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墓在哪裡 歷史上關羽的陵墓是否被盜過?
關羽的墓在哪?這個答案不難找到。只是,關羽不同於他人,當年他被孫權手下俘獲後,被孫權斬首,首級被送到了曹操那。
曹操豈能不知道孫權的用意,立即刻沉香木為軀,追贈關羽為荊王,以王侯之禮下葬,建廟祭祀。明朝萬曆年間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了關林廟。萬曆33年(1605年),關羽始封「聖」。之後,乾隆年間加以改建,形成如今所見規模。明清兩朝,關林成了皇帝遣官致祭、地方官吏和百姓朝拜關公的場所。
關林現位於距離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裡的關林鎮,是三大關廟之一。儀門門額上的「威揚六合」匾,可是慈禧的御筆,在儀門東西次間與盡間的五花隔牆上,各鑲嵌有一方刻石,東側為嶽飛所畫的「關聖帝君像」,西側則為關羽本人所繪的「關帝詩竹」。
當年,孫權也沒敢怠慢關羽的屍身,同樣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給葬在了湖北當陽。關於孫權為何要斬關羽的原因,《三國志》是沒有答案的,即使晉人王隱在《蜀記》有提及,其實是無法考證的。不過,孫權藉此來削弱劉備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還想事後來個轉禍於人。
洛陽和當陽的兩處關羽墓中,都有女子,據說這是給關羽配的陰婚,身份無法考證。有人認為當陽墓中的應為貂蟬。這一說法只能聽聽,她不過只是一個出現在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罷了,雖然一直有學者致力於找到其出處,但無確切答案。
除了這兩處外,在四川成都還有一處關羽的衣冠冢,說是蜀國的百姓為了祭祀「武聖」關羽而建。關羽的「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這個封號,是順治五年敕封。這個衣冠冢只能說是當地人,景仰關羽而修築。
關羽在民間的地位如此之高,離不開《三國演義》對其的讚譽。看《三國志》,關於他的描述很是客觀,到了演義中,關羽的形象頓時高大,正義,每每戰場殺敵,都是讓敵人聞風喪膽,只是,英雄大意走了麥城。
尤其進入明清兩朝,關羽的地位更被拔高,被封為「聖」,洛陽的關帝陵,被康熙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自此,成了和山東曲阜「孔林」一樣的聖域。
想想古時有哪位武將,有這等殊榮?當年,他和劉備,張飛如此顛沛,不離不棄,面對曹操豐厚的優待,也無動於衷,藉機離開後依舊追隨劉備。在後來和曹軍的對峙中,一度佔據上風,讓曹操都有了遷都的想法。這樣忠心的追隨者,才是君主們真心想要的。這也是曹操和孫權,後來都以諸侯之禮葬他的原因,他們敬他,但遺憾不能為己所用。
後來,在民間供奉關羽成了一種信仰,關羽還成了武財神,在百姓的心裡,有關羽守在身邊,一切都會平順,其他的作祟力量都會遠離。
有人就說,由於關羽在民間的地位實在高,當然不會有人去惦記他的墓。也有人說,他被敵人所葬,不會有太多的陪葬品。洛陽和當陽的這兩處墓,原本都是不大的土堆,後經歷代的修建和擴建,才有了如此的規模。雖然每次翻修,會放入一些祭祀品,不過,想來也不會有人敢去動關帝的墓。
這裡還有一個記錄,在1979年,一場大雨將關莊村的一座古墓給衝塌了,考古人員發現墓中只有一顆頭顱,無屍身,還有兩個虎頭牌及石碑。關羽是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有專家就推斷,這極有可能是關羽的頭顱。不過,後來就無下文了。
曹操的墓至今都沒有任何線索,那麼在當年,他會不會也如此設計了關羽的墓呢?其實都不重要了。1800年過去了,在有華人的地方,有誰不知關羽?
當年,關羽遇見賣草鞋的劉皇叔,自此一生相隨,死後蜀魏吳三國,都為其舉辦了喪禮。有些地方還流傳著不少關公顯靈的傳說,《全唐文》收錄的《重修玉泉關廟記》,就記載關公玉泉山顯聖,以鬼工助智者大師營建山寺。
到了宋代,這些故事更是被推崇。於是,《三國演義》成書時,這些民間流傳的故事,都成了素材,關羽的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完全符合人們心中對忠孝節義的定義。
而在商賈們眼中,關公信義俱全,正是妥妥的守護神。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六 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三國志·先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