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畜生品09 | 音頻

2021-02-19 顯密佛網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阿修羅第二地已,次觀第三阿修羅地。何等為第三阿修羅地?彼以聞慧,見第三地在第二地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地,名修那婆,縱廣一萬三千由旬。樹林鬱茂,浴池流泉,眾花常敷,伎樂充滿。城名鋡毗羅,縱廣八千由旬。於彼城中,有阿修羅王,名曰花鬘。阿修羅民,名遊戲行。

彼阿修羅鋡毗羅城,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園林遊戲,清流浴池,蓮花具足。遊戲阿修羅眾,悉滿其中。有四大林,以為莊嚴,於六時中,花常鮮榮。

何等為四?一名鈴鬘,一一林樹,皆有寶鈴,出妙音聲。二名黃鬘,其林皆悉是真金樹。三名焰鬘,其樹花色,猶如火焰。四名雜林,諸雜花果,以為莊嚴。此四種林,莊嚴阿修羅鋡毗羅城。遊戲阿修羅住處,快樂如天無異,以眾塗香末香,自塗其身,常樂遊戲,歌舞戲笑,百千婇女圍繞衛護。花鬘阿修羅王,常遊園林而相娛樂,種種眾寶,莊嚴其身。是名遊戲阿修羅所受樂處。

時第二地勇健阿修羅王遣使,名曰閻婆,來詣花鬘阿修羅所,作如是言:閻浮提人,供養父母,知恩報恩,恭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法行故,令天有力。我當竭力破壞人天所行正法。

是時第三地花鬘阿修羅王,聞是說已,如上所說,心懷嗔恚,作如是言:我當云何壞彼人天?因人天故,人天即是我之大怨。

時第三地遊戲阿修羅,即時莊嚴種種鉀胄,執持器仗,欲詣樂城龍王宮殿。時婆修吉、德叉迦大龍王等,聞阿修羅聲,生大嗔恚,身出電光,赫焰大明,雨大熾電。無量百千億龍從海中出,共阿修羅興大鬥諍。

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龍則得勝,阿修羅眾四散破壞。若世間人,不順正法,則阿修羅勝,龍眾破壞。既被破已,往白天使者曰:大仙,我今被破,汝應竭力破阿修羅。

時天使者聞是事已,心生嗔恚,口中煙出,往告四天王白言:天王,阿修羅勝,龍今破壞。閻浮提中邪見相師,見煙相已,鹹作是說:彗星出現。或豐或儉,或水或旱,亦如上說。是為第二因緣彗星出現。

若天龍勝,則時雨數降,疫氣不行,兵革不起。邪見相師,復作此說:是八曜力之所作為。廣說上事。

若諸世間,不修正法,不順法行,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則阿修羅勝。以阿修羅勝故,雨澤不時,人民饑饉,兵刃數起。世間邪見諸相師等,作是思惟:八曜所作。為世人說星宿之過,廣說如上。

如是一切諸外道等,不知正法,及以非法,以愚痴心,憶想分別,不如實說。

以阿修羅勝,龍王不如,時護世四天王,即向四天眾,伽陀頌曰:

法勝非法減,增實離妄語,

天勝阿修羅,光明勝黑闇。

布施勝慳貪,持戒莫毀犯,

佛勝非外道,不動勝退沒。

實語莫諂曲,悲心勝怨害,

慈心勝嗔恚,天王勝修羅。

上勝下莫增,豐勝勿饑饉,

智勝滅愚痴,法戒滅眾惡。

精進離懈怠,丈夫勝女人,

長者勝小人,忍勝於嗔恚。

人勝非惡龍,白日勝於夜,

月勝非餘曜,五穀勝菅苗。

滅苦樂增長,離病常安樂,

柔軟勝粗惡,解脫滅眾縛。

法戒勝一切,善法常增勝,

不善常消滅。

護世四天王如是說已,即擊天鼓,作如是言:諸天大眾,龍王退弱,阿修羅勝。時諸天眾聞是語已,莊嚴器仗,於須臾頃,至大海上。若世間人,孝養父母,敬事沙門。阿修羅眾,見諸天來,即時退散,還入其宮。若諸世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於須臾時,與天共鬥,天亦得勝,花鬘阿修羅王,敗散還宮。比丘如是觀阿修羅與天共鬥,如實見已,生厭世心,順法修行。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第二地花鬘阿修羅王所受業報。以何業故,生第三地?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因節會日,相撲射戲,樗蒱圍棋,種種博戲。因此事故,行不淨施,無心無思,亦無福田。是人身壞,墮於惡道,生遊戲行阿修羅中,壽七千歲。以人中七百歲,於阿修羅中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七千歲。亦有中夭,命亦不定。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察思惟花鬘阿修羅王。即以聞慧,知此阿修羅王,以食施於破戒病人,心無淨思。以此業緣,生阿修羅中,於鋡毗羅城,作阿修羅王,名曰花鬘。其所食味,如天所食須陀之味。一切樂具,如前所說。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第四阿修羅地。彼以聞慧,見有畜生阿修羅地,在三地下二萬一千由旬,名曰不動。其地廣博,六萬由旬。城名鋡毗羅,縱廣一萬三千由旬,莊嚴妙好。阿修羅王,名缽呵娑。阿修羅眾,名一切忍。是阿修羅王於諸阿修羅中,得勝自在,安樂勇健,光明威德,自在無畏。尚不畏於帝釋天王,況於餘天?有大力勢,放逸憍慢。住一切地下,從此以下,更無住處。是阿修羅王所住之處,摩尼寶珠,以為其地。心常歡悅,如人節會,喜樂自娛,多諸愛慢。以眾蓮花,流泉浴池,周遍莊嚴。鋡毗羅城,七寶宮殿,以為莊嚴。離諸怨敵,互相親善,無他怖畏,受第一樂。此第四地鋡毗羅城,園林流池,蓮花莊嚴,七寶宮殿,端嚴殊妙,如星處空,端嚴殊妙,亦復如是。

