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追求幸福有錯嗎?」:真正的孝順,是尊重老人的意願

2020-12-23 知陽時光鋪子

《禮記》:「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孝順老人,要讓他們開心快樂,更重要的是不能違背他們自己的意願。

就像父母小時候總以「為你好」為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我們身上一樣,很多年輕人也在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老人。

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可能會毀掉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

記得之前網上有報導過一位70多歲的老人,頭髮花白的他坐地鐵的時候,總在胸前掛著一個「LED」顯示牌,上面滾動著四個字:「無需讓座」。

老人說:「不是老人就需要讓座,身板硬朗的,80歲也可以不讓座。」

這件事曾火爆網絡,到現在想起來也是滿滿正能量。

而老人想要表達和傳遞的,其實是一種「人人平等」的理念,更是一種不想被區別對待的想法。

但現實是,「廢物式養老」卻總是把老人捆綁在世俗的偏見裡,很少會真正顧及或者傾聽老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就在我們天天喊著「平等」之時,很多老年人的行為卻總難以被平等對待。

比如感情問題。

01:感情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每當我們提及「愛情」時,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年輕人」。

我有位開婚介公司的朋友曾說過這樣的現象:「從來沒有子女來幫父母找老伴的,反對父母再找老伴的卻不少。」

問及原因時,他給了我三個理由:

首先,子女會覺得父母再找老伴的行為「丟人」。

很多老年人老伴離開之後,都會被子女接去同住,一方面是照顧老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人能夠幫忙照看下孩子。

但如果老人表達出想要再找一個老伴兒的意願之後,多半都會遭到子女的反對。

這不是在擔心老人過得不好,而是怕老人的行為會丟他們的臉面。

其次,少部分會跟財產有關。

據朋友所說,有些老人家境比較好的情況下,子女們反對老人再找老伴兒的情況會更明顯。

原因其實很簡單,怕老人的「新伴侶」會分掉一部分老人的財產。

最後,覺得沒有必要。

在很多子女眼裡,老人的年齡已經比較大了,即便是再找個老伴兒也相處不了多少年。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老人的做法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因而會表示反對。

在朋友的交流中得知,還有很多子女因為我朋友接了老人的「單子」,而到公司大鬧,甚至威脅我朋友的情況發生。

感情從來就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無論是誰,也無論年齡多大,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子女每天都在忙工作、忙交際應酬。自己不能陪伴老人,又阻止老人追求幸福,這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

02:老人追求幸福真的很丟人嗎?

在子女反對老人再找老伴的理由中,有大部分都是怕「丟人」的。

可我們其實可以好好思考一個問題:老人追求幸福真的很丟人嗎?

前幾年有一個「特殊」的招聘啟事刷屏了,就是阿里給出年薪40萬招60歲以上的老人。

這則招聘信息一經發布之後,據說收到了3000多份簡歷。

而最終被入選的10位老人的簡歷曝光出來,什麼「12年買家經驗」、「785分信用分」、「熟練掌握PS技巧」等等,讓很多所謂緊跟時代潮流的年輕人也倍感汗顏。

且不論這件事背後的種種邏輯,單從這麼多老人願意再次投身職場的行為來看,也足以引發很多年輕人反思。

「我們真的理解老年人嗎?」

曾有一份關於「老人學習智能化」的調研結果表示:接近八成老人願意學習,但有九成以上年輕人不願耐心教老人。

這個結果反映的現實狀況是,老人想要追去自己的人生價值、幸福生活,但總被年輕人認為是「不省心」、「丟人現眼」。

在老人追求自己幸福晚年這個問題上,年輕人其實並沒有任何資格提出反對,反而更應該尊重老人自己的意願。

之所以你會覺得丟人,從本質上還是來自己你內心的「自私」。

03:「青春」不應該設限

最近「童話大王」鄭淵潔爺爺的社交平臺「評論區」火了。

是因為他在回復網友留言時,認真且詼諧地對待網友的評論。

有網友甚至讚譽:「能這麼認真溫柔對待網友評論的,心裡一定住著童話。」

在諸多溫馨的留言回覆中,鄭淵潔爺爺在回答網友評論「鄭爺爺,怎麼才能不長大」時回覆說:

「心理年齡可以永遠不增加。」

這句話用在老人追求幸福、渴望感情的問題上,其實一樣受用。

「青春」不應該對任何人設限,即便年齡已經打了、身體已經老了,但心理依然可以青春洋溢、生機勃勃。

就像很多人在勸誡家長們不要給孩子設限,要尊重孩子獨立的思想一樣,對老人我們也理當如此。

尊重老人的意願,傾聽老人的心聲,是作為子女最應盡的孝道。

正如散文詩《青春》的作者塞繆爾·厄爾曼說過的一樣:

「歲月讓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靈魂也會蒼老。」

結語:尊重平等,才是孝順

豆瓣評分9.2,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一部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中,黑人之所以能夠用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為打動白人富翁。

就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人有過「同情」,而是把他當成一個普通人一般平等對待。

這是一種打破「世俗觀念」的做法,但卻是對他人無比尊重的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人們大多都認為讓老人安享晚年,就是不讓他們做任何事情。

他們覺得老人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理應放鬆下來,什麼都不做。

可對於老人而言,「什麼都不做」就等同於是「廢物」一樣。

如果設身處地想一想,要是我們到老了什麼也不讓座、什麼也做不了,會是什麼感受?

