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的特性

2021-01-19 莞湘大叔談教育

今天我們學習陰陽的特性。陰陽的特性裡邊第一條,陰陽的普遍性。陰陽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之中的,它代表著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或者兩個密切相關的事物。我們離不開的例子,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夏為陽、冬為陰、土為陽、水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等等。

這樣大家很容易就因為我們上節課已經把陰陽的基本屬性給它擴大化了,這是影響普遍存在,只要是世間的萬物都可以把它用陰陽學說來進行分析。我們剛才講了,既可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的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又可以表示兩個對立的事物之間。

做一個最簡單的,拿來就叫近取諸身。我們經常舉的例子,劉老師這一個屈臂動作,它就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為什麼?我從這個伸直的這個伸展的這個上臂。這個動作大家都知道是我們的肱二頭肌在收縮,這組肌肉舒縮就把這個關節拉過來了,那麼相對來說就把背側的三頭肌拉長了,就這個肌肉是從這兒這樣子過去,一個收縮,一個這個拉牽伸、拉開把所有的動作都是兩組配合起來的,這就叫陰陽的普遍存在的。

那麼我們都知道,要想讓人這個健康起來,我們有主動的有交感神經,具有副交感神經。這個最有意思的就是我們搞科學研究,搞天體物理學的一些著名的專家。就大家都知道哲學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物質,但是跟物質對應的一個東西找不著,因為物質大家可以看到,沒有物質就看不到了,是吧?

所以我們講眼見為實。所以搞物理研究到了一定境界以後,他就會利用我們這個哲學思想指導他,世界上既然有物質,一定有反物質,就跟物質對應的相反的一個東西,有人說它是黑洞。後來現在我們已經通過很高級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有這個黑洞的存在了。說到這兒,又符合我們中醫的陰陽普遍存在的一種規律的現象。

我們講最早的陰陽學說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的一個結晶,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中醫學的發展,後來又吸收了外來的好多科學,好好多宗教色彩的東西,比如說佛教講這個空,四大皆空,什麼是空?什麼是色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教裡邊離不開這倆字。

你說我沒念過佛經,我也沒有研究過佛學,你可能聽說過這句話,就是我們在佛教經典裡邊有個最短的經叫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心經裡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就是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好多人說是啥意思?這個色既不是色眯眯的色,也不是色情的色,色它指的是我的感官能夠感知的東西,比如說眼睛看見的東西,我看見了陽光照射底下的花朵,有紅的、有紫的,這也是一種實際的色。還有我能聽到的鳥鳴,聽見山間的水流聲音,這也是耳朵能感受到這種物質,這也叫色。

就像我眼、耳、鼻、舌、身、意能感知的東西都叫有形的,就叫色。那麼通過我這些感官感覺不到的東西它就是空。那麼為什麼空又是色,色又是空呢?這就是我們哲學思想,這是佛家的一種很高級的思維方式,實際上跟我們陰陽學說是不謀而合的,都是一個道理,就是你看不見,你現在看不見,並不意識到它不存在。

當你意識到它存在的,就是我用意識感知到這種存在,或者用科學證明這個同等的這種原來你感覺不到的空,現在就變成了色了。你說的越懸,我說不選。我們現代人生活有一個東西離不開的什麼手機。對吧?手機他有沒有一個東西連到網際網路上?沒有吧。

它是靠什麼呢,靠我們的信號傳過來的,這個信號就是空,對吧?你看不見、摸不著、聽得見,但是我通過手機就可以把它變成可以看見的簡訊、微信、照片和各種各樣網絡上的信息。

所以我們開始給好多學西醫的朋友講,中醫說他很難理解我們這個氣之間的轉化的時候,他說氣就看不見。你們說的氣什麼,氣是一種物質流,他不能理解。我說咱們說一個大家都能熟悉的概念叫場,磁場。磁場你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儀器測出來,是吧?

