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怎樣看同時期的唐宋王朝?

2021-02-13 新華網思客


►老話說:眼界無窮天地寬!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段璀璨時期,唐宋時代留給後人的一大閃光精神,正是開放的視野!

 

這視野有多開放?說個人就知道:唐僖宗!

 

這位大唐歷史上的第十八位帝王,一輩子除了鬥雞就是玩球,治國理政一團糟糕,形象出名負面,出名昏君一枚。

 

可就這個不務正業兼不學無術的昏君,接見伊拉克學者依賓瓦哈伯時,卻是談笑間縱論全球風雲變幻,一句評語,更叫對方當場肅然起敬:「大唐,希臘,阿拉伯,突厥,印度,就是世界五大強國。」

 

為啥敬?這可是交通資訊嚴重不發達的古代,又是綜合素質比較差的大唐昏君,若說知道個印度還不奇怪,那連希臘都知道,著實是了不起。這國際視野多強大?後面某朝號稱「放眼看世界」的精英,接見英國商人時,居然問人家和土耳其是不是一家。還有該朝皇帝,出名精明能幹,鴉片戰爭被英國胖揍後,還傻乎乎問從新疆走旱路,幾天能走到英國?

看世界的水準,真箇高下立判!

 

那麼對於這個充滿全球視野的中國唐宋時代,同時期同樣創造出震撼世界的燦爛文明,富強程度堪與比肩的阿拉伯人,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在中世紀阿拉伯國家的各類文獻裡,只要講到中國,有個主題基本清一色:富!

 

阿拉伯人精於貿易,活躍於當時世界各地,見得經的都多。但即使這樣,中國的強大富庶,依然看的他們眼睛放光。

 

阿拉伯第一本詳細記錄中國風土人情的讀物,正是成書於唐武宗會昌六年(846),阿拉伯人伊本.郭大貝的《省道志》。這本書以詳盡的筆墨,從南到北描繪了大唐王朝的四大海外貿易港口:瓦景(越南比景),廣州,寧波,揚州。寫盡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狀況。甚至多年前越南還曾專門引進翻譯。

 而滲透在這部書字裡行間的,儘是中國的富庶風貌:城市人口極多,大城市有三百多個,老百姓生活富裕。哪怕已經是嚴重衰退的中晚唐,這時中國的富裕程度,依舊令阿拉伯人驚嘆。特別吸引他們眼球的是,每個港口最常見的,就是裝運好的鐵和瓷器,全是準備外銷的。大唐,就是當時世界第一出口帝國。

 

當然除了富,在伊本.郭大貝眼裡,唐朝還很大,以他的說法,大唐太遼闊了,以至於「無人能知道中國再向前(向東)是哪個國家。」

 

不知道日本人聽了心塞不。

如果說唐宋年間,阿拉伯人最初只是被中國的富庶所吸引,那麼很快的,他們就為另一件事嘆為觀止:強大的行政管理水平!

 

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造訪中國,此後造訪大唐各地,堪稱當時的中國通,而作為商人,他最羨慕大唐的,卻是清明的政治與高效的管理。

 

比如蘇萊曼生活多年的廣州,給他印象深刻的,除了官府管理外商的「蕃坊」制度,更有廣州老百姓享受的豐厚福利。居然官府辦的學校,都不收學生費用。而且每到饑荒年,政府還會開倉放糧甚至發放橋段。這內容在阿拉伯發表後,看得好些阿拉伯學者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的官府。

 

更叫蘇萊曼感慨的,還有「人家的幹部」。他筆下的唐代廣州官員,除了辦事公平,而且效率還特別快,絕不像自己來中國前見慣的那些一慢二拖,啥事都火速解決。也正是他的著作裡,還原了廣州官府當時一地方風貌:官長的枕邊都有搖鈴,發生突發事件,只要搖鈴驚醒官員,官員就會火速辦理,絕不裝睡躲貓貓!

 

類似的羨慕,也同樣發生在宋代中國另一大貿易港口:泉州。

 

在阿拉伯人伊德裡西的《旅遊證聞》裡,對泉州也是滿滿的贊,除了贊泉州的富庶繁榮,更贊泉州的管理規範:建築十分華麗,讓人嘆為觀止,而且商業信譽極好,政府更高度重視市場秩序,有嚴格的規章和快速的處理。哪怕在外國人眼裡極小的商業欺詐事件,宋朝官員都會逮住就認真辦。泉州,也在伊德裡西的筆下,有了一個崇高評語:商業信譽,馳名於世!

 

摩洛哥籍學者貝圖拉,更一句話讚嘆了當時中國的治安:在中國旅行,最為穩妥便利!

某臺灣學者曾說:中國人一直都重視陸地,從不重視海洋。可要讓唐宋年間的阿拉伯人聽到,必然會說這學者不靠譜!

