國藝術史增添了感人的一頁。」,面山而坐,與風為伍,山峰為伴,飽含著田學森先生對華山的深情,從畫30年,孜孜不倦,敢為人先,是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傳承和踐行。
  • 中視文旅 國學頻道 華山十年 田學森油畫巡迴展
    他在凝聽內心的脈動之中,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靜修心靈的安身之處。田學森在華山儼然是個苦修者,他擯棄世俗的名利,在物質上僅以最低的要求,將自己回歸為最為自然的狀態,十年來,他扛著畫具在華山的懷抱裡遊走,多次險被山風吹落懸崖,在危境之間,他感悟到生命的無常,淡然面對。
  • 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資料
    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陳聖來專程來寶龍美術館華山十年油畫展與田學森交流丶評析油畫與中華文明的交融  2009年起,在華山曠野山林的無人之境,田學森以一顆敬畏自然之心,懷著與先賢和天地精神交流的渴望,感受華山文化的厚重並接受來自華山精神的滋養,殉道般獨自面壁寫生作畫十載——以天地為畫室,完成了以華山為主題的一系列約六十幅油畫作品。
  • 面壁百年 終成見證
    《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這本書是獻給揭示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中國科學家們的。他們專業的稱謂是地質學家、地層學家或古生物學家,他們多為我景仰的同行前輩。幾代閃光的人物相聚在一起,都因結緣於浙江長興的一個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被俗稱為「地層金釘子」的地質遺址。
  • 面壁十年,愛回收為何一直「碰壁」
    除了二手市場雙雄之外,行業內部從業者也嘗到了行業發展的紅利,十年老兵愛回收也拿了一筆融資,大肆宣傳了一波,但對於愛回收來說這次不可多得的機會下,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乘著行業紅利破局發展,重新審視自己。一副好牌打的讓人唏噓今年受制於疫情,各行各業都收到了衝擊,二手市場也不例外,尤其是線下回收產業在疫情期間發展有所滯緩。
  • 這座被遺忘的萬年古城,驚豔奇絕
    雖然更易抵達了,但提起長治,你可能有些陌生,你或許不知道,三十年的中國看深圳,一百年的中國看上海,一千年的中國看北京,三千年的中國看西安,五千年的中國看山西,一萬年的中國看長治!為什麼這麼說呢?1、長治,自然風光奇絕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山水秘境六億年的流水切割,長風雕琢,造就了橫跨四省的巍巍太行山。
  • 面壁百年 終成見證-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這本書是獻給揭示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中國科學家們的。他們專業的稱謂是地質學家、地層學家或古生物學家,他們多為我景仰的同行前輩。幾代閃光的人物相聚在一起,都因結緣於浙江長興的一個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被俗稱為「地層金釘子」的地質遺址。
  • 王履|《華山圖冊》
    如果某髒氣過亢,則破壞人體臟腑功能的協調,反而為病。每一氣均有相應的他氣來制約它,只是在其未亢之時不表現出來,僅是隨之而已。只有當其過亢之時,才表現出制約之象。而醫生治病,不過是幫助患者使其自我調節系統達到正常,以保持人體正常的生化功能而已。王氏十分重視運用亢害承制之理來說明人體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重視機體的內在調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 華山,奇險天下第一山!
    長空棧道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元代高道賀志真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萬仞絕壁上鑲嵌石釘搭木椽而築。棧道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遊人至此,面壁貼腹,屏氣挪步,被譽為「華山第一天險」。 鷂子翻身位於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視覺衝擊上來看,鷂子翻身比不上長空棧道,但鷂子翻身的難度更大一些。
  • 尊重自然,謹守規則!華山自然巖壁結組挑賽與志同道合者同攀
    9月23日,「一帶一路」陝西渭南2020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在陝西省華山景區開幕。本次比賽是由中國登山協會、陝西省體育局、渭南市人民政府、陝西省社會體育運動發展中心、陝西省登山協會、渭南市體育局、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華陰市人民政府、陝西華山景區管理委員會、陝西華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傾心打造,中攀商貿(北京)有限公司獨家運營。
  • 自然巖壁攀登賽落幕,登頂華山「有大俠的感覺」
    主辦方供圖新京報訊 「一帶一路」陝西渭南2020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日前在陝西省華山風景區落幕。這是本賽事首次落戶享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風景區。本次比賽規則由中國登山協會根據國際攀聯競賽規則制定,分為自然巖壁結組挑戰賽和自然巖壁難度速度賽。華山的花崗巖巖壁為比賽增加了不少難度,定線員蘇峰表示,本次比賽對運動員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 聲名遠播的豐縣華山八大景,你知幾何?
