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講記 (24)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所得故:這是講在我們因地修行時,證到的這種智慧、菩提境界。下面就說明我們的斷德、涅槃德這種果位。
這是從凡夫的五蘊、六入、十八界到二乘的四聖諦、十二因緣,再到菩薩的六度萬行,繼而破相歸性,最後由次第三藏到一心三藏——在《心經》裡把它說了個底朝天。用分別法和無分別法來次第圓融,這叫開權顯實,權實並重,是不是呀?所以下面呢,這個《心經》就顯得更加奇妙,我們一起來看。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其實就是「以無所得故」,起強調作用。它都是講因啊,以此菩提之因,證涅槃之果。
心無掛礙:這個涅槃之果呢,也是一步一步往後引導。成就了菩提之果,明白了萬法即是一念,他還需要再瞻前顧後嗎?
「礙」是從橫向上來看,我們周邊環境、人事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沒有哪一樣不是我——沒有必要再在這裡打妄想,搞分別執著;沒有當下、當前這種障礙。這個「掛」呢,是從縱向上來看,想想過去,再想想未來。往事或喜或悲,在心裡都是一種障礙;來日或喜或悲,往往牽掛在心裡。所以無非是從三世十方、時間和空間,來看我們的心態清淨不清淨。
世間法尚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不管凡夫還是聖人,你有求,就必有煩惱。那個求的心,當下就是一種煩惱。當明白不生不滅之法,我們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就能放下;除非你是為了教化眾生,你有必要長久住世,否則生命可以置之度外。
無有恐怖:注意,「以無所得故」是表因,後面講「心無掛礙」是表果。雖然是講果,注意啊,前前為因,後後為果,果也有次第性。無分別不妨分別,因為心裡沒有掛礙了,所以也沒有恐怖。最大的恐怖是不是對生死的畏懼啊?第二就是害怕一些壞人、妖魔鬼怪。那妖魔鬼怪變成誰了?它就是我們自己,你以為它在幹什麼?
夢中也好,定中也好,最最清醒的時候也好,你看見佛從天而降,可不要去頂禮:「哎呀,我的媽呀,老佛爺呀,你終於來了!」而看到那個呲牙咧嘴、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你也不要害怕,都是你自己。嚇唬你,你只要不理踩它,什麼事也沒有,你還可以居高臨下度化他:「你不要作鬼啊,知道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啊,好好聽我講經。」是不是?就怕你自己把自己嚇死了。魔都是由心而起,你如果自己不清淨,你甚至會把佛菩薩都當成魔。
在《楞嚴經》「六交報」講得很清楚啊,你想什麼你就是什麼;你把別人、別事想成什麼,你就是什麼,一定要明白。這個「無有恐怖」還包括沒有攀緣;你一攀緣就會有恐怖。你對佛菩薩那種莊嚴相有非常強烈的攀緣感,你必然對鬼魔就有恐怖感。走火入魔者,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一般走火入魔的人很難自拔——他不認為自己是走火入魔,只以為是明心見性了,證果了。你去度他,他還認為你是嫉妒他,你是誤解他。
講到真實法啊,所謂黃金白銀、臭狗屎都是假的,明白嗎?白天黑夜都是假的。輕與重、白與黑、光明與黑暗、香與臭,都是假的!都是我們的一種情執。你講臭大便那麼糟糕,對於狗來說卻是美味佳餚;我們喝的這個水,鬼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石頭;我們看到的泥巴、水泥、混凝土,那鬼神看到是虛空;我們看到的虛空,天人看到的也是堅固的國土啊!
這個法,已經講過多少次了,我都有點講得不好意思了;可是這些法要反覆講啊!你每聽一次,感受就不一樣,你把《法華經》《楞嚴經》讀懂了以後,你才覺得;「哎呀,原來佛比我師父還囉嗦啊,翻來覆去講一個法。」明白嗎?
