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996億的日企也撤離了,深圳要學的,是香港還是新加坡?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大貓財經

作者|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最近,日本一個大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有點變化。

這個公司是村田製造所,他們的全資子公司——埼玉村田製作所打算在12月關閉其生產子公司——升龍科技,連《公司提前解散說明書》都發出來了。

升龍科技位於深圳龍崗,園區內有3幢廠房,2幢宿舍樓,工廠解散也意味著約1500餘名員工沒了工作。

說起這個村田製造所,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因為他們的產品不像日常消費品一樣跟大家接觸頻密,但公司實力很強。他們二戰時候就成立了,當家產品是陶瓷電容器,世界第一,其他的產品,像陶瓷濾波器,高頻零件,感應器等等也是排名前列。

這些產品是幹啥的呢?

主要用在電腦、手機、汽車電子等等地方,這些年消費電子大發展,公司一點也不缺錢。2019年,村田的銷售額為996億人民幣,利潤有131億。在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位列第498位。

這次要關閉的升龍科技也有15年的歷史了,效益一直不錯,不過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很大,企業訂單大幅減少,日本人一看,算了,直接關廠了。

當然,全怪疫情也不對,其實日本人的搬家戰略已經執行一段時間了。

去年12月,村田就關閉了汕頭的華建電子和華鉅科技,他們要撤出中國了嗎?

也不是,兩個月後,村田在無錫等地的4家工廠就又開始生產了,還是出於成本的考慮。這次關閉升龍科技,村田製造所也評估過,對公司整體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成本肯定更低了。

說起來,這不是第一家逃離深圳的日企。

2019年,愛普生精工深圳公司裁員關廠,一時間,「又一國際巨頭將撤離深圳」、「裁員1700人」,「日本企業搬去泰國」等說法刷了屏:

因為在這之前,三星、奧林巴斯的深圳工廠剛關門不久,趕到一波了,自然炒得沸沸揚揚。

愛普生1985年就在深圳開廠了,第一家工廠叫愛普生技術,生產印表機、投影儀,第二個廠就是愛普生精工,主做機械錶和智能手錶。

但是智能手錶這個市場變化巨大,2018年,蘋果、三星、Fitbit、佳明囊括了全球智能手錶82%市場份額,低端市場更是被中國企業橫掃一空。前後夾擊,愛普生精工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所以他們選擇關門也算是意料之中。但像升龍科技這種有競爭力的工廠為啥也不幹了呢?

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房租肯定是要背鍋的。

的確,過去這十來年時間,深圳寶安區廠房租金增長5倍左右,龍崗區則上漲7倍左右,大多在24元一平方。

貴也就算了,很多房東為了方便漲價,都不籤長合同,期限越來越短,續一次租金漲一次價。

在蛋殼租房被轟出來,大不了拉上行李再找個地方,但是建工廠、搞搬遷那成本可不是一般的大,不籤個長期合同,怎麼做大額的投入呢?

價格高租期短,掙的錢不一定夠工廠搬家的,製造業公司就都受不了了。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從2015年開始,深圳製造業年度註冊企業數量逐年下降:

也就是說,2020年的製造業註冊數量只剩2015年的三分之一了。

這些工廠離開深圳也沒消失,一部分仍然在廣東、湖北、江蘇等地方生產。

也有不少日企直接離開了中國,最近這幾年,越南、泰國、印度都搞出了很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企去投資建廠,日企是他們的大目標。

其中,越南是爭奪日企最多的國家。

2019年日本對越南的投資資金近80億美元,這個數字看著不大,但佔了越南外資總額的31%,總的來看,日本在越南的投資項目數量達到了4190個,註冊資本達579億美元,一舉成為越南最大投資來源國。

到了今年,日本政府親自動員海外的日企們「去中國化」,政府出錢資助日企將生產線撤回日本或東南亞地區。

據說第一期有140家日企參與,第二期增加到了1670家。

數量看著不少,所以開始的時候行業和輿論都有點慌,但評估完了覺得暫時還是動不了中國製造的根基,因為中國還是有很多優勢的,最硬核的有兩點:

● 1、是產業集聚最高,產業鏈配套齊全,中國是國際上公認唯一的全產業鏈國家。

● 2、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大盤子看是這樣的,但是不斷的外遷對深圳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啥這麼說呢?

深圳的外遷潮已經持續了10年。

初期是有引導的,為的是把低端產能搬出去,但到了後來,一大批優質公司也紛紛搬家:

● 2014年中興通訊將生產基地遷往河源;

● 2015年比亞迪在汕尾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 2016年華為終端轉移落戶至東莞松山湖;

● 大疆科技早在2013年就在東莞買地;

● 富士康更是早早地將生產線移到了鄭州和貴州;

● 歐菲光、兆馳股份、興飛科技、海派通訊等企業將生產線搬遷至江西南昌,在南昌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產業園區……

這些公司為什麼搬遷呢?

