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戰場上,已經幾乎不會出現曾經橫行天下的「徒步步兵」。以美國陸軍為例,就連空降兵部隊也配備了大量悍馬車,不少美國士兵甚至不願意徒步行進,在美軍內部訓練中,長途跋涉訓練已變得越來越罕見,甚至變成了一項無關緊要的訓練科目。這種情況下,不少人認為,現代軍隊的士兵已經不需要體能訓練,士兵只需要掌握武器射擊、電子通訊和戰術協同等專業技能即可,甚至以此為藉口大肆批評我軍的訓練模式。那麼,現代步兵究竟需不需要體能訓練,這到底是毫無意義的行為還是必不可少的訓練科目?
我國陸軍明確給出了答案:需要,並且非常重要。現在來看,我軍的機械化、摩託化水平已經接近美國,早在幾十年前我軍便完成了雙腿到車輪的轉變,如今的作戰步兵可以搭乘92式步兵戰車、89式裝甲運輸車、04式步戰車在內的數款裝甲車輛前往戰場前沿,就連輕型部隊也做到了人人有車開。這種情況下,我軍仍然保持了高強度的步兵體能訓練項目,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對不少科目進行了加強。在此輪軍改之前,大部分摩託化步兵日常訓練只需要跑5公裡,原因是摩託化步兵離開無防護重型卡車後需要徒步奔襲五公裡進入戰場作戰,而轉型為機械化之後,訓練強度不降反增,直接將原先的5公裡項目變為8公裡,確實讓不少士兵苦不堪言。
那麼,體能訓練的意義究竟在哪呢?在美軍的作戰思路中,美軍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獲得百分之百的制空權,這種情況下美軍自然可以依靠裝甲車輛機動。我軍的戰術基本建立在「拋棄幻想,準備打仗」的背景之下,而且我軍從來沒有美軍這麼自大,一直將戰術指標定在「有限制空權與制信息權」情況下。也就是說,我軍認為開戰後空軍不一定能夠為所有作戰部隊提供防空掩護。這種情況下,如果我軍過度依賴裝甲載具,就很容易被對手針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沒有防空掩護的伊拉克裝甲步兵部隊被對手的武裝直升機、對地攻擊機、轟炸機在內的多型軍機輪流打擊,裝甲車輛根本無法抵達戰場。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腿完成戰術機動,到達指定坐標構築工事。可以說,我軍為步兵配備的裝甲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進攻作戰,而體能則是士兵在防守作戰中的最佳戰友。
其實,美軍也沒少因削減體能訓練而遭受重創。在非洲的一次特種作戰任務中,美軍特種部隊的載具 被對手反器材步槍摧毀,而美軍在該地區並沒有部署多少力量,想要調兵去救助這支部隊至少需要12小時。這種情況下,美軍特種部隊只能拖著自己受傷的戰友徒步十幾公裡前往附近的友軍陣地。如果讓美軍常規部隊來執行這種撤離任務,體能恐怕就要出現很大問題,甚至不可能成功。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技術裝備十分重要,但如果過度依賴技術裝備,最終一定會吃大虧的。
此外,現代戰場的地形也十分複雜,並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車輛通行。在複雜山區、泥濘地形或者乾脆是高原地區條件,車輛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正常使用,只有極少數全地形車能夠正常使用,至於動輒十幾噸的步戰車更是想都不要想。如果士兵沒有足夠的體能儲備,便很難在複雜地形下作戰,更別奢談打勝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