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542起網際網路企業併購,反壟斷任重道遠

2020-12-17 新文化商業

作者 | 吳小瓊

中美同時對網際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還是首次。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控股企業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阿里巴巴、騰訊、閱文集團午後均跌超2%。處罰名目為三家公司未履行其依法申報股權收購的義務,構成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

《反壟斷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實施集中的,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也就是說50萬的處罰額度則是中國反壟斷法的最高罰金。

而此次處罰公布的一個月前(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共六章24條。《徵求意見稿》明確了諸多基礎性概念,對經營者集中的申報標準予以營業額和協議控制(VIE)架構的特別考量。

同時,在對相關市場的界定上,《徵求意見稿》規定,在特定個案中,如果直接事實證據充分,只有依據市場支配地位才能實施的行為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且損害效果明顯,準確界定相關市場條件不足或非常困難,可以不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實施了壟斷行為。

彼時,參會代表公司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股票均大跌。而12月6日針對的則是三起網際網路有名的併購案,雖然處罰金額小,但具有威懾作用。不過相比較於國際反壟斷的處罰力度和頻度,還是「小巫見大巫」。

國外網際網路反壟斷的「天價罰款」

在美國網際網路歷史上,反壟斷案例更為驚心動魄。早在20世紀末,微軟被反壟斷立案審理。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微軟的壟斷案件審理持續8個月,最終法官宣布微軟違反《謝爾曼反託拉斯法》,構成通過反競爭行為維持壟斷、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和將其瀏覽器與作業系統捆綁三項罪名,要求微軟對核心業務進行分拆。為了不被分拆,微軟在不斷的上訴和談判中,最終支付總計約18億美元和解費用。

十年後,被稱為「GAFA」(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四巨頭迅速崛起,先後形成市值破萬億的壟斷優勢。

而這十多年美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一直沒有中斷過,且頻率越來越快。美國帶動歐盟、甚至日本等多地區紛紛開始對這些巨頭在當地的業務進行反壟斷調查,大部分的結果就是以科技巨頭支付天價和解費用。

幾乎與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對阿里、閱文、豐巢開出罰單的同一時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48個州總檢察長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訴訟,針對Instagram和WhatsApp的兩項重大收購,FTC認定Facebook構成壟斷。

此前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國會作證時曾為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辯護,認為Facebook幫助這兩家公司從規模不大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公司。此次FTC施壓,臉書可能面臨在美國市場被迫剝離Instagram和WhatsApp的壓力。

而谷歌公司正在面臨近二十年最大的反託拉斯審判。半個月前,美國司法部對谷歌提起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訴訟,指控這家科技巨頭在搜索和搜索廣告中非法持有壟斷權。美國眾議院發布了一份長達449頁的嚴厲報告,嚴肅指出谷歌等公司可能存在的反競爭問題。

近日,法國數據保護機構CNIL又對谷歌公司處以1億歐元的罰款,原因是該網站違反了監視網際網路廣告的規則,該網站用於存儲有關用戶活動的信息。此外,捷克最大的網絡搜索平臺Seznam表示,已向美國谷歌索賠90.72億克朗(約合4.1674億美元),原因是谷歌限制了市場競爭。

去年9月,美國30多個州對谷歌和Facebook同時展開正式的反壟斷調查,而在此之前,歐盟對谷歌處以43.4億歐元的反壟斷罰款,稱谷歌對Android設備廠商和移動運營商作出的三方面限制,包括要求Android設備廠商預裝谷歌搜索App和Chrome瀏覽器等。

谷歌之所以遭受源源不斷的反壟斷訴訟,是因為其佔據了美國90%的在線搜索市場,搜索帶來的廣告業務幾乎是該公司1600億美元年銷售額的全部來源。

眾所周知,之所以有反壟斷的監管,本質還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優先」原則,保證商業的可持續性。反壟斷調查是美國各大科技巨頭最頭痛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不過美國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的發展與創新仍然領先於全球。

