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翻譯官」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2020-12-26 新華網客戶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就在不久前,阿里、閱文、豐巢才剛因收購未依法申報而被罰。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一時間,「反壟斷」話題大熱。不過,事實上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國內,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歐美發達地區,「反壟斷」出現的頻率更高且更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被「盯上」的科技巨頭

針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熱潮正此起彼伏席捲全球。

本月15日,歐盟公布了草擬的規範有關數字服務的重要法案——《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這兩項法案被認為是直接針對GAFA(谷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這類矽谷巨頭。

在《數字服務法案》及《數字市場法案》草案的發布會上,歐盟官員列舉了一系列大型平臺妨礙競爭的做法,比如從不同服務裡整合用戶的個人信息,在平臺上優待自家產品和服務,利用平臺商家產生的數據開發競爭性服務,令用戶無法卸載平臺預裝應用等。

針對此類違規行為,《數字市場法案》草案提出了嚴厲的懲罰措施,罰金最高可達年營業額的10%。如果按照網際網路巨頭2019年的全年業績計算,這意味著谷歌有可能被罰款162億美元,Facebook將被罰款71億美元。

此外,對於有「系統性不合規行為」的平臺,歐盟監管者也有規定,或將採取針對公司「結構層面」的整治措施,意味著可能拆分科技巨頭的歐洲業務。

歐盟這手段可真狠!巨額罰單再加拆分,這誰頂得住!

除了歐盟整體層面之外,法國已經率先開徵數字稅,隨後,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等歐洲國家都提出了類似的數字稅方案。不久前,加拿大財政部還宣布計劃從2022年開始對谷歌、Facebook等提供數字服務的公司徵稅。加拿大政府預計,這項稅收在未來五年內幫助其增加34億加元的收入。

在他國重拳出擊的同時,美國政府「打」起「自家娃」來也毫不手軟。

就在不久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來自48個州及地區的總檢察長便聯合提交了兩份針對Facebook的獨立反壟斷訴訟。

不過,Facebook並不孤獨。今年10月,美國司法部也曾向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稱其涉嫌利用市場支配力打壓競爭對手,這也是20多年來,美國司法部對科技巨頭提出的最嚴重的反壟斷指控。

這還不算完,就在上個禮拜,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其他9個州對谷歌提起訴訟,指控它與臉書公司勾結,違反反壟斷法,擴展其已經佔據主導地位的網絡廣告業務。

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大招可謂一波接一波。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2020年8月10日,FAAG在全球範圍內共遭遇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調查及糾紛,共達84起。其中,谷歌被捲入27起糾紛,亞馬遜和蘋果均為22 起,Facebook共有13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年一輪迴?不是針對在坐的各位!

曾被美國政府視作創新「小甜甜」的矽谷巨頭們,為何突然成了人人喊打的「牛夫人」?

先來回顧下,過去若干年裡,美國政府針對科技巨頭的一系列反壟斷操作,從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

1969年1月,美國司法部對IBM正式提起反壟斷訴訟,認為其壟斷了大型機市場,阻礙良性競爭。

1998年5月,美國司法部和20個州檢察長控訴微軟違反《反託拉斯法》,聲稱微軟非法阻止其他軟體廠商與其進行正當競爭,但這場跨世紀的訴訟也沒有讓微軟陷入被拆分的命運。

而到了2019年,針對GAFA的相關調查也開始逐步增多。

從上述時間線來看,美國政府的反壟斷大招似乎很有規律,幾乎每隔二十年就會來一次。倒不是因為20這個數有多「吉利」,背後的邏輯主要還是技術的更新換代需要時間。

「技術變革基本每10年一代,而產業變革的周期則大概需要20年。」浙江傳媒學院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院院長方興東表示,在這之中,前十年基本為上升期,到了後十年則逐漸步入成熟期,反壟斷也多半是在這個階段開始介入。因此才會給人20年一輪迴的感覺。

反觀國內最近針對網際網路領域出現的反壟斷事件,其實也與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進程有關。

「當前我國網際網路行業已經進入相對成熟階段 已經不再是市場進入階段,網際網路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關產業規模巨大、巨頭多、跨國多,因此反壟斷才會在此時被提上議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

