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李北北 周悅
一、3月份以來「殯葬業」話題相關輿情快速升溫
又是一年清明節。每年清明期間,關於殯葬消費高、「治喪難」、市場不夠規範等話題往往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據觀察,自從2015年3月份下旬以來,「殯葬業」話題相關輿情持續升溫並已經形成了三輪輿論關注熱潮。
今年3月初,民政部就已經對2015年清明節工作發出專門通知,通知強調要強化殯葬服務市場執法檢查,集中清理殯葬服務收費項目不合理、服務內容不明確、服務用品價格虛高、強制和捆綁服務等問題,採取隨機抽樣、實地暗訪、民主評議等方式,推動殯葬領域行風建設。
3月25日,中國民政部101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機構發布《殯葬綠皮書》,稱「北京市區公墓消費過高」。 3月26日, 一篇「殯葬業『白色暴利』調查:骨灰盒是殯儀館利潤最高產品」的報導引發國內媒體爭相轉載,網民們也紛紛吐槽「死不起」。從3月25日至3月27日,關於「死不起」的話題討論形成了第一輪輿論關注熱潮。
4月份後,清明節臨近,殯葬的話題再次引起輿論廣泛關注。4月1日,一篇關於「透視殯葬業亂象背後的職務腐敗」的報導再次掀起輿論關注熱潮,隨後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了廣東省珠海市殯葬系統腐敗案。隨後,「黑殯儀車8公裡收費千元」、「來看看福壽園的『墓』後生意」等一系列關於「殯葬」的新聞不斷曝出,推動相關輿情熱度不斷走高,並在2日形成了本輪輿情發展的一個峰值。
而在今年的清明節(4月5日)當天,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表示,對於殯葬高消費問題要從多方面入手促「降溫」,滿足群眾「逝有所葬」的基本安葬需求。再次引發輿論熱議,相關話題也再次升溫。
圖一:新浪「殯葬業」話題微指數
圖二:「殯葬業」話題媒體關注度
二、網民吐槽「死不起」,呼籲加強監管
清明節臨近,一條關於各大城市墓地行情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上海土地緊張,墓地將銷量銷售;北京墓地價格昂貴,市民赴河北買墓;廣州墓地每平方五萬,價格堪比房價。」有媒體報導稱,墓地價格昂貴,不同地方價格不同,一處墓地十幾萬的情況並不少見。眾多網民稱一墓難求。媒體報導觸發網民們「死不起」的感嘆也已不僅是句玩笑話,有網友稱,死不起正在成為一種比住不起更殘酷的問題。有網友發出了「活著過好每一天,死後不給後人添麻煩。」的倡議。
網民們認為,與房子相比,墓地也事關民生,但近年來墓地價格漲幅令人咂舌甚至超過房價,老百姓已是難以承受。監管部門必須站在民生的高度加強調控,打擊炒作,遏制殯葬暴利。網友「瞿富臻」就認為:殯葬業屬於自然壟斷行業,應接受政府指導性定價,可啟動反壟斷調查,打擊暴利。
知名媒體人石述思在個人微博上也稱,在土地資源無比稀缺的中國,墓地之貴、之黑其實已經超過備受詬病的房地產。在暴利的驅使下,整個殯葬行業逐漸形成了一個令人瞠目的黑色利益鏈條。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
而在如何入土為安的問題上,網民們議論紛紛。知名網友「@五嶽散人」關於墓地話題的一則微博引發眾多網友共鳴,他在微博中稱:「就現在這種人口流動與家庭關係,去給爺爺輩掃墓基本已經是罕有,再往上更不太可能,給父母掃墓都去得少了。所以說有時候被勒索也是觀念問題,這個確實要改。樹葬、水葬都好,塵歸塵、土歸土,哪裡來、哪裡去,留個墓碑也沒人會記住的。」一些網友對此觀點並不認同。如網友「行者懷德」跟帖評論認為:祭奠先人還是很有意義的,能讓活在當下的人更珍惜。網友「偷影子的人Renaissance」則感嘆:「現在的家庭很少有這種情景能讓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清明節就是一個,一同祭奠懷念先祖不失春日生活溫暖和希望。」
多數網友認為,殯葬方式應該因地制宜。殯葬業應該為老百姓提供多種選擇,不能只是火葬一種方式!網友「輕飄飄的劍仙」稱:「死後被關在一個小盒子裡多難受啊!還不如回歸大自然。」而對於土葬與火葬的方式,部分網友對「海葬塵歸大海」的方式比較認同。
網友「汽車微刊2015」建議要積極推進生態殯葬。他呼籲全社會「應形成生態安葬、文明低碳祭掃的殯葬新風」,「其實我們的一束鮮花也能代表對逝者的哀悼和思念!」對此有網友指出,生態殯葬既取決於人的觀念,也受制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政府及社會的引導也是間接的。
三、媒體評論:殯葬改革正當其時
對於殯葬「死不起」問題,多家媒體發表評論。
人民網評論《殯葬業「白色腐敗」隱喻雙重失靈》指出,殯葬業「白色腐敗」,說到底,還是監管與市場的雙重失靈。儘管民政部2009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堅持管理與經營分開、監督與經辦分離」,但受行業審批等因素影響,多地殯葬服務仍以事業單位壟斷為主。離開了自由競爭與權力監管,殯葬業的利益配置天平不失衡才怪。
也有媒體人表示殯葬業「躺著賺錢」的時代當休矣!我國殯葬業長期處於「無立法、無門檻以及無監管」的混亂局面。在暴利的誘惑下,容易讓不少不法分子趁機牟利,大賺「黑心錢」。更有甚者,藉助這一政策漏洞,僅依靠一個人、一輛車即可開一家殯葬服務公司,並藉此牟利。應讓殯葬回歸公益,別讓「有望」成「奢望」。
浙江日報微評,殯葬業暴力飽受詬病,改革正當其時。多地墓地現20年繳費到期潮,一些工作人員蹲守收錢。問題來了:到期墓地怎麼續、交多少、交多久?這些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統一說法,而是各地自己想怎麼收就怎麼收,極有可能損害百姓的利益。如今,殯葬業暴力飽受詬病,改革正當其時。
四、輿情點評
據觀察,早在2009年,就有臺灣企業中國生命集團於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中國殯葬第一股」並受到投資者瘋狂追捧,上市首日大漲44.44%,並在隨後的4天翻了4倍。而自從2013年年底「內地殯葬第一股」福壽園赴港上市以來,殯葬行業這一因「避諱」而受到忽視的巨大市場也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相關輿情熱度隨之逐步升溫。
