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區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將復建

2020-12-18 莆田新聞網

  莆田網訊 日前,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上傳來消息,上海市區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近代官式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即將復建,預計於2022年建成。

  此次復建的天后宮、慎餘裡,是蘇河灣地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優秀歷史建築。建於1883年的天后宮,位於河南路橋北堍,佔地4畝餘,是上海市區唯一的媽祖廟遺址,也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由官方出資興建的廟宇。

  歷史上的天后宮進宮為廣場,前有頭門對樓、戲樓、東西看樓,三進為中央大殿,大殿中供有神龕,後有寢宮樓,大殿面寬5間,進深4間,高6丈,梁柱雕刻精美,氣勢雄偉,系典型清代建築。清光緒年間,崇厚上書對天后宮進行修繕。每逢朔望和天后誕日,上海地方官員和前往海上絲綢之路出海做生意的商人都會到天后宮進行參拜,祈求佑護,香火極盛。

  當時,天后宮還有個廟場集市,賣梨膏糖物品等,攤販雲集,一些團體也時常在此集會。1978年因建山西中學,天妃殿移至松江方塔公園,大門處的一對石獅子被移置豫園門口;2006年6月,因河南路重建和軌道10號線的市政建設,全部拆除,遺存戲臺、西看樓和南部清磚門牆均由區文物保護部門編號保存。

  據天后宮修復項目總建築師、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常務理事曹永康教授介紹,他們團隊現已著手對天后宮保存至今的一千多件木構件和一千六百多件磚石構件進行逐一修復,將其復建在歷史建築上。同時,慎餘裡的復建也將同步進行。 (宗禾)

