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舉辦甲骨文記憶展 探尋古文字的秘密

2021-01-07 中國文明網

  一進入北京國家圖書館甲骨文記憶展廳,古樸的布置和光影就讓我們瞬間步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仿佛可以通過展廳還原的甲骨佔卜場景與古人進行思想的對話。近日,國家典籍博物館年度大展——甲骨文記憶展覽舉辦,帶你一探甲骨文的秘密。

  甲骨上刻寫的文字即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它不僅為史書記載的殷商王朝提供了真實可考的證據,更將那個時期的社會百態一一呈現。國家圖書館創建之初的京師圖書館時期就重視甲骨的收藏,現藏甲骨35651片,收藏量約佔存世總量的1/4,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單位。此次展覽特從國家圖書館3萬多件甲骨館藏挑選出65件代表性珍品,展出甲骨數量之多,極為罕見,具備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時代特徵。其內容除常見的祭祀主題之外,還包括農業、田獵、氣象、疾病、生育等各種主題。另外,本次展覽展出的甲骨類型多樣,覆蓋範圍廣,除了龜甲之外,還有牛肩胛骨、人頭骨等多種類型。

  展覽採取講故事的方式,介紹甲骨的發現歷史,用廉價龍骨、一字千金、殷人刀筆、考釋甲骨、尋找出處、證明商王、考古探秘、震驚世界等8個故事,配合模擬場景,將甲骨從中藥藥材到信史資料、從私挖盜掘到科學發掘的命運變遷娓娓道來。

  展覽還顧及了對甲骨有進一步深入研究需求的參觀者,特甄選了50餘種甲骨文研究歷史中頗具裡程碑意義的代表著作。這裡面既有董作賓、胡厚宣、郭沫若等甲骨金石大家的著作,也有海外漢學家、考古學家對甲骨的研究著述,既有殷墟考古的挖掘報告,也有甲骨文研究資料的彙編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特別注重互動性和體驗性。在展廳內,有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區域,這是專門為參觀甲骨文記憶展的人準備的互動區域——甲骨姓屬林。在這片甲骨姓屬林中,每一片懸掛的綠葉上都有一個甲骨文的姓氏或者十二生肖屬相,旁邊的展板上設有甲骨文姓氏、屬相和現代漢字的對照表。通過一片片姓氏、屬相之葉讓觀眾參與到找姓氏和屬相的互動遊戲中來,從而認識和自己信息相關的甲骨文。(如圖:觀眾辨識甲骨文。張 鵬攝)

  二層展廳還設置了「學童識字」區域。區域內設置了一臺甲骨文臨摹列印的觸屏,孩子們可以在觸屏上臨摹學習甲骨文,並將自己的作品列印出來帶回家。(記者 王珏)

  小貼士

  甲骨文記憶展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五、六號展廳

  簡介:展覽分為重現的文明、神奇的文字、傳奇的王國、探索的旅程四個單元。以甲骨的發現為起點,通過多層次、多種方式的詮釋,深入淺出地探尋甲骨背後的秘密,揭開甲骨文的神秘面紗。

