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內陸的重慶居然有一座祭拜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很多老重慶都不...

2020-12-18 上遊新聞

天后宮,或者媽祖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東南沿海的朋友而言,更是世世代代的信仰,全國叫得上名的天后宮不下100座,連海外很多國家都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貢奉的均是媽祖林默,她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人們在海上航行前,就要先去天后宮或媽袓廟祭拜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有的基至還會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海神媽祖與很多神不一樣,因為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她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元年,相傳她小時就很勇敢聰明,8歲從師學習,能過目成誦;10歲時隨母親王氏誦經禮佛;13歲時得到一位老道指點,授以「玄微秘法」,能識諸般要典;15歲時能為人治病,扶貧濟困;她熟習水性,能駕船、能挽纜,巡遊於島嶼之間,常於風浪裡救助遇險船舶。她還「為裡中巫」行醫救人,辛勤勞作,最終成為海上的保護神。

作為海神,沿海地區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是很正常的,但是遠離海洋一千多公裡的重慶銅梁也建有一座天后宮,這裡又沒有海洋,也難以駕船從銅梁出海,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這座天后宮位於中國第四大古城——銅梁安居古鎮上,它雖然叫天后宮,其實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福建會館,也就是說是來重慶經商的福建人修的,雖然他們在安居不需要出海,但是媽祖卻是他們的信仰,無論走在哪裡,都可以祭拜,比如說談生意之前,去祭拜媽祖,祈禱合作順利;又比如出遠門前去祭拜媽祖,祈禱一路平安。

安居的天后宮屬於抬梁式結構和穿鬥結構相結合的建築,構造獨特。尤其是它的徽式建築風格在巴渝地區非常罕見,不僅與周邊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也具有極其珍貴的文化藝術價值。整個天后宮平面布局精妙,庭院樓臺設計嚴謹,徽式建築特色的馬頭山牆,造型高低錯落,富於變化,青瓦白牆,雕刻裝飾題材豐富。

安居之所有建有這樣的天后宮,還得從安居悠久的歷史說起, 安居古城始建於隋朝,原名赤水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裡而入境,與篼溪、瓊江、烏木溪水會於城下,繞城三匝陷為深潭」之句,其地利位置比現在的銅梁城區還好。

安居自古為水陸要衝,沿涪江上溯川北,順流入嘉陵江匯入長江,明初時便為銅梁、大足、潼南、合川等縣的物資集散地。歷觀諸史,凡兵家之爭者,多取道涪江(涪江還是古代巴國與蜀國的界河)。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優勢,所以即便是交通交不算發達的古代,這裡也吸引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而在此建立天后宮的福建商會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與平遙古城、閬中中城、麗江古城齊名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安居古鎮景點眾多,除了著名的安居八景之外,九宮十八廟也是聞名遐邇,而這個天后宮便是屬於九宮十八廟之一,雖然牌坊看上去有後面重建的痕跡,但裡面的建築還是顯得古樸而有厚重感。

