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消費金融構建科技驅動新生態 激促消費金融十年格局重塑

2020-12-26 北晚新視覺網

後疫情時代,新興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復甦的強勁引擎。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消費的一支生力軍,消費金融再次成為熱詞。

從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頒布至今,十年來,中國消費金融經歷了摸索前行、快速增長、整治規範和轉型發展階段,行業也從前期的快速開拓逐步回歸理性,開始從追求規模、速度的外向式發展向注重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方向轉變。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稱,預計2019到2020年消費金融市場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2024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達三萬億元。

隨著各項促消費政策落地,消費金融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一個十年,誰將引領市場成為風向標,時間將會給出答案。

 先行者的十年開拓:穩定根基

消費金融在我國的成長史,是一部肩負重任和希望的奮鬥史。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內需和消費拉動被提到更重要位置。為加大金融對擴內需促消費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可持續發展,2009年,中國銀監會頒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正式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確定先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機構進行試點,消費金融正式登上中國金融舞臺。

消費金融公司,這個在西方世界已經存在了400年之久,在中國仍是新鮮事物的金融機構一亮相,便引起各方關注。

肩負著「金融創新」和「刺激消費」雙重使命的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前進,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以中銀消費金融為例,該類公司發揮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不僅滿足了消費者信貸需求,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如今,消費金融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滲透到了消費的各個領域。」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這要感謝中銀消費金融等先行者的探索和開拓,它們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積極的作用,才有今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可喜局面。」十年後的今天,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愈發突出,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密集落地,讓如今遍布全國的消費金融公司,真正身處更為廣闊的市場之中。

在發展過程中,中銀消費金融從最初的探索線下面籤模式到現在逐步搭建了線上線下融合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形成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為主,場景商戶、金融機構協同為翼的多元化發展格局,並加速向輕資產、輕投入、輕人力的輕型化消費金融發展模式轉型。

「作為對傳統商業銀行業態的重要補充,消費金融行業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創新實踐,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和市場活力。」中銀消費金融黨委、總經理田紅豔分別用「創新、速度、規範」三個關鍵詞來形容消費金融過去十年的發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植入消費場景與技術創新融合,催生出不同模式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各個發展因素都不斷在快車道上快速發展,也讓整個行業煥發全新活力。「在經過行業快速發展以後,消費金融公司能否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狠抓合規經營、切實加強合規經營,是整個行業能否保持可持續穩健發展道路的基石。」

據悉,作為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股東方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百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德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紅杉盛遠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六家股東構成。一手連接金融一手連接消費,專注於「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推出符合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共同促進金融和商業兩大業務領域的發展。這一成功模式也被眾多業內後來者效仿。

據統計,十年來,中銀消費金融累積服務消費需求達近2000億,服務客戶近4000萬,與涉及家裝、教育、電子消費等數十類消費場景的200餘家合作方進行消費金融合作,為促進居民消費的提升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產品創新方面,中銀消費金融深耕教育培訓、租房裝修、車後市場、婚慶旅遊、3C分期等六大場景消費領域。其獨創「線上+線下+O2O」的三線融合的展業模式,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需求,重構產品、服務、體驗環節,推動各細分場景深度融合,打造「金融+科技+生活」場景金融生態圈。目前,中銀消費金融的場景普惠業務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近200個城市,「普」及全國各年齡層次的消費者。

下一個十年格局重塑:科技驅動商業模式

近期,在系列拉動內需政策的助推下,新興消費新模式潛力不斷釋放,給消費金融市場添了一把新火。平安、小米、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場,搶佔市場新機遇。縱觀當前消費金融市場局勢,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形成了銀行系、產業系、網際網路系等派系。

「當前,眾多網際網路流量巨頭入局,表明市場整體對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前景普遍看好,行業吸引力較強,也將加快消費金融行業格局重塑。」田紅豔表示,新入局者的加入和多方力量的崛起,將有助於各類消費金融公司良性競爭,揚長避短,共同發力做大消費金融市場,共同服務好長尾客群,大力推進和踐行普惠金融。

業內專家表示,網際網路巨頭平臺優勢明顯,能夠為消費金融探索更多場景應用。同時,網際網路體系內尤其是金融科技巨頭,其先進的科技水平對推動數位化消費金融、智慧型消費金融功效明顯。「未來,持牌機構、科技實力強的公司會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一方面是巨頭們的不斷入場,另一方面,存量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面對巨頭新入場帶來的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田紅豔認為,存量消費金融公司可以採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應對策略:首先要繼續發揮國有大行背景的底層基因帶來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其次,持續推進「場景金融」新生態,完善場景業務生態體系和獲客體系建設;最後,立足公司業務改革與轉型,加快「金融+科技」建設,加快建立線下線上融合、以線上為主,線下分銷、線上自營獲客、線上場景合作、線上線下母行聯動「四位一體」高質量業務發展模式。

