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天后宮:為何這個內陸小城裡,有個供奉海神媽祖的廟?

2020-12-18 點亮神州

善男信女們都信什麼?

好像他們什麼都信,不論道教的神仙,抑或佛教的菩薩,還是歷史上的聖人,都有香火奉獻。

山爸在旅行時,見過太多佛寺裡有神仙,道觀裡有如來,如此這般,太普遍了。

不過,善男信女們的崇拜,往往帶有非常直白的功利性,或者求財,或者轉運,或者消災。他們禮拜的神佛,一定得有他們想要的「功能」。所以,內陸很少有人能說得清,媽祖娘娘是何方神聖。

媽祖信仰的歷史很悠久了,大約起源於北宋,到現在有一千多年了。她是東南沿海的百姓所信奉的海神,在百姓眼中,她善良而慈愛,能保護海上行船的人平安順利。面對大海的洶湧洪波,行船的人很容易產生無助膽怯的情緒。所以,百姓們信之甚篤,出海前總要向媽祖禱祝,希求在海上順風順水,然後平安歸來。

長汀位於福建西部邊陲。雖然福建是個沿海省份,但是長汀卻是個標準的內陸城市。從長汀出發,開車去往距離最近的廈門海邊,差不多有三百公裡。其實,從長汀出來,向西走個二十多公裡,就進入了江西瑞金的地界。而且,長汀被蒼翠的武夷山脈包圍其中,倒是個美麗的山城。

既然媽祖是海神,內地百姓無事可煩擾媽祖,理應不會供奉她。不過,在長汀縣城裡,卻有一座存續數百年的天后宮,供奉的正是媽祖娘娘。而且這座廟名聲遠揚,時有港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前來敬香。這是為什麼呢?

長汀四面環山,連汀州古城都跨據小半臥龍山,可能是取巧,也可能是無奈。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機械,也就修不出現代化的公路,古代的長汀,其交通狀況可謂閉塞。

南宋理宗時期,汀州知府李華和長汀縣令宋慈(聽說過吧?大宋提刑官)開闢了汀江的航運,扭轉了長汀的命運。水路使得本地出產的木料、大米等物產,通過汀江水路,變成了汀州人實實在在的財富。

不過,汀江算不上大江大河,河道狹窄迂曲,多有暗礁和急流。汀州的吏民乘船往來,難免事故頻發。古人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無能為力,只好拜求神佛。而本地人在和沿海地區的交流中,了解到媽祖是保護行船的慈悲神靈,於是,仿照潮州媽祖廟的形制,在汀州城建造了「三聖妃宮」,用來供奉媽祖。

也許真的是媽祖顯靈,原本閉塞窮僻的汀州,通過航運,日漸阜盛。古人賦詩云「十萬人家溪兩岸,楊柳煙鎖濟州橋」,那時汀州的繁榮景象,從此可見一斑。

山爸覺得,即使媽祖娘娘不曾顯靈,她也給了世世代代的長汀人以克服困難的信念和勇氣。

也正是汀江水路,讓長汀人見識了山外面的花花世界,不少長汀兒女,便沿著汀江水路,向外遷居。如今,世界上大約有5000萬的客家人,視長汀為祖籍之地,也使得長汀有了「客家首府」的美稱。而這座天后宮,自然也會在那些汀州走出去的客家人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個廟幾經改名,最後成了「天后宮」。改名的原因,是歷代帝王不斷給媽祖娘娘上尊號。當然,歷史上天后宮也經歷了多次修繕,其中不乏尊奉聖旨的風光大修。

它在歷史上如何興盛,山爸不是很清楚。但如果它在古代的規模確實不次於現在,那它可當真是煌煌壯觀。

但是,上世紀以來,它迎來了一段暗淡的歲月。

抗日戰爭期間,天后宮被徵作長汀飛機場的油庫,想必其中的建築、神像等,在這一時期難保萬全。

建國後,天后宮又被發電廠佔用,成為電廠的辦公地點。「文革」浩劫中,天后宮不能倖免,毀壞嚴重。這種遺憾,後人只能盡力彌補一二,卻永遠無法抹去。

不過,電廠的佔用反而使得部分建築得以保全。而有著近400年歷史的媽祖聖像,幸被群眾轉移藏匿,得免於難。

改革開放後,天后宮的黴運到了頭。1990年,天后宮被定為長汀縣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當地成立了「汀州天后宮文物古蹟修復協會」,依靠政府主導和民間助力,仿照清朝道光年間的格局,逐漸復建了宮裡的主要建築。