渝帆

原標題:重慶也有一座祭拜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很多老重慶都不知道在哪裡

相關焦點

  • 長汀天后宮:為何這個內陸小城裡,有個供奉海神媽祖的廟?
    善男信女們都信什麼?好像他們什麼都信,不論道教的神仙,抑或佛教的菩薩,還是歷史上的聖人,都有香火奉獻。山爸在旅行時,見過太多佛寺裡有神仙,道觀裡有如來,如此這般,太普遍了。他們禮拜的神佛,一定得有他們想要的「功能」。所以,內陸很少有人能說得清,媽祖娘娘是何方神聖。媽祖信仰的歷史很悠久了,大約起源於北宋,到現在有一千多年了。她是東南沿海的百姓所信奉的海神,在百姓眼中,她善良而慈愛,能保護海上行船的人平安順利。面對大海的洶湧洪波,行船的人很容易產生無助膽怯的情緒。
  • 媽祖誕辰將至,南沙天后宮將舉行一場隆重的祭拜儀式
    二、媽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為媽祖生辰,被民間視為「聖日」,人們進香祭拜、演戲、遊神以祈風調雨順,平安興旺,家家戶戶要備辦供品,信女們一早就都梳妝打扮,手挽花籃,攜帶香燭糖粿果品前去「落宮」。各地的「營媽祖」活動均十分隆重 ,這一天,各鄉村挑選數批青年作為抬媽祖轎的「轎夫」。
  • 身處重慶的媽祖廟,構造獨特且極具藝術價值,很多人卻不知道在哪
    相信生長在祖國的我們,都是從小聽著神話故事長大的。各路神仙妖怪的傳說數不勝數,張口就來。很多神話故事都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但是你們知道嗎?有一個名叫媽祖的海神是真的,她在很久以前是真實存在的。媽祖原名林默。
  • 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
  • 「媽祖」和「鄭和下西洋」到底有著什麼關係?「媽祖」的種類又有哪些
    鄭和下西洋之前,都要在文石天妃廟舉行祭拜天妃 儀式活動,祈求海神的護佑航行平安,藉此鼓舞士氣。 長樂南山之天妃宮,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前夕明永樂十年(1412),為酬謝海神媽祖護 佑,奏請明成祖恩準建造的一座"天妃行宮"。
  • 絲路海神:論為什麼媽祖信仰誕生於宋代莆田
    我的家鄉在海邊,那裡幾乎每個鄉裡都有一座「天后宮」,供奉媽祖。
  • 廣州南沙天后宮,東南亞地區最大媽祖廟,來廣東旅遊一定不能錯過
    廣州南沙天后宮,東南亞地區最大媽祖廟,來廣東旅遊一定不能錯過建於明代的天妃廟是南沙天后宮的前身,乾隆年間重修後改名''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炸毀後,上世紀末期霍英東先生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緊鄰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是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南沙天后宮建築群位於大角山南麓,整體建築風格融合北京故宮和南京中山陵,吸引眾多建築愛好者前來參觀。整個宮殿面山面海,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 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宮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媽祖廟之一,也是天津最古老的建築群,成為天津文化的發祥地和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之語家喻戶曉,反映了天后宮早於天津設衛建城一百多年的事實,揭示出媽祖文化與天津的深厚淵源。作為媽祖第一官廟,天津天后宮的影響力輻射南北,延及內陸省份,它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我國三大媽祖廟。
  • 「2018年長島千年媽祖因緣金身赴臺結緣會親活動」在廟島顯應宮啟動
    如今,「凡是有舟楫穿梭的港口碼頭,凡是有潮漲潮落的海灣漁村,處處都可追尋媽祖廟香菸嫋嫋,天天都能聆聽林默娘神奇傳說」,大陸先民將媽祖信仰帶到臺灣鄉間村裡,南來北往的商船也將海神娘娘引到扼守渤海的長島,這便成為長島與臺灣「兩岸一家親」的真實見證。
  • 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在城牆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建有一個城門,在這媽祖廟附近的,便是北門。媽祖廟緊挨城牆根,又在北門以內,所以又叫北門內天后宮。     後來,歲月滄桑,時代變遷,老縣城的城牆被拆了,變成了一條環城路,而且路越鋪越高,這媽祖廟更顯得矮小了。如今,廟的左側是環城北路,廟的右側是西門街媽祖巷。    北門內天后宮,坐西向東,屋頂屬硬山頂。
  • 中韓明星家庭來到青島天后宮,拜天后掛祝福牌,為家人祈福!
    這裡是可愛的小編,我會每天都分享給你不一樣的生活樂趣,你這麼萌,這麼美麗可愛時尚帥氣,小編相信你一定會來看我的,喜歡的話記得關注我然後點讚哦。中韓明星家庭來到青島天后宮,拜天后掛祝福牌,為家人祈福!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青島天后宮,位於青島市前海棧橋風景區內的太平路19號。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早在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在海河和北運河的三岔口就建成了北方最早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
  • 該地竟有400多座媽祖廟!
    其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龍巖閩南文化居然和海上女神媽祖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並存交融。據調查,閩西境內有媽祖廟430餘座,信眾廣泛,影響深遠。可能有人會問:閩西屬山區,並不臨海,何以出現那麼多座奉祀海神的媽祖廟?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
    想必很多小夥伴會想到前兩天的泉州某酒店坍塌事件,這也使得泉州一夜成名,瞬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其實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文化底蘊,泉州在福建省都是屈指可數,城市GDP連續21年蟬聯第一,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城內還有不少媽祖信徒,這不,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水工、船夫、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眾的古樸文化心態。景點簡介天后宮是天津市現存的著名道教宮觀,主要是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
  • 北京不是沿海地區卻有天后宮 為什麼?如何建成?
    北京並不是沿海地區卻也有天后宮,這些天后宮是怎樣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護海運有奇應」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稱為媽祖。媽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嶼,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於宋雍煕四年(987年)。傳說媽祖「生而神異,能知人禍福」,經常著紅衣飛翻海上,救助遇險之人,因而被當地父老奉為神,「相率祠之」。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海口天后宮位於中山路中段最顯著的位置,大家都稱她為老海口保護神,是海南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也是海口的最重要的標誌性與象徵性建築群之一,每天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人氣很旺。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
  • 船政天后宮舉辦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福州新聞網12月1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王曉霞 吳丹紅)16日,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在船政天后宮舉行。這是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重要活動之一,由「晨拜媽祖」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圖片展等組成。位於馬尾的船政天后宮是世界唯一木質船政天后宮。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天后宮
    元代的至元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封媽祖為天妃,稱其為「泉州海神」。明代鄭和下西洋,常在泉州拜媽祖,改號「天妃宮」。清康熙十九年,施琅出海徵戰,在此誓師發船,得勝後改宮名「天后宮」,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這是泉州天后宮的來歷。上面圖裡是泉州天后宮的山門,這座門不是原裝,也不是重建,而是從別處盜來的。
  • 從平民到天后,這個福建女人,「稱霸」中國沿海
    她到底有何魅力,千年來讓沿海百姓都信服呢?01. 真實的媽祖在距今1060年前的北宋建隆元年(960),一個嬰兒在福建莆田湄洲灣林姓人家呱呱墜地。父母看到是個女孩,開始時非常不高興。但是這個小女孩生來奇異,嬰兒居然有不哭的,就給她取名叫阿默。阿默不僅長得可愛,還聰明伶俐,父母對她越來越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