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華山圖冊》

2021-02-07 辭間




王履,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老人,約生於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詳,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崑山(今屬江蘇)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內),元末明初醫學家、畫家、詩人。學醫於朱丹溪,是其門人,盡得朱氏之學。《古今醫統》稱王安道「學究天人,文章冠世,極深醫源,直窮奧妙」。《四庫全書提要》稱其「實能貫徹源流,非漫為大言以誇世者」。充分說明王氏之學於醫學理論頗有造詣,其探討醫理強調對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治學嚴謹,立論有據。著有《醫經溯洄集》、《百病鉤玄》、《醫韻統》等,現唯有《醫經溯洄集》行於世,是其代表著作。


王履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但是這種運動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既不可運動太過,又不可運動不及,運動中對立的雙方要相互協調,才能維持事物的存在,在人體則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以人體言,五臟之氣亦應正常而不過亢,才能發揮臟腑的正常功能。如果某髒氣過亢,則破壞人體臟腑功能的協調,反而為病。每一氣均有相應的他氣來制約它,只是在其未亢之時不表現出來,僅是隨之而已。只有當其過亢之時,才表現出制約之象。而醫生治病,不過是幫助患者使其自我調節系統達到正常,以保持人體正常的生化功能而已。王氏十分重視運用亢害承制之理來說明人體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重視機體的內在調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本幅款識「畸叟」二字。據自題,知此圖是王履於洪武十六年(1383年)遊覽華山後,潛心構思半年多時間始畫成。全冊各開意境或險峻,或幽深,或蒼茫,或清曠,將華山萬秀千奇的佳景勝跡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華山圖序》中較系統地論述了其繪畫主張,其中「我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的「師法造化」的見解和「以形寫意」的觀點,對後世山水畫理論影響深遠。

華山北俯黃河,東扼潼關,山勢巍峨高聳,自古即列為五大名嶽之一,號稱西嶽。其雄奇宏麗的景色成為歷代詩人、畫家贊詠的題材。

此冊圖頁40幅,另有自作記、跋、詩敘、圖敘共66幅,合成一冊。故宮藏圖頁29幅,餘藏上海博物館。每幅一景,每景均有精妙的描繪。如《上方峰圖》,畫面地勢險扼,崗巒對峙,在陡削的峰壁上鐵鎖下垂,猶如銀練垂空,崖下行人昂首仰望,著意渲染出「青壁無路難寅緣」(韓愈詩)的險峻形勢。而《蒼龍嶺頂圖》則雲靄繚繞,峰巒隱現,一派蒼茫絪縕的氣象。全圖以水墨表現為主,略加赭石、花青等淡彩暈染。構圖多採用近景和中景,突出主體又注意空間進深。用筆挺拔峭勁,山石多以勁利的筆觸作小斧劈皴,表現華山堅實的石質,樹木則以瘦硬如屈銑鐵的簡潔筆道顯示挺秀之姿。畫法取自南宋馬遠、夏圭,又具自身風貌。此圖為王履晚年傑作,亦是其存世孤本。


王履在年已52歲之際,即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秋天,採藥到關陝一帶,途經華山,被華山雄奇俊美的氣勢打動,以一個行者的心情和畫家的眼觀,懷著領略大自然景色的願望,不畏艱險,登臨西嶽三峰絕頂,飽覽丘壑山川的奇麗風光,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點燃胸中藝術之氣而忘百草之味。

吾以為東西方繪畫的差異不只在於畫面的形式、材料和工具,而是面對自然客體時的心理活動及行為方式的差異性。同樣是「表現」,西方的現代主義和當代繪畫,注重強調的是一種直觀感覺、瞬間激情的釋放和視覺思維的宣洩,所有的喜、怒、哀、樂均依據客觀存在所反射的主觀意識流而點射;然而,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性,強調注重的是心齋的過程,是一種對客體深刻反思後的抽象的意象之美,實在說來,這不是簡單的激情軌跡和再現,而是一種人格的心性、志向、意趣,所謂借物以言志是也。


王履在華山返回後,心潮澎湃,久未平靜,聯想自己半身歲月的行醫和人身體驗,達到了人心與自然的完滿融合沸點,生忘也,死忘也,名忘也,利忘也。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慘澹經營,王履終於完成了《華山圖冊》這一嘔心瀝血之作。

《華山圖冊》圖頁四十幅,自作記八幀;詩一百一十一首,合畸叟自跋為十四幀;《遊華山圖記詩敘》一幀;《重為華山圖序》二幀;《畫楷敘》一幀,共計六十六幀,合成一冊。畫冊完成後,交其弟立道和侄子緖留存,後歸太倉武氏收藏,萬曆年間,王世貞曾為武氏題跋,到清錄入《十百齋書畫錄》。


