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阿修羅第二地已,次觀第三阿修羅地。何等為第三阿修羅地?彼以聞慧,見第三地在第二地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地,名修那婆,縱廣一萬三千由旬。樹林鬱茂,浴池流泉,眾花常敷,伎樂充滿。城名鋡毗羅,縱廣八千由旬。於彼城中,有阿修羅王,名曰花鬘。阿修羅民,名遊戲行。
彼阿修羅鋡毗羅城,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園林遊戲,清流浴池,蓮花具足。遊戲阿修羅眾,悉滿其中。有四大林,以為莊嚴,於六時中,花常鮮榮。
何等為四?一名鈴鬘,一一林樹,皆有寶鈴,出妙音聲。二名黃鬘,其林皆悉是真金樹。三名焰鬘,其樹花色,猶如火焰。四名雜林,諸雜花果,以為莊嚴。此四種林,莊嚴阿修羅鋡毗羅城。遊戲阿修羅住處,快樂如天無異,以眾塗香末香,自塗其身,常樂遊戲,歌舞戲笑,百千婇女圍繞衛護。花鬘阿修羅王,常遊園林而相娛樂,種種眾寶,莊嚴其身。是名遊戲阿修羅所受樂處。
時第二地勇健阿修羅王遣使,名曰閻婆,來詣花鬘阿修羅所,作如是言:閻浮提人,供養父母,知恩報恩,恭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法行故,令天有力。我當竭力破壞人天所行正法。
是時第三地花鬘阿修羅王,聞是說已,如上所說,心懷嗔恚,作如是言:我當云何壞彼人天?因人天故,人天即是我之大怨。
時第三地遊戲阿修羅,即時莊嚴種種鉀胄,執持器仗,欲詣樂城龍王宮殿。時婆修吉、德叉迦大龍王等,聞阿修羅聲,生大嗔恚,身出電光,赫焰大明,雨大熾電。無量百千億龍從海中出,共阿修羅興大鬥諍。
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龍則得勝,阿修羅眾四散破壞。若世間人,不順正法,則阿修羅勝,龍眾破壞。既被破已,往白天使者曰:大仙,我今被破,汝應竭力破阿修羅。
時天使者聞是事已,心生嗔恚,口中煙出,往告四天王白言:天王,阿修羅勝,龍今破壞。閻浮提中邪見相師,見煙相已,鹹作是說:彗星出現。或豐或儉,或水或旱,亦如上說。是為第二因緣彗星出現。
若天龍勝,則時雨數降,疫氣不行,兵革不起。邪見相師,復作此說:是八曜力之所作為。廣說上事。
若諸世間,不修正法,不順法行,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則阿修羅勝。以阿修羅勝故,雨澤不時,人民饑饉,兵刃數起。世間邪見諸相師等,作是思惟:八曜所作。為世人說星宿之過,廣說如上。
如是一切諸外道等,不知正法,及以非法,以愚痴心,憶想分別,不如實說。
以阿修羅勝,龍王不如,時護世四天王,即向四天眾,伽陀頌曰:
法勝非法減,增實離妄語,
天勝阿修羅,光明勝黑闇。
布施勝慳貪,持戒莫毀犯,
佛勝非外道,不動勝退沒。
實語莫諂曲,悲心勝怨害,
慈心勝嗔恚,天王勝修羅。
上勝下莫增,豐勝勿饑饉,
智勝滅愚痴,法戒滅眾惡。
精進離懈怠,丈夫勝女人,
長者勝小人,忍勝於嗔恚。
人勝非惡龍,白日勝於夜,
月勝非餘曜,五穀勝菅苗。
滅苦樂增長,離病常安樂,
柔軟勝粗惡,解脫滅眾縛。
法戒勝一切,善法常增勝,
不善常消滅。
護世四天王如是說已,即擊天鼓,作如是言:諸天大眾,龍王退弱,阿修羅勝。時諸天眾聞是語已,莊嚴器仗,於須臾頃,至大海上。若世間人,孝養父母,敬事沙門。阿修羅眾,見諸天來,即時退散,還入其宮。若諸世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於須臾時,與天共鬥,天亦得勝,花鬘阿修羅王,敗散還宮。比丘如是觀阿修羅與天共鬥,如實見已,生厭世心,順法修行。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第二地花鬘阿修羅王所受業報。