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希特勒為什麼能夠勢如破竹?

2021-01-08 呂海峰專欄

呂海峰

話說,只要我們說起二次世界大戰,相信很多人、就會想到在它即將爆發之前的一場戰役,即:波蘭戰役。而就在這場戰役當中,希特勒的軍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甚至就如一隻猛虎一樣,直接就將波蘭這個國家給一口吃掉了。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穿越歷史的硝煙去查看一番。

首先,我們先回憶一下波蘭戰爭即將爆發之前的時代背景。也就是當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戰敗之後,它就不斷被迫割讓著自己的大片土地,而其中,就有一個原本是德國的地方——但澤,卻被劃歸到了波蘭,並被波蘭闢為了一個自由市,而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更是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甚至,其中位於「波蘭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都成為了一片已經遠離德國本土的飛地。因而,很多德國人對此始終都是耿耿於懷,不能釋然。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希特勒上臺之後,他就發誓要改變這一切。因此,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很快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當中的受辱者,變成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帝國。

此後,就由於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即:「綏靖政策」,法西斯德國終於到了該露出自己獠牙的時候了,於是,在經過了希特勒一番精心的策劃後,德國正式拉開了攻擊波蘭的序幕。1939年3月21日,德國首先向波蘭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它:立刻將但澤重新劃回德國,並且,德國有權在「波蘭走廊」內修築公路、鐵路。但是,德國的這一最後通牒卻被波蘭嚴厲拒絕了。加上,就在希特勒對其發出最後通牒的當天——3月21日,當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於31日給予波蘭安全保證的情況下,波蘭就更加堅定了要誓死和德國對抗到底的決心。

於是,當1939年4月3日的太陽剛剛升起之後,德國的最高統帥部就頒布了一份《關於武裝力量一致準備戰爭的訓令》。隨後,在1939年9月1日04:45分,德軍就開始聯合其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一起殺入了波蘭。然後,儘管英國和法國也立刻兌現了自己對波蘭的承諾,要求德國在48小時內撤出波蘭領土。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它們的要求根本沒有任何實力作為自己的後盾,也就是類似於咱們現在的吹牛逼。因為,最後德國不但沒有撤,反而將它們兩個國家都打的是狼狽不堪,自顧不暇。

當然,這是後話,咱們再看一下波蘭戰役當中、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首先,我們從德軍的角度看,德軍指揮部為了實現突襲波蘭的目的,它早就預先從兩個方向上以一種隱蔽推進的方式部署了相應的部隊,即:在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方向,它悄然集結了由21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群,並下轄第3集團軍(司令官屈希勒爾上將)和第4集團軍(司令官克魯格,下轄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總指揮官為馮·博克上將;在德國西裡西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方向,它悄然集結了由33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群,並下轄第14集團軍(司令官李斯特上將)、第10集團軍(司令官賴歇瑙上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官布拉斯科維茲上將),總指揮官為龍德施泰特上將。而這兩個集團軍群還分別有第1航空隊(司令為凱塞林將軍)和第4航空隊(司令為勒爾將軍)提供空中支援。當然,如果我們從總體上看,德國針對這一戰役先後共投入了44個師,其中有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共計88.6萬人,如果,我們再算上預備隊則兵力為62個師,160萬人。

然後,咱們再看波蘭軍隊,由於德國對它的作戰威脅,所以,它也對戰爭迅速做出了相關的反應,即:波蘭統帥部首先就制定了一個代號為「西方計劃」的對德作戰方案。但是,由於其在人數和武器裝備上相對於德國而言都大為遜色,所以,當時它只能出動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託化旅,近80個民防營,輕型坦克220輛、超輕型坦克650輛、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407架飛機。此外,還有波蘭海軍的16艘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總兵力大約有100萬人,而最高司令官為斯米格威-羅茲元帥。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實際上,還沒有等波蘭的武裝力量全部集結完畢,德國的大炮就已經打過來了,所以,一時間搞得波蘭是極為被動。

於是,我們只見此時,德軍的轟炸機群不斷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就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梁。幾分鐘後,波蘭人便第一次嘗到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來自於空中的死亡滋味。而他們的邊境上也是萬炮齊鳴,德軍的炮彈如雨般傾瀉到了波軍的陣地上。緊跟著,德軍的地面部隊就從北、西、西南三個方向發起了對波蘭的全線進攻。

同時,曾經停泊在但澤港,假裝對波蘭進行友好訪問的德國戰艦「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也突然向波軍基地開炮。於是,波軍是猝不及防,大約500架的飛機竟然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在了機場。而無數的火炮、汽車及其它輜重,更是還來不及撤退就被徹底摧毀了,隨後。德軍就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託化部隊為先導,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的防線。

緊跟著,等到了當天上午的10時,也就是1939年9月1日的10點,德國元首希特勒就已經興奮地向德國國會宣布,帝國的軍隊已攻入波蘭,德國進入戰爭狀態。並且,他宣稱,「從現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名軍人,我又穿上這身對我來說最為神聖、最為寶貴的軍服。在最後的勝利之前,我決不脫下這身軍服,要不就以身殉國。」於是,希特勒的演說還激起了議員們一陣陣狂熱的掌聲。

