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西安人民一個饃,就能驚豔全世界!我後悔沒在西安這樣咥泡饃!

2020-12-16 Jessica的美食每刻

如果你在西安,跟當地的朋友說,「走,帶我去吃泡饃」,那他或許會回問你一句「撒泡饃?」,那麼你肯定會疑惑,泡饃也分類?

對的,在西安人眼裡,泡饃可以分很多種,每一種滋味都不一樣。歷史悠久的地方,好吃的就一定不會少。

泡饃是陝西地區最知名的美食,泡饃裡的饃不是傳統的發麵饃,而是未經發酵的飥飥饃,是穆斯林在阿拉伯大餅、胡餅的基礎上,採用傳統烤餅工藝烤烙的一種白面小餅。

做饃時面是半死面的,三成和面,七成死面,和好的面醒一下,做成圓餅狀,無油鏊子裡烙幾下,至八九成熟。也可以放入烤箱烤至八分熟。做出的饃有筋勁,掰碎後入鍋煮製而不粘不散,久煮不爛。

烙制飥飥饃有兩個基本功:一是揉功,二是火功。面不能太軟,揉成團至筋韌光滑,擀成小圓餅。鏊燒熱,餅入鏊兩翻後,改中火,再改文火。六翻後,饃餅發輕,摁有彈力,勁道無比。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所有泡饃中最為人熟知的香味沁人、在冬天吃一碗,暖胃解饞。傳說當年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他窮困到懷裡只剩下一個幹饃,飢腸轆轆的他,在路過一家買牛羊肉的小店時,掌柜的見其可憐,遂將他的幹饃掰碎後用一勺羊肉湯在火上煮透與之充飢。

餓壞了的他狼吞虎咽,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日出巡長安,同文武大臣專程來到這家小店,讓店主再做一碗羊肉泡饃。出了宮的他仍感到其味鮮美無比,於是龍心大悅,當即賞銀百兩。此事很快傳遍長安,羊肉泡從此譽滿古都。

葫蘆頭泡饃

葫蘆頭類似於老北京的滷煮,基本食材是豬大腸和豬肚。因為大腸形似葫蘆,所以取其形,命名葫蘆頭。吃葫蘆頭泡饃時,先把饃掰成指甲蓋大小的塊,加上粉絲,再把滷好的豬大腸和豬肚等放在碎饃上,用煮沸的骨頭湯頭衝泡幾次,再佐以糖蒜、辣醬等。鮮香滑嫩,肥而不膩。

豬大腸特殊的味道,很多人難以接受,在唐代長安,孫思邈懸壺濟世,經常拄著一個龍頭拐杖,上面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在他的住宅旁,有一家經營「玉腸湯」的小飯館,有一次出診回來,便來這家店吃飯,看老闆生意清淡,就詢問原因,掌柜的嘆了一口氣:「顧客都嫌腥味大,油膩啊!」而後,孫思邈走進後廚,看了做法,然後解下拐杖上的藥葫蘆,往鍋裡加了一些中藥,並向掌柜的叮囑了一番,臨走時,還把藥葫蘆掛在店前。

經這一調配,玉腸湯不僅去了腥味,除了膩,而且香飄四溢,掌柜的為了感謝孫思邈,便將玉腸湯改名為「葫蘆頭」。

粉湯羊血泡饃

西北人喜歡吃羊,也會吃羊,連羊血都可以做成泡饃的美食。一般是將羊血製成羊血糕片切成絲,加入粉絲,滾上多種香料和豬油等煮成湯油汁,羊血鮮嫩,粉絲光滑筋軟、香辣撲鼻。泡上掰好的饃,香辣發汗,很適合秋冬來吃。

胡辣湯泡饃

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製成的丸子,然後加入土豆塊、包菜、胡蘿蔔、芹菜等配菜,有點像燴菜,最後勾芡而成。將掰好的饃放入碗中,澆上胡辣湯,再加一點紅豔豔的辣椒油,胡辣湯中的胡椒粉比較多一些,吃完微微冒汗、渾身舒坦。

小炒泡饃

小炒泡饃在西安簡稱小炒,不同於以上幾種泡饃的做法,口感偏幹,湯汁被收進饃裡和牛肉裡,饃吸收了調料的味道,鮮香入味,綿軟有嚼勁,酸辣可口。

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西府地區特有的地區名小吃,配上寶雞特有的油潑辣子,也別具一番風味,不同於以上泡饃的顆粒狀,以片狀呈現出來的泡饃,豆花和饃攪拌在一起,配上煮到軟爛的麻花,每一種食材一個口感,但搭配在一起又沒有違和感。

西安作為秦、西漢、隋、唐等13朝古都,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一座很有歷史底蘊的城市。

美食經過歷代相傳,經歷了無數廚師之手的改良,現今,西安美食已經和它的歷史文化相輔相成,形成了獨特的老陝味道!

全文完,感謝閱讀!廚藝有限,請多多指教!歡迎轉發+關注!