以何業故,生第三地?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因節會日,相撲射戲,樗蒱圍棋,種種博戲。因此事故,行不淨施,無心無思,亦無福田。是人身壞,墮於惡道,生遊戲行阿修羅中,壽七千歲。以人中七百歲,於阿修羅中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七千歲。亦有中夭,命亦不定。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察思惟花鬘阿修羅王。即以聞慧,知此阿修羅王,以食施於破戒病人,心無淨思。以此業緣,生阿修羅中,於鋡毗羅城,作阿修羅王,名曰花鬘。其所食味,如天所食須陀之味。一切樂具,如前所說。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第四阿修羅地。彼以聞慧,見有畜生阿修羅地,在三地下二萬一千由旬,名曰不動。其地廣博,六萬由旬。城名鋡毗羅,縱廣一萬三千由旬,莊嚴妙好。阿修羅王,名缽呵娑。阿修羅眾,名一切忍。是阿修羅王於諸阿修羅中,得勝自在,安樂勇健,光明威德,自在無畏。尚不畏於帝釋天王,況於餘天?有大力勢,放逸憍慢。住一切地下,從此以下,更無住處。是阿修羅王所住之處,摩尼寶珠,以為其地。心常歡悅,如人節會,喜樂自娛,多諸愛慢。以眾蓮花,流泉浴池,周遍莊嚴。鋡毗羅城,七寶宮殿,以為莊嚴。離諸怨敵,互相親善,無他怖畏,受第一樂。此第四地鋡毗羅城,園林流池,蓮花莊嚴,七寶宮殿,端嚴殊妙,如星處空,端嚴殊妙,亦復如是。心能造作一切業,
由心故有一切果,
如是種種諸心行,
能得種種諸果報。
心為一切巧畫師,
能於三界起眾行,
為心所使遍諸趣,
處處受生無窮已。
心為系縛解脫本,
是故說心為第一,
為善則能得解脫,
造惡不善則被縛。
如是心意使眾生,
流轉行於三界海,
愚痴愛結自在故,
心使眾生流轉行,
不能到彼涅槃城,
如是眾生,作種種業,是故彼城受種種報。是第四地,於其城外園林流池,周匝圍繞,河泉蓮花,眾鳥異類,莊嚴第四阿修羅地所住之處。一切忍阿修羅等,勇健無畏,第一端正,莊嚴其身。共相娛樂,不相惱亂,心常悅樂,猶如節會。與眾婇女,種種莊嚴,一一徒眾,眷屬圍繞,或百或千,遊戲嬉樂。其地皆以摩尼真珠以為婇女,光明晃耀。諸阿修羅,恭敬尊重缽呵娑阿修羅王,瞻仰無厭。雖受樂報,無常敗散。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忍阿修羅王所受果報。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於人中時,邪見覆心,不識業果,離佛法僧。見第一精進持戒之人,欲有所須,來從乞求,辛苦乞索,乃施一食。既施食已,而作是言:我施汝食,有何福德?我以痴故,施汝此食。汝下賤人,不應出家。以食施汝,如以種子投之沙滷。如是難施。身壞命終,以此難施,墮於惡道。不淨布施,以福田功德,生於第一安樂之處,眾寶莊嚴。受畜生報,生不動界,作阿修羅,名一切忍。謂與天等,勝餘一切阿修羅王,一切樂具,皆悉具足。以施福田,得如是報,非自心生。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忍阿修羅眾,業及果報。以何業報,生一切忍阿修羅地?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愛著美味,住林樹間,護此林樹。非為眾生,自活命故,非有悲心,為自利益身命因緣,護一切林。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一切忍阿修羅中。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音頻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