電磁效應它都是在長時間的交換,你看不見它叫空,等你感知到了,它就成色了。所以感知的東西也可以變成你看不到的,空即是色,色即是這樣。這就把我們的中醫的這個陰陽的普遍性,就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就衍生開來了。

陰陽是普遍已存在在世間萬物之間的,有些是我們直接可以感受到,有些我們可以間接地感受到,通過學習和了解後就能感受到的。那麼陰陽的第二個屬性和陰陽是相關的。用陰陽所分析的所有的事物和現象,應該在同一範疇、同一層次,或者一定有交集的,我們叫有交點的,也就是相互關聯的事物,才能用陰陽來進行分析研究。

比如說上對下,內對外,春夏對秋冬,夜晚對白晝。你要是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學,你一定知道中國有個很厲害的叫對聯兒,這也叫楹聯。他講對仗,就是兩個一定是有關係的,而且最好是反的。天對地,大陸對長空。

這是我們講陰陽是相關的,是對立的、統一的。曾經說是有個傳說,我還沒考證是不是真的。說最高級的一個對聯是清朝應該是乾隆吧,說他出了一個上聯,大家都知道乾隆也喜歡。我弄完愛寫字愛題字兒,他就寫了一個字兒,墨,讓大家對對聯兒。

一個字對對聯是最難的,大家對了好多有人對筆,也對吧。筆墨筆墨能說得過去,最佳答案。大家猜出來是哪個了嗎?是這個字。為什麼是全市最好的?你琢磨一下你就知道了。墨是兩個字對稱的,黑和土,對吧?全也是兩字兒,白和水,黑著的白,土對的水,一個字分兩,分開了也能對上,而且這暗含著五行裡邊的兩行黑白剛好相反的,對應的我太極裡邊陰魚陽魚,這就叫高級,這就叫有內涵。

所以白天人士更多的是在幹什麼在運動的,或者講他的思維是理性的。到了晚上就不一樣,晚上一個人待黑屋子苦思冥想的時候,他是感性的,是靜止的。這就是我們講的相對性,它的相關性。陰陽的屬性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廣的。

那麼我們講用陰陽分析事物,一定要講在同一範疇,在同一層次,有焦點的才可以分陰陽陰陽特性的。第三條,陰陽是相對的,陰陽的屬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我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現在所處的位置在二十四樓,我相對於二十樓往下的二十三樓以下一直到地下室,都在我的腳下,都在我的下邊,就是我相對他們來講,我屬於陽。那麼同樣是我處在這個位置,我這個講臺,那麼我頭頂上還有二十五樓、二十六樓、二十七樓,那麼二十四樓以上的位置,我還是在這個講臺上,那麼上面的人我相信他們來講,我又主陰。

這個相對性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同樣一個位置看你跟誰來相對啊。你對下邊你就是陽,對上邊來你就屬陰,陰陽中復有陰陽。我們剛才已經舉過的一個白天不懂夜的黑,對吧,夜是冷的、暗的,我們屬陰晝,白晝是天亮的,溫暖的,屬陽。

這很好理解,同樣是夜和晝,我們把夜單獨拿出來,我們把白天拿出來。光說白天它又分為上午和下午,都是白天。上午呢是天越來越熱了,我們向著陽,那麼上午就為陽中之陽,到了下午呢太陽馬上就要快落山,雖然還是白天,它是向著陰的,向著冷的、向北岸的方向走,它就叫陽中之陰。

反過來把夜拿出來,晚上單獨說,相對於白天它去搶你。那麼前半夜呢它就叫陰中之陰,因為它越來越暗了,越來越黑了。那麼過了午夜時分,往又往天亮方向走了,是不是它越來越向著亮了?溫暖的時候做了,它就陰中之陽。

這又是一個晝夜分完以後,把白晝和夜晚再分,無限可分。各分開,所以相對來講,它是可以這樣分的,事物的可分性。第四個特性也是根據這個相對性來分下去的。我們剛才把一個白晝的上午為陽,下午陽中之陰以外,那麼陰陽的可分性,無限可分。

我們講五臟六腑,剛才我講了,我們把心包單獨拿出來,那麼六髒對六腑,那麼髒為陰,腑為陽這樣的分法。同樣我光把五臟拿出來,光說五臟,五臟中的心和肺它在胸腔裡的位置最高,我們把它屬於陰中之陽,肝和腎位置更低,它就是五臟裡邊的陰中之陰。

那麼心和肺在一塊兒,心和肺在五臟裡邊,它屬於髒中之陽了。那麼心屬火,屬於陽中陽,肺主水,屬於陽中之陰。有朋友問,肺不主水嗎?後面文章學。他還說腎也主水,脾也主水,肺只是主行水的水之上源,是這樣一個意思。

