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楊世華道長講述真實的茅山道術

2021-02-13 莊裡道

茅山上清宗壇,龍虎山萬法宗壇,閣皂山靈寶宗壇史上並稱「三山符籙」。三者加上南昌西山淨明宗壇四大宗壇被稱為道教四大宗壇。上清派約形成於東晉時期,奉《黃庭經》和《上清大洞真經》。創始人是東晉道士楊羲、許謐、許遜。上清派以晉代女道士魏華存(南嶽魏夫人)為第一代宗師,楊羲為第二代宗師。楊羲以下依經法傳授次序,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師是許穆、許翔、馬朗、馬罕、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陶弘景齊梁時居茅山傳上清經法,開創茅山宗,上清派遂為茅山派所承襲。

小編:從九十年代開始,大量港臺靈異電影中出現的身穿八卦黃衣,手持桃木劍的茅山道士形象從熒幕躍入觀眾的眼帘,這個道士以黃紙符咒為媒介,驅邪鎮鬼,匡扶正義,吸引了大量神秘文化愛好者湧入玄門,探尋究竟。那麼,茅山道士是否真的像電影中一樣每天過著驚現靈異的生活,又或者真的神通廣大呢?

楊世華道長:這個問題是我們一直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很多年輕人在看了港臺靈異電影後以為道士是電影中描述的樣子,孰不知港臺靈異電影和武俠小說中的茅山道士形象是杜撰的,與真正的茅山道士有這很大的出入。

而相通之處在於,茅山道教在歷史上的影響力是很大。正因為茅山道教的影響力大,所以在港臺電影和武俠小說中會多次提到茅山和茅山道士。就像茅臺和五糧液,在國內家喻戶曉,在國外廣為知名,因為名氣大,人們才會去模仿,去製造贗品並以此招搖撞騙。道教也是一樣。如何使人們走出對道教認識的誤區,正確的認識道教,宣傳道教的正能量是我們面臨的一大問題。

小編:許多年輕人都對電影或小說中道士的法術產生了興趣,認為道士是可以飛天遁地、呼風喚雨的神仙中人,從而到處尋師訪道,以求學得神奇法術。這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在網上開設五花八門的法術培訓班或按小說的內容開山立派,使得大量道教愛好者被假道士欺騙,進而對真正的道教產生懷疑和排斥。

楊世華道長: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很多人覺得道士能飛簷走壁、穿牆遁地,這些是在過去的歷史中杜撰出來的,是人們自己的幻想,是對茅山道術片面的錯誤的認識。在茅山上清派裡有很多高道會真正的道教法術,這是與他們發自內心的對道教的信仰,對神靈的敬畏和崇拜是分不開的。比如茅山道教科儀中的「三茅表」,法師們要踏罡步鬥,首先壇場中央要放置一個罡毯,罡毯的中心是太極圖,周圍有八卦和四方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謂踏罡步鬥就是法師們在罡毯上踩著罡步,罡步是對照著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所對應的位置,然後通過上清派的存思、存想身內身外諸神即內觀神靈的形貌、活動狀態,默念想要召喚的神靈的名字並手掐特定的手決和念誦特定的咒語把天上的天兵天將召到法場,護衛法場。這是道教法術中的「召將」。法師通過「召將」把信眾的願望與神仙進行溝通,實現人與神仙關係的交流。這是道教法術的一項重要內容,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通靈,我們道教講的天人感應。這並非人人可以做到,而是必須有道教信仰的法師和教徒在作齋醮科儀的時候才能做到的。道教科儀中法師手拿令旗,掐決念咒等科學無法解釋的內容都屬於道教法術的一種,而不是人們片面理解的飛簷走壁,穿牆遁地。

當下,很多年輕人不了解道教,錯誤的認為書本上、電影中的道教是真正的道教,當與現實中道教對比後會感到非常失望。這不僅僅說明他們對道教的不了解,也充分說明了道教在宣傳和傳播中有很多不足。要使人們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道教,糾正網絡和媒體上的錯誤,一是要政府的職能部門要進行把關,尤其在網際網路方面。二是要讓人們到正規開放的道教宮觀裡,面對和接觸真正的道士,了解他們的生活。

小編:上清派的修煉體系與修持方法是什麼?

楊世華道長:上清派的修煉方法在中國道教中佔有很重要的比例。茅山上清派的修煉方法是一種養生的功法,如坐忘、存思、存想和養生六字訣等等。坐忘是指人有意識地忘記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記自身形體的存在,達到與「大道」相合為一的得道境界,也指人在修煉中控制意志、排除雜念的內修方法。存思,一名「存想」,簡稱「存」,要求閉合雙眼或微閉雙眼,存想內觀某一物體或神靈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嘻噓呵呼呬(si)吹(fu)」六字訣養生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納法。還有茅山的道教音樂、齋醮科儀和符籙都是茅山道教修持的主要內容。

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茅山上清派也是這樣做的,我們一是應信眾的要求,作祈福的道場和超度的道場,二是為人們提供修煉養生的方法。

小編:自上清派產生以來,目前還有多少分支法脈存在?