根本原因還是利潤增速趕不上成本增速,工資在漲、房租在漲,再加上其他地方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一算帳就決定搬走。

一個核心公司搬走了,連帶著一堆產業鏈公司也得搬家,深圳製造業的比例就越來越低,南山區的一些工業園已變身為文化創意園。

很多人說,這也沒問題啊,不是還有金融,還有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過來嗎?

的確,這已經成了深圳現在主要的對外名片了,但這也不是沒有問題。

為啥這麼說呢?

大家都知道,我們有一二三產業的說法,也就指農業、工業和服務為代表的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是被鼓勵大力發展的,深圳2009年第三產業首次超過工業,現在兩者更不在一個檔次了,但是工業佔比太低問題也很多,典型的就是「產業空心化」,沒有製造業的根基,很多第三產業成了無水之源。

深圳第二產業佔比39%,比公認的35%警戒線沒高出多少。

工業這麼重要嗎?

還真是,1999年香港的GDP大概是新加坡的2倍,但到了2010年就被新加坡反超了。原因很多,兩地都有貿易、金融、地產這些大產業,但新加坡的工業比重比香港高很多,它有半導體生產中心,也有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包括偉創力這種高端製造大咖的製造廠也在新加坡,底部比較紮實,增長更穩健。

深圳當然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所以這幾年也不斷提及「產業空心化」這個問題。解決的辦法也是有的,比如增加高端製造業的佔比,但這事說著簡單,執行起來需要時間,需要投入。

而現在深圳的問題是——房價不是一般的高,炒房的人不是一般的多。

一千多套13萬一平米的房子吸引了九千多人預約,還有不少「代持」的,買到就賺500萬,你說還有啥心思吭吭哧哧搞研究呢?

現在的確有大公司不斷過來,但他們的第一訴求是什麼呢?

買房。

就拿今年來說吧。

2020年10月,小米耗資5.31億元摘得深圳後海總部一塊地,並準備建立小米集團國際總部。

幾個月前,字節跳動今年5月也在深圳後海區拿了塊地,花了10.82億。

小米預計將會繼續在深圳投資超過70億元。能帶來什麼不知道,但可預計的,周圍的房價會跟著往上走吧。

以前討論一個公司的業務邊界,有一個論斷說,沒有哪一個大公司不是金融公司。而現在也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大公司不是房地產公司。

真要是都這樣了,那還是挺悲哀的一個事,尤其對於深圳這樣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城市來說更是如此。

