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未知和挑戰的華語樂壇中,有些沒有持續輸出,專業領域不夠專注,趕上時代浪潮一夜爆紅的明星註定都是曇花一現。一時的功成名就,並不能代表一個人可以一輩子躺在功勞簿上高枕無憂。
時代發展的速度飛快,稍微不留神,立馬就會被市場淘汰。比如前幾年因為一首《我的滑板鞋》而爆紅的(龐明濤)約瑟翰龐麥郎,一雙滑板鞋穿了又穿,玩了又玩,終究被逐漸嚴格的競爭市場拋棄。
如果說約瑟翰龐麥郎被時代拋棄,是自身實力不足導致的必然結果。那麼,黃國倫充滿榮耀的光環突然暗淡,則是他本人的自作自受。他曾經有多輝煌?先後製作出質量與流行度雙雙爆火的經典歌曲《眼淚》《不要對她說》《天使》《我一直在等你》等諸多優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由林夕填詞,黃國倫製作的電影主題曲《半生緣》榮獲臺灣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林夕在作詞界的地位舉足輕重,林夕的詞有意境,有層次,有境界,更是被譽為粵語詞作的巔峰。
黃國倫能夠有幸與林夕同臺領獎,證明他本身也擁有不可小覷的實力。當年在音樂圈,黃國倫憑藉出色歌曲製作能力技壓群雄。赫赫有名的香港四大天王都曾經有他 有過音樂方面的合作,因為當時的黃國倫是音樂製作的黃金招牌,自然會有不少優秀資源向其靠攏。創作巔峰時期,當年香港歌壇甚至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到臺灣來一定要唱一首黃國倫的歌。一些著名歌手會專門請他飛到香港,邀他為自己寫歌。
1994年,黃國倫再度為華語歌壇添磚加瓦,由他製作的經典單曲《我願意》唱響大江南北。此時的王菲恰好需要這樣一首大火的歌曲為自己鋪路,黃國倫對王菲可謂雪中送炭。也正是因為這一首歌,徹底為天后王菲打開了市場,從此王菲一路低開高走,人氣和知名度以驚人的速度提升。
2003年,《我願意》被數十萬網友票選為《二十世紀華人世界百大流行歌曲》第一名,第二第三名分別為張學友的《吻別》與披頭四的《Yesterday》。黃國倫的巔峰閃光時刻,歌神張學友都要為其在榮譽獎項上做出讓步。一個合格的音樂製作人,就是要製作出無可替代的音樂,當年的黃國倫也一直是按照這樣的路線規劃,發展的。
不過好景不長,正當黃國倫奠定樂壇不可動搖的優越地位之際,他開始消失在樂圈。當時不乏有很多質疑他的聲音出現,猜測黃國倫的創作巔峰期已經褪去,頗有江郎才盡逃避被現實追擊的味道。
當他再一次回歸視野,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音樂製作人身份。因為他開始在各種綜藝節目裡拋頭露面,不僅從幕後轉戰臺前,工作性質也發生大變。因為很多綜藝節目的錄製與他音樂製作人的身份毫不相干,甚至都是一些在節目裡調侃,嬉笑怒罵的語言交流。
也許是嘗到了綜藝節目的甜頭,黃國倫拋棄主業,頻繁與綜藝二字掛鈎。即使偶爾會穿插參加一兩檔音樂綜藝的評委,也無法抹掉他成為綜藝咖的事實。從此,黃國倫一路高唱為興趣獻身,他想在鳥巢舉辦一場個人演唱會,2017年9月份就豪擲重金緊鑼密鼓安排。雖然這個演唱會的很多細節都飽受爭議,但至少也算完成了他的一個心願。
之後,黃國倫再次大張旗鼓去參加綜藝節目,可能是受到外界質疑,馮國倫再一次把綜藝焦點瞄準到音樂領域,以免被人詬病忘記初心。這些年,黃國倫已經失去創作的耐心,畢竟上個綜藝隨便露露臉點評幾句就能賺到盆滿缽滿,一門心思搞創作既累由不見得會討好觀眾,上節目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淪為綜藝咖,是許多明星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明星頻繁在綜藝上露頭原因也很簡單,上綜藝賺錢快。一個明星可以在同一時期接三四個節目。演技,專業什麼的也不需要像對待專業領域那麼認真,上去玩得越嗨,觀眾看得越高興。時不時出個糗,觀眾心裡更樂開了花。
所以,綜藝咖究竟是明星們最後的統一歸宿,還是有些人為了幹最輕的活,賺最多的錢而選擇的一個「安逸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