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大宋世系宋寧宗世系宋理宗父系

2021-02-13 趙氏在線

點上面"趙氏在線"加入中華趙氏家族!

趙氏在線微信號:zhaoshizaixian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趙」,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趙氏在線」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趙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趙氏文化,傳播趙氏正能量!

第 1 世:趙朓(高祖)

第 2 世:趙珽

第 3 世:趙敬

第 4 世:趙弘殷

第 5 世:趙匡胤(宋太祖)

第 6 世:趙德芳

第 7 世:趙惟憲

第 8 世:趙從鬱

第 9 世:趙世將

第 10 世:趙令儈

第 11 世:趙子侢

第 12 世:趙昚(宋孝宗)

第 13 世:趙惇(宋光宗)

第 14 世:趙擴(宋寧宗)

第 15 世:景獻太子

1 趙匡胤,即太祖。

2 趙德昭(951-979),太祖次子。授京兆尹,封武功郡王。因進勸太宗被斥自殺,追封魏王、後改燕王,諡懿。

3 趙惟吉,德昭子。授感德軍節度使,封安定郡公,大中祥符三年卒。追封冀王。

4 趙守度,惟吉子。授左領軍衛大將軍、英州團練使。卒贈廣州觀察使,追封廬江侯。

5 趙世括,守度子。追封嘉國公。

6 趙令稼,世括子。追封房國公,諡孝恪。

7 趙子奭,令稼子。授修武郎。

8 趙伯旿,子奭子。

9 趙師意,伯旿子。

10 趙希瓐,師意子。理宗生父,追封榮王。

11 趙與芮,希瓐子。嗣榮王,理宗同母弟,度宗生父。

12 趙禥,即度宗。

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其遠祖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趙姓血緣始祖----少(白皋)氏鳥夷族為趙姓的先祖氏族。

伯勞鳥,趙姓民族的鳥圖騰,其地望在今山西趙縣。趙是少(白皋)氏的後裔伯益的後代。伯益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賢人,他能調訓鳥獸,深曉火的用途,使鳥夷族的畜牧遷徙生活進入農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繼承了少(白皋)氏的贏姓,很得舜的欣賞,並將女兒嫁給他,禹曾想將王位禪讓於他,可惜未能遂願。伯趙就是伯勞鳥,是遠古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左傳·注》裡說:「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左傳·疏》裡:「此鳥以夏至來鳴,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趙又名(貝鳥)或(快-忄+鳥),《詩經·豳風·七月》記:「七月鳴(貝鳥)」。就是說:七月到了,(貝鳥)這種鳥就鳴叫開了。 

伯趙有兩個含義:

其一,伯趙即伯勞鳥,是一種於七月定期鳴啼,冬至時即止的候鳥。

其二,伯趙是上古時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趙的始祖是少嗥金天氏,為中國上古時代「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創始人,為人類天文曆法之父。

《帝王世紀》說少嗥氏「有鳳鳥之瑞,以鳥紀官。,』伯趙又是一種「夏至鳴,冬至止」的候鳥,這樣,以伯趙為氏族圖騰的趙姓氏族,其首領也就擔任了主掌報「夏至、冬至」兩節氣的官員。鳥夷族除其首領少(白皋)、皋陶、伯益三個部族,都以玄鳥而演化的鳳凰為圖騰。

少嗥金天氏是鳥夷族的第一位傑出的首領,也就是趙姓的血緣始祖。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趙氏信息