監管是為更好發展

當前,全球「不約而同」地對網際網路領域展開反壟斷審查與監管,客觀來說,既是網際網路行業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其對於社會發展已經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實無論是早年間傳統行業領域的反壟斷也好,亦或是現今席捲全球的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其核心邏輯並未改變。都是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避免公平競爭受到控制。

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一個市場被寡頭壟斷沒有了競爭,隨之而來的往往會是違背市場法則、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與網際網路生來就伴隨的創新也會受到遏制。

此時的加強監管,就是為了促使行業更好的發展。「只有當市場秩序能夠公平合理時,那些自身經營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成本的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消費者才能擁有更多的選擇,企業的創新精神才能夠被激發,行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趙萍表示。(遊蘇杭/文)

相關焦點

  • 反壟斷法12年,為何才到網際網路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不僅是網際網路首例對經營者違法集中進行處罰的案例,也是整個網際網路領域首次反壟斷執法案例。  為何《反壟斷法》實施12年,現在才首次面向網際網路?未來的網際網路反壟斷監管會更嚴嗎?  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為何現在才破冰?
  • 外媒:中國準備對谷歌發起反壟斷調查,或「敲山震虎」
    谷歌被反壟斷調查,在世界各國都有發生。此前歐盟更是開出過51億美元的罰單。 據路透社報導,兩位知情人士指出,中國準備對Alphabet旗下谷歌發起反壟斷調查,調查有關谷歌利用安卓行動作業系統的優勢妨礙競爭之指控。
  • 「財經翻譯官」漲幅「奪冠」的竟然是熟悉的它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財經翻譯官】漲幅「奪冠」的竟然是熟悉的它某先生近日假釋出獄,有網友調侃稱:入獄10餘載,入獄前上證綜指2978點,出來上證綜指是2979點。而同期美股道瓊指數,過去117個月累計上漲140%。
  • 十年542起網際網路企業併購,反壟斷任重道遠
    作者 | 吳小瓊中美同時對網際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還是首次。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控股企業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 四年間被罰近百億美元谷歌在全球被反壟斷「圍獵」
    一場來自歐美的反壟斷浪潮正在席捲全球,在全球搜索、系統等多個領域佔據著絕對霸主地位的谷歌(Google)正成為「圍剿」的主要目標。美國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38個州向谷歌提起訴訟,指控其在網際網路搜索市場存在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而這只是近兩個月內,包括美國司法部在內對谷歌發起的第三起反壟斷訴訟。
  • 12天內中央兩提"反壟斷",網際網路領域迎強監管
    國門之外,反壟斷風暴也正席捲全球。谷歌、亞馬遜、Facebook……打擊網際網路巨頭壟斷已成各司法轄區執法者共有的「默契」。   多位專家表示,加強反壟斷,也成為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需要,甚至可以被視為吹響了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創業的號角,讓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更加合規,競爭力更強。
  • 年度新人UP主「巫師財經」為何翻車?
    在一些喜歡他的網友看來,複雜知識的降維處理+自信滿滿的「以我為準」+數據資料支撐+觀念輸出+光鮮亮麗的人設等等,是巫師財經能夠出圈的各種原因。與名氣相對的,是來自知乎、豆瓣這兩個社區斷斷續續的質疑。我之前也是巫師財經的路人粉,直到最近在知乎熱搜上看到了「巫師財經抄襲」的熱搜。順著熱搜下去,發現了問題「如何看待B站財經類up主巫師財經被扒抄襲、造假?」
  • 反壟斷12年,為何才罰到網際網路?為何是這三家?
    至於為何選擇這三家公司?劉旭認為有兩種考慮:第一種考慮是這三家企業都涉及到VIE架構,所以這次處罰決定的根本出發點是要明確,只要是VIE架構企業,無論是否是網際網路企業,都要適用《反壟斷法》的約束,這是第一個強烈的信號;這種強烈的信號背後,就等於告訴中國投資者、網際網路企業和外國投資者,尤其是美國證監會,就是VIE架構企業在中國自始至終是有合法性的
  • 網際網路反壟斷第一槍:阿里騰訊系被罰
    來源:華夏時報強化網際網路反壟斷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同時,有關方面也宣布虎牙和鬥魚合併案也在接受反壟斷審查中。網際網路,強監管!從2008年《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從來沒有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因為壟斷問題遭到監管部門的處罰。那麼,現在為什麼突然加強網際網路監管呢?
  • 「財經翻譯官」瘋狂的黃金