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仍任重道遠

相比較美國的反壟斷力度,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過程中,有著明顯的集中趨勢,但對壟斷的監管仍然處於早期狀態。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企業開展了大量的併購交易,據企查查投融資數據顯示,2010-2020年(截至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共計542起。從年度變化來看,總體上呈現先增後降的趨勢,2018年併購事件數量到達峰值,共有97起,2019年共有57起,2020年以來共發生65起。

與鬥魚虎牙這種巨頭之間的合併相似的還有曾經的優酷土豆,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網,蘑菇街和美麗說,像閱文和新麗這種併購,還有阿里巴巴與網易考拉,騰訊音樂集團收購酷狗音樂、全民K歌等。

去年8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正在接受中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主要是在上遊採購環節籤署的獨家協議,這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首次對網際網路巨頭開展正式反壟斷立案調查,也是自2008年《反壟斷法》生效以來,首起涉及非價格縱向協議的調查,不過,該調查已在今年年初中止。

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對阿里、閱文、豐巢此次執法只是對收購行為申報程序不合規的懲罰,並不涉及對當前已形成的壟斷形勢有實質效果的幹預,比如業務分拆以及商業模式上的整改等。簡單而言,相對於美國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理,中國反壟斷僅僅是發了個聲,具有一定警示作用。而短線時間範圍內的併購和其他有壟斷嫌疑的商業行為,可能不會有大的影響,畢竟50萬的處罰並不多。

不管是BAT,還是TMD,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格局已基本形成,反壟斷的監管若不能隨著這些公司的成長而快速更迭,未來很可能會產生更多因實質性壟斷帶來的消費者權益受損問題,還有重要一點是這些巨頭本身也可能因為壟斷失去創新能力。

