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四個小時,我恨不得從車上跳下去」
我的小表弟平時在公司特別愛說話,但前提是不能看見領導,因為他一見到領導就像是老鼠見了貓。
最近表弟被派去總公司學習,正趕上領導也要去總公司開會,就這樣表弟「被順路」,坐在了大領導的車上。
在主管面前都不敢多說話的表弟,一遇到大領導瞬間變成了啞巴,在車上的四個小時,除了司機偶爾會跟領導聊上幾句,表弟愣是一句話都擠不出來。
聽了表弟的描述,我的腳趾頭都跟著尷尬,但又忍不住想笑。
身在職場中的我們,對於跟領導相處的尷尬都深有體會,比如兩人同乘電梯、在茶水間相遇甚至是在領導辦公室,微妙的氣壓都會讓員工連呼吸都小心謹慎,更別提跟領導愉快的溝通了。
如果長此下去更難免會給對方留下木訥、情商低的印象,那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今天小凡就幫助大家打破尷尬的僵局,讓你和領導能夠輕鬆相處,有效溝通:
一、跟領導相處就會緊張,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過以下幾種情況:
在公司看到領導,原本打個招呼就能搞定,可是你一看到領導就想繞路走;
和領導相處的時候,心裡很不安,搜腸刮肚的想話題,卻一個字都崩不出來;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跟領導溝通,都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
哪怕是工作中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領導叫到你的名字也會緊張;
如果你正被以上幾點困擾從而懷疑自己,那就要引起注意了,這種緊張感正在對你產生影響。
因為層級的關係,員工在與領導相處的時候,會感覺到壓迫感其實是很正常的,正常的緊張感,能夠讓我們對工作保持警惕,這對工作本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可如果過度緊張,顯然會對工作產生影響,最直觀的,如果沒辦法正常跟領導溝通,必然會影響你在職場中為自己爭取利益,有的人甚至會感覺工作很痛苦,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份工作。
而想要打破這種局面,找到原因就很有必要,一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溯源:原生家庭、迴避型人格、曾經的遭遇留下心理創傷:
1. 原生家庭的影響
之前的一個實習生跟我說,她小時候特別怕老師、怕家長,步入社會的時候也怕領導,那種遇見領導都不敢呼吸的壓迫感,後來我認真思考了下,這跟她的原生家庭很有關聯。
我相信很多人跟她一樣,她從小是在標準的中式家庭長大,也就是打罵式教育,被責罵是家常便飯,而她的家庭要更嚴厲些,如果犯了錯,經常沒有解釋的機會,迎來的只有父母的咆哮,久而久之在成長中慢慢的喪失了溝通能力,在責罵中也變得越來越自卑。
小時候對家長的懼怕在長大之後很容易影射到領導身上,出現怕自己工作做的不好被領導責罵;不敢跟領導對視等等這樣的現象。
2. 迴避型人格障礙
有的人性格開朗,也有的人性格比較內向,當然,不同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好壞之分。
部分性格內向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不善於溝通,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情緒傳達給對方,進而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否定自己。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他會越來越抗拒與人溝通,也不願主動接觸新鮮事物,哪怕被迫的需要進入新的環境,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融入。
在職場上,這類人面對領導,會感覺十分的緊張,工作如果有了新的變動,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災難。哪怕是升職,都會讓她感到不安。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他們經常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敏感並且多疑。哪怕只是一次工作上出現小問題,都會讓他產生「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我該不該辭職」的想法。
3. 曾經遇到過「惡臭」領導,留下心理陰影
職場中領導對員工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好的領導能讓員工得到快速成長,糟糕的領導也無疑是職場生涯中的災難。
比如當我們知道自己的職場中,有一個壞脾氣的領導時,首先在心理上就會有壓力,哪怕我們還沒有見過這位。
大部分糟糕的領導,往往就是抓住了員工的這種心理,故意的去製造緊張感,以彰顯自己的「權威」。
再加上領導和員工之間本就存在認知差異,所以他們就利用差異,對員工實行降維打擊,哪怕是員工犯了一點小錯,他也會揪著不放大肆責罵,他的目的不在於幫助員工成長,而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大多員工面對這樣的領導,只能選擇默默忍受,他每天提心弔膽,不知道下一次領導會如何為難自己,遇到領導就會更加的緊張。
而另一部分員工,哪怕是選擇了離職,在面對下一份工作的時候,也會心有餘悸,不自覺的拿現任領導和曾經的「惡臭」領導對標,在面對新的領導時也會不自覺的有緊張感。
二、如何打破僵局,讓自己不再緊張,面對領導能夠順暢溝通?