心能造作一切業,

由心故有一切果,

如是種種諸心行,

能得種種諸果報。

心為一切巧畫師,

能於三界起眾行,

為心所使遍諸趣,

處處受生無窮已。

心為系縛解脫本,

是故說心為第一,

為善則能得解脫,

造惡不善則被縛。

如是心意使眾生,

流轉行於三界海,

愚痴愛結自在故,

心使眾生流轉行,

不能到彼涅槃城,

如是眾生,作種種業,是故彼城受種種報。是第四地,於其城外園林流池,周匝圍繞,河泉蓮花,眾鳥異類,莊嚴第四阿修羅地所住之處。一切忍阿修羅等,勇健無畏,第一端正,莊嚴其身。共相娛樂,不相惱亂,心常悅樂,猶如節會。與眾婇女,種種莊嚴,一一徒眾,眷屬圍繞,或百或千,遊戲嬉樂。其地皆以摩尼真珠以為婇女,光明晃耀。諸阿修羅,恭敬尊重缽呵娑阿修羅王,瞻仰無厭。雖受樂報,無常敗散。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忍阿修羅王所受果報。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於人中時,邪見覆心,不識業果,離佛法僧。見第一精進持戒之人,欲有所須,來從乞求,辛苦乞索,乃施一食。既施食已,而作是言:我施汝食,有何福德?我以痴故,施汝此食。汝下賤人,不應出家。以食施汝,如以種子投之沙滷。如是難施。身壞命終,以此難施,墮於惡道。不淨布施,以福田功德,生於第一安樂之處,眾寶莊嚴。受畜生報,生不動界,作阿修羅,名一切忍。謂與天等,勝餘一切阿修羅王,一切樂具,皆悉具足。以施福田,得如是報,非自心生。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忍阿修羅眾,業及果報。以何業報,生一切忍阿修羅地?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愛著美味,住林樹間,護此林樹。非為眾生,自活命故,非有悲心,為自利益身命因緣,護一切林。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一切忍阿修羅中。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音頻及文本

