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百科丨明清官窯中的「珊瑚紅」,嬌豔華貴,令人耳目一新

2021-02-27 中國陶谷

「珊瑚紅」是明朝中後期景德鎮御窯廠制瓷者熟練掌握低溫釉上鐵紅燒制後,在明初礬紅彩製作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彩釉。「礬紅」是我國制瓷工藝中很早就出現的低溫釉上彩之一,它以青礬(硫酸亞鐵帶七個結晶水)為原料,經煅燒、漂洗後製得超細三氧化二鐵粉末,然後再加入鉛粉和牛膠等,以便礬紅粉能附著在釉面上。

雍正珊瑚紅釉雙耳爐

由於該釉以三氧化二鐵懸濁體著色,所以「礬紅」又稱「鐵紅」。根據施釉工藝的不同,礬紅主要分為「描紅」「抹紅」「吹紅」三大類,後兩者色地釉較多,常被稱為「珊瑚紅」。

描紅是我國制瓷工藝中使用較早的施釉工藝。就明清御窯廠而言,初期階段生產的瓷器多使用它繪製紅彩、五彩、結合青花燒制青花紅彩以及青花五彩(包括鬥彩)等。所以,早期施釉方法以彩筆「描紅」為主,「抹紅」為輔。「描紅」一般線條感強烈、圖案精細。

宣德青花描紅海獸紋高足杯

抹紅在描紅盛行的時期就已經開始運用,但效果明顯。當礬紅彩圖案逐漸由點、線擴大為局部面時,「抹釉法」的使用明顯增多。抹釉法能夠縮短了上釉時間,上釉後色澤感較強,有些甚至呈油質感,因此也有「油紅」之稱。

乾隆抹紅紅花盅與青花盅

刷釉法的應用時間很長,即使在御窯廠掌握「吹釉法」後,不少複雜的局部釉面仍然需要使用抹釉法才能完成。

吹釉法在御窯廠普及後,因為製品釉層均勻、色澤光潤,且無刷釉痕跡,所以深受大家喜愛,即使在珊瑚紅製作中也被廣泛運用並大量燒制。

乾隆珊瑚紅地粉彩長頸瓶局部

珊瑚是海中腔腸動物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分泌形成的石灰石(即碳酸鈣)堆積而成。單體珊瑚蟲很小,一般只有米粒大。它們群聚在一起不斷繁衍,日積月累,石灰石遺骸最終形成礁石、島嶼。如果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裡1%左右的氧化鐵,還就會形成色彩鮮豔的紅珊瑚。


海洋中的各色珊瑚


古時珊瑚採集困難,而紅珊瑚格外光彩奪目、豔麗華貴,更顯珍貴。魏晉時期貴戚、晉武帝司馬炎的親舅舅王愷曾用南國所貢的二尺紅珊瑚與富豪石崇鬥富,但被石崇的四尺紅珊瑚所敗,成為流傳至今的「石崇鬥富」

經典名劇《鎖麟囊》中有薛湘靈唱段:「有金珠和珍寶光華燦爛,紅珊瑚碧翡翠樣樣俱全,還有那夜明珠粒粒成串,還有那赤金鍊、紫英簪、白玉環、雙風鏨、八寶釵釧,一個個寶孕光含。」甚至有「分我一枝珊瑚寶,安她半世鳳凰巢。」之詞,足見紅珊瑚在古代的經濟價值。

紅珊瑚雕擺件

佛教中,紅色珊瑚還被看作為如來佛的化身,可以使用它做成佛珠以及裝飾神像等。明代流行的七珍、八寶紋中也有珊瑚,用其象徵富有。

為顯吉祥、尊貴,人們也把景德鎮御窯廠製作的類似發色礬紅色地釉稱為「珊瑚紅」。從文獻資料看,「珊瑚紅」這個概念產生的時間比較晚,民國初年廣州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中有:「今就最流行之色而試以系統別之。紅(付紫):祭紅、霽紅、積紅、醉紅、雞紅、寶石紅、朱紅、大紅、鮮紅、抹紅、珊瑚、胭脂水、胭脂紅、粉紅、美人祭、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棗紅、橘紅、礬紅、翻紅」,文章對「珊瑚紅」沒有詳細解釋,從所列品名很詳細可以推斷其中不少名稱很可能為同類製品的不同發色。