山爸興衝衝地來參觀天后宮,但事實上沒有在裡面待夠二十分鐘。這是因為,天后宮不是那種標本式的文保單位,而是依然存活的宗教場所。大概是年底有祭祀儀典,裡面紅燭搖曳,青煙嫋嫋,一片繁忙景象。更何況,南方的寺廟風格與北方差異很大,北方多是開闊布局,前後幾進院落;而南方則是天井格局,建築四面合圍,結構非常緊湊。我舉著相機進去,格外礙眼,不免有些做賊的感覺。山爸不想打擾到裡面的人,就沒有細看。那尊正殿中央的媽祖塑像,最終也沒能見到。

這不是我想要的,但也不意外。旅遊嘛,不是失望就是驚喜。更何況,這個名叫「長汀」的山水畫卷,精彩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

相關焦點

  • 深處內陸的重慶居然有一座祭拜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很多老重慶都不...
    天后宮,或者媽祖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東南沿海的朋友而言,更是世世代代的信仰,全國叫得上名的天后宮不下100座,連海外很多國家都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貢奉的均是媽祖林默,她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 該地竟有400多座媽祖廟!
    其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龍巖閩南文化居然和海上女神媽祖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並存交融。據調查,閩西境內有媽祖廟430餘座,信眾廣泛,影響深遠。可能有人會問:閩西屬山區,並不臨海,何以出現那麼多座奉祀海神的媽祖廟?
  • 廣州南沙天后宮,東南亞地區最大媽祖廟,來廣東旅遊一定不能錯過
    廣州南沙天后宮,東南亞地區最大媽祖廟,來廣東旅遊一定不能錯過建於明代的天妃廟是南沙天后宮的前身,乾隆年間重修後改名''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炸毀後,上世紀末期霍英東先生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緊鄰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是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南沙天后宮建築群位於大角山南麓,整體建築風格融合北京故宮和南京中山陵,吸引眾多建築愛好者前來參觀。整個宮殿面山面海,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 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在詔安,供奉媽祖的媽祖廟隨處可見,大小不一,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其中,最早的一間媽祖廟,建於南宋末期,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了。在城牆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建有一個城門,在這媽祖廟附近的,便是北門。媽祖廟緊挨城牆根,又在北門以內,所以又叫北門內天后宮。     後來,歲月滄桑,時代變遷,老縣城的城牆被拆了,變成了一條環城路,而且路越鋪越高,這媽祖廟更顯得矮小了。如今,廟的左側是環城北路,廟的右側是西門街媽祖巷。    北門內天后宮,坐西向東,屋頂屬硬山頂。
  • 福建臺灣的媽祖廟,中國有多少人信仰媽祖呢?
    在東北農村,有人信仙,就是走獸,狐、蛇、黃、刺蝟等,他們說,這些獸類吸收日月精華自然成仙,信則有不信則無,咱們也不能說荒唐,既然這個荒唐,那麼佛教基督教不也荒唐嗎?它們不過是地仙、散仙而已。在福建閩南一帶,這裡的沿海地區人們信仰的是媽祖娘娘。
  • 郵票上的媽祖廟丨媽祖文化
    在2008-14《海峽西岸建設》中,湄洲媽祖祖廟作為小版張的過橋,連接著蒸蒸日上的海峽西岸,更展現著福建傳統建築的精美絕倫。天津·天后宮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位於天津舊城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是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2009-23《京杭大運河》-2天後宮)。
  • 海口天后宮裡文物展,鎮廟之寶在這裡,媽祖其人
    前面介紹了海口騎樓老街中的天后宮,裡面有個天后宮文物展,很長知識,我們去看看。騎樓老街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其實,騎樓老街是一個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的街區,巴洛克風格的騎樓建築的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讓人嘆為觀止。
  • 「2018年長島千年媽祖因緣金身赴臺結緣會親活動」在廟島顯應宮啟動