所以我們講陰陽的屬性中的肺主水,這個不是特有的肺主水,而是講肺也主水之上源,或者叫肺主行水。它相當於我們水的上面,茶壺上面,茶壺蓋上那個氣眼這樣的一個形式。這是我們講陰陽的相對性和可分性。你說這個還有點抽象,因為我還沒有系統學習五臟六腑。

我給你再講一個可分性的例子,我上中學的時候學過磁力學詞,歷史老師會給你拿一個教具磁鐵。為了讓大家直觀地看到詞典的N和S級,我們一般把這個S級標成紅的,把N極標成藍的。磁鐵條形磁鐵一端是紅的,一端是藍的,馬蹄形磁鐵一半是紅的,一半是藍的,實際上它叫N級和S級,用英文南方和北方。南極和北極這樣的意思。好了,一個條形磁鐵,有一個N級,有個S級。老師在講課,不小心啪嗒把磁鐵掉到講臺底下去了,摔成兩半兒。還好剛好從這個紅藍分界線摔斷了,那麼剩下的紅的這一半是不是就光只有南磁極了?

藍的這邊只剩下N了嗎?不,你把它拿個吊個線。同樣指南針效應,它還是有磁極的。就是每一塊只要它是磁鐵,你把它再分的小,它都有磁極,這就是一種無限可分性在裡面,直到你不能再分,沒有磁性了就沒有,否則一直可以分。

包括U型磁鐵,馬蹄形磁鐵,你把它折成兩段,還是有個N和S級,它這一段還有,無限可分性,陰陽也是這樣子,是無限可分的。為什麼我們把這個南調成紅的,南方就是火,北方就是水。

第二無限可分性,陰陽的相對性和可分性,大家可以聯繫起來記。相對於我下面的我就是我就屬陽,相對於我上面來講,我就屬陰。同樣是我這個講臺的位置,這是相對性。可以一直分的,比如說我們這個教室,我站在講臺,我站著比你高,你坐得比較低,你就數陰。

同樣在二十四樓,這個講臺只要有位置的差別,就可以分高低,就可以分陰陽。因為它是相對的,所以它是可分的。所以這個屬性它之間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連續性的,無限可分性。我們舉了一個五臟和六腑,髒為一副為陽,又把五臟裡邊拿出來。

五臟裡邊心、肺屬陽,肝、腎屬陰,脾在中焦,不陰不陽在中間。如果再把心和肺再拿出來再分,那心主火屬陽,肺主水之上,源主水。然後可以再往下分,還可以從往下分。

那肺主的氣是他主的是陽的,肺主的痰溼水飲,它就是肺主陰的。所以我們講陰陽學說叫陰陽是對立的,陰陽是互根的,陰陽是交感的,陰陽消長的,彼消此長的,陰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陰陽還有一個特性,可以自合,這是陰陽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容。

我們先說陰陽是相對的,或者是陰陽是對立的,這個非常好理解,因為陰陽的第一條屬性就是向日為陽,被認為你向著太陽那邊肯定更溫暖,背著太陽裡面真冷。大家要出去旅遊就會知道,夏天去旅遊你會感覺到尤其到我們大西北,你到到青海那邊大中午出去到青海湖上,那個因為那邊海拔高,你會感覺太陽曬的地方特別熱,只要你轉個彎兒,到了樹葉兒底下,到了陰涼的地方,馬上就會涼快。

男人和女人永遠是要爭的,他倆是相悖的。你沒學過中醫不要緊,你只要成了家,你就知道你永遠跟你那一口子爭。爭什麼呢,爭取在家裡邊的主導地位,爭取我們這個家庭過得更好的。

你把中醫學好了,你就會把家庭打理得更好。我們按陰陽的學說的對立關係的話,一定要男人像男人一樣,女人像女人一樣,男人就要更陽剛一點,要大度一點,女人就應該更陰柔一點。更溫柔一點,你說那我不吃虧了,一點都不吃虧。

我們講陰陽相對的轉化的時候,你知道柔能克剛。世界上最柔軟的一個東西是什麼?是水,上善若水的什麼意思?水很厲害,我堅如磐石的石頭,那誰可以把它滴水穿石?這是滴水穿石。

大家看這滴水,這滴水掉下來可以把石頭打穿了,水是很柔軟的,但是以柔克剛的道理。你看那個有個水滴下的地方,它一定會時間久了就會砸出來一個橫底,你再堅硬的石頭都會都會被水擊穿。叫滴水穿石。