楊世華道長:上清派創始於東晉,祖師魏華存原是天師派祭酒,所以說上清派是源於天師派的。從第二代楊羲、第三代許謐到第四十五代劉大彬。

第九代宗師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集大成者,他對上清派進行了充實和完善進而創立了茅山宗。歷史上茅山宗分支很多,最多時有九個派別如大茅派、二茅派、三茅派、清微派和龍門派等。但總的來說是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類。

小編: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成必然的趨勢。然而在網絡時代的到來,道教的傳播面臨著參差不齊以及宣傳落後等眾多的問題,那麼道教應該如何在這個時代發展,茅山道教在這個時代又應該如何發展?

楊世華道長:目前全國開放的寺觀大約有一萬所,而道教的發展速度和向大眾提供的精神能量都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茅山因其自身歷史和地位的影響,有著歷代宗師留下的道場。茅山的歷代宗師都是在引領道教的發展,而我們這一代的茅山人,雖然不能引領整個道教,但是願意從我做起,從茅山做起,通過探索和研究把茅山的各個道觀建設成為不同功能的道觀,把茅山這個道教山、文化山、革命山、旅遊山打造成為道教文化核心。同時你們道教之音這個平臺也應該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宣傳正能量,把道教文化以及道教的精髓都更好的宣傳和傳播出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修行交流