越是真理越簡單啊!就是一句「如是我聞」,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萬法都是由我心變出來的。你打一萬個比方、一億個比方,還是這個東西。本來就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的妄想心變化出許多東西;可是許多變化出的東西用真理來講,一句話就講明了,你再講來講去,仍然是陳詞濫調,問題是我們不懂啊!好好想這個道理,怎麼叫「無有恐怖」?你有攀緣就有恐怖。這一切東西都是一個人、一個念。妖魔鬼怪呲牙咧嘴,他無非是要一條命;那就給你,然後我再換個好的肉團,我這個心它能吃得掉嗎?相反,你生一念歡喜心,生一念感恩心,你這個生命層次又是更加殊勝。
所以「心無掛礙」,你不要僅僅是理解為煩惱,連菩提都沒有了,明白嗎?菩提、煩惱是不是一個東西啊?你可不要說:「哎呀,我證到了菩提我怎麼樣。」你這就是一種執著;「我明白了一心三藏,我怎麼樣怎麼樣……」,你這是一種執著。但是執著與解脫知見要分開。解脫知見——我明明知道我解脫了,但是我不執著這種解脫,這有什麼奇怪的?所以「無有恐怖」,是沒有恐怖,也沒有歡喜,這種歡喜是凡夫的情執。
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夢想就是煩惱習氣,他有沒有講斷除顛倒夢想啊?你能斷除得了嗎?斷除了顛倒夢想,就斷除了菩提涅槃。顛倒夢想當下即是菩提涅槃,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成佛成菩薩不在於你斷除不斷除,只在於你是否懂得煩惱習氣,能否自在把握、轉換煩惱習氣。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看到有一個人解《心經》,講得可好玩了——「遠離顛倒夢想是指菩薩,但是佛呢,叫斷除顛倒妄想。」這是曲解如來義。所以這個「遠離」,是不是我們相隔一百裡、一千公裡叫遠離呀?不是。你明白了它是顛倒妄想你就是遠離,近在咫尺也是遠在天邊;反之,遠在天邊也是近在咫尺,關鍵是明心見性,當下得解脫知見。
究竟涅槃:這個「究竟涅槃」呢,各個教門有各自不同的標準和解釋:我們就不講二十八層天的天人了,那都是凡夫外道啊;
小乘人認為證得一個人我空,再也不在六道輪迴,再也不現肉團身這種分段生死,證得那個自在的第七識,他認為就是究竟涅槃;
那麼通教乃至別教認為破相歸性,破除了一切所有之相,證入那個空如來藏,認為就是究竟涅槃。
那麼圓頓大法,對「涅槃」的含義是從四種角度來分別解釋:
一者,自性清淨涅槃,簡單說為「性淨涅槃」。十法界森羅萬相、千變萬化,沒有哪一法不是涅槃,包括諸佛菩薩、天人鬼畜、牛馬豬羊,乃至泥巴瓦塊、風雲雨霧。就拿當下這一個人來說,我們經常講,宋朝人、唐朝人、秦朝人是不是都是我們啊?三皇五帝時代是不是也都是我們啊?大通智勝佛時代、威音王佛時代是不是還是我們啊?從無始以來,我們有沒有哪一個死過一次啊?沒有啊!比如這個茶杯蓋,它從無始以來有沒有死過啊?有沒有生過啊?(沒有)。在沒有現相之前,它是不是一個念吶?我們一個念頑固地打妄想而有了地大,是不是?我們耳聞、目睹、身受,沒有哪一法當下不是大涅槃,不管它承認不承認。
不管是狗、貓、雞、鴨,從究竟意義來講,都是法爾如是,都是大涅槃;且這個大涅槃,萬法都是一個念,萬法都沒有生滅,要這樣來理解。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我們一個念,當下是一個念,過去是一個念,未來還是一個念。在沒有現相的時候是一個念,在現了相以後當下仍然是一個念。
再比如說,我們執著這個手掌的時候,是不是就忘記了兩條腿啊?那麼忘記了兩條腿,兩條腿當下是不是還是你呀?所以要破我們的分別心,回到無分別心。當你說:「哦,我不能老想手掌是我,那手掌、皮膚、後背都是我」,當下這一念是不是全身觀照了?當下是不是回到本來面目上呀?這個比喻很容易搞明白啊。
我們的妄想心,打個比喻來講,叫調虎離山,離開了什麼山啊?涅槃山。所以佛開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再讓我們回到涅槃山。我們既然能夠出來,是不是就能夠回去呀?有來路必有去路。這是講第一種涅槃,叫性淨涅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都是大涅槃,明白這個道理,功德不可思議呀!你當下解除對於死亡的恐懼感。
二者,有餘依涅槃。餘了什麼?餘了這個肉團,依了什麼?還是這個肉團,幹什麼?來度眾生,但他已經證到涅槃了。佛當年三十一歲證果,講經四十九年。佛這四十九年的住世,就叫「有餘依涅槃」;在三十一歲他已經成為圓滿之佛,但是肉團身還在示現。那麼依樣畫葫蘆,我們現在是不是叫「有餘依分真即佛」呀?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即已證到分真即佛,但仍然要依靠肉團身來弘法利生,或者進一步成就自己。