    受制於開採手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全球黃金生產水平都極為低下。直到19世紀初,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地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才改善了產量。在隨後的50年裡,全球黃金產量超過了此前數千年的總量。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黃金開採量為3533.74噸,到今年5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量為34904.76噸。
  • 肉雞的覺醒:反壟斷箭在弦上 網際網路巨頭夢醒時分
    中國人對反壟斷並無多少感知,直到家門口買菜的大爺都消失了,才意識到,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已經掌控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分鐘。 我們早上醒來,APP上推送的信息是根據個人偏好,由機器篩選的;我們出門打車,滴滴出行甚至能猜到你的目的地是哪兒;我們購買外賣的習慣被精確分析…… 曾經我們以為對生活非常便利的企業與創新,突然間變得面目猙獰起來。每個人的行為,都成為訓練算法的肉雞。
  • 「財經翻譯官」2020,你都有哪些靈光一閃的時刻?
    這是浙江基於我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進行的一場「刀刃向內」自我改革。這場改革為健康碼的出現積累了大量的在線政務服務運營和大數據治理經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一家裝備製造企業在管委會的指導和協助下,註冊成立醫療科技公司,取得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資質。
  • 「網際網路反壟斷指南」是否只針對電商平臺?
    而平臺經濟,則是指由網際網路平臺協調組織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那麼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只包括電商平臺嗎?法律人士表示,法律條文裡一般都很嚴謹,說是平臺就包括全部,如果存在特定的例外,那麼法律條文會明確寫出不包含「xxx」。
  • 「財經翻譯官」沒有足球的日子(上)
    研究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發布的《2019年全球體壇薪資調查報告(GSSS 2019)》顯示,中超聯賽2019賽季的平均上座率達到23985人,排在德甲、英超、西甲、意甲之後。圖表來源:研究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2019年全球體壇薪資調查報告(GSSS 2019)》試想一下,每周數以萬計的球迷在比賽日看球,由此產生的門票收入、球衣圍巾等助威類產品收入,以及球迷文化衍生品收入等都是變現渠道。2019年9月1日,北京工人體育場。
  • 阿里等3家企業被罰 監管總局: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反壟斷信號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 反壟斷寫入明年經濟工作重點,網際網路巨頭將迎強監管時代?
    在「雙十一」來臨前,27家網際網路巨頭曾被同時「約談」,市場監管總局隨後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不公平價格行為、限定交易、大數據殺熟、不合理搭售等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 反壟斷似乎已成為網際網路平臺2020年的年度關鍵詞。近期流行的社區團購打價格戰,也因涉嫌資本無序擴張進入輿論視野……為何網際網路平臺會成為壟斷形成的「重災區」?
  • 網際網路反壟斷有利於公平競爭 但監管不能操之過急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布後,阿里、美團、拼多多、騰訊等巨頭股價大跌,引發網民圍觀。一些人抱著吃瓜心態看待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甚至有人把監管措施密集出臺,與某些企業高層的言論直接聯繫起來。這種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理解在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的意義。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在巨頭們圍繞群眾「菜籃子」爭得頭破血流之時,同為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谷歌已經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突破,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也正在朝著航空航天領域發起猛烈攻勢,馬斯克的SpaceX於12月10日凌晨再次試飛。
  • 美國巨頭百年反壟斷史
    他率先發現,由於每個企業都是獨特的,因此它們都有一定的壟斷性,有一定的控制價格能力;同時它們又是彼此競爭的,這種競爭不會像經濟學的完全競爭那樣,有無數個參與者,所以也不會把價格壓縮到只能收回成本那麼低。張伯倫的理論融合了競爭和壟斷,被稱為「壟斷競爭理論」。
  • 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
    文|科技觀潮從全球範圍內看,網際網路巨頭因壟斷而被重罰的事件屢見不鮮。蘋果、谷歌、高通、微軟等巨頭,都因壟斷行為而招來天價罰單。比如在2020年3月16日,法國當局就因蘋果公司違反相關競爭法、存在壟斷行為,開出過一張11億歐元(折合約86億人民幣)的最大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