相關焦點

  • 【歷史名人】史彌遠|宋寧宗、宋理宗兩朝宰相
    史彌遠在韓侂胄死後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後掌權宋寧宗朝17年。史彌遠權勢燻灼,太子趙竑心不能平,曾書字於幾曰:「彌遠當決配八千裡」,又呼彌遠為「新恩」,意他日當將史彌遠流放新州或恩州。史彌遠大懼,潛謀廢立。從越州求得宗室子趙與莒,賜名貴誠,立為沂王后,亟力扶植。
  • 南宋第五帝:宋理宗趙昀
    宋寧宗趙擴一共有9個兒子,全部早夭。趙竑本來是以宗室後人的身份過繼給沂王趙抦續嗣的,後來被宋寧宗欽定為皇子,以檢校少保和濟國公的身份改續宋寧宗的後嗣。趙昀是在趙竑改嗣宋寧宗之後,以邵州防禦使和右監門衛大將軍的身份,接替趙竑過繼給沂王續嗣,續的是沂王趙抦的後嗣。原文記載:濟國公竑與丞相史彌遠有違言,彌遠日謀媒櫱其失於宋寧宗,屬意於趙昀而未遂。
  • 兩位寧波人,把宋理宗推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寫歷史
    南宋光宗趙惇紹熙五年,即公元1194年,在權臣韓侂胄操控下,趙惇退位,太子趙擴即位,是為宋寧宗。宋寧宗改年號為慶元,慶元元年,即公元1195年,宋寧宗將明州升為慶元府。慶元府之名,與宋寧宗的年號慶元,名稱相同,可見當時的寧波,在南宋王朝中的地位之高。那麼,當時的寧波到底憑什麼獲得了如此之高的地位呢?
  • 宋理宗的「得體」和「不得體」
    趙與莒只是當朝皇帝宋寧宗的遠房堂侄,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但宋帝位一向並沒由趙德昭的後人這一脈繼承。民間所流傳的「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了。」在皇族也差不多,至趙與莒的父親時,已是第八代,這一脈已與皇室十分疏遠。趙與莒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官,日子過得與平民無異。
  • 宋理宗的頭蓋骨為什麼被做成了酒杯?
    宋理宗的頭蓋骨為什麼被做成了酒杯?宋理宗的頭蓋骨為什麼被做成了酒具,還得從宋理宗本人說起。
  • 宋理宗趙昀 宋朝血統最不純正的平民大帝
    宋理宗趙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歲。趙昀,紹興府人,宋皇室宗戚,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原名趙與莒,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寧宗駕崩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史稱「宋理宗」。
  • 宋度宗趙禥天生弱智,八歲才會說話,為什麼宋理宗逢人就誇他聰明
    正當所有人都嫌棄這個弱智孩子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宋理宗趙昀站了出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此子資質內慧!」什麼弱智?什麼不會說話?那是你們不懂得欣賞,朕看這孩子聰明著呢。不僅如此,宋理宗逢人就誇耀趙禥是有福德之人,把趙禥誇的跟鮮花似的。
  • 南宋最後的輝煌,滅金雪恥的宋理宗,身後留下一副爛攤子
    金朝滅亡的皇帝是宋理宗趙昀。他在位四十一年,是南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許多歷史學家把他比作北宋宋仁宗。兩黨均長期執政,政權穩定,實行仁政,積極進行改革,並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一定勝利。將宋理宗和宋仁宗相比較,確實是因為南宋皇帝很少有一定行動,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我們從宋理宗在位四十一年的脈絡中可以看出,這位皇帝並不稱職。
  • 中華陳氏世系
    又據江西《西昌閬苑陳氏族譜·本源圖(又稱世系圖)》載:齊王建在位四十四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為秦所併。生子三:昇、桓、軫。昇仍田氏。恆改姓王。軫複姓陳。按《西昌閬苑陳氏族譜·本源圖》,系唐虔州刺使陳章(自稱軫三十三世孫)於垂拱三年(686年)所撰。說該「世系」從舜至滿,由滿至鮑,由鮑至完,由完至軫,由軫至實,由實至霸先,由霸先至陳章。