以柔克剛,陰和陽是對立的。太過和不及都會病了。陰盛則陽病,陰太過強大了,陽就弱了,陽都病了。反過來,陽盛則陰病。這黃帝內經素問裡邊的陰陽應象。所以陰陽它是這樣一個關係,是相對立的,相互抑制的、相互削弱的。

陰陽,但陰孤陽孤,陰不生,陽不長,我們倆在一塊兒了,我們才能生孩子,生孩子才有延續,我們才能傳宗接代。所以我們講陰陽又是互根特性,是什麼?互根是指陰陽互相為根本、相互依存的這麼一種關係。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時。

也就是說他倆之間誰也離不開誰的。陰精為陽氣提供了物質的基礎,陽氣為陰精生成給予了功能的保證,這對陰陽在中醫上講最多的東西。所以陰陽互藏是陰陽雙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的,這叫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這個道理很簡單,我經常說的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世界上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所以在我們的古典小說西遊記裡邊描述一個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叫女兒國,這個女兒國全部是美女,那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那麼她們怎麼生孩子?在那條河裡喝那個水就能懷孩子,而且生的還是女孩兒是吧?這時候就有男人來把這個平衡打破了。

唐三藏帶著他的仨徒弟闖入了女兒國,結果女兒國國王留下來要做人種,把他留下來,這就是陰陽相互依存的,相互圍觀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不存在的理由,這就叫互為根,天為陽,地為陰,這大家都知道,乾坤天地。

那麼同樣的道理,他倆不罔顧,不光是對你的,他還是一個統一的。比如說我們講地氣向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這個就很有意思,他倆互相依存的。地上的水汽、溼土,經過天上的太陽的照射,它水分會蒸發上去,形成了什麼,形成的雲。

當它積到一定程度上,它這個平衡達到飽和了,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就會下降為雨,又回到地面。是氣從地下到上面,從上面到下水的循環,從地表水到天上的降水,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天和地之間的一種溝通和聯繫,就是陰陽之間的一個相互的依據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家上學學地理時會有一段講這個水的循環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例子,用我們中醫的話,用中國人的經典的話裡邊叫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水的循環就這樣。那麼心屬火,腎屬水,我們髒象沒學時,你先知道心是屬火的,腎屬水的。

因為心在不停的動,它是溫熱的、血液的奔騰的東西。它是不是屬陽的,沒問題,腎屬水,腎水往下走,那麼他倆之間也是有配合好的,火和水必須平衡好,心火下降於腎,以溫腎陽,可以使腎水不寒,反過來滲水上進於心,以滋心陰,使心火不亢。

這在說什麼例子呢?我們給另一個典型的人,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情況就是我們的睡眠。天人相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必須適應這樣的規律,太陽出來了,我們就應該醒了。因為天晴了、天亮了,我們要出來幹活了,我們要工作了,我們要生活。

那麼到了晚上,日落月初的陰氣來了,我們應該休息了,這就是自然界的陰陽的變化。人的體內的心火和腎水之間的平衡就要到白天。心火應該就是我們睡著的時候心率慢的,醒來後心裡應該快,我們醒來要幹活了,那心火要勝,他就是要動了。

晚上要心火下降下去,甚至要自上來才能睡著。所以中醫把睡不著,這叫心腎不交,就是講這個道理的。心火不能下降,不能溫煦腎陽的時候。腎水就就寒了,反過來腎水不能滋心陰的時候,心火太燙了,你就興奮的睡不著覺了。

這是我家陰陽是互根的,它可以讓我們的平衡達到很好。那麼大家看陰陽又離不開這個圖,這個圖實際上就寓意著什麼呢?陰陽是互根的。大家看,上面一條白魚,底下一條黑魚,白代表著陽,黑代表著陰,白代表著乾,黑代表著坤,也可以代表天地陰陽學說的最兩極的一個東西。

那麼陰陽互根,陰中有陽,陽中有什麼意思呢?大家看這個白魚,他長了一個黑眼睛,反過來,黑魚有了個白眼睛,這就是這魚就是活的,這是中國人的智慧。陰陽是互相包含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你說它有什麼意義?非常大。

