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北鬥三號、直-20、飛豹等國之重器「兩總」摘下月桂獎

2020-12-17 中國航天報

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京揭曉,航空航天領域12位獲獎人和團隊獲獎。航天兩大集團共有三人獲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得技術先鋒獎,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獲得領導卓越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83廠數控銑工曹彥生獲得大國工匠獎。

李東

技術先鋒獎

(因在文昌執行長徵五號火箭遙五任務,李東未能到現場,長徵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代其領獎)

作為總設計師

他哺育長徵五號十載

又送其「建功立業」。

2016年11月3日

長徵五號火箭首飛成功。

這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改變了全球航天界的 「遊戲規則」。

2020年7月23日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成功

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打出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為了開拓中華民族與星星對話的能力

他埋首寫就詩篇:

《我有擎天箭·賀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屈子曾又問,列星安陳顯?

今朝換日月,我輩慰先賢。

欲靠上下形,求索看航天。

星河路雖遠,我有中國箭!

遲軍

領導卓越獎

2020年6月23日,中國西昌。

北鬥系統第55顆衛星發射成功

宣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中國首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就此竣工。

作為衛星項目總指揮,他長舒一口氣。

造衛星並不難,難的是百分之百國產化。

對於這一點,他從沒有過任何動搖:

「一定要做中國人自己的導航衛星!」

過去的兩年半

他的團隊實現了衛星發射13戰全勝、20星連捷的紀錄

還創造了單個型號三年內連續成功發射的新紀錄。

他所代表的北鬥人

正書寫著「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

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全球帶去中國導航星!

曹彥生

大國工匠獎

0.005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1/16……

這樣的精度,已經接近目前數控加工領域的極限。

而對於他來說,這只是他的日常工作。

他的工作是給飛彈裝上最精準的「翅膀」

精度也已成為他的人生追求。

談起工作,他整個人都透露出享受——

如果說有天賦,對點滴成就與積累的這種享受,正是他最內在的驅動力。

他成就感的另一個來源,是得英才而育之。

一門之下

4個全國技術能手

3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書寫了航天領域的傳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正是因為有他這樣堅守使命的匠心航天人

才有紅旗飛彈的直衝霄漢。

有我在,空天利劍,使命必達!

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共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別獲得了「大國工匠」「飛行精英」「英雄無畏」「技術先鋒」「領導卓越」「攜手合作」「終身奉獻」等七項大獎。除了航天領域,還有航空領域的功勳卓越者獲獎。例如:

陳一堅

終身奉獻獎

他,一直為飛機設計研究工作殫精竭慮

為殲教1、初教6、強5、運7、「飛豹」等多個飛機型號

貢獻了自己的盛世年華與心血智慧。

作為「飛豹」的總設計師,

他在研製過程中科學決策,打破沿用的原蘇聯設計規範體系,

大膽採用了40%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品,

並組織幾十個廠所成功地完成了研製任務,

使飛機達到20年不落後的高標準,

而全部研製經費僅相當於1億美元,

這在其他任何一個進行飛機研製的國家都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是,這個奇蹟在他的手上誕生了!

鄧景輝

技術先鋒獎

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中

一型全新的直升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

它就是直-20,航空20家族的又一員猛將。

作為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的總設計師,

鄧景輝帶領研製團隊已經在直升機領域耕耘了30餘年

從毛頭小子到中流砥柱。

進入21世紀,

他將目標放在了新一代直升機的研發上,

帶領團隊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新一代直升機的橫空出世,

實現了我國直升機型號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填補了我國直升機譜系的空白。

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由航空工業主辦,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發、電子科技等聯合主辦,得到了工信部、國資委、科工局、民航局等國家機關、軍委科技委及各軍兵種的關心和指導,以及各大軍工集團、民航企業、航空院校的大力支持。

航空航天月桂獎創立於2005年,迄今共舉辦了14屆,共有98位個人、29個團隊獲獎,已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的行業大獎,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讚譽。

「月桂人物系列」首批圖書在頒獎典禮現場首發。首批三種圖書分別是《月桂人物·張恩和》《月桂人物·欒恩傑》《月桂人物·顧誦芬》。

張恩和(1939—2016)是「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曾獲第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欒恩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曾獲第八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顧誦芬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航空工業飛機設計大師,曾獲第十三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