分真即佛,簡說四十二分,細說六十個聖位。再細細細細說,每一個位都有無量的等級。在《楞嚴經》裡提到的波斯匿王,他是四地菩薩到婆娑世界來,已經是一萬次;這一萬次都是四地菩薩——也就是說四地菩薩最起碼可以分一萬個等級,乃至一百萬、一萬萬、一億億萬個等級,明白這個道理,對我們勇猛精進,至關重要!你多聽一堂課,可能就會增加一百個等級;你多念一句佛號,可能就會增加一個等級,大家明白嗎?不能懈怠,連走路都要念佛、觀照。
不要以凡夫的心認為:《心經》我聽了好幾遍了,不用再聽了。不管是誰,他每講一次課,境界相應提升一次85;即使他每次講的都一樣,聽課的人未必就是一樣,看光碟看比不看好,一般而言,你看十次光碟,都比不上親自到現場來聽一課。大家在一起,這個磁場的力量不一樣。
三者,無餘依涅槃。佛當年八十歲的時候,在菩提樹下以三昧真火焚化自己,從此這個肉團身在世界上消失,叫作「無餘依」;而此時的涅槃,叫「無餘依涅槃」。這種涅槃呢,歸於空性大光明藏,而離開了妙有大光明藏。注意啊,這都是分別說,他離開了沒有啊?(沒有)。現在一般人理解的涅槃,都是指無餘依;他不懂得「性淨涅槃」,不懂得「有餘依涅槃」,更不懂得後面還有第四個涅槃。
四者,無住涅槃。怎麼無住呢?既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還不住中流;中流既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那麼有人講,既然無住,到哪去了?注意啊,這個無住是對世間的分別法而言:世間的分別法執此非彼——有了生死,他認為就不存在涅槃;有了涅槃,好像就不存在生死;有了中流就沒有生死或者涅槃。所以是針對世間那個分別法說無住,無住就是破除了一切分別,這是不是證到無分別呀?所以這個無住當下是不是就是無所不住啊?你不要以為歸到大光明藏的那個是佛、現肉團身的那個是佛,或者也不現肉團身、也不現這個大光明藏的那個時候中間那個東西是佛——你這樣認為,都是在打分別妄想。
所以到了無住涅槃,就是無所住而無所不住啊!生啊,死啊,涅槃啊,風雲雨霧啊,黑白長短啊,有相無相啊,沒有哪一法不是諸佛如來法身真常。好好想,你現在當下是不是釋迦牟尼啊?是不是阿彌陀啊?這個茶杯,這個茶杯蓋,這個話筒,這個風啊、雲啊、雨啊、霧呀,當下是不是釋迦牟尼呀?當下是不是你自己啊?都是啊。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我執和妄想分別心自我隔離,自我束縛,而不得解脫。
當年有一位年輕人跪在那裡向佛求法,說:「佛啊,您幫我解脫吧。」佛摸摸他的頭說:「是誰束縛你了?」好,他就是聽了這句話開悟了,說:「佛啊,我解脫了。」有根機的人就這麼簡單,誰束縛你了?是你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了。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是把這個道理告訴眾生,要度是你自己度自己。他只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把過來的路告訴你,就是這麼回事,信不信由你。所以我們明白了「無住涅槃」,你想一想,世界萬法哪一法不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啊?只要你自己放下我執,放下煩惱習氣,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下回歸大光明藏。
我們有時候對於一些煩心事,是不是越想越煩惱啊?一旦看破放下,你當下是不是感到自在了?就看你怎樣想,你要會用心。其實煩惱本來不是煩惱,你把它當成煩惱,叫庸人自擾,世間有句俗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一個人果真心地很柔軟、很平和,他走到哪裡都是佛光普照,為什麼?你自然而然流露出那種不凡的氣質。
成就我們自己的心不是靠裝模作樣,你必須有自知之明。不是靠爭強好勝,把自己的道樹起來,不是的。道,就是你一種自然的品質,你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心跟別人的心是一樣的。你知道你有道,別人也知道你有道,明白嗎?否則你打腫臉充胖子,到最後只會徒增煩惱。直心是道場。不管是誰,裝模做樣都裝不起來,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一個心。當我們明白了這四種涅槃的時候,是不是學會了怎樣用心呢?萬法無非是一個念,這是真正的涅槃。
——本文摘自印廣門清法師《心經》講記
▶註:
85.《楞嚴經講義·自序》:以楞嚴妙義,豐富深藏,每講一次,則有一次發明,多究一番,自有一番進步。
法華論壇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fahualuntan1
網址:http://www.fahu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