相關焦點

  • 百年「天后宮」蘇州河邊原貌復建
    記者昨天從正在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上獲悉,已有上百年歷史的媽祖廟建築遺蹟
  • 蘇河灣老建築變身海派文化新地標!天后宮與慎餘裡復建工程將啟動
    新民晚報訊(特約通訊員 顧武 記者 江躍中)近日,記者從正在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獲悉,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近代官式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以及民國海派石庫門建築群慎餘裡,即將按照建築原貌,在蘇河灣地區啟動建設,並將於2022年建成。
  • 遊記:媽祖廟南沙天后宮之旅
    南沙天后宮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大角山、南沙灣是連在一塊的,位於南沙區,騎行可以兜一圈。
  • 龍巖市現存最大的媽祖廟-赤水天后宮,與莆田湄洲媽祖一脈相承
    宏偉壯麗的赤水天后宮地處龍門鎮赤水村東北,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佔地面積2080平方米,是龍巖市境內現存最大的媽祖廟。赤水天后宮坐北朝南,是一座抬梁木構架三層樓閣式重簷歇山頂古建築,通高約15米。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
    其實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文化底蘊,泉州在福建省都是屈指可數,城市GDP連續21年蟬聯第一,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城內還有不少媽祖信徒,這不,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提起天后宮,許多小夥伴會一臉懵逼,但是對於泉州人民來說,這卻是一座家喻戶曉的宮殿,更是許多市民的精神支柱。
  • 廣州南沙天后宮——天下天后第一宮
    南沙天后宮的前身始建於明代南沙鹿頸村的天妃廟,清乾隆年間經修復後,定名為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現存天后宮為1994年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天后宮主要分為廣場、殿堂、南嶺塔幾大部分,宮殿建築群按清代官方法式營造,風格典雅莊重,布局錯落有致。
  • 南沙天后宮遊記——廣州(作者:劉建)
    南沙天后宮遊記劉建「五一」,氣溫驟升、陽光燦爛,帶著一家老少四口前往天后宮。天后宮,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前身是明代南沙鹿頸村天妃廟,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後被日寇炸毀。現存天后宮為1994年,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高達 14.5 米),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早在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在海河和北運河的三岔口就建成了北方最早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
  • 平陽天后宮!
    據民國《平陽縣誌》記載:「天后宮,平陽嶺門,元至正間知州周嗣德建,明弘治三年,(縣)丞李選率民重建(舊志)。清光緒六年,平陽副將梁雲山率眾重修(據廟碑誌)。」可知舊志認為嶺門天后宮為元至正間周嗣德所建,然事實未必如此。周嗣德於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上任,攝州事。其時閩栝賊攻陷州治,官吏皆降,黠民跳亂。嗣德上任後濟民整兵,於1357年才基本平定賊亂。而後方國珍為亂,戰事迭起。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宗教建築。從東向西,主要建築包括戲樓、幡杆、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鐘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主體建築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臺基之上,中間面闊3間,進深3間,7檁單簷廡殿頂,前接卷棚頂抱廈,後連懸山頂鳳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築風格。該建築群是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宮之一。
  • 廣州南沙天后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某年4月,行至廣州南沙天后宮,雖然天氣不太晴朗,但雄偉的天后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驚豔了時光。路邊紫荊花開,繽紛燦爛,行人較少,正是悠閒漫步的好地方。南沙天后宮就在花樹後的半山腰。大門前是珠江入海口。南沙天后宮是東南亞最大的天后宮,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
  • 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廣東省廣州南沙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 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在詔安,供奉媽祖的媽祖廟隨處可見,大小不一,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其中,最早的一間媽祖廟,建於南宋末期,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了。     這便是位於詔安縣城南詔鎮西門街環城北路邊的北門內天后宮了。這間媽祖廟很小,面積還不到10平方米,估計也是全縣最小的一間媽祖廟了。
  • 沒想到,泉州鯉城區藏著的天后宮規格如此之高,規模如此之大!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天門後路一號,始建於1196年的宋朝,是公認的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唯一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元山門被毀,所以在現代又進行了重建。
  • 高清組圖:湖北鄖縣明代府學宮大成殿復建有序推進
    ,這是鄖縣明代府學宮大成殿古建築復建施工現場,目前場平結朿,大成殿基座地梁澆築完成,所有柱梁石墩已安放到位,所有木質構件修復也基夲結朿,下一步將吊裝木樑房架。因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而從淹沒線下整體搬遷的鄖縣明代府學宮古建築群中僅存的大成殿及府學宮整體復建到漢江南岸的鄖陽島上,今年1月8日正式動工開挖山體,預計8月出完成80多畝山地的平整,1--2期將投資4000多萬元復建文廟部分。  鄖陽府學宮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前身為鄖鄉縣學,明成化十二年設府後為府學,明清兩朝進行過十餘次重修。
  • 天后宮——青島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
    很多地方有天后宮,那麼天后到底是哪一位呢?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青島天后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位於太平路19號的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前身是始建於明成化三年,它是青島最具有「古味」和「民俗味」的景點之一,也是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青島天后宮現佔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為二進庭院。
  • 「2015海峽兩岸媽祖信眾祈福行」祈福到達高雄旗津天后宮
    旗津天后宮是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始建於清康熙12年(公元1673),當地民眾又稱為媽祖廟或媽祖宮。1997年湄洲祖廟「鎮殿金尊」,千年來首次蒞臺,並駐蹕於天后宮,安座三天,供媽祖信眾頂禮膜拜。旗津天后宮由福建漁戶徐阿華遇颶而開基旗後,有洪、王、蔡、李、白、潘等六姓同行,迎奉湄洲媽祖分靈抵臺,草建媽祖宮奉祀天上聖母。
  • 海口天后宮裡文物展,鎮廟之寶在這裡,媽祖其人
    前面介紹了海口騎樓老街中的天后宮,裡面有個天后宮文物展,很長知識,我們去看看。騎樓老街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其實,騎樓老街是一個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的街區,巴洛克風格的騎樓建築的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讓人嘆為觀止。
  • 深處內陸的重慶居然有一座祭拜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很多老重慶都不...
    天后宮,或者媽祖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東南沿海的朋友而言,更是世世代代的信仰,全國叫得上名的天后宮不下100座,連海外很多國家都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貢奉的均是媽祖林默,她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騎樓老街是一個街區,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巴洛克風格的南洋建築。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