1. 給自己設定心理暗示
除了確實在工作中犯了錯誤,我們發現面對領導的緊張感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原因,也就是說這種緊張感,只是心理作祟,所以堅持正向的心理暗示,會讓緊張感得到改善。
比如領導跟你說:「下午來趟我辦公室」,這幾個字任誰聽到都會緊張,這時候你可能就會開始胡思亂想:領導找我幹嘛?我是不是工作上哪裡做的不對了?
有這些想法都很正常,但是如果你因此聯想到:領導是不是要辭退我?我就知道我不適合這份工作。如果你有這種過激的想法,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這時候你就要給自己心理暗示:我的工作做的很好,目前沒有什麼狀況出現,領導叫我就是說一些日常工作上的事情,沒什麼可擔憂的。
再比如一看見領導就緊張,你可以這樣暗示:領導不是猛獸,他是跟我一樣的正常人,我們是可以相處和溝通的。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通過這樣的暗示,你見到領導的緊張感會慢慢的減退,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見到領導主動的打一個招呼。
2. 不要急於否定自己,找到自信能讓溝通更加順暢
很多時候領導一說要找哪位同事談話,就會引起一陣恐慌,大部分人會懷疑是不是他工作出現紕漏,引起了領導的不滿。
其實在職場中領導主動找你溝通,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領導對你的認可,哪怕他指責你的工作,實際上也是領導對你信任的體現,他相信你可以改正,而且能做的更好,不然也沒有跟你溝通的必要。
所以你看,連領導對你都很認可,就更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對自己能力的否定,也側面反應了對領導的不信任。
除此之外自信也代表著表達欲,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更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在與領導溝通的時候,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是自信的體現,而不是唯唯諾諾,閃爍其詞。
3. 告別杞人憂天的心態,能讓自己在領導面前表現的更加自然
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做好本職工作無疑是最重要的,可還是有的人會不自主的琢磨領導甚至同事的「畫外音」,使得自己心力交瘁,影響日常工作。
我們在職場上經常會遇到這種人,遇到問題不會思考下次怎麼避免,而是會去琢磨領導會不會因此對我有意見?同事會不會因此瞧不起我?這就導致跟領導或同事相處的時候,會有緊張感。
一般有這樣思維的人,大多是因為自卑,這使得他們特別在意別人給自己的定義。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與其過渡在意別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如大方承認並改進。
面對領導也好,同事也好,猜疑並不能解決問題,更多的只是庸人自擾,讓自己亂了方寸。職場並不是言情小說,真的不用過渡揣度領導的每一個微表情,領導也真的沒那個心情對你有看法。
4. 深耕自我,提升格局
不可否認的是,在職場中還是有「惡臭」領導存在的,他們總是通過對員工降維打擊,否定員工的能力、打擊員工的自信來彰顯自己的「權威」。
在我們的認知裡,遇到這樣的領導只有兩條出路:要麼被他制服,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要麼就辭職走人,惹不起我還躲得起。
可其實在我看來,還有第三條出路可以選擇,就是不對抗,「惡臭」領導之所以能夠抓住你的錯處,是因為層級不平等,他能看出你的不足你卻渾然不知,並且他也吃準手下的員工沒有能力跨出層級。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與之對抗,而是提升自己打破層級,讓自己能與他在同一層面思考問題,當你和能夠了解到他的思維時,就能夠明白雙方的差距,這時你在與之相處時就變得坦然自若了。
此時他也會明白,自己的手段對你不再造成影響,自然也就不會在為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