隨後,德軍就以閃電式的速度,始終都讓波蘭軍隊處於一種被動挨打的境地。當然,這不僅僅是波蘭人,也是當時全世界都第一次領教「閃電戰」的滋味。而這種戰術也絕對是希特勒的「原創作品」,並通過波蘭戰役而享譽全世界。所以,就有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曾經就此指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波蘭軍隊的總統)的思想相對於希特勒而言,至少落後了80年。」

此後,等到1939年9月6日,伴隨著波蘭軍隊的總司令斯密格萊.利茲元帥下令波蘭所有部隊撤至維斯瓦河以東,組成了維斯瓦河——桑河防線之後,波蘭政府就如一隻倉惶逃竄的兔子,迅速撤離了波蘭首都——華沙,並遷往了盧布林。於是,很快大局已定,即:波蘭戰役最終以希特勒的勝利而收尾。(呂海峰)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閃電戰開篇之役「波蘭戰役」!
    德國稱為波蘭戰役波蘭稱其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最終特勒即命令軍方擬定入侵波蘭的計劃—白色方案,並於4月3日予以批准了波蘭戰役方針,不久德國廣播公司宣布波蘭否決了德國的提議,因此談判終止。
  • 波蘭戰役德軍速勝背後 二戰中德國最大的軍事冒險 希特勒都心虛
    但在輝煌勝利的背後,波蘭戰役實際上是納粹德國二戰中非常大的一次軍事冒險,德國內部很多將軍都嚇得串聯起來要刺殺希特勒以阻止戰爭爆發了,因為在整個波蘭戰役期間,德軍在西線僅有23個步兵師的二線部隊,面對絕對優勢的法軍,可以說是不堪一擊。
  • 希特勒為什麼決定入侵史達林格勒?前期勢如破竹的德軍為何會在此...
    那你可能就會想了, 這希特勒為什麼要決定揮軍入侵史達林格勒呢? 受到前線勝利的鼓舞, 德國統帥希特勒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史達林格勒,一路突進高加索,想要以此來快速解決東邊這個對手 。 那為什麼希特勒要選擇史達林格勒呢?
  • 百大血腥戰役之閃擊波蘭
    波蘭方面  共投入7個集團軍、4個戰役集群、870輛坦克和裝甲車、400餘架飛機,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託化旅,總兵力達到100萬人。  蘇聯方面白俄羅斯方面軍和烏克蘭方面軍  1939年9月1日4時40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託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數量龐大但裝備陳舊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
  • 從歷史看波蘭,為什麼是歐洲的擦腳布?波蘭是怎樣一個奇葩國家?
    在捷克最危急的時候,波蘭出兵反倒佔領了他們之間爭議的切欣地區。1939年,希特勒目光終於投向波蘭,準備解決波蘭的問題。希特勒說:波蘭人你們把但澤走廊還我,咱倆一筆勾銷。波蘭人一聽便否決了。希特勒氣壞了,就準備動手開戰。開戰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一個是英法的態度,還有一個關鍵是蘇聯。
  • 簡要阿道夫·希特勒一生
    1933年1月30日,當時連任德國總統的興登堡,任命參選總統失利的希特勒為總理,隔年8月,興登堡去世,通過投票表決,希特勒繼任總統,開始集大權於一身,並自封元首,德國就此進入了第三帝國時代。希特勒上臺後,逐漸擺脫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帶領德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蹟,同時延長假期提高百姓福利,甚至為了讓每個德國人都擁有自己的汽車,而號召組建了大眾汽車,百姓過得自在,希特勒的支持率也就不斷地上升,經過幾年的韜光養晦,德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打印度,那麼當初為什麼不讓日本進攻蘇聯呢?
    二戰開始後,蘇聯一路勢如破竹,橫掃歐洲,就連法國都投降了。不過德國在面對英國的時候,遇到了麻煩。於是德國調轉槍口開始對付蘇聯,可是,局勢也沒有像希特勒想的那樣發展,尤其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後,形勢逆轉了。
  • 波蘭戰役兩天後,蘇聯仍按兵不動,德軍司令部:只沿鐵路線進攻
    波蘭戰役爆發之後不久,希特勒便開始秘密催促蘇聯,從東部進攻波蘭,按照合約,蘇聯應該在恰當的時候從東面向波蘭發起進攻,但是史達林似乎並不著急,這是因為蘇聯高層認為這場戰爭有可能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演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陣地戰。
  • 狂妄自大的波蘭,面對德軍閃電戰竟只撐了18天!閃擊波蘭戰役
    一戰結束以後波蘭作為歐洲中部的一個新興地區強國,一度打敗了蘇聯,從德國身上奪取了半個西裡西亞地區,1938年波蘭出兵搶奪特申並使用手頭僅有的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玩了一出障眼法,唬得小鬍子希特勒錯誤估算了波蘭的力量推遲了進攻波蘭的時間,然而一年後德國僅僅只擁有18天就消滅了這個令人厭惡的波蘭。
  • 二戰序幕之戰波蘭戰役,世界上第一次運用閃擊戰
    希特勒和他的親信認為英法不會為波蘭向德國開戰,而在1939年4月28日終止波德互不侵犯條約。因為波蘭對它的保安開始關注,法國和波蘭在1939年5月籤定一個協議,法國承諾會在波蘭侵入後15日內加入戰爭,援助波蘭。英國和波蘭在1939年8月25日籤定成為軍事盟友的條約。
