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換的口味:實驗室培育肉取代普通肉餅?

2020-12-18 科技生活快報

作者: 莉季婭· 斯坦欽科

全球快餐連鎖店及各類餐廳的菜單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植物肉菜品以及3D食物印表機列印的食品。新加坡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 近日新加坡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批准出售實驗室培育肉的國家。食品行業領袖論壇的與會者們預測,在2035年左右將全面停止食用動物肉類。食品界即將開始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嗎?

新加坡肉餅,或稱「未來食品」,已驚現餐廳

肉類的替代品,即「未來食品」,這一話題由來已久。普遍認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肉肉排是由藝術家、生物學家奧隆·凱茨以及伊奧納特·祖爾於2003年以藝術品的形式呈現的。藝術家們使用培養基培養青蛙的幹細胞,幾個星期之後幹細胞繁殖到肉排的尺寸。此後,奧隆和伊奧納特煎制了肉排,並加入了大蒜和蜂蜜,他們將煎制好的肉排提供給大眾品嘗。當時,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雖然肉排的味道很糟糕,但使用肉類替代品的想法卻讓學者們頗感興趣。

2020年12月初,新加坡率先批准出售實驗室培育肉。美國Eat Just公司開發生產一系列的培殖雞肉產品。與凱茨和祖爾一樣,該公司在培養基裡培育繁殖幹細胞。培育肉將製成雞塊出售。

肯德基快餐連鎖店之前曾表示將使用雞肉乾細胞和植物原料製作雞塊,新加坡比肯德基更早實現了這一步。

=去年,肯德基的菜單上就已經有了植物肉雞塊,今年,肯德基更是與俄羅斯的生物工程研究室「3D生物列印解決方案」達成了協議,合作開發用3D生物列印技術製成的人造雞肉塊。預計將使用植物蛋白(豆製品)和人造雞肉生產雞肉半成品。

去年九月,麥當勞開始測試人造肉漢堡,今年則表示將推出素肉餅。

值得一提的是,人造肉已不足為奇,人造肉生產商,如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公司,其2019年的收益非常可觀。同時,他們也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它國家積極推廣自己的產品,今年這些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目前,這些廠家主要生產動物幹細胞培育肉,即不需要屠殺動物。

與此同時,歐洲最大的植物肉生產廠於今年12月10日在波士頓建成。

食品革命已經到來?以上事實均表明了不斷增長的植物肉需求量,2020年更是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數據顯示,2020年植物肉行業投資額度達到了11億美元,而2019年只有4.57億美元。對生廠商的投資額提高了三倍多:從2019年的7500萬美元達到了2.9億美元。彭博社援引「農場動物投資風險與收益」的研究成果作了相關報導。

該產業從業者們認為,人造肉產業的興起,其主要依據在於植物肉以及其它類型的人造肉對自然界造成的影響遠低於動物肉類。人造肉企業Impossible Foods稱,與牛肉漢堡相比,一個植物肉漢堡的土壤消耗量降低了96%、水消耗量降低了87%,而CO2排放量則降低了89%。

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鄭南對於該產業在2020年的飛躍還給出了另一個解釋:

「今年的新冠疫情對中國自古以來所形成的對野生動物嗜愛的傳統飲食習慣提出了嚴峻挑戰」。

新加坡宣布批准出售培育肉之後,全球媒體競相宣稱世界即將進入人造肉的時代。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人造肉生產商們。日前,肉類替代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派屈克·布朗在全球頂級科技盛會Web Summit 2020上表示,2035年左右,將終止屠殺動物獲取肉類。

CC0

然而,專家們在接受衛星通訊社的採訪時,對該言論均持懷疑態度。

「我認為當前我們確實是站在食品革命的十字路口,但這並不意味著肉製品將被完全禁制, --- 鄭南在採訪中表示 --- 肉製品代產品是一種形態,是食物多樣化的存在,中國歷史上的「素肉」早就存在,並一直存在,但我認為這並不會完全代替肉製品」。

莫斯科國立食品大學校長米哈伊爾·巴雷亨持類似觀點:

「代產品完全替代肉製品的食品革命不可能發生,原因很簡單:目前肉製品的需求量仍很巨大,世界各國都有著龐大的畜牧業和農業。因此,如果人類尚未進化到可以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的程度,那麼代產品不可能完全替代肉製品」。

同時,米哈伊爾·巴雷亨也指出,人類的食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這主要發生在高度發達國家。高度發達國家的居民有更多的機會改變自己的食物結構。

巴雷亨同意,到2035年人類的食物結構將更加均衡化,但人們仍擁有選擇食品的權利:

「以我國為例,目前居民的動物蛋白需求量大約為80-85%,植物蛋白只有15%。我同意,到2035年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需求量將更為接近 – 肉類蛋白65-70%,植物蛋白25-30%。不會超過這個比例。植物肉或者培育肉完全替代動物肉類是不可能的,非洲國家以及拉丁美洲國家不可能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對於很多人來說,素肉的價格是他們拒絕採用素肉的原因。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大型連鎖餐廳「閣樓」。今年夏天該餐廳拒絕了Beyond Meat公司提供的人造肉產品,原因正是其大幅上漲的價格。俄羅斯連鎖店PizzaHut的植物肉產品也遭遇了類似經歷。

價格之外,米哈伊爾·巴雷亨還指出了素肉的另一個弱點:

「素肉與動物肉類似,但一旦選擇食用素肉,則在素肉食用階段必須服用特定的生物活性補充劑 – 鋅、鈣、鎂等」。

吃牛肉真如傳說中那麼不環保? 「肉類生產有一些副面影響,- 米哈伊爾·巴雷亨說,- 首先必須養牛。這就需要植物原料,即牧場等,而牧場對土壤有殺傷性作用。這是環保學者們經常談到的一個問題。其次 – 動物的排洩物會分解出大量氨氣。動物屠宰時,若處理不當,就會開始腐爛,從而引發各種傳染病。不過,現代工藝日新月異,而且大型加工廠遠離城市中心,因此肉類加工處理應當非常全面,所以我不認為在這一點上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至少在發達國家不會有風險。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有著這方面的問題」。

對於以上問題,米哈伊爾提議與工業生產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做出對比。他認為,工業化的危害程度超過10%,而肉類生產所造成的危害則不到10%。

關於實驗室培育肉,我們需要了解什麼2010年,莫斯科國立食品大學的學者們協同英國的專家們開始研製人造肉產品,包括培育肉。之後該項工作被迫中止。

「原則上,人造肉與動物肉沒有區別,因為這也是基於動物組織,即一小塊肉被合成增大。但存在著一個問題,我們的學者也遇到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到目前為止,醫學家和營養學家尚未確定,這種基因培育肉對人類基因有無影響。有實例表明,長期食用此類食品後,一些DNA分子結構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它可能導致嚴重病變,如癌症、阿茲海默症及其它病症。此外,這種影響只有在一段時間以後才會顯現,因此目前仍無法做出判定分析」,--- 米哈伊爾·巴雷亨說。

此外,他還補充說,肉類替代品的生產必須先有臨床試驗,這至少需要5-7年時間,通過志願者對該類食品進行測試,記錄志願者的體內變化,確定防止病變的手段。

至於「新加坡雞肉」,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通過了臨床試驗。新加坡食品管理局已審理批准出售Eat Just生產的培殖雞肉。該公司計劃近期內在新加坡建立生產工廠,不久的將來在新加坡的餐廳裡就可以享用人造雞肉。