據悉,作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先行者之一,基於對「科技+場景」的深度理解和思考,中銀消費金融已持續在移動化建設上投入探索,統一自有App、微信公眾號等線上資源,利用統一線上入口進行全產品的全流程服務。同時,還積極與今日頭條、京東、新浪等網際網路巨頭進行深度的純線上合作,加強線上消費金融服務需求的快速響應。線下,在教育、健康、家裝、車裝等行業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技術現場提供申請、後臺遠程審批服務,及時為客戶提供便捷消費金融服務。

「如果前一個十年是消費金融飛速奔跑、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一個十年則是行業格局重塑、規範發展的十年。」展望未來,田紅豔表示,在國家政策支持、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時代消費需求不斷釋放的多重利好背景下,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巨大。但堅持科技場景賦能、堅持持牌合規經營、堅持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金融公司才會在行業中擁有更多話語權,而數位化、科技化、移動化技術運用信息獲取成本低、效率高、普惠性強等特徵賦能消費金融,成為拉動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未來,消費金融以科技驅動的特徵愈發明顯,對大數據、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智能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抓住技術創新優勢,構建新核心競爭力,運用技術力量為客戶提供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才是在未來消費金融市場生存的不二法則。」

當下,無論從政策支持,還是市場環境,抑或行業未來發展前途來看,以金融科技創新為發展源動力,踐行普惠金融都是一個有目標、有想法、有責任的消費金融公司應努力發展的方向。中銀消費金融也將站在合規完備的基礎之上繼續修煉內功「二次創業」,以發展普惠金融為目標,切實做好消費金融服務之本,與行業並肩,運用科技推動行業不斷發展升級,積極做好沒有完善的消費金融服務,為國家普惠金融戰略的實施持續增添動力。