  門票:展覽免費開放,觀眾可持有效身份證件或國家圖書館讀者卡參觀。

  今年年底結束。

相關焦點

  • 國圖、首圖開放時間看這裡
    國家圖書館13日透露,農曆除夕至初二,國圖每天9時至16時開放,初三至初六每天9時至17時開放。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除夕到初二這3天,國圖部分閱覽室暫不開放。另,初四和初六兩天,提供閉架服務的部分閱覽室暫不開放。具體情況可查看國圖網站通告。
  • 國圖發布春節活動:館長初一開門拜年 讀者現場書寫春聯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國家圖書館獲悉,2020年春節,國圖將延續大年初一館長拜年的傳統,並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新春年俗展、迎春音樂會,開展猜燈謎、寫春聯等年俗活動。除夕至初二及元宵節當天,總館南區外文文獻第一閱覽室內將懸掛燈謎燈籠,舉辦英文燈謎活動。初一至初三及元宵節,總館北區中文圖書閱覽區、中文圖書借閱區也將舉辦「燈謎過大年」「讀經典 猜燈謎」等活動。除夕至初六,少年兒童館將面向小讀者舉辦寫福字、寫春聯、做鞭炮、制燈籠、經典故事展映及非遺傳統技藝體驗等活動。
  • 沉迷古文字,感受國學美
    楊泉展示他書寫的古文字   核心提示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對普通人來說就像「天書」。但阜陽青年、國學愛好者楊泉卻沉迷其中,他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研究甲骨文、金文和篆書,並堅持每天書寫。目前,他能夠熟練掌握700多個甲骨文、金文的讀音和釋義,篆書識字量更是達到4000餘字。對國學產生興趣,邊打工邊學習楊泉大學畢業後,進入阜城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從事的是技術工作。2007年,楊泉去拜訪亳州的一個朋友。
  • 一「蠢」值十萬 古文字學者蔣玉斌破譯「懸賞」甲骨文
    原標題:一「蠢」值十萬 古文字學者蔣玉斌破譯「懸賞」甲骨文   後來,蔣玉斌考上了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研究生,順理成章選擇了甲骨金文文獻方向,師從古文字專家董蓮池教授學習古文字,主要側重甲骨文。那時,蔣玉斌常到恩師董老師家借書,對哪本書感興趣了就特意去找,再抱回家來讀。
  • 美國發現的古文字為何與中國甲骨文一致?
    2015年,考古學家在美國懸崖壁畫發現了神秘奇特的古文字。經考據,這些文字竟然是中國的古老文字——殷商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美國多州發現殷商甲骨文遺蹟。古老文明之間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其實在這之前,對於印第安人的起源問題一直有這樣兩種假說:「殷人東渡美洲說」和「蒙古人種移民說」。有很大一部分學者認為,早在距今40000年到18000年前,由於白令海峽處於結冰期,從而形成了一條天然通道從亞洲通向美洲,隨後亞洲的蒙古人便從白令海峽遷移到了美洲地區,這也是如今印第安人是黃種人的由來。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記者邊鈺攝)中宣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有何動作?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  此後,四川大學成立的古文字研究室,與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並稱國內古文字研究的「四大重鎮」。甲骨文研究 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彭裕商教授介紹,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一大主要方向就是甲骨文研究。其中,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  甲骨文的排譜系聯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基礎工作。
  • 韓天雍會長主持召開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會議
    2020年12月14日上午9點,浙江省甲骨文學會在曲院風荷內美術館召開會長會議,會議由韓天雍會長主持。接著,韓天雍會長作了2020年工作總結報告:2020年2月浙江省甲骨文學會與劉江藝術研究會聯合主辦「抗擊疫情,風雨同舟」網絡書法展,並組織39名藝術家向省慈善聯合總會捐贈作品44件;2020年8月舉辦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古文字書法網絡展;2020年9月我學會已在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上線並定期進行信息更新。2020年浙江省甲骨文學會微信平臺發布25期相關主題推送。
  • 讀書丨古文字綜合類工具書簡介
    所收的古文字以音義明確的為原則,共收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的字頭約三千個,字頭按《説文》順序排列。各家考釋有分歧的,斟酌情況擇善而從。字表分三欄排列,次序為殷、西周、春秋戰國。字形排列,既有形體演變的對應關係,又依時代先後為序,不受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及其他種類的限制。表中選用的古文字字形約一萬多個。中華書局重印本後附張亞初《〈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訂補》。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2020)在我校開幕
    她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古文字的研究,國家有關部門專設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專項,重點支持相關研究工作,以保證「冷門」不冷、「絕學」不絕。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籌辦中國古文字學第二十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的一件大事。河南大學一直都很重視古文字專業建設,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始終是河南大學的特色學科。
  • 直播講稿:古文字「春」字解讀
    春字,從甲骨文到現在的楷體,字的形體變化非常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日」字符沒有變,這就是「變中不變」的秘密,也是「人雖變但道不變」的秘密。至於西漢經學家、高官大儒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說:「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個 「不變」是另一層意思,他說天變了道就變了……其實這是他還沒有弄究竟、弄明白「道」真正是什麼,與我以「春」字三千多年來共同的「日」字符「不變」是不同的境地。
  •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啟動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發掘蘊含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揭示古文字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創新轉化成果,服務時代需求。
  • 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廣圖舉辦
    研討會現場(攝影:劉智)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曾茜 丁曦)12月16日,「『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辦,該研討會由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
  •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
    2019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致賀信。為深入貫徹落實賀信精神,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
  • 「大美甲骨文」——甲骨文書法高校巡迴展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
    12月11日上午,「大美甲骨文」——甲骨文書法高校巡迴展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由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研究院、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學院、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研究所共同承辦,甲骨文世界之旅研究院協辦。
  • 考釋古文字之方法
    考釋古文字不但是方法問題,也是看古文字的價值問題,過去談中國文字,主要是《說文解字》,後來古文字資料慢慢增多,但研究《說文》的學者和研究古文字的學者往往彼此不了解情況。而研究古文字者,認為古文字有很多資料,可用來糾正《說文解字》,證明《說文》學者研究的錯誤。相對地亦有很多人不相信古文字,認為有些考釋很荒唐,這是因為古文字學者,有些缺乏傅統《說文》學基礎。
  • 新書丨朱歧祥:《亦古亦今之學——古文字與近代學術論稿》
    《亦古亦今之學——古文字與近代學術論稿》作      者:
  • 《口述國圖》北京首映儀式在國家圖書館舉行
    2020年1月2日,由國家圖書館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北京首映儀式。  饒權在致辭中表示,圖書館是民族記憶棲息之地,國家文脈賡續之所。我們要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首先要從我們自身做起,要滋養圖書館員的心靈,培育圖書館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