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DNA大檢測——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
眾所周知,在龐大的漢字家族裡,有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者,他誕生於殷商時期,影響著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的發展。他就是——甲骨文!那麼,甲骨文和我們今天書寫的漢字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呢?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
-
《全部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
《全部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甲骨文學習攻略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也是我們書法愛好者最喜愛的書體之一;可很多書法愛好者苦於甲骨文的特殊性,想學而不敢學,怕鬧個能寫出卻認不出的尷尬場面。本文從其他渠道分享過來《甲骨文對照表》,給甲骨文的書法愛好者作個學習參考。同時給予三條學習識別甲骨文的4條建議。
-
史上最常用的篆體字和漢字對照表(高清收藏版)
我們現在通用的漢字,起源於秦始皇時統一起來的漢字(篆字)。比較一下後,也許有人認為兩者之間似乎毫無關係。
-
今古漢字對照表
今古漢字對照表一 巖同巖、時同峕、野同埜、幣同幣、舊同舊、麗同麗、賢同賢、戲同戲
-
帶你了解漢字文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帶你了解漢字文化:漢字形體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漢字的形體,即漢字的字體,是指漢字在書寫或印刷上的體態形式。漢字從 產生到現 在,雖然沒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漢字的形體卻一直按照從繁到簡的規律發展演變著,逐漸由直接 表意的圖形變成了間接表意的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
-
漢字的故事(2)——甲骨文
談起漢字的歷史,必然離不開甲骨文。
-
國圖舉辦甲骨文記憶展 探尋古文字的秘密
一進入北京國家圖書館甲骨文記憶展廳,古樸的布置和光影就讓我們瞬間步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仿佛可以通過展廳還原的甲骨佔卜場景與古人進行思想的對話。近日,國家典籍博物館年度大展——甲骨文記憶展覽舉辦,帶你一探甲骨文的秘密。
-
甲骨文是華夏漢字的嬗變?商朝周朝載體多樣化時起中介作用
河南殷墟發現大量甲骨文、山東濰坊濟南等地也發現了大量東夷骨刻文,可見商朝時甲骨文已經使用得比較多了。龜甲、獸骨上面刻畫文字,古人們捨棄容易刻畫的木材、陶瓷、竹片等材質,顯而易見,追求的是保存時間久的效果。
-
二年級小學生認甲骨文?學完《「貝」的故事》,孩子會愛上漢字!
二、了解甲骨文在課前,我給孩子們出示了幾個簡單象形字的甲骨文字形,讓孩子們,猜一猜,認一認。之後告訴孩子們,之所以他們能快速準確猜出生字,是因為這些象形字,像畫一樣的符號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一般呢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安陽,發現的有4500多個。
-
高金平:推廣普及甲骨文是最有效的研究與傳承
2014年5月,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誌,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 這兩段講話一是說甲骨文是漢字「根脈」,二是說「中華基因」,可見得習總書記對甲骨文研究的重視。他在2016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重視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
2021年每日幹支與農曆日期對照表
2021年甲骨文檯曆將會增加每日陽曆,陰曆和幹支對照。方便有關人士參考使用。
-
【漢字講座】(1)漢字是通往知識與智慧大門的階梯
所以周繼殷後,已經沒有人能完整掌握漢字構字的全部真義,這從甲骨文完全符合「六書」而金文特別是籀文、大篆大多違背「六書」而不知所云,可以得到印證。及至秦有天下,丞相李斯等人作小篆統一文字時,距商已有近千年之久,距「六書」真又遠矣,所以所制小篆字形背離「六書」的情況更嚴重,很多已完全無從解讀。
-
「有趣」的甲骨文!
在《千字文》中的很多文字,實際上在已發掘的甲骨文字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馬博士基於文字的演化和構成,自己解讀了一部分文字,並將其寫成了甲骨文。仔細的翻閱已經解讀的甲骨文,經歷了3600年的漫長歲月,竟然有一些文字,從甲骨文開始,歷經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的演化,到現在的簡化漢字,竟然幾乎沒有變化!仔細的找找,能從1500個甲骨文字中找到不下20個字個字,竟然亙古未變!
-
漢字不是象形文字
漢字的象形文字論起源於西方,是18世紀一些歐洲漢學研究者的無知淺薄皮相之論,而且一些鼓吹者邪惡且是別有用心。第一,漢字並非起源於象形文字。郭沫若早就指出過,漢文字起源於陶器石器的契刻符號,起源於抽象符號而不是圖畫文字。
-
日知丨甲骨文幹支表
目前見到的最完整的幹支表是刻在屬於黃組的一塊牛胛骨上的,即《合集》37986。對於商代行用幹支紀日法,沒有學者表示懷疑。幹支紀日法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用幹支紀日不會發生錯誤,不會造成重疊。這種紀日方法一直延續到今天沒有間斷。幹支表之一(合37986,黃類)
-
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的一個漢字:被誤會二千年,甲骨文揭開真面目
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銘刻著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而每一個流傳下來的漢字,歷經數千年歲月的反覆捶打,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基因,是中華民族之魂。 1840年之後,中國迎來百年屈辱,在與西方列強外交時,中國一個承載了沉重歷史的漢字引起西方人高度不滿,於是藉助第二次鴉片戰爭勝利之機,英國人竟在《中英天津條約》正式條約中提出禁止中國在對英文件中使用。那麼,這個漢子究竟有何特別之處,最初本意又是什麼?甲骨文出土解開了謎團,顛覆了傳統認知。
-
為什麼叫漢字呢?
甲骨文1文字的產生———甲骨文據考證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在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出現。甲骨文2文字的演變由最初商朝的甲骨文,經過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漢字一般認為是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交流紐帶。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其實是錯的」
聲符是表音,所以把它稱為意音文字,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其實是錯的。」 文丨周生 2019年為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0月22日開始,為期兩個月的「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於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近190件甲骨、青銅、玉石、書籍實物,講述甲骨被發現的過往,重溫甲骨文背後的商周文明。
-
甲骨文的風格及演變
甲骨文所刻的內容主要是當時的卜辭及與佔卜有關的文字,所以甲骨文又叫「卜辭」。古代一般把刻字稱為「契」,因此又叫做「契文」、「股契」或「殷墟書契」等。甲骨文是目前被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確定地說,它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因為除甲骨文之外,當時還有簡書和帛書。《尚書·多士》中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甲骨文字中即已有「冊」字和「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