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熱點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項目」榮獲
第十九屆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
12月11日,第十九屆全國質量獎(2020-2021年)卓越項目獎及個人獎的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其中「北鬥三號衛星系統項目」榮獲第十九屆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
全國質量獎被譽為中國質量屆的「奧斯卡」,與美國波多裡奇國家質量獎、歐洲EFQM全球卓越獎和日本戴明獎齊名的全球四大質量獎項。
本屆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項目包括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重要成就之一,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項目和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配套、建造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建造項目等,獲獎項目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8848.86米!
北鬥助力丈量「世界之巔」
12月8日,中尼兩國聯合對外宣布,經過兩國團隊的紮實工作,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相比以前公布的高度,珠峰「長高」了一點。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對珠峰展開的第四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實現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首次實測珠峰峰頂重力值等多項第一。採用了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北鬥系統在珠峰地區可以獲得同GPS精度相當的數據,珠峰及周邊地區重力水準面精度也較2005年提升了2倍。
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珠峰地區以每年約3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以每年約0.4釐米的速度上升,也就是說珠峰在10年位移了30釐米、上升了約4釐米。
這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成果可以應用於板塊運動等地球動力學領域。準確掌握峰頂積雪深度、氣象和風速資料,可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安徽11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超900億元
12日,安徽加快實施數字經濟賦能暨全省第十三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舉行。安徽省本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共117個,涵蓋高科技、數位化製造產業,旨在通過進一步放大政府投資、用好外來投資、激活民間投資,著力建設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新開工的項目中包括北鬥雷達和地面終端、路面機器人等令人矚目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通過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圍繞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安徽省將進一步加強省際、省內區塊連結和園區合作共建,培育壯大數位化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達901.5億元。
貴州與8省市共商合作
建北鬥衛星導航定位「一張網」
12月9日,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下稱CORS)省際協同共享服務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與湖南等8省(市、區)自然資源和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共商省際合作事宜,探索構建北鬥衛星導航定位「一張網」,推動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產業快速發展。
會上,湖南、江西、湖北、廣東和廣西5省(區)自然資源廳,以及海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與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商議並籤署了《CORS省際協同共享服務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全國各地自然資源系統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均為獨立運行,很難適應新的業態發展需求。在國家地理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此次9省(市、區)決定先試先行,率先探索省際協同共享服務模式,通過屬地註冊管理、用戶註冊信息互認,實現9省(市、區)CORS用戶無縫漫遊,形成一套便捷可行、各方能接受的協同共享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和專業保障。
前沿市場
河北雄安電網應用
北鬥技術實現全覆蓋
日前,雄安新區18座變電站、354條配網線路及600餘組故障指示器已全部應用北鬥技術,實現了雄安電網北鬥技術應用全覆蓋。它不僅實現了電網導航授時領域區域性的自主可控,也是基於北鬥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的轉型實踐。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利用北鬥信息技術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授時授頻服務,為電網調度、智能巡檢、物資運輸、基建安全管控、營銷服務等各專業領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運行監測領域,利用北鬥毫米級後處理技術,實現了地質災害全天候自動化沉降監測,對變電站微小沉降、不均勻沉降及時預警,成為保護線路安全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在電網調度領域,時間同步精度直接影響著電網設備統一調控,利用北鬥技術構建的統一時頻網能實現全網系統納秒級時間同步,有效提升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
全省首個!
農業基地有了「北鬥」地面站
創新探索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像建設城市一樣建設農村。12月9日,浙江首個面向農業的北鬥高精度差分地面站,在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
在測繪農場高精度地圖後,通過北鬥站提供的差分信息進行系統再優化和系統配比,對場地、設備和人員進行優化管理和智能調度。不僅為園區的無人駕駛運輸小車提供釐米級差分定位,更使得機器採摘更加精準。
北鬥高分站的建立,不僅僅提升定位能力,更能提供全域高精度數據支持,可以在農業生產、國土空間、水資源保護提供全面精細化管控技術支持,是數字鄉村建設的新標杆。
北鬥技術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
問世,掌握「量子霸權」
近日,我國構建了全球首個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並將其命名為「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根據現有的理論,「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現有的超級計算需要一億年時間才能完成,等效的,其速度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也因此被國外稱為掌握了「量子霸權」。
何為量子霸權?量子霸權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量子優勢。也就是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以輕鬆完成經典計算機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量子計算機可以輕鬆破解出原本需要超級計算機上萬年才能破解的密碼、實現通用人工智慧、快速模擬分子模型等。
根據目前最優的經典算法,「九章」對於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據計算,我國量子計算機200秒完成的計算,日本的超級計算機算完需要25億年。
此次我國將這個量子計算機命名為「九章」,就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讓世界感受到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底蘊。
「九章」的成果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為未來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外,基於「九章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的高斯玻色取樣算法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將是後續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