雍正珊瑚紅碗託

隨著制瓷業的發展,珊瑚紅釉製品越來越複雜。施釉從局部到整體,甚至增加金彩裝飾,與五彩、琺瑯彩、粉彩等結合,組成創新混合彩瓷。


清代單色釉盛行時,珊瑚紅單色釉器也不例外。除了這些簡單的色釉瓷外,御廠制瓷者還將「描紅」「抹紅」以及「吹紅」等任意結合,製成繪畫與色地釉相結合的單色製品。

乾隆礬紅地白花纏枝蓮紋碗


彩制瓷者還在一些單色珊瑚釉上裝飾金彩,達到錦上添花效果,使器物更加富麗堂皇。在沒有掌握金粉繪畫裝飾之前,元、明代器物上的金彩是使用金箔粘貼在釉面上然後烘烤制的。這樣的金彩瓷器較易脫落,並且線條生硬。清代之後,制瓷者使用金粉調和,再用筆繪在器物上,因此器物線條靈活細緻。


明末紅地金彩纏枝蓮紋碗(民窯)

此外,也有使用珊瑚紅地混合彩的,以珊瑚紅作底色,繪以琺瑯彩、五彩或粉彩等,器物會顯得更加絢麗。一般而言,該類器物的造型設計、製作以及繪畫都相當精緻,可以代表明清珊瑚紅製品的最高水準。