微信號:chengtiezhen


騰訊QQ交流群:229889936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茅山捉鬼人
    那麼,茅山道士是否真的像電影中一樣每天過著驚現靈異的生活,又或者真的神通廣大呢?  楊世華道長:這個問題是我們一直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很多年輕人在看了港臺靈異電影後以為道士是電影中描述的樣子,孰不知港臺靈異電影和武俠小說中的茅山道士形象是杜撰的,與真正的茅山道士有這很大的出入。
  • 茅山道術
    茅山派人物:=====溫道乙: 茅山派掌門,人稱「茅山居士」。
  • 【廣西道訊】茅山道院參訪團一行到白石山三清觀參訪交流
    2018年9月16日,江蘇茅山道院參訪團一行9人,在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道教協會會長、茅山道院住持楊世華道長的帶領下,到全國道教名山聖地、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
  • 茅山道術的起源和歷史
    茅山道術的起源和歷史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說:「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 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 茅山的全部道術
    茅山派人物:=====溫道乙: 茅山派掌門,人稱「茅山居士」。穆朗清: 溫道乙嫡傳弟子,陪師父隱居於茅山華陽洞中。茅山派武功法術:=======三清劍法:茅山派防身劍法,主要用於配合施法。□ 茅山道術   茅山派的法術以治鬼除魔為主,大多是攻擊法術,以及一些符咒法,只有靈性很高的人才適合修煉。指令格式: <法術名>  <目標>茅山道術的特殊招式:   『紫幽之箭』:射出一道紫色光氣攻擊敵人,若是成功,還會從敵人身上吸取若干精力。
  • 玄門道教丨茅山道術的修煉方法
    四、茅山道術的修煉作法:修煉作法前起壇燒三根檀香,三拜三叩,默誦啟度文。然後按每種法術的具體要求作法。每種咒語念6~36遍。(修煉作法有關問題解釋)「通靈啟度文」:...略「燈盞神燈」:工具:木板、燈盞、燈芯、飯碗、香、升筒(量米的筒)茅山道術的操作方法:1 、準備好升筒、木板、飯碗、燈盞、燈芯、香、油(放燈盞內點燈用);2 、升筒直立在地面,升筒上放木板,木板上放碗,碗上放燈盞,燈盞內放油和燈芯。
  • 玄學咒語丨茅山道術之符籙
    茅山道術符籙的材料類型包括金色、銀色、紫色、藍色、黃色五類,金色符籙威力最大,同時要求施法者的道行也最高,消耗的功力也最大,銀色次之,紫色、藍色又次之,威力最低的是黃色,這也是最普通的符籙,大部分茅山道士由於悟性一般,終其一生都只能停留在使用黃色符籙的茅山道行上,如若強行施展高級的符籙,大部分情況下由於法力不足而無法施展,若是機緣巧合施展成功也會遭到符籙法力的瘋狂反噬,輕者經脈錯亂、半身不遂
  • 揭秘神秘的茅山道術——
    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1986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准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這裡既是道教聖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裡,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與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輝。
  • 殭屍道長未能倖免
    因此林正英的片中的表現自然也是有目共睹,剛柔並進,靈巧實用的詠春拳法,在九叔一招一式的演繹下熠熠生輝,因此這部戲被很多詠春愛好者稱為「最真實的詠春電影」。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1980年出演了洪金寶主演的靈幻殭屍片《鬼打鬼》,風頭竟然蓋過了主角洪金寶。1982年,他主演了靈幻恐怖電影《人嚇人》。
  • 民間故事:道長指使陰兵殺敵,將軍反倒害死道長,一隻手報了仇恨
    老道法號無根,原本師從茅山道派,雲遊到此,掛單定居。 飯罷,無根道長將伍子宦安置在客房歇宿。半夜裡,忽然人喊馬嘶,原來一小隊叛軍順著馬蹄印,追蹤到此,包圍了道觀。伍子宦想出去拼個魚死網破,被無根道長制止。他笑著說:「大敵當前,豈能勞將軍大駕?讓陰奴出擊吧。」 無根道長手指捻動,念動法咒。
  • 百種法術,五色符籙,茅山宗道術詳解讓你知道茅山道系
    茅山合婚術咒語【 】  茅山詛咒術 先用黑布做一個假人、以七寸為宜、如果感覺不方便、也可以做大一點。 請神做法主要在頭部和心、頭部需要稍微製作大一點、製作假人時必須把 詛咒者的名字 、八字、地址用上墳用的墳紙寫好。連同咒語一起縫進去、 寫時最好用黑筆、不能用紅筆、咒語與名字信息需要各用一張紙。
  • 和尚與茅山道士搞笑鬥法,殭屍王被充氣大力士暴揍
    【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這部電影的劇情概括是:和尚道士互懟鬥法,美女徒弟中間摻水;道長慘被殭屍咬死,屍王終被暴打融化。回到家裡,四目開啟日常娛樂項目,懟徒弟、懟和尚,操控殭屍收拾徒弟,結果自己被打得鼻青臉腫,和老和尚倆人吃飯變成打鬧,不滿老和尚天天敲木魚,施法作弄老和尚,和尚被弄得差點晚節不保,結果被老和尚反手一個大招,作弄了道長,讓他喝了一大缸油,把肚子都弄大了。
  • 林正英「道長」電影合集,不信你全都看過
    江湖術士茅山明法術不精,鬼點子倒層出不窮,經常帶著大寶、小寶騙吃騙喝。在為富豪譚百萬驅鬼之時遇到厲鬼,連夜逃走。深夜時分,茅山明闖進一寂靜之村,此時村莊遭受邪祟馬賊騷擾,戒備森嚴。茅山明被保安隊長誤作馬賊抓獲,幸虧道長九叔及時出現才逃過一劫。
  • 茅山尋覓茅蒼朮
    陶弘景常年隱居茅山,煉丹修道,曾以茅山蒼朮製作術煎、術蒸贈於友人。後代本草典籍也多以茅山所產為佳,特稱之「茅蒼朮」。但幾年下來,通過各種渠道,都沒有找到茅山所產蒼朮,有人告訴我,茅山蒼朮作為商品,已絕跡多年。難道,加工頂配版平胃散這個願望,只能是一個遙遠的夢了?2016年元旦,利用假期,我專門來到茅山,一方面休息遊玩,一方面實地考查,希望能找到傳說中的茅蒼朮。
  • 中國名山:茅山 道家聖地
    茅山,可以說是道士的代名詞,一提到茅山,小編就想起了了林正英,想到他出演的很多經典的道士角色,在電影中,林正英扮演的道士會很多的道術,而在現實中,我們常常聽到的就是茅山術,傳說學會了茅山術就可以斬妖除魔,除鬼闢邪,甚至可以利用風水給自己改命,當然這只是傳說,世上是否真的有茅山術,都還沒有定論
  • 李白與茅山道教的淵源!
    李世民尊崇茅山宗,在唐玄宗時期達到了空前高峰,不僅三山五嶽遍布茅山上清派傳人,豪門公卿、文人學士也深受影響。從唐高祖開始,到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歷代皇帝都與茅山道教有密切的關係。茅山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公元647-735年)是當時的道教領袖,他與著名道士吳筠都是茅山道士陶弘景弟子,作有琴曲《蓬萊操》《白雲引》,並撰有琴學著作《素琴傳》。
  • 殭屍道長,別來無恙?
    有位小夥伴糾正道:「老師」這個稱呼不恰當,戲裡戲外我們都應該尊稱他一聲「道長」。《殭屍先生》故事的主人公,是身為茅山道士的九叔。他憑藉一身捉鬼除惡的本領,在當地享有盛名。林正英「道長」也被廣大影迷譽為香港殭屍片的「開山祖師」。自此,香港殭屍片的「黃金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 茅山道士的使命從不是驅鬼除魔,事實上他們身上肩負的使命很神聖
    茅山道士的形象深入人心,茅山坐落在江蘇句容原名為曲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四大法壇上清壇的所在地,之所以這裡為何改名為茅山也是有一個小故事的。相傳在秦漢時期道教徒逐漸增加,很多人便來此處山中修行,企望能勘破天機獲得長生,後來西漢時期山中來了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這三人道法高超且心腸濟世,功德圓滿之後便飛升而去,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們便將此處更名為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