根據中國殯葬協會數據,2012年中國的死亡人數全球最高,達到970萬人,同時,中國的火化率一直穩定在約50%的水平。2012年,約460萬逝者被火化。有分析指出,隨著人口持續老齡化導致每年死亡人數不斷增長,火化人數亦穩定上升,成為中國殯葬服務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英國調查公司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Euromonitor)的一組研究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2年,中國殯葬服務業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3.1%,預計2013年到2017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7%。此外,該公司預計,2013年殯葬服務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3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7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990億元。
然而,隨著殯葬行業的快速發展,此行業相關的負面信息也開始大量湧現。「公墓價格飛漲超樓市」、「墓地漲價呼籲骨灰撒大海」等新聞也常常見諸報端,眾多網民甚至吐槽「死不起」。殯葬業也已多次進入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榜單。引發了更多人的關注,相關輿情熱度也在繼續升溫。
據觀察,「死不起」在新浪微博中已形成話題性事件,熱度不斷升高。新浪微博的相關數據圖表中顯示,「死不起」話題分別在3月27日,4月2日和4月5日達到峰值。針對於殯葬暴利、市場不夠規範合理這一話題,網民、專家和媒體觀點呈現多元分化的態勢。
圖三:「死不起」話題新浪熱詞趨勢圖
中國新聞網評論《殯葬改革還需要啃硬骨頭》指出,清明節雖過,但高額的殯葬費用仍然是公眾繞不開的「痛」!目前我國殯葬行業的各種亂象仍然沒有得到遏制。而一些惠民殯葬措施之所以難以真正做到「惠民」,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既得利益者不會輕易放棄嘴裡的肥肉。相關評論指出,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過程,殯葬服務同醫療、教育一樣屬於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殯葬須改革,殯葬改革還需要啃硬骨頭。只有從法律環節理順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把現實存在的殯葬市場納入嚴格的政府管理,讓整個社會對身後事的安排形成穩定的預期,「死不起」的抱怨才可能得以消弭。
而針對這些問題,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也在不斷推進以綠色惠民殯葬為重點的殯葬改革,倡導節地生態安葬。生態殯葬價廉物美則包括海葬、樹葬、花壇葬、壁葬、草坪、竹林葬等。
對於生態殯葬,網絡上基本上呈現的是「生態殯葬物美價廉但接受難」的觀點。據廣西新聞網報導,廣西玉林市在推進生態殯葬時遇到了絕大多數喪家不願為逝者選擇生態殯葬的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厚葬傳統習俗根深蒂固,幾乎沒有村民能接受生態殯葬。而在四川南充也被報導出一年只有幾十例生態殯葬的新聞。
網上祭奠正在興起
一方面是傳統殯葬觀念理想中的「一抔淨土」和「死人與活人爭地」的殘酷現實;另一方面是生態安葬有著各種好處但是卻尚未被人廣泛接受的現象。雖然生態殯葬前景任重道遠,但是用鮮花代替香蠟紙燭的文明祭祀經過近幾年來的倡導宣傳,以及連續多年開展的「鮮花換燒紙」活動,已經越來越被大眾認可。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近幾年來,網上祭奠正在成為我國人民緬懷親人的一種新興方式。鮮花祭奠、居家祭奠、網上祭奠等新的祭奠方式正逐步興起,市民紛紛以更文明、更環保的方式來寄託哀思。
據媒體報導,2010年,在國家民政部的授牌下中國清明網成立,該網站近年來大力推廣網上祭掃。據中國清明網負責人陳曉剛介紹,目前「微祭掃」和移動祭掃已經相繼上線,這是一種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轉移」至電腦網頁上的新興祭掃方式。
中國清明網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起了邀民眾共同倡導文明祭奠,傳承「孝」「愛」文化的系列活動,數據顯示,該網站已引來超過20萬網友的登陸訪問。
「網際網路是一種新生事物,用它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必然趨勢,不要輕易反對。」北京文史館館員、民俗專家趙書認為,清明祭掃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慎終追遠,敦親睦族」這個目的,「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不在乎形式。」
4月5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指出,殯葬高消費問題反映出群眾在支付殯葬服務費用方面存在經濟壓力,這與殯葬領域公共服務水平低、殯葬救助保障政策措施不完善有關,也與殯葬服務市場運作不規範和殯葬服務特殊的精神消費特徵有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此類問題: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逐步建立殯葬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嚴格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等殯葬收費政策,落實基本服務政府定價、選擇性服務政府指導價的定價機制,同時聯合價格、工商等部門加強對市場化殯葬收費行為的監管,規範殯葬服務和收費行為,維護喪屬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加強公益性公墓建設,將為身故者提供公益生態安葬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疇,滿足群眾「逝有所葬」的基本安葬需求;大力宣傳厚養薄葬觀念,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大操大辦之風,樹立文明節儉治喪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