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不為讀而讀

2020-12-12 細玲ling

1.《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第四章和第五章

2.新知和行為

「要想把一本書讀懂,還要養成讀完以後總結的習慣。」

很多人聽過類似的話語,但真正去實行了嗎?為什麼讀完一本書,讀了就忘記了,記不住書中內容呢?

因為沒有輸出,只入不出,過後就忘,屬於無效閱讀。

書中介紹了知識的自我反芻的4個方法:

a.閱讀時儘量少畫重點。

b.讀完後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

c.挑戰大腦,回憶全書,構思思維導圖。

d.把自己當作傳播者,加深理解。

什麼才是一本書真正有價值、值得記錄的內容呢?是名言警句?文中作者總結了8條評判標準:

a.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一定要記下來。

b.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要記住它。

c.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

d.當你看出遞進關係的時候,這部分很重要,值得記錄。

e.當你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後的內容。

f.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

g.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

h.書中的奇聞逸事,增添講書的趣味性。

閱讀也需要做「斷舍離」,牢記書中有價值的知識點,形成自己的素材或知識體系,分享給更多的人,加深記憶力。

相關焦點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講好一本書?
    講書要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成為這本書的主人,去了解它的寫作背景和目的,去了解它的架構,挖掘它的價值,是一種深度的學習方式。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裡面,樊登老師用自己的實戰經驗,向我們分享了: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講書人?如何準備一篇好的講書稿?如何更好地在上臺講書。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讀書先要提升理解力
    今天讀的是《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不僅談了如何讀懂書,還談了一些作者的人生經驗,當然今天我們只說「怎麼讀書」。一、理解力的池子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曾寫過一本書叫《書讀完了》,書真的能讀完嗎?要知道天下書籍千千萬,好書也不計其數,他又憑什麼說「書讀完了」呢?
  • 3分鐘走進樊登讀書法,如何快速《讀懂一本書》
    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某網友嘆息「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沒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讀書的數量,而是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大多數人在閱讀的時候,或許不認為存在什麼看不懂的詞句,但你真的讀懂了嗎?」說實話書中的這段話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我之前從沒想過就連自己看書的方法都需要額外的精力來學習。然而讀完之後,我確信書中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忍不住要給大家推薦一下,希望它能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讀書法,繪製思維導圖,讀書效果增加3倍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數次提到一個好用的輔助讀書工具:思維導圖。樊登的讀書理念是我們讀完一本書後不僅要學到知識點,而且還要把它拆解出來,然後沉積於腦中。01 什麼是讀書思維導圖所謂讀書的思維導圖,就是將每一本書讀後進行梳理,把讀到的知識點和對自己啟發大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拿《讀懂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來說,可以分為3個方面進行拆解後繪製導圖:第一,如何選書?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01 什麼叫讀懂、吃透一本書我經常會遇到一種這樣的情況,昏昏沉沉地讀完了一本書,腦子一片空白。
  • 樊登老師一年講52本書,很多人望塵莫及,他是怎麼讀書?
    在樊登APP上聽樊登老師講書,經常是聽完一本又一本,每次特別的感慨,樊登老師用他自己通俗的語言,把書中深奧的知識點講得很清晰透徹,還不乏幽默生動自然.他講一本書的過程中,又能帶出其他書籍裡的一些相關的知識,他獨到的見解也是一個人獨自閱讀獲得不了的一些觀點。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如同進食,有什麼吃什麼,沒有就不吃,時間久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吃什麼了。人的思想更是有惰性。一旦停止思考,時間久了就逃避思考,慢慢就不會思考了。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是為人們解決什麼問題。讀過的書用不上等於白讀,我們要從自身出發,想一想自己讀一本書之前想要為自己解決哪些問題?讀完這本書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改變?這本書是否能幫我解決某個問題?
