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百科丨瓷上爭奇鬥豔,更見竹紋美

2021-02-08 中國陶谷

竹紋,作為明清陶瓷裝飾的常見紋樣,其高風亮節的品質為古代文人們所推崇。竹為常綠植物。在《詩經》中描述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竹修長挺拔,有昂揚絕俗之姿;疏朗瀟灑,有曠達君子之態;蒼翠蔥蔥,四時常綠,有傲霜鬥雪之志;下實上虛,中通外直,有律己虛心之操,因而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竹既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象徵,又是謙虛淡泊,瀟灑俊逸的化身。白居易在《養竹記》中,從本固、竹直、心虛、節貞四個方面概括了竹的高尚品格。


宋代的瓷器上,已見有零星見的竹紋。元代時竹紋多在蕉石瓜果圖中作為輔助紋飾,竹葉大小參差,竹枝上有藤蔓纏繞,別有韻味。其畫法是一筆點劃,竹枝瘦勁挺拔,竹葉繁密肥潤,與明初雙勾填色的繪法截然不同。



宋 黃釉黑彩竹紋瓶


明代竹紋多與松、梅組合為完整的歲寒三友紋飾,也見有與桃、梅、石組成的紋飾,單獨的竹紋十分少見。明代永樂時期,匠人採用雙勾填色的繪畫手法描畫竹葉,並以濃重的青花鈷料勾線及葉筋,竹紋的整體形象肥大密集。



明永樂 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


明代宣德時期的竹紋器物基本繼承了永樂的竹紋繪畫手法。永宣時期的青花鈷料有暈散,表現出層次感。這一段時期的竹紋還與洞石等組合為統一的畫面,其布局疏朗,運筆嫻熟,畫法為勾線填色。明末竹紋極少出現,常與松樹、梅花相結合,繪畫較為草率,採用勾線平塗繪法,無明初竹紋的層次感,青花色澤略為泛紫。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盤


清代單獨以竹作主題紋飾的器物較多,尤以康、雍、乾三朝十分常見。


順治朝裝飾有竹紋的器物極為少見,竹葉畫法繼承了明代雙勾填色的技法,層次不甚清晰,青花瓷發色濃豔而含紫,但釉質較為細膩,白中含青。



清康熙 鬥彩竹紋竹節式蓋罐


清代康熙時期竹紋呈現出竹幹粗壯,竹葉茂盛,富有生機勃勃的氣勢。這大概與康熙帝以身作則,常年筆耕不輟,喜好文房用具,提倡文治有關。此時的竹紋還刻意追求竹子的搖曳風姿,所採用的雙勾填色的畫法要比順治時期更為精細。在釉質滋潤光澤,胎質潔白細膩,淺淡的青花呈色的映襯下,竹紋瓷器美輪美奐,構圖疏朗大方,層次感強烈。



清雍正 琺瑯彩松竹梅紋瓶


清代雍正官窯單獨以竹為主題紋飾的器物較常見,其畫工極為工整細膩,與實韻味濃鬱,色彩生動逼真,詩書畫獨步整個清王朝。


此時的鬥彩器物繪工精湛,雖色彩不及琺瑯彩的豐富絢美,但清新淡雅,別有一番情趣。其構圖也有較為飽滿的裝飾風格,竹葉繁密,很有層次感。



清乾隆 御窯珊瑚紅蓋雪碧竹蓮子碗 (一對)


乾隆官窯竹紋相比較雍正時期更為常見,繪工較為灑脫自然,精細,層次感較好。有所不同的是竹葉較前朝更細長,竹節要略為短。


嘉慶朝竹紋器物較少,其粉彩器物承襲乾隆朝裝飾風格,喜用開光技法,繪工卻不及乾隆時期。而瓷雕工藝較乾隆朝有了明顯進步,層次感強,雕刻細膩真實,竹枝挺拔,竹葉搖曳,遠近層次清晰,細微之處的裝飾手法處理也一絲不苟。



清嘉慶 鬥彩竹紋盤 (二件)


道光和同治兩朝竹紋陶瓷器物較多見,竹葉繪製不夠清晰,缺乏質感,多為互生,沒有生活的真實體驗感。道光時期的雕竹紋器物,竹葉稀疏,雕工遠不及嘉慶時期的精細,層次感較差。同治朝雖然只有13年時間,但曾為大婚生產出一些竹紋器物,圖案化傾向尤為明顯,竹葉多為橫向排列,沒有竹葉扶疏之感。



清同治 黃地粉彩叢竹紋奓鬥


光緒時期的竹紋以珊瑚紅地留白較為常見,官窯紋飾構圖疏朗,色彩豔麗純正,竹節清晰,竹枝強勁有力,細微之處十分明顯,竹葉大而飽滿,藝術水準較高。


清光緒 青花松竹梅杯 (一對)