縱觀歷史,任何藝術作品的產生,均有其時代的烙印。然而,時代的往往是潮流,所以大多數的畫家為五鬥米而選擇了順應潮流。王履所處時代的潮流風氣,正是元季以來,摹古因襲之風的大盛之期。元初畫家趙孟頫就大力倡導:「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直面時尚,王履對這種畫風有著切膚之痛,曰:「餘學畫三十餘年,不過紙絹者展轉相承,指為某家數,某家數,以剽其一二以襲」。為了擺脫摹古的主流時尚,尋求自己藝術創作上的自由,王履選擇了以行醫為生存依託,走近大自然,登臨華山的壯遊,這在當時畫界被認為是「老土」而被主流邊緣化。然而,就藝術個體而言,王履在創作上卻進入了一個「去故而就新」的自由之境。直面華山的「神化之貌」,他發出了肺腑之言,深感「筆墨之不足以盡其形,丹青之不足以盡其色,然是遊也,亦非紙絹相承之故我矣」。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凡登華山,見奇秀天出,非模擬者可模擬,於是屏去舊習,以意匠就天出則之」。忘形以盡意,人與自然對話,禪悟山川溝壑蓬勃的萬千生氣。《華山圖冊》以水墨為主,略有赭石、花青等淡彩渲染。筆力挺拔、深厚沉著,山石精奇處,筆勢峭拔方硬,墨色濃重,小斧劈筆觸皴出華山嶙峋質感;而畫樹幹枝葉,多以「瘦硬如屈鐵」的簡潔筆道;遠山以淡墨拖抹,間以水法烘染煙嵐,濃淡適宜,墨韻疏密有致,遠近分明,意味無窮。正如明代俞允文在題識中所云:「安道謂華山險拔秀異,非它嶽可比,若拘之常筆,既無華山一石,故其多出馬遠夏圭之外」,善哉!善哉!


《華山圖冊》王履以其親身窮險探幽的視覺記憶與心齋意象的重構,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精神的意象主義和東方的超現實主義,可謂「奪其神韻」的以形寫神,神形兼備的聖品,每一幅均表現出特定的意境,串起來就是一部宏偉完整的華山聖景圖。

王履在自題《華山圖序》中用樸實而簡潔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的藝術觀點,總結出了「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的精闢而獨到的心語。























