 

因為當時中國震撼世界的,正是強大到恐怖的遠洋貿易能力。

 

有多恐怖?先問蘇萊曼。他見識過的中國船,阿拉伯船拿來一比,簡直不是一個等級。阿拉伯的船基本是單帆,而且都是椰索綑紮。中國船卻是船大帆多,海浪中十分堅固。以蘇萊曼的吐槽說:怎麼評價阿拉伯商人有錢沒錢?沒錢的坐國產船,有錢的坐中國船。


更大的差距,卻是財富水平。以蘇萊曼估算,比如印度地區,一艘中國船過路,要交的稅差不多是其他船的四十多倍!憑啥欺負中國人?還真不是欺負,中國船船好貨物貴,載的都是茶葉瓷器絲綢這類貴重貨,哪像其他國破船只能載便宜貨?

 

而且唐宋年間的中國船,在南印度地區,走哪都是搶頭條。以伊德裡西的說法,南印度地區,經常能看到十多艘中國船,而且誰那裡有中國船,就等於來了財神爺,立刻招來一商人。中國商船,就是那年頭海洋硬品牌!

 

而同樣硬的,更是中國貨,首推絲綢瓷器。

 

絲綢和瓷器,今天是生活用品,唐宋年間,真箇是風行阿拉伯地區的高科技奢侈品。風行到啥地步,阿拉伯的宮廷裡,常見精美瓷器擺設,阿拉伯的民間富豪鬥富,全是比鬥誰家瓷器更好更多。阿拉伯名著《地理志》裡,列出的世界三大名產,除了阿拉伯的燈具,就是中國的瓷器和絲綢!



了解了這個,對照下中國歷史也就明白,為啥北宋年間,好些人都熱衷組船隊出海貿易,就連一代文豪蘇東坡,還和別人合股組船隊,狠狠賺了好幾筆錢。而偏安江南的宋高宗,更是自豪的說,只要搞好外貿,不用給老百姓加稅,財源就滾滾而來。


海洋帝國的價值,看唐宋就知道了。

來源|《我們愛歷史》

作者|張嶔


當你不知道讀什麼的時候

就關注這個微信號

我們愛歷史

微信號:his-tory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簡介:一個在網際網路有350萬訂閱者的原創自媒體

【我們愛歷史】往期精品文章閱讀

請關注後在後臺回復標題前數字,即可查看

1.闢謠: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

2.崇禎皇帝留下的這個道理,比其壯烈殉國的價值高百倍

3.一件中國自己丟掉的寶物,卻造就了日本的強勢崛起

4.三個名聲狼藉的人,竟都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大神

5.在中國被追殺殆盡的一支殘軍,卻在南美洲橫空出世大殺四方

6.中國不接受任何仲裁:這些事實告訴你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

7.有些國難面前喊打的人,國難臨頭卻賣了國

8.歐洲人怎麼看明朝和清朝?

9.年年要寫遺囑,他的真實身份讓人潸然淚下!