    唐代大詩人杜枚,北宋徐州知府蘇軾,清朝程敏政和方丈蔚,明朝時徐礦等文人都寫下了詠華山嵐色的不朽詩篇。1985年時,已從臺灣海軍陸戰隊任政委退休的本家族侄兒尹聯避將軍,他講到當時華山的八大景。華山南怪石嶙峋,多奇石,山勢陡峭,最有名是飛來石和臥石觀雲等石景,維妙維肖極為逼真。
  • 壯哉華山 · 王保安(樂從展)
    自古至今流傳吟詠華山的詩、詞有1800多首,散文500多篇,摩崖石刻達千餘處。華山雄姿名滿天下,自古以來就是眾多藝術家不斷描繪和詮釋的對象。古代描繪華山的有何長壽、李升、範寬、許道寧、李公麟、王履、賈鉝等,近代以來則有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石魯、何海霞、羅銘、方濟眾等。在歷來的華山創作中,王履所作的《華山圖》則因其獨特的繪畫風格,以及有關山水畫創作的畫論見解而受到關注。
  • 三毛部落·文蹤||面壁無聲成祖庭/萍子
    後來,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在一個石洞內面壁九年。精誠所至,以至於影子都印在了石壁上。       有個叫神光的僧人,慕名前往少林參訪達摩大師。大師卻每每對著石壁端坐。       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神光站在洞外,一動不動。天亮時,積雪已經沒過他的膝蓋。       達摩問道:「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 華山:雲起太華山,雲山互明滅
    緊接著,詩人從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描繪黃河撞擊華山的磅礴美景。在壯美山河的感染下,詩人骨子裡的浪漫被激發,迸發出天馬行空的瑰麗想像。他瞬間神遊千年之前的上古,那時華山和首陽山還連成一片,擋住滾滾黃河。大禹為了治水,指揮河神巨靈劈開首陽山和華山,讓黃河從中間奔向東海。
  • 他七歲寫《詠華山》,死後30年宋仁宗皇帝倍感後悔沒重用他
    寇準,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由此可以推斷他很可能是登上過華山的。但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登華山,這事兒即使是成年大人也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做的,更何況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兒呢?尤其自古華山一條路,絕險是華山的特色。登山路途多有絕壁凌空,我們很難想像七歲的寇準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膽氣支持他登頂俯瞰群山的。
  • 陝西渭南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落幕 考驗運動員綜合能力
    陝西渭南2020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在陝西省華山風景區圓滿落幕。這也是本賽事首次落戶享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風景區。比賽規則由中國登山協會根據國際攀聯競賽規則制定,比賽分為自然巖壁結組挑戰賽和自然巖壁難度速度賽。自然巖壁難度速度賽則分為男、女子專業組和男、女子公開組。自然巖壁結組挑戰賽參賽隊員由中國登山協會甄選參加,本次加入大巖壁挑戰隊的四名攀登資歷深厚的攀巖者分別是謝衛成、王志明、邱江和趙忠軍。
  • 「一帶一路」陝西渭南•2020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在華山景區開賽
    「一帶一路」陝西渭南•2020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在華山景區開賽(華山訊/編輯/新苑 記者/王會軍)「一帶一路」陝西渭南•2020華山中國自然巖壁攀登公開賽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於9日23月在西嶽華山景區開賽
  • 華山腳下將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
    記者 楊青山攝陝西網(記者 楊青山 陳冰娟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展示黃河流域九省(區)多元、多樣、獨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和有效利用,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渭南市將於6月13日在華山腳下華陰市西嶽廟廣場,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