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故居啟動復建:恢復清式三進四合院 明年3月完工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磁器口曹雪芹故居啟動復建 恢復原汁原味清式三進四合院 預計明年3月完工

  今天上午,兩廣路磁器口路口東北角一個平常的小院裡,隨著奠基的一鍬土鏟起,一場持續了20年的努力終於畫下了圓滿的句號——1999年修兩廣路時拆除的「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復建工程正式啟動,明年3月,一幢原汁原味的清式三進四合院將落成。

  多年呼籲曹雪芹故居復建的市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宋慰祖告訴記者,「十七間半」原址就在磁器口路口處,1999年修兩廣路的時候拆除了。復建的「十七間半」位置在原址的東北一點。

  項目建設方介紹,復建的「十七間半」是根據拆除時留下的照片,並參考了同時期文獻照片以及紅學專家的建議,將原汁原味複製這「十七間半」房屋在清末時的形制。院落佔地790平方米,三進房屋,建築面積約440平方米。復建將採用文物復建的模式,房頂依舊採用木結構框架,從工藝和原材料都使用清末形制,建設過程中也將儘量使用當時拆除的老物件。

  按照計劃,曹雪芹故居「十七間半」將於明年3月底完工,院落前部還將配套建設一個約200平方米的綠地,成為中心城區一個新的文化地標。

  對於復建後的「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利用,宋慰祖建議儘快開展整理、收集、保護相關文物,組織政協委員、紅學專家、展陳策劃和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員開展研討。

  宋慰祖說,復建曹雪芹故居非為了建設一處景點,而是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著名城市都會為世界級文化名人建館立像,莎士比亞、莫奈、梵谷、莫扎特、安徒生這些聞名於世的文豪、藝術家無不是城市文化的符號和標誌。《紅樓夢》被翻譯成100多種文字,曹雪芹是世界公認的文豪,也是面向世界的中國文化符號。

  宋慰祖建議構建以曹雪芹故居為中心的「紅學旅遊線」,以磁器口故居為起點,向東可看臥佛寺的老棗樹、隆安寺,向西進興隆街看城南會館文化,向南去琺瑯廠、玉器廠、百工坊、天壇工美參觀老北京傳統手工藝,還可將北京市留有曹雪芹足跡和印記的黃葉村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城市副中心張家灣的曹雪芹墓等串聯起來,加之西城的大觀園、恭王府的景區,構成北京曹雪芹與紅學文化遊的經典線路和旅遊產品,「這遠比憑空造一個水鎮、園林要有價值得多,帶來的旅遊消費要高得多。」

  新聞連結

  政協委員12年呼籲復建曹雪芹故居

  宋慰祖對「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的關注,始於2006年。當時的民盟崇文區工委主委王金鐘退休,卸任前特意將呼籲復建曹雪芹故居的事情拜託給當時任崇文區政協委員的宋慰祖。從崇文區的政協委員到北京市人大代表,再到北京市政協委員,12年來,從老主委那兒接過接力棒的宋慰祖每年都會呼籲復建曹雪芹故居。

  「我一看地點,廣渠門大街207號院,那地兒我熟啊!我從小就在那條大街上住,小時候和夥伴們在大街上玩,經常跑到那個院子裡去喝水。」宋慰祖說,他還記得那個院子很有特色,小夾道,綠色的四扇屏門,寫著「端方正直」四個字。

  為了將提案提好,宋慰祖輾轉找到了最早發現曹雪芹故居線索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時間要回到1982年,張書才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代內務府檔案中發現一件雍正七年(1729)的「刑部移會」,其中寫道:江寧織造隋赫德曾將抄沒曹家的「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僕三對,給予曹寅之妻孀婦度命。」由此可以確定,曹氏在蒜市口地區有十七間半老宅,而這裡應該是曹雪芹從南京回到北京後的第一居址。根據推測,這裡也應該是曹雪芹最初構思《紅樓夢》、完成初稿的地方。

  宋慰祖說,1999年北京修建兩廣大街時,雖然各界極力呼籲,但「十七間半房」最終還是要為道路建設讓行,不過拆除過程中的考古發掘也待證實,廣渠門大街207號院老地基最底層部分正是明末清初建造的,而地基的布局恰好就是「十七間半」。這處四合院是國內唯一的一處有清代檔案可據、有《京城全圖》可證、有遺蹟遺物可尋的曹雪芹故居遺址。

  出生在廣渠門大街,從小在「十七間半房」玩耍,宋慰祖沒想到自己和曹雪芹曾經在空間上如此接近。從那以後他也成了「紅迷」,在自己生活了32年的廣渠門大街尋找《紅樓夢》裡的蹤跡。