文圖/中國航天報記者 趙聰(頒獎詞和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趙聰

審核/陳立

監製/索阿娣

相關焦點

  • 厲害了我的國!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北鬥三號、復興號、大飛機、國產航母、藍鯨1號……一個個大國重器精彩亮相。5大國之重器太牛了!1、北鬥衛星領域中國北鬥,堪稱大國重器的眼睛, 是現代戰爭中各種武器定位的眼睛。截止2020年11月6日,整套北鬥在軌運行衛星總數為46顆,而美國手裡的GPS在軌健康運行的只有31顆,其中9顆還是處於後備狀態。
  • 雪域高原試飛,直-20實現全疆域作戰,我國20系列再添一員大將?
    自從我國國產水面艦艇下餃子已經不再是新聞後,近日一則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視頻中我國新研製的通用直升機直-20在雪域高原進行了試飛,短短50秒的畫面,使無數網友激動不已,我國直-20繼美國黑鷹、俄羅斯的米系列直升機後,也實現了全區域、全天候的飛行。
  • 月桂贈英雄!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花落誰家?
    北鬥導航系統長徵五號「火箭」C919國產大飛機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你知道嗎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英雄都有一個共同的響亮稱號「航空航天月桂獎」獲得者2020年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處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
  • 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長徵十一號都來了——
    長徵八號的完美「首秀」,再一次讓中國火箭家族走進公眾視線。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此前,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4型新一代火箭,也已分別完成首飛任務。
  •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已建成!北鬥三號衛星發射任務圓滿完成!
    至此,火箭院今年北鬥三號衛星高密度發射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標誌著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已建成。該系統包括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可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本次發射也是火箭院2018年第20次宇航發射,刷新了年度宇航發射次數紀錄。   火箭院也成為了國內首個抓總研製的火箭年度發射次數突破20次的總體單位,開啟了火箭院年發射次數「20+」節奏,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研製能力和產業化發展邁入新臺階。
  • 國之重器終「亮劍」,北鬥閃耀上海光
    國之重器終「亮劍」,北鬥閃耀上海光 2020-07-3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但這個「大國重器」背後的故事卻...
    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但這個「大國重器」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2020-06-24 0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鬥升空「鯤龍」入海 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當晚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用於我國空間站艙段發射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長圖丨長徵系列火箭這一年:長徵八號入列,「胖五」擔重任
    2020年,「長徵」家族添新,長徵八號入列!截至12月22日長徵八號首飛,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實施33次飛行。隨著2020年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今年,中國航天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重大工程攻堅戰而不懈拼搏,戰「疫」成果來之不易。長徵系列也亮點滿滿:長徵十一號一箭9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 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咱陝西漢中人!|我愛我的家鄉味見漢中
    2020年12月28日,發布儀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在發射現場難掩興奮之情。 事實上,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四發四中,一飛沖天。它們的表現,讓李東十分滿意。這一系列成功的發射,是整個長五研製團隊日以繼夜精細化的安排、科學的組織、高效的工作換來的。 作為團隊負責人,李東獲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嫦五」奔月:從星月神話到國之重器
    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如果嫦娥五號的樣本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我們將改寫月球的歷史。」參與選擇著陸點的中國地質大學行星地質學家肖龍說。嫦娥五號將在38萬公裡遠的月球軌道上,進行月壤樣品轉移,之後通過返回器送回地球。
  • 大國重器之北鬥系統—— 「雅努斯科學思維訓練營」舉辦第四期活動
    2020年11月26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中國數字科技館和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協辦的「雅努斯科學思維訓練營」之「水木講堂」2020秋季學期清華附中營(第四期)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拉開帷幕,講座主題是「大國重器之北鬥系統」。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虎嗅早報」長徵五號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網絡直播打賞...
    話不多說,趕緊跟隨虎嗅早報,來看看有哪些大事兒值得關注,先來看看今日科技新聞:長徵五號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長徵二號丁50發全勝戰績不怒自威,與國之柱石東五乙飛彈同宗同源...
    首先,此次發射是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第50次發射,由此創造了該型火箭50次發射的全勝戰績,成功率100%,是名副其實的金牌火箭。更重要的一點在於長徵二號丁與我們的國之柱石東五乙飛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應當說它們是同宗同源的。
  • 美媒稱長徵九號比肩土星五號 令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美媒稱,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旨在將中國航天員送往月球和更遠的深空,這將令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相形見絀。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3月20日援引美國《航空周刊》報導,當中國準備在本世紀30年代初執行探月任務時,這種運載火箭將能夠把50噸人員和貨物送往月球。  報導稱,長徵九號的下一步研製工作是完成一款火箭發動機驗證機,中國稱之為工程樣機。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這款火箭發動機樣機設計通過燃燒煤油來產生480噸推力。
  • 填補空白,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填補空白,瞄準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需求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迅猛發展,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長徵七號、長徵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相繼飛入太空,取得了北鬥導航全球組網、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一系列重要成果。「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各自的定位和使命不同。」
  • 長徵五號在全世界比算什麼水平?
    美國土星五號是僅次於蘇聯能源號運載火箭推力第二大運載火箭。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生產線於1970年關閉,世界上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是美國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3.8噸。長徵五號火箭目前在全世界現有火箭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德爾塔4型運載火箭和馬斯克獵鷹9號重型火箭。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將1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和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