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反壟斷背後:企查查顯示十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共計...

2020-12-15 騰訊網

日前,針對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商業、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三起收購案遭行政處罰一事,市場監管總局明確表示,此舉在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企業開展了大量的併購交易,企查查投融資數據顯示,2010-2020年(截至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共計542起。從年度變化來看,總體上呈現先增後降的趨勢,2018年併購事件數量到達峰值,共有97起,2019年共有57起,2020年以來共發生65起。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反壟斷背後:近十年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達542起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企業開展了大量的併購交易,企查查投融資數據顯示,2010-2020年(截至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併購事件共計542起。從年度變化來看,總體上呈現先增後降的趨勢,2018年併購事件數量到達峰值,共有97起,2019年共有57起,2020年以來共發生65起。
  • 十年542起網際網路企業併購,反壟斷任重道遠
    作者 | 吳小瓊中美同時對網際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還是首次。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控股企業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 企查查數據觀察|上半年衛星網際網路相關企業新註冊1128家,同比增長...
    4月,衛星網際網路被國家發改委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業界認為,這標誌著2020年成為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元年,將吸引各方資本進入。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衛星通信相關企業8500餘家,其中廣東省以4000餘家企業遙遙領先,是第二名河北省的4倍之多。今年上半年,相關企業新註冊1128家,同比增長158%。
  • 企查查入圍2020中國網際網路成長型企業前十強
    而在「中國網際網路成長型TOP20」榜單中,憑藉大數據場景應用能力與用戶體量,大數據徵信行業企業企查查入圍2020中國網際網路成長型企業前十強榜單。2020中國網際網路成長型企業前十強  成立於2014年的企查查,將企業信息進行規模化搜集並通過移動端進行普惠式分發
  • 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蝴蝶效應:「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從那時至今,中國的網際網路未曾出現同量級的反壟斷案件。2020年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反壟斷開啟新的徵程。經過數十年發展,以BAT為代表的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崛起,巨頭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投資所覆蓋的版圖越來越大,血雨腥風的網際網路競爭,已經有些走向壟斷生意的跡象。隨著BAT十年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結束,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走到了流量紅利末期和強監管交匯的十字路口。
  • 網際網路反壟斷首次對VIE架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 50萬罰款是否太低?
    原標題:解讀丨網際網路反壟斷首次對VIE架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50萬罰款是否太低?   雖然三家企業各被罰50萬,但涉案三起股權收購成果仍得以保留,並未被要求拆分,這反而明確了三起股權收購案的合法地位。   調查結果顯示,這三起案件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因此經營者沒有被要求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緣起賈伯斯,走向反壟斷
    今年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2%,而使用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平板上網的比例分別只有37.3%、31.8%和27.5%。
  • 「財經翻譯官」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一時間,「反壟斷」話題大熱。不過,事實上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國內,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歐美發達地區,「反壟斷」出現的頻率更高且更早!
  • 阿里等3家企業被罰 監管總局: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反壟斷信號
    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對企業發展和經濟運行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從我國違法實施集中執法情況和域外執法經驗看,一般僅在交易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時適用。調查顯示這三起案件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因此,沒有要求經營者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投資併購是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
  • 反壟斷12年,為何才罰到網際網路?為何是這三家?
    劉旭認為有兩種考慮:第一種考慮是這三家企業都涉及到VIE架構,所以這次處罰決定的根本出發點是要明確,只要是VIE架構企業,無論是否是網際網路企業,都要適用《反壟斷法》的約束,這是第一個強烈的信號;這種強烈的信號背後,就等於告訴中國投資者、網際網路企業和外國投資者,尤其是美國證監會,就是VIE架構企業在中國自始至終是有合法性的
  • 企查查數據:我國植物奶相關企業共7700餘家,湖南獨佔57.8%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植物奶相關企業7700餘家,其中4400餘家位於湖南,佔全國總量的57.8%。近十年來,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遞增,2019年新增企業2211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增1933家,同比增長20.6%。此外,全行業62%的企業註冊資本低於100萬。
  • 企查查數據:我國信用評級相關企業共4.2萬家,一半在廣東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4.2萬家信用評估/評級相關企業,廣東省以2.16萬家企業高居第一,佔全國總量的51.8%,山東、江蘇分列二三名。2019年,相關企業的新註冊量已達到7778家,今年前三季度共新註冊9301家,同比增長54.1%。此外,全行業48%的企業註冊資本高於500萬。
  • 反壟斷12年,為何剛剛才向網際網路開刀?
    很多人沒把網際網路壟斷的事情當一回事,這裡的很多人指的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以及涉嫌壟斷的網際網路企業。理由嘛,也很簡單,中國壟斷性企業那麼多,也沒見有實質性的罰款麼,所以中國的反壟斷法基本是都是過家家,大家配合拍手叫好就可以了。
  •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儘管目前尚難判斷阿里巴巴將會面臨何種處罰,但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反壟斷執法將繼續強化,騰訊、美團等平臺企業或「在劫難逃」。「總局已經吹響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執法的號角,也是執法機構對大型網際網路平臺的一次喊話,意味著此前的規範、講話並非一紙空文。」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深反壟斷律師鄧志松對路透稱。
  • 企查查數據:我國共41.9萬家火鍋相關企業,成都、重慶最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41.9萬家火鍋相關企業,四川省以5.7萬家企業排名第一,山東、河南分列二三位。從城市排名來看,素以火鍋聞名的成都、重慶分別以1.90萬家、1.66萬家企業位列頭兩名。近年來,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逐年大幅攀升,2019年新註冊量已達到7.28萬家,今年前三季度新註冊企業5.06萬家,同比增長4%。此外,全行業99%的企業註冊資本低於100萬。
  • 網際網路反壟斷打響第一槍,老二不再非死不可
    三家企業未履行其依法申報股權收購的義務,均構成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企業在行業內影響力較大,投資併購交易較多,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應當熟悉經營者集中申報制度,但未能主動申報,影響較為惡劣,因此決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予以頂格處罰,希望達到查處一批案件、規範一個行業的目的。
  • 焦海濤:三起頂格處罰案是對網際網路「強監管」趨勢的典型回應
    據悉,這是市場監管總局首次對VIE結構的企業違法實施集中作出行政處罰。輿論認為,網際網路反壟斷真正打響了第一槍,但50萬元的處罰額度對於網際網路巨頭是否過低?依據《反壟斷法》,此次處罰的性質是怎樣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對涉VIE結構的企業作出處罰,是否代表認可了其合法性?網際網路企業的併購行為又有哪些共性?
  • 準大學生扎堆割雙眼皮:醫美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十年漲1226%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2.5萬家醫療美容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已連續兩年突破4000家,其中2019年共新增4482家,比十年前增長1226%。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相關企業新增1600餘家,同比下降29.25%。從一二線城市的分布來看,深圳以1181家企業居榜首,成都、北京分列二三位。
  • 三巨頭遭反壟斷處罰 警示併購企業勿越「雙黃線」
    處罰發布後,3家企業均進行回應,稱將按照監管要求進行整改和落實。「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各種創新應用層出不窮,豐富和便利了人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線上經濟呈現出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關於平臺壟斷問題的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
  • 壟斷與反壟斷背後: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內捲化,市場規則將重置
    某種意義上,從官方的定調和執法情況來看,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野蠻擴張的時代宣告結束,一個規則越來越明確的數字經濟時代拉開序幕。如果熟悉近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分水嶺出現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二選一」存在多年,社區團購隱含著的「與小民爭利」也並非今日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