控制房價,對深圳來說是接下來的一個大問題了。

相關焦點

  • 年入996億的日本製造業巨頭也撤離深圳了
    汽車、電腦、手機都離不開它,因此村田製造所是一家非常賺錢的公司,要不也不會從二戰時代活到現在。2019年時,村田製造所的營收在99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31億元人民幣。在全球企業大排名中,能排到498位,實力非常強悍!既然這家公司每年能淨賺100多億元,為何會倉促關掉升龍科技呢?要知道,升龍科技可在深圳待了15年,算是深圳崛起的半個見證者。
  • 996億!又一國際企業撤離深圳,裁員千人竟是房租太貴?
    類似於特斯拉這樣的國際企業其實也蠻多的,主要就是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國際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開始發生了變化,而近段時間就有消息傳出,又有一家國際企業將要撤離深圳了。目前已經發放了,相關的公司提前解散說明書,最後的時間限制是12月9號。
  • 為何要學國外?深圳住建局局長: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
    要知道根據世邦魏理仕發布的《2020全球生活報告》顯示:全球住宅價格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區)、溫哥華、洛杉磯、巴黎和紐約。香港以套均價格125.44萬美元蟬聯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三,套均價格91.5萬美元;深圳為什麼要學習新加坡呢?難道是覺得深圳的房價還不夠高?還是覺得內地學習「香港模式」房地產飛的還不夠高?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房地產發展初期,內地城市從香港學來了一系列發展經驗。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 深圳,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演講中——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
  • 「芯視野」日企撤離中國邁出第一步的背後
    首批日企名單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為主與美國政府聲稱要全額補助在華美企撤離中國不一樣,日本政府還是說到做到了。雖然首批撤離名單中撤離的規模和影響對中國來說還是相對較小,同時還並沒有直接影響半導體和科技終端行業,但是我們也需要警惕這次是由政府層面發起的在華日企的行動,做好風險預案。
  • 名企史丹利撤離深圳,員工:拿了錢面帶微笑離開
    導讀: 「我工作二十多年了,解散賠償這麼高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可以這麼說,我們工廠沒有一個人是悲傷的。」站在園區門口,一位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的經理如是說。就在兩天前,這家工廠剛剛被解散。
  • 2019年新加坡、香港、廣州、深圳的經濟增速、GDP對比
    2019年,深圳、廣州、香港、新加坡的經濟增速、GDP都正式公布了。這四個城市(新加坡雖是國家,但也是城市)的經濟增速雖然差異很大,但經濟總量已經差距不大,究竟誰的前景更好呢?接下來,南生給大家一一梳理。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
    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新加坡住房模式很香,但深圳可能沒本錢去學
    深圳又重提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了。 8月28日,"致敬深圳40周年 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產盛典",深圳住建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
  • 深圳何以為「新加坡模式」而轉身?
    來源: 中國經營報文/鄧海建9月1日,「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上了微博熱搜。追根溯源,這一說法來自近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的公開表態:「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思路分明,擲地有聲。很顯然,這不是決策主導部門的「閒來之筆」。
  • 深圳想學新加坡住房制度、購房政策、建組屋!
    這筆錢,如果在你賣掉組屋換公寓的時候是要還的。不過一般能換公寓的人,也不會在乎這個「零頭」。 這樣就能保證無論公寓如何暴漲,但新加坡組屋還是人人都能負擔的。
  • 一年制碩士,去英國、香港還是新加坡?哪裡最好?
    坡元/年新加坡科技學院:22000-50000坡元/年這只是一個平均的數額,因為專業不同,學費也是不同的,所以具體的費用要依據學生的專業而定。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既是為了實現夢想,也是為了拓展眼界,豐富內心世界。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而最近一段時間,史丹利百得也關閉了深圳工廠,並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但現如今又有不少外資企業選擇了關閉中國工廠,升龍科技就是其中一家。對於升龍科技,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熟悉,但升龍科技已經在國內市場發展多年了,在2005年的時候就成立了,企業主要生產半導體、線圈、電子陶瓷等產品,但這家企業卻是日本的一家子公司,早在1991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國內市場了,並在深圳等城市都設立了工廠,但現如今卻將位於深圳的工廠關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港媒:新加坡,中企的新灘頭堡
    香港《亞洲周刊》最新一期文章,原題:新加坡躍升中企灘頭堡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和去全球化趨勢加劇,「戰略轉移」行動成了中國應對多重挑戰的突破口。中國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科技金融和資產管理公司,紛紛把目光投向東南亞。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熱門首選。
  • 超千家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百億補貼下,日本學者:9成還在
    1700家,而且還是「排著隊」,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日企真在大規模撤離中國嗎?菅義偉政府會繼續推動日企這樣做?」不少中國網友都在問。1670家,是到7月底為止第二批申請工廠搬遷回國補貼的日企數量。在此之前的6月底,已有首批90家提出申請,其中87家獲批。兩批加起來,就是被不少媒體放上標題的「1700多家」。有關新任首相菅義偉「支持在華日企撤離」的猜測,加劇了這種感覺。
  • 8年補齊住房供需短板,深圳住建局:新加坡是榜樣
    「新加坡是榜樣」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公開表示,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承擔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使命,特別是去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深圳在政策上的「先行示範」作用更加突出。
  • 深圳一市,超越新加坡一國!新加坡還能追上深圳嗎?
    不但廣東富可敵國,連廣東下面的一個市單拎出來也能超越一些國家,比如深圳,超越的不僅是一些亞非拉小國家,連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也超越了!小編我年齡比較大,第一次聽說「亞洲四小龍」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初中,當時課本上的很多東西現在都已經還給老師了,唯有一句話深深烙在我的腦海深處,那就是「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當然,現在我們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
  • 繼華為三星撤離後,年入千億的日本巨頭也將離開深圳,是房價嗎?
    這意味著深圳繼三星,華為,中興之後,再次出現製造業巨頭公司的撤離。事實上,這家名叫升龍科技的母公司名叫村田製造所。其公司產業主要包含陶瓷電容器,感應器,陶瓷濾波器等等,這些都主要是汽車,手機,電腦等產品的所需零件。因此村田製造所可以說賺足了深圳人口袋中的錢財。就在去年,村田製造所的總營業額在996億元,淨利潤更是高達130億元,實力十分強悍。
  • 新加坡不再「效忠」英國,香港能學嗎?
    換言之,「一國兩制」看似成為了香港「去殖民化」的最大障礙。因此,陳教授認同「從一開始,在香港去殖民地化就是不現實的」。類似的說法並不罕見。早於2015年,民建聯創黨主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回應前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有關「香港未依法『去殖民化』」的言論時曾表示: 「有說法指要『依法』去殖,但基本法裡似乎找不到很多去殖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