人最怕的其實不是老,也並非是老無所依,而是老無所用。

不管是老人投簡歷找工作,還是追求幸福找老伴兒,都是他們還對生活充滿積極希望的心態。

「年輕態」不是給老人送一堆保健品就能達到的,而是要真正發自內心尊重老人、理解老人。

尊重平等、尊重老人意願,才是真正的孝道。

—END—

互動話題:你會贊同老人追求新的感情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我是知陽,感謝閱讀。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黃昏戀有錯嗎?老人就該光明正大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老年人真的能像年輕人那樣無所顧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嗎? 01 介意世俗的眼光和子女的意見 雖然人是群居動物,我們需要顧及基於道德和法律的某些約定俗成,但老人追求自己的愛情並不影響任何旁人的生活。 這裡要借用一副對聯: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老年人只要做好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大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任誰說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自我——在「尚能飯」的時候,在還有精神追求的時候。
  • 「假孝順」正在流行,比啃老更令老人傷心,許多子女中了而不自知
    可大兒子卻說,「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可是國外,多少老頭老太太做夢都想來養老的地方,又有泳池環境又好,空氣又新鮮,不比咱老家強太多了嗎!」陳大叔知道大兒子一片好心,大兒子發達後還念著爸媽,特意把爸媽接過來。可惜,說實在話,陳大叔自覺很孤獨,除了跟老伴能說幾句話,一整天都見不到兒子的面,陳大叔確實一點都不快樂。
  • 這4種「假孝順」方式正在興起,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是苦不堪言
    但是,只有當你真正的「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的話,你就會發現,我們有些子女對待老人的做法,這哪裡是什麼孝順呢?這不分明就是一種「假孝順」嗎?甚至於我們有的老人,就是一天看不見自己的孫輩們,心裏面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和思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的子女那真正的就是「投其所好」,打著「孝順」老人的名義,讓老人幫忙給自己照看孩子。
  • 「假孝順」風氣正悄悄興起,子女們爭相模仿,老人們偷偷抹淚
    但是多子卻不一定多福,有的老人就是因為子女過多,沒有人願意獨自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所以等到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就會對老人進行輪流照顧。比如說這個老人有兩個兒子,那麼可能就是這個月在老大這裡,下個月再搬去老二那裡(也有可能是半年或者一年輪換一次,各家情況不同)。
  • 這3種「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
    現如今,很多人都在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去對孝敬老人,有人選擇電話問候,有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身邊照顧。但無論哪種方式,他們多數都忽略了老人本身的意願,以至於這些孝順讓老人有苦難言。這3種「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1. 輪崗制孝順,老人上演「流浪記」李婆婆今年已經75歲了,自從老伴去世後就一直體弱多病,身邊需要人看護陪伴。
  • 老人要孝而不順?不要誤解古人對「孝順」的定義
    因為「媽寶男」的誕生,女子擇偶的標準也開始變了,男子的」孝順「一下子從優勢變成了劣勢。有很多人更是提出了要單住,不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就是怕會出現上面所說這種情況。其實,孝順真的沒有錯,不錯大家理解錯了它的意思。孝是什麼意思呢?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子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
  • 重陽節對老人的祝福語一句話 重陽節老人寄語關於孝順名言警句
    重陽節對老人的祝福語一句話 重陽節老人寄語關於孝順名言警句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相信很多人對這首詞印象深刻,一首詞道盡了李清照的思念之情。時至重陽節,總有不少的愁緒難以忘懷,尤其是遠方的父母,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又至,何不給父母送一句簡單的祝福,聊表心意;又或者說出心裡的話,表達內心的愛。
  • 「圈養型養老」悄悄興起,子女自以為很孝順,多數老人偷偷抹眼淚
    小蘭這才明白自己的好意用錯了地方,她沒有真正理解母親的需求,她的孝順在母親的心裡卻成為一種負擔。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圈養型養老"在悄悄興起,很多子女可能覺得讓父母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就是孝順父母,其實,父母反而背地裡在偷偷地抹眼淚。
  • 「我們實在沒能力了」,77歲夫婦將兒孫告上法庭,老人意願有誰聽
    此事被媒體報導後,有網友留言嘲諷兩位老人:"以後臥床不起還讓兒子一家回來嗎?" 生活中的種種壓力逼迫他們向父母求援,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將父母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忽略了父母本身的意願。