  • 歐洲戰場第一槍:二戰波蘭戰役全解析
    龍德施泰德德軍的戰役進程出奇的順利。在9月3日英、法向德國宣戰的同時,波軍的邊境防線已全面崩潰,成百上千輛德軍裝甲車輛像波蘭縱深推進,其中的第14集團軍進展神速,已經率先完成了戰役目標,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被攻佔,守衛克拉科夫的希林格集團軍被迫後撤到尼達河——杜納耶茨河一線。
  • 波蘭新納粹慶祝希特勒生日惹眾怒!
    在這個二戰期間曾被納粹德國嚴重摧殘的國家,政客和民眾紛紛強烈譴責這種宣揚法西斯主義、美化希特勒的行為。與此同時,波蘭國內近年來不斷抬頭的極右翼和新納粹主義勢力也再度引發關注。  這段偷拍的視頻由波蘭最大的私人電視臺TVN於上周末播出。畫面中,一群新納粹分子在波蘭西南部的森林裡慶祝希特勒誕辰128周年。他們身穿納粹軍服,行納粹禮,並高呼「希特勒萬歲」。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1910波蘭才在協約國的幫助下復國,總之可以說俄國與波蘭之間的恩怨是長期的並不是一時的。波蘭戰役爆發前的世界局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之後割讓了大量的領土,其中就有一塊戰略要地劃給了波蘭,通過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德國一分為二,這讓德國人對此耿耿於懷。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波蘭的消失與重現,從蘇德密約看納粹德國的結局
    在1940年德國開始「西方戰役」以前,無論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認為德國會向東方進攻下去的,儘管他們給予波蘭名義上的支持。從1939年3月到次年的「西方戰役」,英法兩國都在靜坐,有記者把這種姿態稱為「靜坐戰」(德語Sitzkrieg),用與「閃電戰」(德語Blitzkrieg)相對應的文字遊戲來嘲諷。
  •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攻打中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文/六六歷史故事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由德國主動發起,以進攻波蘭為開端,以德意日法西斯等為主要參戰國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展開的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從攻打波蘭開始,很快就將戰火蔓延至整個歐洲,然後又迅速轉向了亞洲戰場,足以看出德國的實力是多麼可怕。 納粹首領希特勒作為德國法西斯勢力的領導者,指揮了所有的戰爭,是所有反法西斯國家最痛恨的敵人。希特勒非常的聰明,擁有最高的指揮權,就在他迅速佔領了整個歐洲後,卻沒有攻打落後的中國,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以當時德國的軍事實力,打中國絕對是一打一個準。
  • 在波蘭戰役爆發前,德國和波蘭各自實力如何?波蘭真的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爆發之前,英國和法國對于波蘭的實力是抱有樂觀看法的。就如同戰爭爆發後,已經七十歲高齡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在9月3日對德國宣戰時所說的那樣:「我深信在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希特勒主義被毀滅和一個解放的歐洲重建起來。」然而事實是德國在一個月內就把波蘭擊敗了,英法眼中強大的波蘭在戰爭中就和多米諾骨牌一樣被希特勒打倒。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為什麼一定要進攻蘇聯?
    早在納粹德國閃擊波蘭前,希特勒和史達林這兩大冤家都進行了相互探底,希特勒一直摸不透史達林的心思,最擔心的是一旦歐洲開戰蘇聯很有可能背後扎刀、下山摘桃,因此,希特勒通過駐蘇聯大使館向史達林表達了友好的信號。
  • 希特勒殺猶太人因仇視蘇聯?
    魏瑪德國把一戰的老元帥興登堡選出來當總統,興登堡的宣傳畫上面就只有一個詞「救星」,然而「救星」卻沒有能夠救德國。後來希特勒上臺,納粹黨競選的招貼畫上就是很憔悴的一群人,下面的口號是「我們最後的希望希特勒」。  德國人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希特勒。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希特勒當上總理的那次大選,納粹黨實際上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
  • 從希特勒上臺到閃擊波蘭,全球規模最大的戰爭,二戰是如何開始的
    隨後,右翼聯盟邀請納粹分子進入政府,而希特勒則以其擔任總理職位作為條件。政治家們自信能夠控制這位納粹領導人,並最終接受了希特勒的條件。就這樣,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武裝部隊原本是可以阻止希特勒上臺的。事實上,在魏瑪共和國極其短暫的生涯中,軍隊往往能夠左右政府的一切政策走向,甚至決定其內閣人員的組成。即使是在1933年後,軍隊仍然可以在戰爭爆發前夕解除希特勒的權力,如果他們意識到戰爭會遭到失敗,發動一次軍事政變可以使高度集權的納粹政權在半日內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