來源丨典藏君

編輯|中國陶谷微信編輯小組 念響新媒體

相關焦點

  •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珊瑚紅」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珊瑚紅」 「珊瑚紅」是明朝中後期景德鎮御廠制瓷者熟練掌握低溫釉上鐵紅燒制後,在明初礬紅彩製作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彩釉二、礬紅的施釉方法  從施釉工藝看,礬紅器主要可以劃分為「描紅」、「抹紅」、「吹紅」三大類,後兩者色地釉較多,容易稱為「珊瑚紅」。1. 描紅  礬紅在我國制瓷工藝中使用較早,就明清御廠而言,初期階段多使用它繪製紅彩、五彩以及結合青花燒制青花紅彩、青花五彩(包括鬥彩)等。所以,早期施釉方法以彩筆「描紅」(圖1)為主,「抹紅」為輔。「描紅」一般線條感強烈,圖案精細。
  •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珊瑚紅」!
    1.描紅礬紅在我國制瓷工藝中使用較早,就明清御窯廠而言,初期階段多使用它繪製紅彩、五彩、結合青花燒制青花紅彩以及青花五彩(包括鬥彩)等。所以,早期施釉方法以彩筆「描紅」(圖1)為主,「抹紅」為輔。「描紅」一般線條感強烈、圖案精細。
  • 瓷器百科丨瓷上爭奇鬥豔,更見竹紋美
    竹紋,作為明清陶瓷裝飾的常見紋樣,其高風亮節的品質為古代文人們所推崇。竹為常綠植物。在《詩經》中描述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白居易在《養竹記》中,從本固、竹直、心虛、節貞四個方面概括了竹的高尚品格。宋代的瓷器上,已見有零星見的竹紋。元代時竹紋多在蕉石瓜果圖中作為輔助紋飾,竹葉大小參差,竹枝上有藤蔓纏繞,別有韻味。其畫法是一筆點劃,竹枝瘦勁挺拔,竹葉繁密肥潤,與明初雙勾填色的繪法截然不同。
  •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夔龍紋
    夔紋在商周青銅器中的應用:夔龍紋是商、周青銅器的主要紋飾之一,側面形象為張囗、一足、卷尾,與爬行動物鱷較為接近,不少學者由此認為「夔」即是「鱷」,聯繫黃帝擒夔制鼓以及殷墟出土的鱷皮夔鼓,該想法不無道理。受青銅器影響,古代玉器、琺瑯器以及家具等工藝品中經常使用簡潔、明快的側身夔龍紋做輔助裝飾,俗稱「拐子龍」。
  • 明清皇家專屬的釉色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大多的黃釉器都是「澆黃」,所謂「澆黃」,是指採用「澆釉」的方式來施釉,然後再經低溫焙燒而成,因此俗稱「澆黃」。「檸檬黃」則到清代雍正時才創燒出來。此時的黃色已成為帝王之色,黃釉瓷器順理成章地成為帝王的御用瓷。尤其入清之後,黃釉成為皇家專屬,變得至高無上,百姓只可望塵。如此社會分類,陶瓷中只有黃釉,皇朝不與百姓共享,朝廷以其不可侵犯的尊嚴教育著國人,使國人在陶瓷面前知道了什麼是等級,什麼是高貴。
  • 中漢秋拍(一)丨市場團寵——明清瓷器掇英
    從2009年至今,北京中漢拍賣嚴格篩選拍品,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拍賣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專業嚴謹和誠信規範贏得了業界的認可,迅速在業內崛起,成為拍賣業不可多得的一股清流。11月9日,北京中漢拍賣2020秋季拍賣會瓷器工藝品(一)專場將在中漢藝術空間舉槌。
  • 清三代瓷器為何倍受喜愛之價值體現
    凡前朝已有的瓷類品種均有提高,同時創造出粉彩、琺瑯彩、釉下三彩、墨彩和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綠釉以及採用黃金為著色劑的珊瑚紅等等。具有豐厚的文化、藝術、歷史價值。清三代官窯器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以官窯瓷器為載體的封建等級制度的嚴格體現,即封建等級制度文化和不同時期封建王朝的審美文化。官窯瓷器之封建等級制度文化表現在官窯器釉色及裝飾紋樣上。
  •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往年部分成交明清青花瓷器鑑賞
    清中期雍正一朝雖然僅持續了十三年,但仍為清代官窯瓷器的黃金時代。其風格一改康熙官窯瓷高大灑脫的風格,以靈秀雋永著稱。所生產的瓷器大件規整,小器玲瓏。造型除仿前朝制式及摹古效古之外,造型更是層出不窮,局部變化頗多,並以耳系的多樣化最為明顯,本品即為清代新創作的造型之一。)
  • 為何清三代瓷器能成為全球收藏家的首選?
    編輯:福羲拍賣陳生,ID:藝起聚財清三代瓷器是專指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時期燒造的瓷器,雖然這些都是名貴的官窯瓷器,卻跟景德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目前人們的經濟條件來看,不管是收藏家還是老百姓,只要滿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
  • 清朝皇帝們的瓷器審美
    無論是瓷器造型還是釉彩方面和製作方面,都有一種不盡人意的草率作風。不過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道光官窯依然有著其自身特色。 同前朝嘉慶和以後幾朝的作品綜合比較,仍相當出色。不少作品甚至遠勝過嘉慶朝瓷器。道光官窯分兩種類型,一種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種是「慎德堂制」款器。 從製作品看,彩瓷質量高於顏色釉瓷器。
  • 盤點三件流落在日本的乾隆官窯瓷器,可以說每一件都十分的珍貴!