  宋慰祖告訴記者,從老崇文區到現在的東城區,一直都高度重視「十七間半房」的復建工作,復建規劃、展陳大綱早在20年前就已經完成。如今,「十七間半房」終於啟動復建,他感到非常欣慰。(記者孫穎)

相關焦點

  • [分享]故居修復施工圖資料下載
    根據當地老人和原新群中學校友的回憶及實地測量,秋瑾故居共有三進兩層房屋13棟,大小房間148間,建築物東西長度達90多米,另有天井10個,亭子3座。此次評審會,主要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修複方案進行審核和完善,使其最大限度的貼近故居原貌,並形成評審結論。
  • 龍象寺水庫復建公路工程已完成60%,預計明年6月全面完工
    十二月十七日,合興街道南普村龍象寺水庫復建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在安裝南普大橋小箱梁模板。綑紮鋼筋骨架、安裝固定專用鋼模板……12月17日,在位於合興街道南普村的龍象寺水庫復建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南普大橋小箱梁模板安裝,施工現場一片忙碌。「龍象寺水庫復建公路工程已完成60%的工程量。南普大橋作為龍象寺水庫復建公路工程施工難度最大、耗時最長的子工程,目前已完成橋梁樁基、橋柱、連繫梁、橋臺等工序施工,小箱梁安裝完成50%,蓋梁施工完成67%。
  • 什麼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門?《紅樓夢》曾用大量筆墨描寫
    按照四合院的規制可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四進院,等等,更高規制的還有五進院。簡單地說,一進院是一個口字形,二進院是一個日字形,三進院就是目字形,以此類推。二進院以上的四合院,一般在一進院和二進院之間還有一道特殊的門——有著精美懸空木雕的垂花門,也稱二道門或二門。它是區分內宅和外宅的一道標誌門。
  • 百年「天后宮」蘇州河邊原貌復建
    多為清末和民國時期建築  佔地4.3平方公裡、擁有4.7公裡濱河岸線的蘇河灣地區,是上海沿江沿河開發建設的重要地段之一,也是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中「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的重點發展地段。
  • 復建三槐王氏先祖故居遺址暨先祖墓群的芻議——王氏文化
    這使得我們在思考復建先祖故居時應該想到,三槐王氏先祖故居的復建不單單是王氏尋根問祖的事,而是祖先的高風亮節和道德操行能夠成為引領社會正氣,給社會源源不斷輸送正能量的國家大事。因此,在復建規劃上,我們的眼光要遠,心胸要闊,基點要高。
  • 工體的保護性改造復建保護什麼? 專業性運營被期待
    北京工人體育場從昨天(8月5日)正式開始保護性改造復建。這裡承載了幾代北京人的記憶和精神,被國安球迷稱為「北京最後的四合院」。工體改造後,將成為2023年亞洲杯開、閉幕式和決賽場地,同時繼續作為北京中赫國安隊的主場。工體的保護性改造復建保護什麼?
  • 韓會明與楊露禪故居的不解之緣
    韓會明年輕時經常和師兄林金生一起討論切磋,共同進步。他對楊式太極拳理、拳法有深入研究,對太極拳每招每式,都能深入淺出講明道理,說清來由。楊露禪故居位於永年縣廣府鎮廣府城南門,初建於晚清時期,是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宗師生前的住所。總佔地面積980平方米,分為南北兩部分。
  • 走近浙江留存的22處名人故居
    NO3.錢學森故居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馬市街方谷園2號描述:故居為三進民居,由兩個天井相連,房後花園,木質結構,主色調為老紅色。錢生於上海,在這裡度過了3歲之前的幼兒生活。錢學森(1911~2009),杭州臨安人。
  • 「衛立煌故居」5月18日起免費請你來逛 相鄰「宋世科住宅」、「吳...
    5月12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文物管理處獲悉,衛立煌故居陳列館將於下周一(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免門票,開放時間:9點-17點,周一閉館)。按照計劃,其周邊的宋世科住宅和吳大樓將分別於6月、7月對外開放。  從修復到開館跨時9年  據介紹,衛立煌故居系抗日名將衛立煌出生成長的地方,和宋世科住宅和吳大樓(又稱為「吳氏炮樓」)均位於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之間相距不足500米,由不同風格的單體磚木和磚混結構建築組成了一組極具特點的建築群。
  • 水立方曾為它讓路,六百歲北頂娘娘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
    最近,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出地鐵8號線奧體中心站B1口,向北穿越北四環路的熙攘車流,再穿過西邊百餘米的樹木草叢,紅牆灰瓦的北頂娘娘廟才終於展現在眼前。在奧運主場館區的現代化建築之中,它顯得格外古樸靜謐。外觀翹角飛簷,鈎心鬥角;殿內畫棟雕梁,生動精彩。