學過生物學,學過這個生理衛生學,你就知道在男人的體內的激素性激素百分之九十八是雄性的,還有百分之二的雌性激素來達到陰陽中有陰的平衡。

你說我不相信,我說一個病大家就知道了。男人有沒有乳頭?乳頭是一個雌性器官啊,只是它底下萎縮的、沒有發育的這個乳腺組織。所以以前好多沒有學過醫學的人以為乳腺癌只有女人得,其實還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男人也得乳腺癌,就是他體內殘存的這個陽中有陰的,這個陰有問題才會發生男人的乳腺癌,好多人都不願意告訴,難得出現好像很丟人。

不丟人哪。男人體內是有這個組織的,反過來,女人的體內性激素水平百分之九十是雌性激素,還有百分之二的雄性激素。有一種病我們叫乳腺增生,厲害的時候會乳房會很有些結節很疼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個治療辦法,就給這個女性患者吃一定量的雄性激素來中和一下它過於多的、過於旺盛的雌性激素的時候,它這個症狀就會緩解,疼痛也會減輕。

但是呢如果你吃這個藥長掌握的劑量、時間不好的話,這個女性患者的隨著乳腺增生的症狀的減輕、緩解,有可能鬍鬚會發育的,也就是這個女性她也有鬍鬚的基礎的。當你這個藥物給到一定量的時候,它就會表現出來,甚至喉結會發育出來,跟男的一樣。

所以我們講陰陽它是護根的、是護藏的。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家這個剛生下的小孩,有男孩和女孩,實際上第二性徵沒有發育。我們作為中醫把小孩叫至陰,至陽之體,純陰純陽。還沒有性別差異的,只有到七八歲的時候,第一次發育的時候,才慢慢有區別。當然到了十二三歲十三四歲,真正性發育成熟後,陰陽才分開的。再往前延伸一下,所有的生物,高級的生物和低級生物,包括我們人是高級的動物還是低級的,它原來都有雌雄同體的植物更明顯,有些樹裡邊只是雄的,有些是雌的,有的雌雄同株的,一樣的道理。