相關焦點

  • 《正法念處經》畜生品15 | 講記
    正法念處經・畜生品第十五講智圓法師 講解汝不知時,不知方處,與我怨敵,無所利益。汝欲伐天,自得衰害。天帝見此情形後,對阿修羅王說:「你以什麼緣故,自己造這種惡,使得無量阿修羅軍眾喪失性命?你和諸天共作怨敵,沒有一點利益。現在閻浮提人類順法修行,由於人修善,使天增上殊勝的力量;人若行不善,天就會被打敗。你們不知時,不知方處,跟我們作怨,沒有利益。你想討伐天眾,卻自己招來衰損。」
  • 《正法念處經》畜生品01 | 講記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八畜生品一
  • 正法念處經講記--地獄品27
    正法念處經講記
  • 戒淫斷欲 | 《正法念處經》節錄
    一切法中惡,婦女多諂妒,丈夫因婦女,能令二世失。婦女樂行欲,婦女常行誑,心中所念異,口說異言語。初時軟滑語,後心如金剛,非恩非供養,心輕不憶念。百恩而不念,而計於一惡,心如鹿愛體,婦女惡業地。丈夫欲染心,婦女令人失,此世未來世,女失第一失。若欲受樂者,應當捨婦女,若捨婦女者,世間第一樂。
  • 正法念處經.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
    又彼比丘。彼處名為那迦蟲柱惡火受苦。是彼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有人如是邪見。言無此世。亦無彼世。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業及果報。如前所說。此世間常。一切法常常不破壞。彼人如是顛倒邪見邪見之人。復教他人令住邪見。數數為說。大眾中說。惡因譬喻。為他人說。令彼前人取惡邪見。於大眾中。於相似法。非法說法。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
  • 什麼是念佛、念法、念僧?
    《佛說阿彌陀經》說:「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廣乘品第十九·四念處(1)
    多種大乘經中,都以四念處為菩薩的必修課,般若經對四念處更為重視。當今南傳佛教極其重視四念處,多將其修法根據現代人的根機,予以簡化,稱為「內觀禪」,在海外流傳頗廣,效果不錯,中國大陸現在也有幾處專修內觀禪的道場,但所傳都是小乘的四念處,孰知大乘法中本有四念處,是以大乘發心及見地修習,比小乘四念處殊勝得多。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念處。何等四?
  • 佛說正法滅盡經
    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必有緣故,願聞其意。」佛默不應,如是至三。 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 萬法無非是一個念,這是真正的涅槃!( 音頻+文字)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啊,好好聽我講經。」是不是?就怕你自己把自己嚇死了。魔都是由心而起,你如果自己不清淨,你甚至會把佛菩薩都當成魔。在《楞嚴經》「六交報」講得很清楚啊,你想什麼你就是什麼;你把別人、別事想成什麼,你就是什麼,一定要明白。這個「無有恐怖」還包括沒有攀緣;你一攀緣就會有恐怖。你對佛菩薩那種莊嚴相有非常強烈的攀緣感,你必然對鬼魔就有恐怖感。
  • 吉祥經筆記及音頻
    今天講《吉祥經》,我用藏文念一遍,當然這些經文我沒有傳承,但為了校對念一遍。同時,發心人員中有會巴利文的,一會兒也念一遍。 今天簡單講一下南傳佛教的《吉祥經》,後來發現有不同的版本,南傳佛教把這個經放在重要的典籍當中,經常誦,藏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沒有那麼重視。這部經給人們帶來各方面的吉祥,雖然文字很短,但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議。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君正》44法度者,正之至也
    《黃帝四經》對儒墨思想也有所吸收《經法》篇《君正》章,君之正政【原文】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亂也。【詳解】《黃帝四經》已開篇就講了「道生法」,可見對「法」的重視程度。這一篇專門講君王施政,又針對性地強調了「法」的重要性。「法度者,正之至也。」這裡的「法度」並沒有明確是天道法度,還是人間的法度,或許二者都包括在內了,我們按照這個邏輯解讀一下試試看。
  • 攝於一切大乘正法之《僧伽吒經》淺釋(淨慧長老)
    自二零零八年五月釋解《大般涅槃經》後,一直忙於認證、校勘多年來所釋解經典,至二零一二年七月才基本整理完成;其間,缺乏同諸位共同誦持佛教經典的因緣。之後,將《高僧傳》下部讀誦完畢。當下正值佛教正法中興,幾位弟子懇請為其開示攝於一切大乘正法之《僧伽吒經》。今日眾緣和合,能夠滿足心願。本經經名,譯為大集會正法經。
  • 晚上不要念《地藏經》,這種說法對嗎?
    文:夢參法師有的婦女、比丘尼師父晚上不要念《地藏經》,這種說法對嗎?不對。念《地藏經》不分什麼時間!或一念《地藏經》身上發冷、發燒,或者感覺害怕,各種情況都有。為什麼?因為他不懂。當你念《地藏經》的時候有很多護法,念聖號,護法就護持你,護法是有神通的,這鬼神進不了你的道場、進不了你誦經的地點。但是你的六親眷屬,你在這裡誦經的時候,他們來求你超度,或者他也來聽經。這時護法神不擋他,護法神一看,是你的親屬,不是來害你的,求你超度,他是不擋的。
  • 誦讀「地藏經」這念經3條、5注意事項、10回向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很多人都有念過經,但是還是不會念經。有時候常常搞不清念經是念給誰聽的。這個經本來就是佛講的,我們還是念給佛聽的,及有緣的眾生。念經不是很容易的,那麼要如何念經、念經時要注意什麼以及如何正確的回向呢?這念經3條、5注意事項以及10回向法,佛弟子不可不知!「念經3條」第一條:念經時,我們一般眼睛看,嘴巴念,耳朵聽。
  • 法訊 | 《雜阿含經20選》講記:第14選「出入息念」
    如第 80(137)[71]經(《聖法印知見清淨經》)中所提及的「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第 109(177)[111]經中所提及的「地、水、火、風、青、黃、赤、白一切入處正受」,第 236(309)[238]的「空三昧禪住」等。
  • 受持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即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宿王華,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
  • 《雜阿含經論對讀》六入處誦:316,376經
    二、 佛在《離睡經》與《四分律》所說的離睡眠之法1、《佛說離睡經》卷 1(大正 1,837a19-b7),如佛說:(1) 為何以念而欲睡耶?莫行想,莫分別想,莫多分別,如是睡當離。(2) 汝若睡不離者,汝目幹連!如所聞法,如所誦法,廣當誦習,如是睡當離。(3) 若不離者,汝目幹連!如所聞法,如所誦法,當廣為他說,如是睡當離。
  • 晚上別念《地藏經》?其實就得晚上念
    地藏王菩薩就是教化鬼的,怕鬼的人,你一念《地藏經》,鬼就怕你了,鬼見你就給你磕頭。你肉眼看不到,當你一念地藏王菩薩,你一念「地藏三經」時,你周邊有多少護法神護持你。
  • GAI難念的經歌詞原文全文 難念的經MP3音頻
    >  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蕩  貪歡一刻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  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蕩  貪歡一刻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難念的經MP3
  • 閱讀大藏經:妙法聖念處經 第四卷
    妙法聖念處經 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