  • 工體啟動改造復建 打造城市更新全新樣本
    近日,北京工人體育場正式啟動保護性改造復建,將變身為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專業足球場。在城市核心區域,實施如此大體量的改造,將成為國內特大型城市存量發展的一次全新嘗試。按照復建計劃,新工體將從看臺、草坪、罩棚、比賽設施、功能配套等全方位升級,以達到承辦國內、國際大型專業足球賽事的條件。北京終迎來一座真正意義的高標準專業足球場。這是一條 「遲來」的好消息。作為工體管理方的北京職工體育服務中心,自今年3月起,在其網站連續發布多條招標公告,均與工人體育場更新改造相關。結合工體租戶的陸續搬遷,外界普遍猜測,工體的改造升級箭在弦上。
  • 民國1937年大同地圖中的代王府遺址:2011年起復建,至今還未完工
    同年在原大同府內遼金國子監的基礎之上,代王府開始興建,經過長達4年的建設,於1396年正式完工。這座代王府也歷經了明王朝由繁盛進而走向失國的全部歷程,先後有11位代王在府中起居和辦公。時間一轉來到200多年後的明末1644年3月,闖王李自成由南向北一路殺向當時明北京城的途中經過大同府,衝入代王府中的大順軍將最後一位代王朱傳當場殺死,這並不算結束,軍隊之後點火將這座兩百多年的王府付之一炬,據說當時大火燒了整整四天三夜,大火過後只有王府城前的照壁(九龍壁)得以倖存,其餘全部化為了灰燼。
  • 更強工體昨日啟動 專業性運營被期待
    北京工人體育場從昨天(8月5日)正式開始保護性改造復建。這裡承載了幾代北京人的記憶和精神,被國安球迷稱為「北京最後的四合院」。工體改造後,將成為2023年亞洲杯開、閉幕式和決賽場地,同時繼續作為北京中赫國安隊的主場。
  • 北京逾600歲古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有望冬奧會前亮相,水立方曾為之...
    近日,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這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該項目於2019年5月啟動,包括東嶽殿(三進院)東西配殿、玉皇殿(四進院)東西配殿及山門東西值房六棟建築,總建築面積為517.18平方米。
  • 北京工體啟動「保護性改造復建」
    北京工人體育場由中國設計師歐陽驂主持設計,於1959年8月正式竣工,總佔地面積達35公頃,總建築面積達8萬平方米,由主體建築及附屬場館構成。北京工人體育場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時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築」之一。
  • 上海市區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將復建
    莆田網訊 日前,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上傳來消息,上海市區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近代官式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即將復建,預計於2022年建成。  此次復建的天后宮、慎餘裡,是蘇河灣地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優秀歷史建築。
  • 北京工人體育場將啟動保護性改造復建
    新京報訊 近日,北京工人體育場將正式啟動保護性改造復建,迎來新時代再次煥發榮光的契機。改造後,工人體育場將由綜合性體育場轉變為一座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專業足球場。2023年6至7月,第18屆亞足聯亞洲杯足球賽(以下簡稱2023年亞洲杯)將在中國舉辦,共有24支隊伍參加,進行51場比賽。2023年亞洲杯是在亞洲足球快速發展階段,亞洲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足球賽事。北京作為10座承辦城市之一,將舉辦2023年亞洲杯開、閉幕式和決賽。
  • 大西山的文學印記:從馬致遠的秋天,到曹雪芹的人間傳奇
    這座位於北京房山區石樓鎮二站村南的三進院落裡,只有我一個遊人。我一邊欣賞那些寂寞的花朵,一邊往院子裡走,不經意間看到了牆壁上那個著名的句子——僧敲月下門。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騎在驢背上的賈島陷入了沉思。他剛剛離開一座雜草叢生的小園,因為尋訪友人李凝不遇,心情落寞,想寫一首詩抒發情懷。冥思苦想間,靈感驀地閃現——「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然而,那扇月下的門,「推」與「敲」哪個更好呢?
  • 工體改造復建將恢復初始外貌
    原標題:場館內部更現代化 新建下沉庭院接通地鐵 工體改造復建將恢復初始外貌  工人體育場,這個曾陪伴了無數人不眠之夜的地方在2020年夏天歸於平靜。8月初,工體改造復建工程正式進入現場施工階段。  據了解,此次工體改造採取整體保護性改造復建的方式,改造後的建築外立面將恢復到20世紀50年代最初建造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