End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反壟斷背後:近十年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達542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消息,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
  • 網際網路反壟斷背後:企查查顯示十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共計...
    日前,針對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商業、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三起收購案遭行政處罰一事,市場監管總局明確表示,此舉在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企業開展了大量的併購交易,企查查投融資數據顯示,2010-2020年(截至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共計542起。
  • 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蝴蝶效應:「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在搜索欄裡搜索「反壟斷」,出現在首位的便是「微軟反壟斷案」, 又稱「微軟反託拉斯案」,指1997年10月開始微軟涉及的一系列反壟斷案件,這開啟了美國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歷史。2014年10月,歷時4年的「3Q」大戰最終落下了帷幕。騰訊與奇虎360之間的訴訟戰,也被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首起反壟斷案。
  • 網際網路反壟斷首次對VIE架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 50萬罰款是否太低?
    原標題:解讀丨網際網路反壟斷首次對VIE架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50萬罰款是否太低?   「反壟斷法的影響並不是直接體現在三起併購案件上,而是融資併購本身的壟斷屬性將被重視。」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此前的《經營者集中審查暫行規定》、《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我們可以看作是指導層面與實踐層面的共同推進,未來將嚴厲打擊壟斷行為。」
  • 阿里等3家企業被罰 監管總局: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反壟斷信號
    收到舉報後,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法進行核實,並對涉嫌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依法調查處理。這次公開的案件就是其中三起。 通過公開上述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我們希望經營者認識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目的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 「財經翻譯官」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一時間,「反壟斷」話題大熱。不過,事實上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國內,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歐美發達地區,「反壟斷」出現的頻率更高且更早!
  • 添信資本陳永:成熟證券市場的併購監管更重視反壟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雪青)2020年12月20日,添信資本(旗下公眾號「併購汪」)舉辦2020中國投資併購論壇。添信資本董事長陳永在致辭時表示:「在證券市場上,反壟斷非常重要。成熟證券市場的併購監管,除了針對內幕交易,主要就集中在反壟斷上。對創新創業者來說,反壟斷是個好事。」
  • 反壟斷12年,為何才罰到網際網路?為何是這三家?
    今天這三個案件,都涉及到VIE架構企業,之前的57個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案件都不是VIE架構企業收購其他企業。按照通知介紹,具體案由是市場監督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
  • 三巨頭遭反壟斷處罰 警示併購企業勿越「雙黃線」
    此次反壟斷處罰事件提醒參與競爭的網際網路企業,須牢記公平競爭是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劉燕介紹說,這3起案件都屬於相關經營者違反法定申報程序受到行政處罰,不涉及實體上的違法。《反壟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緣起賈伯斯,走向反壟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網際網路深讀過去十年,和此前、此後的很多個十年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同樣的新概念、新名詞層出不窮;但也是同樣的太陽底下那些事。不過,對於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來說,這仍然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十年。
  • 反壟斷12年,為何剛剛才向網際網路開刀?
    很多人沒把網際網路壟斷的事情當一回事,這裡的很多人指的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以及涉嫌壟斷的網際網路企業。理由嘛,也很簡單,中國壟斷性企業那麼多,也沒見有實質性的罰款麼,所以中國的反壟斷法基本是都是過家家,大家配合拍手叫好就可以了。
  • 焦海濤:三起頂格處罰案是對網際網路「強監管」趨勢的典型回應
    據悉,這是市場監管總局首次對VIE結構的企業違法實施集中作出行政處罰。輿論認為,網際網路反壟斷真正打響了第一槍,但50萬元的處罰額度對於網際網路巨頭是否過低?依據《反壟斷法》,此次處罰的性質是怎樣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對涉VIE結構的企業作出處罰,是否代表認可了其合法性?網際網路企業的併購行為又有哪些共性?
  •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儘管目前尚難判斷阿里巴巴將會面臨何種處罰,但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反壟斷執法將繼續強化,騰訊、美團等平臺企業或「在劫難逃」。「總局已經吹響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執法的號角,也是執法機構對大型網際網路平臺的一次喊話,意味著此前的規範、講話並非一紙空文。」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深反壟斷律師鄧志松對路透稱。
  • 網際網路反壟斷打響第一槍,老二不再非死不可
    三家企業未履行其依法申報股權收購的義務,均構成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企業在行業內影響力較大,投資併購交易較多,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應當熟悉經營者集中申報制度,但未能主動申報,影響較為惡劣,因此決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予以頂格處罰,希望達到查處一批案件、規範一個行業的目的。
  • 遭遇大規模反壟斷調查,Facebook未來非「拆」不可?
    紐約總檢察長Letitia James表示,近十年來,Facebook一直在利用其主導地位和壟斷力量,打壓較小的競爭對手,扼殺競爭,這一切都是以犧牲普通用戶為代價的。「這家公司在競爭對手威脅到公司統治地位之前就收購了他們。」
  • 三巨頭同日被市場監管總局罰款 網際網路行業步入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市場人士普遍判斷,從目前的行業反饋來看,處罰產生的威懾警示作用遠大於罰款本身,平臺經濟和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從長遠來看,企業無論規模大小,交易以及經營過程中的反壟斷合規勢在必行,網際網路行業將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 反壟斷法12年,為何才到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破冰。  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三起未依法申報案件,阿里、閱文、豐巢因違反反壟斷法各被罰50萬。總局反壟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
  • 三大巨頭同日被市場監管總局罰款 網際網路行業步入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市場人士普遍判斷,從目前的行業反饋來看,處罰產生的威懾警示作用遠大於罰款本身,平臺經濟和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從長遠來看,企業無論規模大小,交易以及經營過程中的反壟斷合規勢在必行,網際網路行業將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 經濟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禁止限制競爭捆綁銷售歐美國家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爭議可追溯至上個世紀——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是最為典型的科技行業反壟斷案件。1995年,微軟競爭對手網景公司推出的一款網絡瀏覽器很受歡迎。據不完全統計,近4年來,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四大科技巨頭在全球範圍內深陷反壟斷調查,其中谷歌面臨27起、亞馬遜和蘋果面臨22起、Facebook面臨13起,其中歐盟自2017至2019連續三年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
  • 12天內中央兩提"反壟斷",網際網路領域迎強監管
    國門之外,反壟斷風暴也正席捲全球。谷歌、亞馬遜、Facebook……打擊網際網路巨頭壟斷已成各司法轄區執法者共有的「默契」。   多位專家表示,加強反壟斷,也成為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需要,甚至可以被視為吹響了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創業的號角,讓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更加合規,競爭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