宣統朝竹紋器物倒不多見,但也承襲前朝舊制的色地留白紋飾,多數並不刻畫竹節,但蒼翠的竹枝較前朝要更美好;瘦勁的竹枝極為流暢,竹葉的層次感較好,通過大小變化而產生遠近之分。此時期的竹紋有水墨畫韻味,竹葉細長而尖。


竹與梅、松被古人冠以「歲寒三友」之名,又與蘭、梅、菊並稱為「四君子」。古代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性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徵,通過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


來源丨典藏君

編輯丨中國陶谷微信編輯小組 念響新媒體

相關焦點

  • 高潔依玉賞——瓷中竹紋
    中國人喜竹、用竹、愛竹。我國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素有「竹文明之國」的美譽。
  • 【泓茂首拍】觀道——古董珍玩專場|琺瑯|瓷器|青花|青釉|壽字紋...
    觀道—古董珍玩專場, 以瓷器為開篇,分別引出竹木雕、琺瑯、印章、家具等多個門類的拍品。所示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很多性價比頗高。以錦袱包裹為裝飾題材肇始於清雍正年間,以瓷器最為多見,金銀器包袱紋極少,參見《故宮經典清宮包裝圖典》第102頁,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見一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雍正描金彩漆包袱式紋長方盒」,曾於2009年10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收錄於《清世宗文物大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09年,頁275,圖II—98。
  • 用之美—-金玉滿堂、雙龍戲珠▎ 龍戲珠紋玉雕與瓷器
    今天《用之美》專欄與朋友們分享的正是具龍戲珠紋飾的精美玉雕與瓷器。      此精美釉裡紅暗刻龍紋筆洗入手可櫃中展示或收藏把玩,是難得一見之精美清官窯形式瓷器。此碗除局部磨痕與汙漬外,保存完好如初,無任何損傷。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猶如瓷器之中的黑珍珠,它色澤潤澤光亮,落落不俗,給人一種端莊穩重之感。黑釉瓷器種類非常繁多,幾乎件件都是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使您通過文中的描述領略瓷器之珍-黑釉瓷之美。
  • 詩歌丨松樹一天天更見清新蒼翠
    松樹一天天更見清新蒼翠 [俄]伊凡·蒲寧 / 張草紉 譯松樹一天天更見清新蒼翠, 森林濃密了,田野露出了綠色, 二月終於降服於潮溼的春風, 溝谷裡的積雪失去了鮮明的光澤。
  • 雍正粉彩鳥紋抱月瓶瓷器的靈魂深處
    鳥紋抱月瓶(英語:Moon-shaped flask with birds)全稱"清雍正款景德鎮官窯粉彩花鳥紋捲雲耳抱月瓶",是清代雍正年間(1723年至1735年)產自中國景德鎮的一件官窯瓷器,是當時公認的粉彩瓷的精品,清末民初流入海外,現屬於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在大英博物館展出。
  • 國博「龍紋」瓷器,極美
    通體釉裡紅裝飾,頸部為蕉葉紋,肩部為纏枝靈芝紋、如意雲肩,腹部為雲龍紋,脛部為蓮瓣紋,足牆為折枝花紋,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玉壺春瓶為明、清時期瓷器的典型造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玉壺春口頗侈,項短腹大,足稍肥,亦雅制也。天青、積紅者尤居多數。此式大半官窯,甚少客貨,而官窯又大半純色釉也。」
  • 瓷器的開片其實也是一種美
    冰裂紋原是瓷器燒制中出現的缺陷,但是在宋人眼中卻是一種十分難得的殘缺美,於是將冰裂紋賦予了美學上的意義。由此,制瓷工匠們便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瓷器開裂的規律來製造冰裂紋。
  • 瓷器百科丨明清官窯中的「珊瑚紅」,嬌豔華貴,令人耳目一新
    就明清御窯廠而言,初期階段生產的瓷器多使用它繪製紅彩、五彩、結合青花燒制青花紅彩以及青花五彩(包括鬥彩)等。所以,早期施釉方法以彩筆「描紅」為主,「抹紅」為輔。「描紅」一般線條感強烈、圖案精細。宣德青花描紅海獸紋高足杯抹紅在描紅盛行的時期就已經開始運用,但效果明顯。當礬紅彩圖案逐漸由點、線擴大為局部面時,「抹釉法」的使用明顯增多。
  • 明代隆慶瓷器了解與鑑識
    隆慶朝因為時間較短,所以傳世瓷器不多,胎質變化也不大。隆慶民間器多窯裂,胎質較差。隆慶御窯青花瓷器紋飾常見有祥雲、龍、鳳、蟠螭、蜂猴、松鹿、魚藻荷蓮、花鳥、攀枝娃娃等。      隆慶瓷器例選介紹:
  • 斷代|清代瓷器上的「綿綿瓜瓞」紋詳解