Jessica的美食每刻,美食專欄作者、美食撰稿人,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記得關注、轉發、點讚!期待與你分享我多年來的美食心得。我們與食物的美好關係,不應被罪惡感替代,好好生活,享受美食。

相關焦點

  • 咥在西安/羊肉泡饃
    ——「咥在西安」專欄文/商子雍  羊肉泡饃(包括牛肉泡饃,下同)是西安的清真美食。乍一看來,羊肉泡饃的製作好像並不複雜——由食客把硬面燒餅(西安人叫作飥飥饃)自行掰成小塊放進大碗中(早年,西安各類泡饃的碗都非常大,常常會令初次使用的外地朋友驚詫不已,如今的泡饃碗已經秀氣多了,卻又讓像我這樣具懷舊情結的食客頗感遺憾),交給廚師加上大片清燉的熟羊肉或熟牛肉以及熟粉絲用肉湯去煮,最後配以糖蒜和辣椒醬上桌。
  • 西安羊肉泡饃
    而我不太喜歡請朋友咥泡饃,除非他本人有意願,因為有些人天生就不愛吃羊肉,覺得羶味太大,尤其是南方人。但對那些喜歡咥泡饃的鐵桿來說,恨不得把家搬到泡饃館旁邊,天天坐在那咥,比方我的好友張宏偉就是個鐵桿,他請吃飯絕對是咥泡饃。
  • 是時候像個陝西人一樣去咥泡饃了!
    一個饃不但可以夾萬物,一碗湯更是能泡萬物,今天安妹就跟大家掰扯掰扯,關於泡饃,陝西人都「折騰」出了些什麼花樣~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泡饃中最有名的一種,其實是煮饃,製作原料包括飥飥饃、牛羊肉、粉絲。出鍋以後不放調料,配上糖蒜、油潑辣子就是我們地道的吃法。
  • 老陝:給我一個饃,我可以夾遍全世界!
    你還記得「老陝:給我一碗湯,我可以泡遍全世界!」嗎?
  • 去西安旅行,趕時間千萬別吃羊肉泡饃!吃饃5分鐘,掰饃1小時!
    羊肉泡饃,亦稱羊肉泡,因它暖胃耐飢,素為陝西人民所喜愛。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也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之一。 如果你是去西安旅行,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去體驗一回的。不過,提醒一件事,如果你去吃羊肉泡饃,最好要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 西安----羊肉泡饃
    掰饃是一個技術活在西安,一個經久不衰的羊肉泡饃館子,湯料各有高招,是不外傳的,每個館子的特色在一鍋味道獨特,回味悠長的湯裡。吃羊肉泡饃,湯是招牌肉添光彩,關鍵在饃的提攜。饃是坨坨饃,半生不熟,必須現打,得提前將麵粉加入化開的酵面勻成麵團靜置發酵,再用鹼水揉勻,揪成每個 50 克重的面劑子,現烤現用。有時候,我在單位值班,隔壁泡饃館子夜裡煮肉,牛羊肉的香味在空中飄過來鑽進鼻子,香味在胸腔裡鑽來鑽去,沁進五臟六腑。一大清早隔壁館子大門「譁啦」拉開門栓,我挑門帘鑽進館子喊一聲:「老闆,來一碗羊肉泡饃,燙寬,饃爛」。
  • 陝西美食——咥在西安!
    「咥」讀音為dié,咥,是陝西關中、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從字面意思看,吃至極致為之咥。
  •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作為一個在西安城讀過四年大學的偽土著,哈爾濱鄉黨,我對西安城的記憶最深的不是明城牆,不是鐘鼓樓,不是回民街,而是那八百裡秦川下野蠻生長的西安美食。畢竟葫蘆頭做起來實在太麻煩,做的好葫蘆頭泡饃,饃筋腸爛,湯鮮味濃不腥不羶,再來份素拼冰峰,一搭配沒誰了。 「三鮮戴個帽!」聽起來挺玄乎,其實就是三鮮煮饃上面再蓋個菜,堪稱西安泡饃界的豪華無敵至尊! 本身三鮮煮饃裡就配有丸子、五花肉、響皮,再來個蓮菜炒肉片或者辣子雞丁蓋在上面,呀,美滴很美滴很,忒色!
  • 吃饃5分鐘,掰饃2小時?西安人的周末,從早起掰一碗泡饃開始
    吃饃5分鐘,掰饃2小時?西安人的周末,從早起掰一碗泡饃開始一真樓泡饃,傳承34年養育西安一代人的泡饃情懷,坊上口碑泡饃館地鐵站:鐘樓站(西安的地標性建築,美食匯聚地)位置:大皮院18號(近北院門) ,鼓樓後面一條街走到底
  • 最具參考價值的西安泡饃攻略
    亂彈妞這次就不做過多的推薦,只整理出西安地道吃貨,對自己喜歡的15家泡饃的評價,讓他們告訴你西安哪家泡饃最好吃。似水流年:份量很大,味道香,牛肉是大塊的,饃很入味。小希:羊肉燉很爛,湯很好喝,唯一的不足是我每次都沒耐心把饃掰小,煮不軟。嘚吧嘚吧哈:湯底美味,肉軟爛,饃筋道!桌子上糖蒜,辣醬,隨便吃!
  • 腳踏食地·西安·咥饃,咥面,咥特色,暢享碳水的快樂,美滴很!
