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曲陽北嶽廟

2021-02-19 牧雨
  人們都知道,五嶽中的北嶽指的是山西省渾源縣的恆山。其實,渾源恆山作為北嶽的代表享受封建王朝的祭祀只不過有清一代,區區三百來年而已。實際神州大地上的恆山不止一處,而早期史籍明確記載為「五嶽」之一併獨享歷代帝王祭祀的北嶽恆山,則只有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城西北的大茂山(又名神仙山)一處。

五嶽觀念融合了遠古先民的山神崇拜、夏商以來的四象(四靈)和戰國時期的五行觀念,以儒家思想為主,並融合道、法、陰陽等諸家學說而形成一種結合體。歷代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行巡狩封禪,則是政權受命於天的一種象徵。

西漢武帝時初步確立五嶽祭祀制度,至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正式頒詔:以河南嵩山為中嶽,山東泰山為東嶽,陝西華山為西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河北恆山為北嶽。其後又改今湖南衡山為南嶽,隋朝以後遂成定製。

曲陽的北嶽廟初建於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500—507年),以後歷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擴建。直至清朝以前的1500餘年間,包括隋、唐、宋、元、明等大一統時代,也包括南北朝、五代、遼、金等割據政權時期,曲陽北嶽廟一直是歷代帝王祭祀北嶽之神的專用場所。

北嶽廟位於曲陽縣城內西南側,當地人稱之為「下廟」;而距曲陽縣70公裡外的大茂山(恆山)腳下也有一座北嶽廟,人稱「上廟」。自古「祭山不祭顛」,正式的祭祀地點並非位於恆山的上廟,而是在縣城以內的下廟望山遙祀。之所以如此,顯然與大茂山道路不暢,不便於大規模的帝王祭祀有關。

1500年來,歷代王朝的都城自西北而東南,幾經遷移。五嶽相對於王朝都城的方位也曾多次發生變化,未必全都符合既定的五方方位。例如金、元定都今北京,便形成了北嶽恆山位於都城之南的局面,但北嶽祭祀始終也沒有離開河北曲陽。明朝中期以後,為了北嶽祭祀的地點,朝廷中曾發生過多次激烈的論爭。至明朝末年,終於將山西省渾源縣的天峰嶺改封為北嶽恆山,然而祭祀的地點卻仍未離開河北曲陽。直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順治帝批准」移祀北嶽於渾源「,才正式終止了曲陽北嶽廟的國家祭祀功能,此後的北嶽廟只是一座普通的道教宮觀,以及曲陽當地祭祀北嶽的場地。

畢竟是擁有1500年歷史的國家祭祀場地,曲陽北嶽廟規模極其宏大。當年,其主要建築嚴格排列在數百米長的南北中軸線上,依次為登嶽橋、神門、牌坊、朝嶽門、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德寧之殿、後宅門和望嶽亭。

中軸線南端的神門原來也是舊曲陽縣城的西南門,今已不存。自神門向北的神路兩側各有一片矩形的人工荷塘,當地人呼為東、西蓮花汪。

朝嶽門是北嶽廟的正門,門前原有一座四柱三門的牌樓,如今牌樓已然毀棄,只餘下一組高大雪潤的漢白玉夾杆石。

朝嶽門後有初建於明嘉靖年間的御香亭,又稱敬一亭、更衣亭。每當祭祀日,便會在亭內石香爐中點燃松柏、檀香等植物香料,待皇帝沐浴更衣後,帶領文武官員遙拜恆嶽。

御香亭後,相繼有凌霄門和三山門兩座儀門。實際上門並無太大的實用價值,其作用僅在於營造莊重的儀式感。當年帝王親臨祭祀,漫漫中軸兩側,重重儀門之間,儀衛森森,旌旗獵獵,仙樂嘹亮,御香縹緲,所有的人都置身於一派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三山門後有始建於明代的飛石殿遺址。原來的飛石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相傳是為紀念天降隕石於曲陽而建,清宣統元年(1909年)毀於一場大火,如今只剩下一米多高的石臺基,以及臺基上的殘碑、碑座和柱礎。

北嶽廟內最重要的主體建築是中軸線北端的德寧之殿。

歷史上,北嶽廟和德寧之殿經歷過幾次重要的整修和擴建。唐代開元年間的擴建和整修奠定了初步的形制。自五代末年至宋代初年,北嶽廟屢遭戰火塗炭。曲陽位處宋遼攻伐的前沿,原有的德寧之殿被契丹人縱火焚毀。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的重修奠定了今日德寧殿的基礎。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下旨重建北嶽廟,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20世紀70年代德寧殿落架大修,文物部門曾對德寧殿露臺下的地層進行勘測,證明以後歷代的修建皆基於宋代基礎之上。這次落架重修還在牆體中發現了帶有至元年號的牆磚,與大殿匾額上標明的至元七年年號相符,也與梁思成等古建築學家對大殿建造年代的判斷一致。

現存大殿建在2米多高的石砌臺基之上,殿前有寬大月臺,四周設有漢白玉欄板和望柱,望柱頂端雕有石獅。大殿佔地2000餘平米,高25米,面闊九間,進深六間,重簷九脊廡殿頂,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國內現存最大的元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五嶽祭祀中規格最高的古建築,堪稱國寶。