米哈伊爾·巴雷亨指出,目前人造肉產品領域的研發工作並不多,然而很多廠商已企圖佔領這個新的市場。

「這項生產工藝的擁有者將成為全球人造肉的壟斷者」, --- 他總結說。

相關焦點

  • 臺灣超火雞胸肉餅便當,加上微辣的七味粉,口味很搭,很順口
    雞胸肉餅加了香氣很強烈的香菜及微辣的七味粉,口味很搭,很順口,是道會令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的低脂料理。下鍋後不要翻動肉餅,煎2分鐘後再翻面續煎2分鐘。待筷子插入肉餅時滲出透明肉汁即可起鍋溫馨提醒: 雞胸肉餡於手掌心來回甩數下,可以增加肉餅的彈性。 雞胸肉餅也可以拿來夾在漢堡或土司裡^^ 取代較高脂的牛肉或豬絞肉。 起鍋後靜置約5分鐘,讓肉汁回流後再享用更好吃。
  • 新加坡批准實驗室培育雞肉上市,「細胞肉」來了?
    &nbsp&nbsp&nbsp&nbsp在新加坡成為首個對不屠宰任何動物而生產出來的肉「開綠燈」之後,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很快就會在新加坡餐館裡買到。&nbsp&nbsp&nbsp&nbsp「細胞肉」vs「植物肉」&nbsp&nbsp&nbsp&nbsp食用普通肉類會造成環境威脅,因為牛會產生甲烷,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而砍伐森林為動物讓路會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的自然屏障。
  • 植物蛋白肉、3D列印肉…… 「未來肉類」悄然走向人們的餐桌
    資本狂歡後,疫情給了素肉「第二次生命」  嚴格來講,雖然有3D列印技術「加持」,但列印肉也屬於人造肉的一種。目前我們所熟知的人造肉有兩種類型:一種利用動物細胞進行試管培育,也稱為「清潔肉」或「淨肉」。這種人造肉早在2013年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馬克·波斯特教授培育成功,目前多處在實驗室研發階段。3D列印肉也屬於這類。
  • 新加坡將首次允許餐館銷售「實驗室培育雞肉」
    12月2日,新加坡食品管理局批准美國初創公司Eat Just銷售其實驗室培育出的雞肉。該公司稱,其肉類的初始供應量有限,「短期內」只在新加坡的一家餐廳出售,售價與優質雞肉相當。但隨著產量的提升,這種人造肉將會直接面向消費者。
  • 貴陽這家肉餅店,5元一個,咬一口就能吃肉,一天能賣1000塊
    肉餅是一種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喜愛的食品,他的結構很合理,味道很好。吃起來很方便,而且很有營養。全國各地都有小肉餅店,每家店的口味都不一樣,當人們快樂地吃著肉餡餡餅時,他們常常擔心肉餡餡的成分,畢竟他不是自己做的,如果有一家肉餡店能把肉餡餅弄得清清楚楚,味道鮮美,那就不可避免地會大受歡迎。在貴陽有這樣一家肉餅店,這家店很小,只有5平方米,但是卻很受歡迎,只要你打開門,就可以看到很多顧客在窗口排隊等候肉餅出來。
  • 麥當勞&「人造肉第一股」,是環保主義還是資本遊戲?
    近日,麥當勞宣布,計劃於2021年推出一個名為「McPlant」的植物基肉類替代產品系列,其中包括與美國人造肉製造商Beyond Meat合作生產的一款人造肉餅。
  • Beyond Meat來華建廠、唐人神跟風,人造肉...
    去年以來,國內人造肉開始快速起步,中國傳統素肉企業進入轉型期,合作創新人造肉產品,國內大量初創企業湧入人造肉行業,推出人造肉相關產品,例如百草味於去年6月確定人造肉系列研發項目,金字火腿則於去年10月開始在天貓旗艦店預售與美國杜邦公司技術合作生產的國內首款人造肉餅。
  • 荷蘭公司公開宣布:我們準備賣假肉!因為我們很善良…
    然後放入小型容器進行細胞合成,讓牛肉細胞長成牛肉條,牛肉絲,收集起來之後才能勉強湊夠一個肉餅的量……▲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生物學教授馬克·波斯特和他的人造肉漢堡不過,現在試管牛肉的生產成本已經沒有這麼嚇人啦,現在,波斯特教授的團隊已經把一塊人造肉餅的造價壓縮到了10歐元左右
  • 能把肉餅蒸好吃的人,你的住家菜是真心很優秀啊~
    PS: 蒸肉餅最好選用肥瘦相間的豬前腿肉來做,這樣蒸出來的肉餅口感比較嫩。5.倒入薑絲碎末繼續攪和。7.肉餅蒸好後,撒上蔥花,淋上生抽。傳統口味有多受歡迎,吃過這個蒸肉餅就知道啦~因為味道太好,拍攝當天吃貨團的大小隻都很控制不能太饞,要留著肉餅給盒飯加餐。
  • 新冠疫情引發動物肉消費擔憂,人造肉迎來自己的「高光...
    根據Beyond Meat官網,長期食用普通肉類會增加16%的癌症以及21%的心臟病的患病風險。此外,人造肉比傳統肉類更綠色、更安全,從根本上防止了很多人畜共患病和動物疫病的傳播,如狂牛症、口蹄疫、非洲豬瘟等;在營養價值上,植物性人造肉不僅具有低膽固醇、較低水平的飽和脂肪和少量膳食纖維等優點,而且在未來預計可以根據人類所需生產含有特定營養物質、口味的肉類。
  • 一個好的漢堡肉餅的秘訣