  • 情感驛站|送老人去養老院是不孝嗎?或許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生活中,隨著年輕人的工作節奏加快,無暇照顧老人的情況下,養老院逐漸成為養老的一大選擇。在大多數人看來將父母送到養老院即有人照顧,有了同齡人的陪伴老人也不孤單,自己在外打拼也能更安心一些。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但在有些人意識裡有兒女陪伴才算真正的安享晚年,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是不夠盡孝的體現。
  • 56歲老人照顧80歲中風母親兩年,訴說:我也想孝順,只是太苦
    其中有網友紛紛留言:「怎麼不談有多少55至60的人還為自己的父母操勞,那才叫難心呀……」「主要還有照顧老人的苦」「錯了,生活最苦是照顧上面老人……」照顧老人苦嗎?但「久病面前無孝子」,是有道理的,用心照顧老人二個月,是孝順,那照顧三年呢?這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去體會。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做過這3件事,子女不孝不怨他人
    父母養育子女,用心照顧和呵護著孩子長大,為了是自己老了之後,有人孝順自己,但就是有很多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甚至還向父母要錢,在父母生病後,也不願意照顧父母,其實,孩子不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劉老太太的兒女不孝順,是她自己導致的這個結果,沒人養老也怨不了別人,不應該責怪兒女,所以,子女不願意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那些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
  • 晚年幸福的老人,大多在年輕時做對了兩件事
    01 在年老之前已有準備,學會了儲蓄和養生時間和年齡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和改變,人都會慢慢老去,不管你願不願意,但那些在年老之前就有心理準備並付之行動的人,往往比糊裡糊塗的人要過的幸福,說得直白點,就是他們在年輕時就已經在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像有些中年人,自以為身體皮囊不用來感受短暫而有快感的東西
  • 中國該省份「最孝順」,60歲以上老人景點不收門票,很有良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覺得應該出去一些了,尤其是退休後想出去的心更渴望了,所以說,中國姓氏"孝順",60歲以上的老人景點是不收票的,很有良心!「由於沒有名字,經濟上的原因,視野的對象越來越遠,但是由於遺址較多,而且全國的主要文物都佔據了第1位,因此山西省是值得旅遊業界去做的地方,」由於歷史遺蹟較多,往返的老人較多,這樣的決定是免費的。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社區服務好,全城市的基礎設施都很好,所以這裡的老人生活得很幸福,你不知道在這些城市裡嗎?
  • 「你堂嫂捨不得花錢,才讓老人回家等死」,親人之間,別說風涼話
    我堂嫂哭得那麼傷心,她們會說:「她都是裝的,其實早盼著老人去世了。老人生病了,不拿錢給老人治病,讓老人回家養著。做兒女的就是傾家蕩產,只要老人不死,就該一直在醫院裡吊著命。」說這種風涼話最理直氣壯的是我的一個遠方表嫂。她們在市區有房子有車,家底很殷實。在我大伯母的葬禮上,她不停地說:「想當初我媽生病的時候,就在醫院躺著,一天幾萬塊錢,我們都願意給老人花。
  •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的愛情,夕陽戀晚霞
    不管是說話,還是興趣愛好,兩位老人都很投機。在這個年紀生出的好感是隱藏很深的,畢竟二位是連兒孫都有的人了,如果讓人知道了這個年紀還會有這樣的想法,會被說成老不正經的。 很多兒女很害怕自己家裡的老人跟外邊的老人有什麼在他們看來不好的關係,因為在兒女眼裡這個歲數的人一定是有所圖的。不然怎麼會還想著喜歡上別的人,所以年輕人非常地不看好老年人談感情,這就像是小時候父母對待小孩子的態度。
  •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為何最後孝順的人,往往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而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男性。尤其是年齡越大的老年人,越能夠感覺到女兒的貼心。雖然有些人經常說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但有時候,女兒往往比兒子更孝順。02為何最後孝順的人,往往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其實很多事情,從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結果。重男輕女,養兒防老,養女為患,這些都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的詞彙。
  • 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
    導語: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孝順: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通俗易懂就是(孝順,就是順著老人長輩的意思,有順才孝,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是這樣說大,最大的孝順就是把家族發揚光大,子嗣延綿旺盛,久經不衰的意思。孝順是一種愛什麼可以稱之為愛,當然愛分很多種,父母對子女的愛,兄弟之間的愛,戀人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都是一種偉大的愛。
  • 「百善孝為先」這個老人有這樣的「兒媳婦」真幸福
    在寶山鎮溫柵子村有這麼一位孝順的「兒媳婦」她照顧老人16個春秋從無怨言有的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兒媳婦」要加引號呢下面就讓小編給你講一下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女兒去世後,女婿像兒子一樣一直不離不棄照顧著他和老伴,很快又有了一個賢惠的「兒媳婦」。這個兒媳婦與女婿現已經陪著老人走過了16個春秋,她就是於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