北嶽廟內另一件至為壯觀的國寶是徳寧殿內的巨幅古代壁畫。北山牆壁畫高8米,長27米;東西兩壁各高8米,長18米;總面積為504平方米。北山牆壁畫內容為《北嶽恆山神出巡圖》。

東側壁畫名為《雲行雨施》,繪有眾多天神地祗,興雲布雨,普降甘霖,最大的人物高達3.3米;

西側壁畫名為《萬國鹹寧》,畫的是眾天神興雲布雨後偃旗息鼓,得勝回宮。

兩側壁畫共繪有人物73人,個個形神兼備,形象無一雷同,是我國現存古代壁畫中罕見的藝術珍品。

尤其是德寧之殿西壁北嶽星君上方繪有一個飛天神的形象,當地人稱之為「曲陽鬼」,相貌猙獰、筋肉強健、橫槍倒戈、騰空飛奔,被認為是全畫精華之所在。至少從明代以來,「曲陽鬼、趙州水(河北趙縣柏林寺壁畫上的大水)」就盛傳為唐代畫聖吳道子的真跡,這引起了學術界的濃厚興趣和強烈關注。

結合曆代史料的記述、德寧之殿壁畫上的具體內容(如服裝、髮型、道具的樣式等),以及近年來關於德寧之殿的考古發現,多數學者認為,曲陽北嶽廟吳道子畫壁的說法極有可能是明代嘉靖、萬曆之後被人誤傳的。元代以來的德寧殿內壁上可能確有前人繪製的壁畫,但未必是唐代的,更未必是吳道子的。我國歷來就有崇拜能工巧匠的傳統,於是人們便把那些壁畫說成吳道子畫的了。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地方也屢見不鮮,如山東岱廟壁畫、山西永樂宮壁畫都曾被視為「道子畫工」的傑作。

儘管北嶽廟的壁畫未必是吳道子的真跡,然而壁畫秉承了吳派畫風卻並非虛言。吳道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其獨特的繪畫風格被譽為「吳家樣」。北嶽廟壁畫的藝術特徵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具有吳家樣「雄強」以及「吳帶當風」的特點。它給人的直接觀感確實是氣魄宏大,滿牆風動。整體構圖疏密有致,場面開闊,主次分明。畫面的內容有人物、有風景,有情節、有故事,有開始、高潮和結尾,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繪畫。也許正是由於北嶽廟壁畫給人的感覺太像吳道子的風格,其價值才凸現出來,也無怪乎人們會將它看成是吳道子的「真跡」。

遺憾的是,聘請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畫修復專家隊伍修復好的壁畫現場全部遮掩(保護)了起來。這些照片只是根據臨摹複製的縮微作品拍攝的。

北嶽廟的第三類文化瑰寶,是廟內珍藏的大量金石碑刻。

北嶽廟現存碑、碣、經幢石刻近200通,並建有碑廊、碑樓,是河北省最大的石刻群之一。石碑鐫刻的時間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國,時間跨越1500多年。廟內舊藏碑刻多為歷代重修北嶽廟的記載和祭祀北嶽之神的祭文。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462年)刻制,其他有「大唐定州北嶽恆山靈廟之碑」、「大唐北嶽祠碑」、「大唐北嶽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嶽安天王廟之碑」、「大宋重修北嶽廟之碑」、 「大元封加北嶽手詔碑」等。

另一類則是當代曲陽文物部門收入並保管的地方石刻,這些石刻是曲陽地區歷史演變進程的重要的記錄,也是地方史研究的珍貴史料。其中有些甚至是傳世史籍中未曾記載的史料,值得後人關注並從不同角度予以解讀。從書法藝術上講,真、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均有,系統展示了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進程。

1946年,曲陽老區人民為聶榮臻司令修建灌溉水渠立碑紀念。該碑由當時的晉察冀邊區政府主席宋劭文題字。

曲陽是中國著名的石雕藝術之鄉,漢白玉雕刻尤為著名。從滿城漢墓出土的石俑到元明清三代皇家宮苑的主要建材,再到以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代表的當代建築,曲陽石雕無處不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續了兩千餘年而長盛不衰。如今存世的古代作品大部分為佛教造像,還有石像生、墓誌、石雕藝術品等,集中珍藏於故宮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等國內外各大博物館。而當代的曲陽縣博物館就建在北嶽廟中,除了地方金石碑刻外,博物館裡也收藏了不少古代的石雕作品,陳列在館內以及德寧之殿西側的露天石刻館。