    她,就是親民、護民、救民的林默娘,在羽化升仙后的千百年來,一直被民間奉為「海神媽祖」,也先後被宋、元、明、清歷代主政者冊封為「夫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封號,享有至高尊位。如今,「凡是有舟楫穿梭的港口碼頭,凡是有潮漲潮落的海灣漁村,處處都可追尋媽祖廟香菸嫋嫋,天天都能聆聽林默娘神奇傳說」,大陸先民將媽祖信仰帶到臺灣鄉間村裡,南來北往的商船也將海神娘娘引到扼守渤海的長島,這便成為長島與臺灣「兩岸一家親」的真實見證。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該建築群是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宮之一。天后宮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的場所,除了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儀式外,還經常有各種中國特色的酬神演出。據說在每年農曆3月23日為天后媽祖的誕辰,這裡經常舉辦民間花會,吸引了很多遊人。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天后宮裡供奉的是船家、漁民、或水上商旅人士共同信奉的媽祖娘娘。傳說,這位被稱為天后的媽祖娘娘最初是凡人,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洲島人,生於北宋年間,只活了27歲。林默生時勇敢仗義,善使舟船,多次救助海上遇險船隻,被人稱為「通元靈女」。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海口天后宮位於中山路中段最顯著的位置,大家都稱她為老海口保護神,是海南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也是海口的最重要的標誌性與象徵性建築群之一,每天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人氣很旺。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
  • 媽祖誕辰將至,南沙天后宮將舉行一場隆重的祭拜儀式
    媽祖——一代女神就這樣千百年來被人們傳頌著,從莆田到福建,到中國沿海,再到海外,至今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座廟宇供奉著她!「營媽祖」時,先到媽祖廟請了神像,安放在轎裡之後,由馬頭鑼鳴鑼開道,接著是一抬大香爐,隨後才是媽祖大轎,然後是諸路神仙,再後是扮成各種故事的人物和錦標、錦旗等。
  • 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
  • 「神界姐妹花 愛你麼麼噠」雲遊各地媽祖廟
    疫情期間,很多天後宮尚未對外開放,在媽祖生日即將到來的時候,小麟就帶你一同走走大陸地區媽祖重點宮廟,感受天后宮的魅力。媽祖飛升處泉州天后宮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所建官廟宮址地處城南晉江之濱
  • 身處重慶的媽祖廟,構造獨特且極具藝術價值,很多人卻不知道在哪
    有一個名叫媽祖的海神是真的,她在很久以前是真實存在的。媽祖原名林默。媽祖的傳說能成為媽祖的她肯定是不平凡的,她從小就機智聰明,她的成長過程註定不平凡,十三歲有幸得一老道指點,十五歲的她更是踏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
  • 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宮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媽祖廟之一,也是天津最古老的建築群,成為天津文化的發祥地和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之語家喻戶曉,反映了天后宮早於天津設衛建城一百多年的事實,揭示出媽祖文化與天津的深厚淵源。作為媽祖第一官廟,天津天后宮的影響力輻射南北,延及內陸省份,它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我國三大媽祖廟。
  • 北京不是沿海地區卻有天后宮 為什麼?如何建成?
    裡二泗天后宮前牌樓  宗春啟  媽祖是保佑漁民和漁船平安的海上女神,沿海地區多建有供奉媽祖的天后宮。北京並不是沿海地區卻也有天后宮,這些天后宮是怎樣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護海運有奇應」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稱為媽祖。媽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嶼,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於宋雍煕四年(987年)。傳說媽祖「生而神異,能知人禍福」,經常著紅衣飛翻海上,救助遇險之人,因而被當地父老奉為神,「相率祠之」。
  • 「媽祖」和「鄭和下西洋」到底有著什麼關係?「媽祖」的種類又有哪些
    ,將此地奏改為"太平港",並建大宏裡文石天妃廟。此鍾是哪個寺 廟所有,為何會出現在福建山區的南平市,目前學界未有定論,但應是鄭和七下西洋前夕所鑄無疑。 鄭和下西洋與上海媽祖 據傳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前,曾到上海高橋天仙弄一帶駐紮過,天仙弄有一座媽祖廟,平日 信眾絡繹不絕,香火旺盛,每逢媽祖誕辰及升天紀念日
  • 福建西大門,世界客家首府,福建長汀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20世紀上半葉,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先生走過長汀後曾留下感言: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小城,一個是福建的長汀,另一個是湖南的鳳凰。隨著時代的發展,長汀城內也建起了樓房和馬路,也許如今的長汀已不如半個世紀之前那麼原汁原味,但這裡的古街巷和成片的老民居古韻猶存,你依舊可以在此尋跡到各種只屬於長汀的點點滴滴。
  • 絲路海神:論為什麼媽祖信仰誕生於宋代莆田
    我的家鄉在海邊,那裡幾乎每個鄉裡都有一座「天后宮」,供奉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