    ——《詩·大雅·綿》明成化 青花瓜瓞綿綿紋宮盌 琵金頓藏「綿綿瓜瓞」來源於《詩經》中的《綿》,其首句「綿綿瓜瓞」四字,成為中華民間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祝願吉語,祝願子孫昌盛,興旺發達,己經成為吉祥圖畫的名稱。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宋人追求極致釉色之美的瓷器-南宋粉青釉
    龍泉窯是中國青瓷史上的瑰寶,自宋代一經興起,就憑藉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創燒出粉青、梅子青兩種釉色,代表著我國青釉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粉青釉工藝粉青釉以鐵為呈色劑並含有少量的錳、鈦,在生胎上掛石灰鹼釉經過1180℃—1230℃的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
  • 瓷器收藏篇:關於紋飾蘊含的價值,原來這麼講究
    瓷器上的紋飾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不僅題材豐富,技法巧妙,且「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諧音表意和象徵手法寄託吉祥的寓意明、清官窯瓷器紋樣較之民窯的嚴謹工整。在明、清官窯瓷器紋樣中,龍紋、花卉紋是其大宗,嬰戲紋 、獅子紋常用。紋飾的畫面依時代的變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如氣勢磅礴的壽山福海紋,明代宣德朝的含蓄典雅而清康熙朝的則加繪鹿、松樹、月亮、蝙蝠、雲朵等點綴物,盡力將對吉祥的企盼表露。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清代宜興紫砂,陳鳴遠精巧,邵大亨淳樸,各抒其長,各臻其美,使宜興紫藝大放異彩。 宋、元、明、清的瓷器紋樣,以植物紋為最多,其次是動物和人物紋,山水紋繼唐以後,有所發展,但數量較少。木葉裝飾和剪紙貼花,為宋代新創,特色鮮明。
  • 中國紋,美的驚魂
    中國紋樣自古就是美的驚魂天上漂浮的祥雲空中飛翔的群鳥地上錦簇的花叢>讓無數能工巧匠信手拈來卻嚴謹傳神那來自東方美的想像力凝聚在纖細又迂迴的紋路裡從屋頂上的瓦鐺到朱門上的老鎖從精美的瓷器到充滿韻味的古典家具再到織錦摺扇從記載自然之事到文化意志的敬仰由簡入繁的紋樣讓古老的中國更加神秘所謂天人合一
  • 精品推薦:明成化鬥彩奼紫紅胎嬰戲紋天字罐
    成化鬥彩瓷,在景德鎮御窯燒制的雪白的瓷器胎體上,用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輪廓線,再以豔麗的紅、綠、黃、紫等諸色填在釉上,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奼紫嫣紅、交相輝映。高14cm 、口徑7.5cm 、底徑10cm、蓋直徑8.5cm編輯嬰戲紋在瓷器裝飾中得以廣泛流行,首先是對傳宗接代思想的一種表達,其次是對趨吉避兇願望的一種寄託,最後是對重男輕女封建觀念的一種延續。這些倫理思想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影響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 明清皇家專屬的釉色瓷器——黃釉瓷器
    清乾隆 淡黃釉蓋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承天德 最盛淳美      我國古代的顏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變的色彩、豐富的象徵意義,給人們留下品味不盡的韻致,黃釉瓷器正是這其中最具貴族氣質的一朵奇葩。
  • 大飽眼福:清代道光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頸部前後繪纏枝寶相花託「」紋,瓶底部飾變體蓮瓣紋,圈足牆外以回紋裝飾。腹部主題紋飾繪寶相花託「囍」紋四組,配以細密翻卷的枝蔓,工藝精緻,勾描流暢。式樣佳妙,遠觀之,宛若佳人玉立,雖是素服淡妝,卻別有風韻,時有簡約淡雅而韻味無窮之感。此式松石綠釉堆白裝飾工藝為乾隆朝的一大發明,實例可參見清宮舊藏「乾隆 仿松綠石釉堆花白彩福慶寶相紋碗」(《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265)。
  • 為什麼再好的畫家也不愛在瓷器上畫畫?
    瓷器、繪畫這兩種藝術大家很熟悉。但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好奇:為什麼同樣的題材,畫在瓷器上好像不如畫在紙、絹上那麼……好看了?難道是因為沒碰見好的瓷器嗎?不是!等你見到好瓷器,拿出來與同題材的畫作比,你還是會覺得瓷畫不夠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