10.敬其之才,悲其之遇:他籤下了一堆賣國條約,後世聞之唏噓

相關焦點

  • 比肩華夏的阿拉伯帝國,怎樣看同時期的唐宋王朝
    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段璀璨時期,唐宋時代留給後人的一大閃光精神,正是開放的視野!這視野有多開放?說個人就知道:唐僖宗!這位大唐歷史上的第十八位帝王,一輩子除了鬥雞就是玩球,治國理政一團糟糕,形象出名負面,出名昏君一枚。
  • 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裏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亦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之後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 阿拉伯帝國中的波斯人
    在之後的三百年間,波斯人在阿拉伯哈裡發帝國中的角色不斷演變,從一個頑強的抵抗者到驕傲的合作者,再到與帝國利益攸關的維護者。從帝國的被徵服者變成了帝國的塑造者的過程,也是異教的波斯人融入整個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過程,由「波斯人」人向「波斯穆斯林」的身份認同轉變也奠定了今天伊斯蘭教作為伊朗國教的地位。
  • 中東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大?
    3、羅馬帝國滅了分裂後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為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王朝、埃及的託勒密王朝、西亞的塞琉古王朝。最終羅馬帝國崛起於地中海中部,通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徵服了古希臘,之後又和伊朗的帕提亞帝國瓜分了塞琉古王朝,並在公元前30年將古埃及變成了帝國的一個行省。
  • 怛羅斯之戰前,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在中亞是怎樣的存在?
    唐朝和阿拉伯帝國都是古代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帝國,兩者都創造了高度輝煌的文明,並且對後世影響深遠。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661年,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被刺身亡後,憑藉強大的實力,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成為下一任哈裡發,建立了世襲的倭馬亞王朝。而之前的哈裡發都是由選舉產生,哈希姆家族的人並未世襲繼承。倭馬亞王朝定都大馬士革,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中心由麥加和麥地那轉移到了敘利亞。
  • 阿拉伯帝國的大分裂
    其中北非及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及西班牙的後伍麥葉王朝同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1.塔希爾王朝阿拉伯帝國的大分裂在巴格達東面首先創建半獨立國的是麥蒙 (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裡發)曾一度信任的大將,呼羅珊人塔希爾·伊本·海珊。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阿拉伯帝國1
    阿拉伯帝國1 阿拉伯帝國(阿拉伯語:الامبراطورية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
  • 同時期的國內外帝王——元世祖與路易九世
    元世祖時期,同時期的世界分別是卡佩王朝、馬穆魯克蘇丹國、尼西亞帝國、熱那亞共和國、高麗王朝(今朝鮮半島)、鎌倉時代(今日本)和阿拉伯帝國。同時期的帝王列表卡佩王朝(987~1328)法國封建王朝。馬穆魯克」,阿拉伯語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一):歷史沿革1
    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在拉丁文中意指「東方人的帝國」)。帝國主要有正統哈裡發時期和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三個時期。
  • 世界史之中世紀4-2:伊斯蘭教帝國(2)阿拉伯帝國
    這一時期,帝國版圖迅速擴張,為阿拉伯帝國奠定基礎。2,對外徵服戰爭       倭馬亞王朝: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裡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裡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令當時的阿拉伯社會開始進入鼎盛時代,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人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       阿拉伯對外徵服戰爭:664年阿拉伯佔領阿富汗,兵分兩路,北路軍直至在帕米爾高原遇到唐朝軍隊才停下,南路軍攻入印度河,徵服印度次大陸西北小國。
  • 阿拉伯帝國大分裂之十五阿尤布王朝
    阿拉伯帝國大分裂之十五阿尤布王朝(1171—1250)阿尤布王朝,埃及和敘利亞地區庫德人建立的伊斯蘭教王朝(1171—1250年)。一譯「艾優卜王朝」。王朝的創建者為庫德人薩拉丁·優素福·本·阿尤布(1138~1193),「阿尤布」一名即來源於薩拉丁父親的名字。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二):歷史沿革2
    阿拔斯王朝建立後最初的近100年,特別是哈倫·拉西德和麥蒙執政時期,是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代。公元8—9世紀時,帝國政治較為穩定,生產力發展較快,經濟和貿易繁榮,成為帝國的鼎盛時期。此間,帝國的科學文化也獲得許多重要成就,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9世紀初阿拉伯帝國的領土面積為1260萬平方公裡,人口為2860萬。
  • 兒童百科全書137丨傳播文明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阿拉伯帝國歷經626年,主要有四大哈裡發時期(632年-661年)和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兩個世襲王朝。
  • 穆罕默德的世界:從阿拉伯帝國到民族國家
    1299-1922年=奧斯曼王朝(Ottoman Dynasty):首都君士坦丁堡,面積510萬平方公裡。       奧斯曼王朝,一戰戰敗後解體,分裂成很多阿拉伯國家,統治中東北非地區至今。也就是說,這些伊斯蘭帝國至今合計已經延續了大約1400年,現在的阿拉伯國家全部都是它們的「後裔」。
  • 「反客為主」:當阿拉伯帝國成功佔領波斯後,波斯人該何去何從?
    引言阿拉伯帝國,是由阿拉伯人在中古時期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建立於632年,滅亡於1258年,在歷史上存在了626年,主要有兩個世襲王朝,即哈裡發時期和倭馬亞王朝、阿撥斯王朝。在唐代往後的史書裡,均將阿拉伯帝國稱之為「大食」,但在西方國家,人們卻稱之為薩拉森帝國。眾所周知,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在統治了波斯帝國之後建立的,波斯人其實是被統治者。那麼當阿拉伯帝國成為統治階級之後,對波斯人又採取了什麼措施?波斯人又有著什麼樣的地位?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翻閱世界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沿革都是伴隨著偉大王朝的興起和衰落。這些王朝的出現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這個世界的很多軌跡。在亞歐非大陸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這個帝國的興起不僅結束了拜佔庭帝國將近一千年的統治,而且還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
  • 950年前後的世界,進入後大唐帝國和後阿拉伯帝國時代
    公元950年,在這個時間點,當年的世界兩極――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已成為過去,大唐已亡,阿拉伯帝國則名存實亡,世界進入「後大唐」和「後阿拉伯帝國」時代。1,在我國中原地區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和後周之交,公元950年,郭威被部下黃袍加身,代漢建周。
  •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帝國2
    2、希木葉爾王國希木葉爾是葉門阿拉伯人建立的一個王朝,在銘文中作Hmyr,在希臘文獻中作Homeritai. 他們佔有阿拉伯半島的西南端,首都採法爾(Zafar),位於今耶裡姆(Yarim)東南約14公裡處。在3世紀最後數十年內,希木葉爾國王沙瑪爾·尤哈裡什(ShammarYuharish)結束了薩巴伊和哈德拉毛王國的獨立地位。
  • 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巔峰時期和同時期中國誰更強?
    關於世界歷史上的幾個龐大帝國,與同時期中國古代王朝孰強孰弱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個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