相關焦點

  • 2020年自考《中醫基礎理論(一)》真題練習題
    自考中醫基礎理論(一)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中醫基礎理論(一)》真題練習題一、名詞解釋(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1.整體觀念2.陰陽轉化3.五行4.藏象5.氣隨血脫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潘毅老師說丨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五行的特性及分類中的各細項,五行生、克、乘侮的順序等。他們常是填空題、選擇題或簡答題的素材。這樣總括一下,一本五十萬字左右的《中醫基礎理論》實際要硬背的大概是七幹字左右。實質掌握版(重點)下來要討論的是《中醫基礎理論》最該掌握的是什麼?掌握的程度或層次如何評價?
  • 《中藥綜》:中醫基礎理論重要考點大匯總!
    《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中的中醫基礎理論,是歷年執業藥師考試中的必考章節,那麼,考生該怎麼學?如何掌握這個章節,醫學教育網來幫你!考生記得收藏並轉發給身邊需要的人哦!
  • 中醫基礎理論——藏象學說
    體內的內臟可以分三類: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五臟(心、肝、脾、肺、腎)與現代醫學不同的是中醫的五臟指的是人體的五個系統,包括臟器和功能,而不是臟器本身。比如區別比較大的脾系統,中醫中脾主運化,主統血,其華在唇,開竅於口;它包含了整個功能系統,而不是現代醫學中解剖的脾。五臟的功能是化生貯藏精氣(精氣血津液),多為實體。有句話叫「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說的就是五臟藏的是精氣而不是水谷排洩物之類的。
  • 中醫基礎理論——肝與膽
    《中醫基礎理論——五行》中講過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失疏洩,很容易乘脾犯胃,引起肝胃不和還有肝脾不調的症狀。另外膽汁來源於肝,膽汁是肝之餘氣所化,肝功能正常,膽汁得以分泌,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⒊調暢情志。肝有輔佐心神參與調節思維、情緒等精神活動的作用,同樣體現在肝的疏洩功能上。
  • 朱世增:西醫開中藥成方要先學中醫基礎理論
    吉林市華僑醫院院長、吉林省名中醫、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中《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之第三項「促進中西醫結合」中明確要求:「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
  • 中醫基礎理論,就兩個字,天底下所有的道理都取決於此
    過去,很多年輕人不相信中醫,迷信西醫,可是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中醫藥圈粉不少,中醫的療效讓很多人所折服,中醫藥大放異彩。很多年輕人想要學習中醫而不得門而入,那麼我們學習中醫的時候,需要些什麼基礎,或者說從何入手呢?
  • 古中醫講陰陽、精氣神
    那麼如果只講天地的話,那是兩儀,即陰陽兩儀。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這麼看,這個陰陽不是太難懂吧。天地二氣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之間有運動。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陽氣,本身具有能量,可是無法存留,始終在運動之中;陰氣本身沒有能量,但是可以貯存能量。
  • 中醫是如何用陰陽調理身體疼痛?答案原來這麼簡單!
    古人仰觀、俯察大自然的萬事萬物,採用取類比象的方式,將自然界中各種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的事物與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水火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便有陰陽學說的概念,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發生並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與變化。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這麼多的名醫都是算命高手,那麼中醫到底和算命有啥子關係呢?其實算命的核心是天幹地支、陰陽五行學說,大家都知道吧!但是中醫的基礎理論其實也是五行陰陽學說,我上學的時候,我們老師就會算命風水。為什麼中醫和算命理論基礎有一點的相似性,因為他們是同宗同源,中醫理論最早是出現在「黃帝內經」,這裡面主要是一些中醫養生知識,但是也有易經的知識在裡面。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自學中醫從何入手
    日前我寫了一篇文章《自學中醫,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親戚朋友和有些讀者看了此文,萌發了想學中醫的念頭。問我從何學起?中醫世代相傳,魅力無窮。中醫可以用幾片生薑加紅棗、蔥白治好風寒感冒,可以用一根針讓垂死的病人煥發生機。
  • 中醫基礎理論——脾與胃
    藏象學說的脾系統從解剖位置來看是現代醫學中的脾和胰,但生理功能上遠超過這兩個器官,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有後天之本之稱。。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與四時之長夏相通應。脾的生理功能可以概括為:主運化、升清、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
  •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英語入門》
    由廣州中醫藥大學蘇紅老師等多位專家主講的《中醫英語入門》課程,幫你做到用英文講好中醫藥故事。 《中醫英語入門》以中醫基礎理論為載體,主講中醫藥專門用途英語,幫助學員學習其核心概念和知識點的英語通用表達方式,並能聽懂且學會用英語表述其蘊含的中華文化思想精髓。
  • 從陰陽五行是否有物質性談我對中醫文化的認識
    今天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提問,說:一部分中醫認為陰陽五行不存在,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首先,作為一個學習了多年的中醫粉,我是否定這種說法的,中醫的體系是理法方藥,理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這些理論是整個中醫體系的基石。
  • 【國醫·紀念】北中醫訪問學者敬天林讀任老《講座文集》有感
    至今,歷經兩千年多年,這15個字,已經成為中華文明寶庫中治學精神的經典和準則;為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為中華學術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在學習任老《講座文集》中,時時感受到這種崇高的治學精神。任老正是以這種精神,展示了中醫藥學不可替代的科學地位,揭示了中醫藥學深邃豐厚的科學內涵,彰顯出一介中醫泰鬥、文化大家、學人楷模的熠熠風採。
  • 感恩,中醫!
    而我內心那種青春不再之感,放在母親的心便成了步入暮年之嘆,那種時光荏苒的感覺應該會更加強烈吧。    我這樣看待事物,就是同理心,一種換位思考,一種舍小我顧他人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在我學習中醫之前,是匱乏的,尤其是對母親。    母親是個勤勞、熱情、善良的人,她為家庭付出了一切,用她的話說,自從有了我,一場電影都沒有看過。而我卻一度以為,母親對那些不感興趣。
  • 中醫陰陽兩虛怎麼理解呢?
    導語~中醫陰陽兩虛怎麼理解呢?天氣冷了,很多人都知道冬天是進補的最好時候,特別是都知道冬天屬是屬於腎的,所以都想著補補,發揮下腎主封藏的作用,來年身體會健康。那麼我們今天從中醫來講下什麼是陰虛還是陽虛,我們就拿過度傷精來舉例子。正常人的身體狀態是陰陽平衡的,這樣人才會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 中醫陰陽消長轉化的道理(附語音)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我們先看原文:「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 這句話我們在《四氣調神大論》裡也學到過,但是在這裡《陰陽應象大論篇》又重新總結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