鳳鳴幽谷  碧水晴嵐


『 新浪微博:@辭間 | E-mail:yining.1991@163.com 』





相關焦點

  • 40 幅漂亮的山水寫真 王履的華山遊記
    (名畫摘錄)            王履 華山圖冊《華山圖》冊, 明代, 王履作 ,紙本 ,設色/墨筆,縱34.5cm,橫50.5cm本幅款識「畸叟」
  • 高師讀史【340】| — 不畫畫的醫生不是好思想家 —【明代早期】王履(1)
    秦王是洪武帝朱元璋的嫡次子,被封至陝西做藩王,王履作為秦府良醫正,跟隨秦王遊歷陝西,對陝西的「西嶽」華山極為熟稔,因此創作出山水畫代表作品《華山圖》冊。 明 王履 華山圖冊 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履繪畫藝術思想的傳承性任何一位藝術思想家,其獨特性並非是憑空而生,是在大量汲取前人和周圍藝術思想的精髓中深入思考而獲得的
  • 華山:雲起太華山,雲山互明滅
    有人說,我們中華的「華」,就源於華山。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考證「夫華本華山,居近華山而固有華之稱」 。也就是說,他認為,我們華夏民族的先民最早就居住在華山周圍,所以用「華」命名自己的國家,後來子孫族裔遍及九州,「華」這個名字逐漸成為了整個民族、乃至國家和文明的代稱。這雖然是一家之言,但也足見華山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 壯哉華山 · 王保安(樂從展)
    自古至今流傳吟詠華山的詩、詞有1800多首,散文500多篇,摩崖石刻達千餘處。華山雄姿名滿天下,自古以來就是眾多藝術家不斷描繪和詮釋的對象。古代描繪華山的有何長壽、李升、範寬、許道寧、李公麟、王履、賈鉝等,近代以來則有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石魯、何海霞、羅銘、方濟眾等。在歷來的華山創作中,王履所作的《華山圖》則因其獨特的繪畫風格,以及有關山水畫創作的畫論見解而受到關注。
  • 西安華山一日遊攻略之華山五大主峰介紹
    前幾篇文章介紹了西嶽華山以險著稱的景點,如:長空棧道,鷂子翻身,蒼龍嶺等,今天我們介紹華山一日遊必去的華山四大主峰。華山 北峰二 南峰南峰,華山之首,海拔2154米,是華山海拔最高的峰,也是五嶽最高峰。有兩頂:東側的叫松檜峰,西側叫落雁峰,所以,南峰也稱落雁峰。
  • 華山峭壁之上「全真巖」之謎
    序華山險峻,泰山雄;黃山奇景,峨眉秀。險峻華山,還有黑龍潭、蓮臺佛影、雲天弧光、中方仙橋、崖頂全真巖、蒼龍嶺等十大未解之謎。而「崖頂全真巖」是最被廣大遊客津津樂道的一個未解之謎。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 來華山尋一場山巔之旅,是多麼的幸福!
    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絕萬丈,人稱捨身崖。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巖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東峰日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
  • 陝西省華山風景區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裡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巖山。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 36 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
  • 盛典圖冊再現「國家記憶」
    本報訊 (記者王坤寧)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編寫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盛典圖冊》,近日由北京出版集團出版,面向全國發行。  盛典圖冊為中英雙語版,正文分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堅定信仰 強軍強國」「同心築夢 偉大復興」「攜手共慶 擁抱未來」4篇。400餘張圖片完美呈現了國之盛典的珍貴瞬間。
  • 從《真武靈應圖冊》看真武大帝修行的故事
    真武靈應圖冊-23供聖重時真武靈應圖冊-24進道儀式真武靈應圖冊-25洞天雲蓋真武靈應圖冊-26宮殿金裙真武靈應圖冊-27聖像先鋒真武靈應圖冊-28靈閣真瑞真武靈應圖冊-29二士化光真武靈應圖冊-30唐憲寶像真武靈應圖冊-31朱氏金磚真武靈應圖冊-32寶運重辛
  • 景致記錄:華山,無限風光在險峰——五嶽歸來,不看山系列一
    華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此稱呼了。古人口中的華山,其實是「花山」。如今,華山是道教聖地、國家5A級風景區。華山居五嶽之一,又稱「西嶽」,以「險」聞名。3)華山論劍石碑華山論劍石碑,在華山好幾處都有,都是金庸親手所題。華山北峰平臺也有一塊「華山論劍」的石碑。
  • 20世紀以來魚鱗圖冊研究述評
    [關鍵詞]魚鱗圖冊;研究;述評 魚鱗圖冊,是宋元以後官府為派徵賦役攢造的土地登記冊籍,為明清時期實行的一項基本土地制度。現存魚鱗圖冊原件以徽州府居多,最早是元末龍鳳時期朱元璋經理魚鱗冊,最集中為休寧縣檔案館收藏的清代魚鱗圖冊一千餘冊。估計公私所藏明清魚鱗圖冊原件數千卷冊。魚鱗圖冊研究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 散文隨筆:仲秋走華山
    一部電影《智取華山》讓五嶽之雄奇的華山風靡全球,歷代文人騷客遊覽華山之後的詩詞歌賦使其更添神韻。華山之神奇俊美早已鐫刻在人們心中,華山之身臨其境早已是夢中最美的夙願。因此徵服華山,戰勝自我也早已在默默中暗潮湧動了,那麼值此假期閒暇之際還在等待什麼呢?一起走一走華山的路,看一看天邊的景,豈不美哉?走寧洛,沿連霍,跨高橋,穿隧洞,一路風馳電掣,不久華山便在眼前了。
  • 左岸服飾2013春夏男裝新品圖冊【圖】
    左岸服飾2013春夏男裝新品圖冊【圖】 2013-09-26 08:42:11 來源:慧聰網 作者:zhangyan     ZUOAN意為法國塞納河畔的左岸,ZUOAN意味著創新
  • 北京冬奧會無障礙指南圖冊發布
    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17日電(記者季芳)17日,北京冬奧組委帕運會部組織委託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寫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無障礙指南技術指標圖冊》(以下簡稱《圖冊》)正式發布。據介紹,本次發布的《圖冊》以《指南》為主要編寫依據,通過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效果圖及文字說明等形式,以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的方式指導冬奧場館和賽事舉辦城市無障礙建設。《圖冊》分為六部分。
  • 北京冬奧會無障礙指南技術指標圖冊發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肖瑋)根據冬奧籌辦工作和場館建設實際情況,以及為進一步推動落實無障礙指南的技術規範標準,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無障礙指南技術指標圖冊》(以下簡稱「《圖冊》」)正式發布,《圖冊》以指導冬奧場館和主辦城市無障礙建設為主要目的,通過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效果圖及文字說明等形式
  • 翻開這部圖冊,國之盛典的動人瞬間奔湧而出……
    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編寫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盛典圖冊》。近日,《盛典圖冊》由北京出版集團正式出版,已面向全國發行。《盛典圖冊》記錄了國之盛典的珍貴瞬間。出版方相關負責人及讀者代表昨天接受記者採訪,談及這部大書的出版幕後故事,更讚嘆這部大書帶來的震撼。
  • 北京冬奧會無障礙指南圖冊發布(走向冬奧)
    人民日報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季芳)17日,北京冬奧組委帕運會部組織委託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寫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無障礙指南技術指標圖冊》(以下簡稱《圖冊》)正式發布。據介紹,本次發布的《圖冊》以《指南》為主要編寫依據,通過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效果圖及文字說明等形式,以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的方式指導冬奧場館和賽事舉辦城市無障礙建設。《圖冊》分為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