  • 客家劉祥至開七公世系探討
    但是,對於劉祥本身的情況以及其祖先的來源與傳遞世系,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㈠、廣東世系之一(興寧劉氏族譜):1劉祥→2天錫→3劉沐→4龍圖→5劉任→6若還→7參常→8德洪→9月清→10梅→11富山→12春田→13貴盛→14劉龍→15開七→16廣傳。
  • 劉氏族譜研究——客家劉祥至開七公世系探討
    但是,對於劉祥本身的情況以及其祖先的來源與傳遞世系,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唯龍公守馬跡而不移虔州(系江西贛州府號)。十四世祖公劉龍,字景慶,號景德,妣謝氏、陳氏。龍公官授吉安府盧陵縣令,後升河南宣撫使。享壽73歲。葬於寧化縣白池村,風吹羅帶形。妣謝氏、陳氏,不詳。生九子:開一(妣廖氏)、開二(妣鄭氏)、開三(妣唐氏)、開四(妣宋氏)、開五(妣宋氏)、開六(妣駱氏)、開七、開八(妣張氏)、開九(妣馬氏)。
  • 湖南岳陽平江縣南陽堂源流世系(二)
    喧公平江南陽堂源流世系95次子仲傳次子,字九成徙廣西。須公平江南陽堂源流世系95長子仲衡長子,妣林氏,公妣附葬父墓,生子一,紋彰,未詳。順公平江南陽堂源流世系95次子仲衡次子,字拱六葬楊柳窩,妣袁氏,葬蘇州吳縣圻村,生子二,存仁,義。敏公平江南陽堂源流世系95長子元邑庠生,妣文氏,公妣葬吉水小鄉南坑月形癸山丁向,生子四,紋元,科,彩,榜。
  • 以曲阜孔氏為參考分析紹京系鍾氏源流
    本文無意糾纏於這些文字遊戲,惟以同為子姓商宋宗室後裔、且歷代世系較為清楚的曲阜孔氏為參考,探索紹京系鍾氏目前的人口狀況。二、  紹京系鍾氏和曲阜孔氏的共祖關係曲阜孔氏,以宋(前)湣公共的五世孫孔父嘉為先祖。紹京系鍾氏,以宋桓公御說曾孫伯宗為先祖。則共祖為宋湣公共,亓生活年代大約在公元前900年。
  • 福建後唐狀元黃仁穎系莆田東裡唐朝御史黃滔孫
    中華黃姓百代總譜系  1世:黃帝少典氏之子。生於軒轅之丘,故叫軒轅。因奠定了傳男制度,又號公孫 。國於有熊,受禪於神農氏而有天下。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長而墩敏,成而聰明,開物成務、文明漸啟。娶四妃生25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各有兩人同姓。
  • 南宋第四帝:宋寧宗趙擴
    1194年7月宋寧宗趙擴登基,當月,韓託胄被降職汝州防禦使。8月,趙汝愚拜右丞相。1197年12月,宋寧宗下詔:「省部籍偽學姓名」(學習朱熹理學的全部登記造冊)。1198年5月,詔:「禁偽學」。1200年3月,朱熹卒(死)。1202年10月,追復朱熹煥章閣待制致仕。
  • 寧海竹林王氏世系綜述
    寧海竹林王氏世系綜述王道首姬姓王氏尊太子晉為第一始祖。琅琊王氏,溯源遠長,從黃帝四十二世至周朝二十四世周靈王。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王氏出自姬姓。太子晉至五十七世王縉遠祖系止。縉公為竹林王氏第一世始祖,屬琅琊江左支脈,東晉宰相王導後裔。曾為朝廷大理寺評事。唐末五代時,因石敬塘叛亂,舉家隱居,自新昌澄潭烏樓村,遷寧之塔山(今前童塔山),為思念故地,將前溪命名為剡溪,為紀念先祖導公,在妙山水口金龜山傍修建大王殿(南宮廟),修建一座弘濟橋,唐風古建至今尚在。
  • 王氏世系—一駁明以來之論
    加之交通、信息等束縛,這就出現了一支多種歸屬的矛盾現象,現將各世系加以理順,世系如下:  太子晉始祖世系  太子晉公年十七而卒。周靈王駕崩,其弟貴繼位,是為景王。晉公長子宗敬仕周為司徒。其時諸侯爭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國事已不可為,遂上表致仕,避亂於晉陽(一說居河東城都鄉唐版裡)。世人以之為王者之後,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是為王氏之始祖,後人並尊晉公為王氏「系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