  •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更好地學習知識、改變自己的方法,讀這本書吧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將他自己的讀書改變人生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他在書中講了讀書的重要性、講書是一種有效的輸出方式,加深理解和延伸、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講書。樊登,西安交通大會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在大學期間獲得過全國名校辯論邀請賽冠軍 ,全國大專辯論會冠軍等榮譽稱號。
  • 《讀懂一本書》第二期
    從此,你對於這一類問題就具備了反脆弱性,這就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多讀非虛構類書籍的原因。慢慢的,當你閱讀的池子越來越大,那些常識也好,新概念、新認知也好,會在這個池子裡不停的接觸、碰撞、雜交。你慢慢的會發現,你的閱讀能力開始變強了。並且隨著不斷地積累,你由內而外變的與眾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嘛。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如果作者的思想本身就晦澀難解,你沒有準備好就去讀,其結果因為對書籍理解不清楚,所以寫出來的文章表達也是混亂的。那麼在拿到一本書,開始讀之前應該怎樣做?方法之一找到關鍵細節處。(裝幀讀書法) 請認真看腰封 。每本書都會有一個腰封,腰封上的內容雖然簡短,卻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其實每一本書的腰封上寫的都是這本書,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精髓。
  • 樊登:讀書的人不僅改變了生活,還擁有了一個世界
    樊登老師在自己的新作《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就曾說過他是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還說到書是大部分問題的的出口。樊登老師期初讀書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讀,他讀的不是什麼當下熱門和暢銷的書籍,而是大家都熟知的《論語》,相信大家都讀過《論語》,沒有讀過也沒關係,現在用試一試的心態去讀讀,或許真就愛上讀書《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大到國家社會,小到為人處世,修養身心。
  • 學渣逆襲成學霸進名校很勵志,可我只想學會他用的高分讀書法
    有個這個閱讀地圖,自然比翻開一本書隨意開始讀,更容易把書讀透。讀書過程中,怎樣做才算是高分讀書法高分閱讀法,並不只是一種閱讀方法。而是一系列的,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閱讀的方法。可以說是一套「組合拳」。在讀書時,很多人是每次讀完一本書,再讀下一本書。但作者卻建議同時讀兩本或多本書。當然,這裡的多本書得是同一領域內的書,而非毫不相干的幾本書。一次讀多本書,可以看到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能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避免產生極端想法。
  • 看書時候覺得有道理,書一合記不起來了,4個辦法教你讀懂一本書
    你有沒有出現過讀完一本書感覺很迷茫的狀態,不知道這本書到底講了寫啥?下述的情況你是否遇到過呢?原本你計劃在周末讀一本書,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很多的詞語你不懂它的意思,於是你就去查字典,結果時間浪費了一大半,最後啥也沒讀懂。
  • 4個步驟教你如何去讀一本書?解決讀書沒耐心
    我們平時買書的時候,可能各種原因,一是去書店,或者在網上看到別人的文章裡介紹那本書,例如得到、樊登讀書、喜馬拉雅等等經常會給我們介紹一些書。那我們就把它買來放那裡,買來之後不一定馬上讀,可能過一段時間我們有用的時候再讀。如何區別哪些是好的書,哪些是不好的書?
  • 樊登「樊登讀書」的堅持與夢想
    後來我就想,既然不願意讀,那我就拉群吧,每周六晚上咱們上一次課,我通過課來講一本書。講完大家評價很高,就有源源不斷的人加入進來,一個群變兩個群,直到後來就形成了平臺。」2013年11月,樊登讀書平臺正式成立,樊登決定要藉助移動網際網路來推廣這種優質的讀書方式,每年一起讀50本書,每周一本書,每本書一個小時。為什麼每年是讀50本書?樊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其實只要我們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書。《無限可能》是一本教人升級大腦的學習指南。
  • 書丨被動到主動讀書,《高分讀書法》幫助你提升思考力與解讀力。
    是不是有點難懂,但是如果你給這篇文章設個標題,「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擅長溝通呢」是不是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讀書讀不透的原因,90%都是沒有提前準備好。那麼該準備哪些呢?
  • 一年讀300本書,為什麼還是不會寫?是因為你不會「費曼技巧」!
    昨天,一位一年前和我一起學寫作的學姐跟我說,今年年初定的計劃:每天讀一本書,每天2000字,年底要寫出爆文。計劃的前半部分完成了,但後半部分擱淺了。不是沒寫,而是寫完沒推薦,也就沒有閱讀量。我問她,你是怎麼完成你這個計劃的?她說,我基本每天都看一本書,然後寫個20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但不知為什麼,等到我自己寫文章的時候,書中的知識點一個都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