    乾隆皇帝不惜工本,極盡奢華,很多器物見之讓人愛不釋手,雖不及雍正瓷器淡雅,也不及康熙瓷器渾厚,但也是瓷中之翹楚,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三件遺失海外的乾隆官窯名瓷,這三件國寶級的瓷器因為戰亂而流落於日本十分遺憾。
  • 道光官窯,看完你就懂了!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隨著經濟、文化的衰落,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與嘉慶時期相比,燒造規模進一步縮減,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的產量和質量都明顯下降。《陶雅》記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
  • 瓷器裡的「龍翔九天」:「元明清龍紋御用瓷」雲上觀展
    澎湃新聞獲悉,8月8日起,「龍翔九天——元明清龍紋御用瓷器展」將通過線上「雲展覽」的方式呈現。而且,壓手杯紋飾緊密、胎體厚重,和永樂官窯瓷器構圖疏朗、胎體輕薄的特徵差異較大,再加上壓手杯是唯一一種用青料書寫「永樂年制」四字篆款的瓷器,雖然學術界長期以壓手杯和四字篆款作為永樂時期的標準器,但也曾有人對其燒造年代存疑。
  • 精品宋瓷一定越來越貴:道理全在這裡
    ,明確的官民兩大系統,開創中國瓷器官窯和民窯兩條枝幹。民窯產品也是精益求精,不少也採用匣缽滿釉支釘支燒、墊燒和多次上釉工藝,以達到瓷器施釉到底或滿釉,保證瓷器品質。          從紋飾上看,宋瓷的紋飾表現手法極為豐富獨特,有印、劃、刻、剔、貼、鏤,繪等技法,圖案以花鳥蟲魚等為主,把紋飾的神情意態與具體器型巧妙結合,形成審美與實用的統一,令人愛不釋手。
  • 鈞汝官定哥中國五大名窯,為何官窯保存下來的最少?
    中國的的英文名稱叫「China」,其實這個單詞還有一個翻譯,就是「瓷器」的意思,外國人為何把「瓷器」這個單詞當成中國的代表呢,因為中國歷史上的瓷器世界聞名,瓷器是中國在世界上的符號之一。中國歷史上瓷器發展最鼎盛是在宋代,當時出現了鈞、汝、官、定、哥物種瓷器,被後人成為「中國五大名窯」,這些瓷器武藝代表中國古代的藝術成就,如果當時的瓷器能流傳下來,現在也是價值連城了。就拿宋朝的鈞窯來說,到現代幾乎每年價格都會翻一翻,基本上市場價不會低於20萬了,如果用來拍賣的話,能達到五六百萬,也是有的。
  • 德壽宮遺址只出了一片官窯
    皇家御窯的南宋官窯呢?德壽宮遺址一定出土了很多官窯瓷器吧?然而,考古所披露,「恰恰相反,德壽宮至今只出土了一件南宋官窯瓷片」。注意,是一小塊瓷片,而已。實在不可想像,但也確是考古事實。據杭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媛的解答是:第一,南宋官窯瓷器作為皇家御用瓷器,管理極為嚴格,哪怕破損瓷器,也要統一回收銷毀。第二,謝太后於大火後搬離德壽宮,很可能將器物全部帶走了。成為道觀後,這裡自然也就不再使用皇家專用瓷器。
  • 乾隆:代表新時代瓷器的寓意:安逸、享受,那麼你學會鑑定了嗎?
    編輯:藝起聚財清三代瓷器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現在越來越多人的收藏方向都在往三代瓷器靠往,原因就是因為清三代瓷器做工精細,且代表的寓意都是目前中國人最喜歡的平安喜樂。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怎麼鑑別瓷器之乾隆篇。很多瓷器的外表都十分相似,當我們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皇家聚集了大量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時期的燒瓷水平又進了一步。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完整。此時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轉心、轉頸等技藝手段,製作工藝極其精緻。象生瓷技術高超,仿木紋、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屬器等等,幾可亂真。
  • 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
    但是,古瓷器也分門別類,種類繁多,那麼,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下面,我們就談五種最值得收藏的五種古代瓷器。由於明代以前的瓷器在國內是禁止拍賣和交易的,我們只談明清兩朝的瓷器。
  • 晶哥聊古玩:教你迅速掌握道光瓷器的知識!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隨著經濟、文化的衰落,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與嘉慶時期相比,燒造規模進一步縮減,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的產量和質量都明顯下降。《陶雅》記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
  • 宋元明清各時期哥窯瓷器特徵及鑑定方法
    「金絲」就是指瓷器表面呈黃色的細碎的開片;「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哥窯瓷器能夠呈現「金絲鐵線」,原因就是它的釉面要炸裂兩年。當瓷器燒好出窯冷卻以後,再將其直接放到炭黑水裡,拿出來之後,瓷器表面就形成了大塊的黑色開片。而那些細小的開片,由於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但是時間長了,空氣進去以後就會氧化成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