相關焦點

  • 中銀消費金融十年沉浮
    十年精雕細琢,不少企業已有風華正茂之態。同時,行業也迎來考驗之年;疫情衝擊、讓利大潮、新品入局、又遇4倍LPR標準等監管加碼。確定與不確定性交織中,領軍企業自然更受關注。比如中銀消費金融。有判決書顯示,一位借款人2015年從中銀消費金融旗下的新易貸貸款15萬元,下款即被收取5550元動用費,該借款人逾期後,中銀消費金融向法院發起訴訟。法院在審理該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時,認為中銀消費金融收取的動用費性質屬於當扣利息,應從借款本金中扣除。
  • 中銀消費金融加碼金融科技 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在眾多主體競相加入消費金融行業,行業賽道日趨擁擠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更是成為決定消費金融持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勝負手」,地位愈發凸顯。 風控能力是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近年來,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為核心的智能風控是行業的一大熱點。
  • 消費金融:技術驅動重塑核心競爭力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擴大國內需求尤其促進消費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消費金融對消費的提升作用也隨之凸顯。2020年,受疫情影響,消費金融行業遭遇較大衝擊。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消費金融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 中銀消費金融榮膺「普惠金融消費者影響力獎」
    作為首批由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受邀出席論壇並榮獲「普惠金融消費者影響力獎」,與滬上50多家銀行、同業機構交流探討,探索普惠金融未來發展方向。2020 年是我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 年)》 的收官之年。
  • 華融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的掉隊亂象
    2019年12月25日,有媒體爆出愛財科技集團旗下消費金融平臺「愛又米」被資金方——華融消費金融收回代扣款權。 華融消費金融以合作方「單方面原因」為由,直接通知將對借款人進行代扣還款,還提醒不還款造成逾期將影響徵信。「愛又米」卻聲稱資金方沒有取得授權,並讓借款人去協調扣款銀行或聯繫監管部門進行投訴。
  • 中銀消費金融轉型時代「新燃點」:再次啟航的築夢之路與社會責任
    目前,消費金融市場格局較為分明:傳統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均有優勢突出的企業出現。  其中,消費金融公司從2009年試點以來就被寄予發展普惠金融的厚望。截至2020年,中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已成立10周年,經過過去10年的發展,消費金融公司也同行業一起走過「創新」「規範」的前進過程,並在國家促進居民消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號召下挖掘客戶需求布局行業市場。
  • 捷信、中銀、中郵消費金融高管發聲,破解利率、獲客、風控難題
    捷信消費金融財務長王濤認為,消費金融行業格局正在變化和重塑,捷信將不忘「普惠」初心,助力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他表示,消費金融的主要業務特點在於,消費金融的初心是為資質較弱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滿足他們在真實場景下的消費需求,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 消費金融未來的發展也面臨很大挑戰,該行業屬於細分市場。
  • 消費金融的未來什麼樣?這份報告給你答案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擴大國內需求尤其促進消費是其中重要內容。在促消費的背景下,消費金融對消費的提升作用更加凸顯。同時受上半年疫情衝擊,消費金融行業遭遇較大衝擊。從行業發展來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消費金融作為金融信貸領域的重要分支,已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民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也逐漸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先行軍和實驗田。
  • 積極踐行普惠金融 中銀消費金融一直在行動
    在金融支持實體、銀行扶持小微這一國家戰略指導下,各大銀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保險公司和新型金融業態打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模式。中銀消費金融秉承「建設新時代高質量消費金融公司」的理念,憑藉不斷創新的業務水平榮獲「普惠金融消費者影響力獎」。
  • 差異化定價,中銀消費金融積極踐行普惠金融
    來源:時刻頭條11月17日, 中銀消費金融受邀出席2020第二屆上海普惠金融論壇。論壇由上海新聞報社主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特別支持,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等相關領導出席。
  • 知名金融機構,中銀消費金融引進致得軟體
    編者按,近期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攜手致得軟體,構建具有審批借閱、智能檢索、權限把控、OCR識別、動態水印等功能的檔案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緊密結合公司金融業務,實現規範化、信息化、智能化檔案管理,解決企業現存的檔案管理難題。
  • 以金融消費者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中銀消費金融開展「3·15」消費...
    來源:中國經營報近日,為貫徹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長效機制,持續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不斷增強金融消費者的風險防範能力,中銀消費金融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活動。本次宣傳周活動以線上渠道為主要宣傳陣地,聯合全國26家區域中心、近200家面籤點舉辦各類消保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將教育宣傳與倡導理性維權相結合,優化客戶服務的同時助力疫情防控。
  • 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發展金融科技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
    本次會議以「危機中育新機 變局中開新局」為主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雙循環經濟新格局」以及「金融科技創新驅動消費金融新模式」等熱點話題,來自國內外政、商、產、學、研等數十位嘉賓,發表了精彩的演講。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作為「科創金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主題論壇的演講嘉賓,發表了題為「內循環新格局下的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的主旨演講。
  • 馬上消費金融收穫銀保監「通行證」 衝刺消費金融第一股
    其創始人趙國慶曾表示,馬上消費金融啟動上市,有利於拉動內需,助力國家雙循環、內循環戰略實施;有利於踐行普惠金融,促進消費升級;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改革;有利於消費金融行業穩健、健康、可持續發展。
  • 消費金融牌照發放提速,建行宣布進軍消費金融
    自去年下半年消費金融牌照重新開閘後,2020年開年以來,銀保監會接連批覆了兩張牌照,一家是小米,另一家則是光大銀行。消費金融已經成為了各大金融平臺爭奪的重心,不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都在爭奪消費金融這塊巨大的蛋糕。建行也在籌備中消費金融簡單理解就是依託消費場景而進行的信貸業務,主要是向個人發放無抵押信貸款,用於購買產品及服務消費。
  • 中銀消費金融年內迎6次高管變動 上半年淨利下降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中銀消費金融成立10年以來,有過高光時刻,也經歷了淨利潤滑坡。  今年淨利潤下降明顯  截至目前,中銀消費金融已成立十年之久,有過高光時刻,2017年曾以淨利潤13.75億元排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首位。  2018年是轉折點,該公司曾於該年收3罰單。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5月,中銀消費金融被上海銀監局罰沒138.68萬元。
  • 中銀消費金融去年淨利潤下滑59%,35億元增資迎變動
    新京報訊(記者 陳鵬)中銀消費金融的35億元增資計劃迎來變動。4月3日,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披露,所有投資者(博裕及紅杉除外)將參與中銀消費的增加註冊資本,而原定由博裕及紅杉承擔的增資額將由中國銀行、百聯集團、陸金髮及中銀信用卡公司承擔。數據顯示,2017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盈利王」——中銀消費金融去年淨利潤大幅下滑 59.27%,被穩勢增長的捷信消費金融反超。
  • 國美金融榮獲「2020卓越競爭力消費金融創新機構」大獎
    >國美金融商品分期事業部總經理張超受邀出席,並圍繞「渠道之變:構建場景金融新生態 」話題與現場各界人士展開深入探討。 2020年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與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第十二屆)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匯聚了來自監管機構以及國內知名銀行、金融科技企業等領域專家、學者。
  • 科技驅動汽車消費金融升級 車300與眾匯車服集團通力合作
    近期,南京三百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車300)與成都眾匯車服集團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眾匯車服集團)就解決汽車消費金融的風控難題達成戰略合作。車300憑藉多年來在汽車金融風控領域的深耕,基於五年沉澱的、海量的、行業獨有的數據,為眾匯車服集團提供快定價、車況定價等標準化風控信息輸出服務。
  • 董監高變動頻繁 年內中銀消費金融董監高變動5次
    近日,據上海銀保監局發布批覆顯示,核准朱強標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費金融」)董事長的任職資格。而這已是今年以來,中銀消費金融第5次董監高變動的消息。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中銀消費金融董監高頻繁變動並非個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已有10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25名董監高等高管變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