唐代石燈

金代石獅

曲陽北嶽廟集古建、壁畫、金石碑刻、石雕藝術於一身,已於1982年2月2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北嶽廟與三多節
    北嶽廟又叫「三多閣」,因廟內供奉有「三多神」而得名。明朝麗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1494—1554,字恕卿,號雪山,又號萬松),於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命工重修麗江北嶽廟,鑄大鼎大鐘,並立石銘碑以紀其事。他在《重修北嶽廟記》中寫道:「夫北嶽即玉龍也,玉龍即雪山也。巍巍呼,雪山乃一滇之所望也。而嶽山之靈者,神也;神即嶽山之氣也。氣爽則神靈,神靈則人傑也。」「三多」是玉龍山的神靈,是玉龍雪山的化身,人們對「三多」的崇拜,亦即是對玉龍雪山的崇拜。
  • 遊學 | 曲陽北嶽廟行紀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河北省曲陽縣北嶽廟預報氣溫  36℃體感溫度  40℃
  • 吳道子北嶽廟畫龍
    吳道子畫龍北嶽廟是一座具有民族特 色的古老建築,坐落在嘉禾山下的曲陽縣城內。要問它的年紀,已經有一千五百多歲了。北嶽廟北嶽廟的正殿為德寧殿,德寧殿坐北朝南、規模宏大,那氣勢誰見了誰咋舌。你看,殿脊臥團龍,碧瓦生輝,鬥拱雙簷,雕梁畫棟,明柱花窗,月臺欄杆,看哪兒哪兒順眼,看哪兒哪兒帶勁。
  • 河北印象:曲陽北嶽廟
    石家莊與保定之間的曲陽縣城有一座北嶽廟,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間(500—512年),為歷代帝王祭祀北嶽恆山之神的場所,前後延續了千年
  • 2017年8月7日 曲陽 北嶽廟
    北嶽廟位於曲陽縣城,始建於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元500----508年)年間,唐、宋、元、明、清諸代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嶽恆山的場所。佔地面積17.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呈「田」字形。規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薈萃。
  • 【詩詞曲陽】之北嶽廟楹聯(一)
    楊麗靜(新韻題北嶽廟十副)(一)微雨一簷開酒戒;文思幾縷入詩心。(二)有意芙蓉擎翠蓋;無心雲朵抖情絲。(三)小園可飲東坡酒;深徑還尋陶潛杯。(四)風生心闕爇心香;月上梢頭夜雨聲。郭增民(題北嶽廟曲陽鬼)面目猙獰行上善,人稱以鬼,身形健勇佑蒼民,口頌為仙。
  • 【藝美曲陽】曲陽北嶽廟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藝美曲陽】曲陽北嶽廟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2020-12-24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曲陽北嶽廟火了,百名文人齊詠,詩文佳作薈萃!
    張儒剛北嶽廟律絕八首五律·午門殘垣何月毀於煙,人為或自然。續存惟一瞬,興復冀千年。斷石高低坐,雛鶯遠近穿。春風飛燕翼,福字掛門前。【注】午門本為北嶽廟之第一門,已毀,僅存些許斷石,供人以瞻。 七絕·北嶽廟書香墨色巧嚴妝,石刻碑林做展廊。淺筆難描西苑景,蓮開北嶽更芬芳。
  • 曲陽北嶽廟德寧之殿壁畫,太美了!
    北嶽恆山和曲陽的北嶽廟,歷史悠久、文化特點突出。北嶽廟德寧之殿是我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集於一體的寶庫,也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審美觀等的具體反映,大殿內的壁畫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一、北嶽廟德寧之殿壁畫之賞中國古代壁畫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宮廷壁畫、墓葬壁畫、寺院壁畫、石窟壁畫四大類,題材涉及到山川風雨、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人物肖像、宗教經義等,且內涵豐富。
  • 中新網到曲陽直播北嶽廟!附:直播視頻
    跟隨中新網記者探訪千年古剎北嶽廟,觀吳道子壁畫真跡,揭皇家祭山之謎。中新社河北分社 吳金銘2019-11-19 10:09太行之巔,嘉禾山下,沐浴了千年歲月的古剎——北嶽廟擁有著古建、碑刻、壁畫三大瑰寶。
  • 1500歲的北嶽廟,保留了這麼精美的古建築、石刻和壁畫,有什麼理由不去看?
    一天他們無意中來到北嶽廟,忽然看到德寧之殿西壁上的畫鬼與那個曲陽客商一模一樣,才恍然大悟,原來救命恩人是「曲陽鬼」。於是他們把壁畫「曲陽鬼」勾摹下來,帶回家去,供奉起來,從此,「曲陽鬼」就遠近聞名了。曲陽鬼遂成了曲陽人仗義智慧的化身,為歷代人所讚揚。
  • 【每月賽事】河北省楹聯學會系列賽事第五期評獎結果公布:曲陽北嶽廟
    註:北嶽廟有飛石殿遺蹟和凌霄門、招福門。廟內石碑刻有清學者顧炎武的《北嶽辨》,顧炎武別號亭林先生。廡殿即德寧之殿。廡殿即德寧之殿。19.邢金成  保定曲陽 吳帶當風,橫空活現曲陽鬼; 龍香繞鼎,蒞廟誠祈北嶽神。
  • 【詩詞曲陽】之北嶽廟楹聯(二)
    【詩詞曲陽】之北嶽廟楹聯崔偉 衡水我思無所處,登山醒德,借石問天,一念忽來尋古穆;此地莫須知,遺廟其莊,芥心何渺,隻身怎與說疏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