    當你把漢堡肉放在平底鍋上煎的時候,你就在見證廚房裡最美妙的反應,其實這是一系列反應叫做美拉德反應,從而讓漢堡肉餅變得金黃,同時產生上百上千個芳香化合物。你需要知道幾點才能產生美拉德反應,你需要熱量,需要胺基酸這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還需要糖。最後兩樣牛肉裡已經有了。漢堡肉餅能完成美拉德反應,還因為它含有脂肪,漢堡肉餅放進鍋裡,脂肪析出,熱量環繞在漢堡肉餅表面,從而形成棕色的脆皮。
  • 肉餅此做法,嘗過的不多,外焦裡嫩,皮薄餡多又好吃,家人的最愛
    北部以麵食為主,作為一個正宗的北方人,我不但會蒸饅頭,還會烙餅、包包子等等,今天我們來談一下餅的種類,有蔥花餅、油餅、肉餅等等,總之餅的做法各不相同,吃起來口味也不一樣!你愛吃肉餅嗎(有些地方叫肉餅為餡餅),肉餅的做法很簡單,我們不需要揉面,也不需要包餡,出鍋時都是皮薄餡嫩,汁水超美味!談起肉餅,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做,但你們的步驟並不是很麻煩,不但要和面,還要醒面,還要揉面,包餡,做一盤肉餅至少要一個40分鐘,而我的做法20分鐘就可以搞定,我們只需把肉餡調得香噴噴,不用去和面!
  • 「實驗室雞肉」將在新加坡餐廳出售 細胞肉時代即將開啟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隨著現代科技不斷進化,繼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大肆推行大豆蛋白肉後,「人造肉」進入了3.0時代——「細胞肉」終於要來了。據報導,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周三(2日)表示,該公司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已獲準在新加坡公開銷售,成為全球首個獲準上市的培育肉類產品。據新加坡食品局證實,在認定Eat Just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可以安全食用後,已批准銷售。Eat Just表示,這標誌著「全球食品行業的突破」,因為越來越多地企業試圖尋找對環境危害較小的肉類生產方式。
  • 臺灣屏東「三埢半」冰激凌 每天變換口味
    林佩宸每天只推出兩種口味,全自己研發,當天早上去市場買新鮮食材做成。每天變換口味,中秋節時還應景推出蜂蜜文旦。她也試著挑戰酒類口味的冰淇淋,本來想推出梅酒口味,因天兔颱風必須延後發售,未來還會自製逗點形狀的餅乾附在冰淇淋上,希望成為地方特色。
  • 丨細數帝都六大超人氣肉餅
    百度百科的解釋:指以肉類製成的餅狀菜餚或麵食,用面和肉做的麵餅。簡單的烹調方法,將肉剁碎成肉泥,做成餅狀,或麵皮裡夾肉泥。
  • 網紅「人造肉」,香嗎?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盒馬鮮生本周末上新「植物漢堡肉餅」,你想嘗嘗嗎?★全球傳統肉聯廠巨頭「不務正業」布局「人造肉」,你還淡定嗎?★有報告說,20年後,人類一半以上的肉類食品將是「人造肉」,你還要為了減肥而不吃「肉肉」嗎?
  • 【VOA慢速 12.19】新加坡批准出售實驗室的培植肉
    新加坡政府已批准出售實驗室培育的雞肉。發明該產品的美國公司Eat Just(以下譯為「錦食」)表示,這是全球首個獲批的實驗室培植肉。 實驗室培植肉也被稱為淨肉或培植肉,是在實驗室中用動物細胞製作出來的。該產品不會對動物造成傷害。這些細胞能在無需依附動物身體的情況下直接長成肉。 The Eat Just product is to be sold as small pieces, called nuggets.
  • 客家肉卷 「卷出」百味
    香脆肉餅香芋肉卷蛋皮肉卷和香芋肉卷  在河源客家地區,當地客家人喜歡用雞蛋皮、腐竹皮、紫菜等作為原材料,與各式肉餡一起,「卷」成口味各異的蛋皮肉卷、香芋肉卷、紫菜肉卷、香脆肉餅、香菇肉卷、木耳肉卷  尤其在冬春交替時節,當地客家人將這種「肉卷」蒸熟後放入冰箱冷凍儲藏起來,弄成一個個「懶人菜」,需要食用時就將其從冰箱取出,卷切片,或炒或蒸,或燉或燜,或水煮或油炸,口味百搭,其味無窮。
  • 自製漢堡肉,食材只要15元,微波6分鐘就能做好,可煎可烤好美味
    哎,誰叫小福他媽做飯沒有「媽媽的味道」呢,菜色令人毫無回憶、口味從不創新...接下了煮飯大任,也就順便接下了老媽的嘮叨。今晚又一次面臨煮啥難題,然而機智小福早有準備!——(肉末不用太碎,稍微粗糙的肉末製作的肉餅比較有口感)【第二步】將混合肉末放入可微波的器皿中,在肉沫中加入適量的洋蔥末。
  • 人造肉走進長沙餐飲,多為豆製品口感足以亂真,想試試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星巴克、喜茶、必勝客、雀巢、百草味、嘉吉等超20家餐飲食品企業入局人造肉「賽道」,消費者能買到的人造肉商品,也從漢堡、三明治延伸到了休閒零食、速凍肉餅、沙拉餐等。 所謂「人造肉」,即採用植物蛋白,多以豆製品為原料進行製作,在口感、觀感上追求與肉類相似的食品。那麼,人造肉是否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口感?它們的市場前景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