    一個城市好吃的地道小吃多不多,往往反映了城市對自身歷史認可與傳承,因為這些都是經歷過時間洗禮,並被人們熱愛的東西②咥饃(秦豫肉夾饃、愛驊褲帶面、子午路張記、馬峰小炒、惠記粉湯羊血、馬奎肉丸糊辣湯、老金家蛋菜夾饃)④特色(胖子甑糕、志亮蒸餃、甜姐妹劉明柿子糊塌、定家小酥肉、老烏家油茶麻花)
  • 話說西安羊肉泡饃
    這就是廣義的羊肉泡饃,至今依然廣泛分布。但是歷史發展並沒有停止,到了明清時候,西安府城牆內出現了新的吃法,這種吃法就是牛羊肉煮饃。現在西安的老孫家、同盛祥吃到的主要就是這種牛羊肉煮饃。只是為了延續歷史的慣性,人們仍把它統稱為羊肉泡饃。
  • 外地人:泡饃是吃起來「最累」的西安美食!
    "女漢子",愛吃會耍又可愛,賣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詡追得上陳偉霆,嫁得了吳亦凡...當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們最大的心願!網上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除了皮皮蝦之外排名居高不下的另一樣食物竟然是咱西安人最愛的羊肉泡饃「掰饃掰到手抽筋」這是外地人眼中的羊肉泡饃來自不同省份的熱心網友看看他們怎麼說~
  • 羊肉泡饃,肉夾饃,這饃區別大了,弄錯了西安人要笑你
    西安那些小吃真的是非常的有名,現在己經遍布全國各地,可以說不需要到西安,也能嘗到西安的美味,比如說,西安的牛羊肉泡饃,還有臘汁肉夾饃。提到這些名子大家都會口水,這兩種小吃裡都少不了饃,但這些饃是不一樣的,也和你平常所熟悉的大饃是兩回事。
  • 西安好吃的牛羊肉泡饃、小炒一網打盡
    泡饃西安泡饃館子歷史最長是老孫家,一百多年,但中間因白蟻害歇了二十多年,1990年9月在端履門原址上重新開的業,店名老孫家飯莊。同盛祥泡饃在西安也是近百年歷史,雖五易地址,但一直是有傳承的,從未間斷,嚴格意義上講同盛祥才是真正的西安牛羊肉泡饃的近代縮影。要說這幾年在西安人乃至外地遊客口中提到的最多的泡饃館子,那一定是老米家。
  • 尋味西安:羊肉泡饃與葫蘆頭,難忘的長安夜市
    老鄒繼續查看地圖,並打電話諮詢朋友, 隨後轉了一個彎 ,一家兩層的美食館子就在我們眼前了,這裡藏著我平生遇見的最好的羊肉泡饃!我們登上二樓,服務員給一個空碗,兩個饃,饃其實就是麵餅,需要自己用手一點點地掰。漂在西安十多年的老鄒告訴說:「掰饃有講究。
  • 西安到底有多少種泡饃,面,夾饃,麵皮?被稱面都和饃都不誇張
    西安的美食小吃到底有多少種?有人說,來西安一個月,都保證你每天一日三餐都不帶重樣的。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小麥的主產區,麵食傳統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當年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和麵食的普及有很大功績,為秦國將士提供了充足的後期保障。
  • 西安 | 你不要小瞧一碗手掰的羊肉泡饃!
    西安這座城市的氣質,在一個「饃」上就能透露出來。一個西安「饃」的精分日常在很多地方,饃就等於簡單的饅頭。西北大漢手捧一個海碗,蹲著蠶食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泡饃,這大概是外地人對於西安的第一印象。羊肉泡饃用的坨坨饃只用「ning」字就可以形容,九分死面一分發麵,半生的饃饃,上桌時還帶著生和冷,這樣才能經得住後面的猛火旺煮,而保留著饃粒的嚼勁。
  • 在西安,有一種文化叫:咥面!!!
    正宗老秦人,尤其是西安人愛吃麵。先不說吃,光是提說一下「走走,咥面走」就來神。西安人外地回鄉下車第一句話「走,先叫我美美的咥一頓面」。  咥(die)是陝西關中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從字面意思看,吃至極致為之咥。其基本特徵為老碗盛食,「狼吞虎咽」,吃出快樂,吃出氣氛。
  • 在西安,吃泡饃就是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到可以不去掰饃
    西安的泡饃館很多,翻看網上的各種美食推薦比比皆是。不過對於西安人來說吃泡饃哪有那麼麻煩?家樓下的泡饃館就足夠了。今天一位外地友人前來敘舊,到了飯點說想吃小炒,我想起單位樓下一家泡饃館有生肉小炒,剛好借著這個機會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