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全部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甲骨文學習攻略

2021-01-08 簡之書院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也是我們書法愛好者最喜愛的書體之一;可很多書法愛好者苦於甲骨文的特殊性,想學而不敢學,怕鬧個能寫出卻認不出的尷尬場面。本文從其他渠道分享過來《甲骨文對照表》,給甲骨文的書法愛好者作個學習參考。同時給予三條學習識別甲骨文的4條建議。

1、要深入學習甲骨文,光有《甲骨文對照表》是遠遠不行的,一是很難記住,二是多寫,記住的多半是自己經常練習的,那其他的呢?故此,我們學習甲骨文,要有本或幾本甲骨文的文獻書籍(推薦羅振玉先生、於吾省先生的著作)

2、甲骨文,在殷商時,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記載漢語的文字體系,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故此有其一定的結字規律;學習甲骨文的書友若能甲骨文結字規律入手,定然能事半功倍。(推薦《說文解字》)

規律:甲骨文結字,主要以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四種組成;什麼叫指事字,舉例子,如「谷」,有實實在在的物體,當時人們造出「谷」字,是通過「谷」的實體刻畫出來的一種符號,再如「上」,很抽象,沒有「上」的實實在在的物體,但人們又要表達出「上」的意思,於此當時人們達成「協議」刻畫出一個指定符號,代表「上」的意思,而後這些指定符號,就稱為指事字;指事字的特點,八個字「視而可識,察而現意」,如「兇」字意思要用一種符號表達出來,總不能瞎來,所以人們的智慧就在這裡,當時社會,猛獸啥的特別多,人們也多靠挖陷阱(下面有木刺)捕獵為生,這個獵坑是很危險的,故此人們用一個深坑「ㄩ」+危險物(如木刺)「x」組合成一個符號,表達「兇」的意思,也就是說,指事字可以理解為用某具體的事物(非天然)特點組成符號表達該事物上某一抽象的意思;什麼叫象形字?通過實實在在物體刻出一種符號,表達該物體的意思,如「日」字;什麼叫會意字?會意字是突破象形字與指事字被局限的格局,類似指事字但又有區別,指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區別在哪?會意字能被拆開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以獨立表意的文,故此會意字,又叫合體字,而指事字經不起被拆開;什麼叫形聲字?這個最難的,形聲字,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故此,要進一步掌握形聲字,學習者應宜先掌握好會意字、指事字、象形字。

3、學習甲骨文,應從易到難,逐步掌握,切勿靠死記硬背。

4、本文《甲骨文對照表》僅作參考學習,因為甲骨文極具斷代性,本文對照表逾越了這個斷代因素,有些字的寫法可能與書友之前所學過的不一樣,不打緊,都沒錯,斷代所致,自己去用心研習、考證下即可。

《全部甲骨文對照表》

謠言止於智者,有時是種妥協;朱熹書法就是遲來的真相

要學好草書,不可或缺的14部法帖,不學也要買來看

二人齊名,一個得晉韻,一個學晉不得,結果學晉不得的人贏了

中國48幅過億的書、畫作品,個頂個的研習珍品,美不勝收

相關焦點

  • 《全部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 漢字DNA大檢測——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
    他就是——甲骨文!那麼,甲骨文和我們今天書寫的漢字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呢?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
  • 甲骨文——漢字對照表
    甲骨文——漢字對照表 甲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 史上最常用的篆體字和漢字對照表(高清收藏版)
    篆書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收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其實是錯的」
    有金石學功底的王懿榮看到這些符號不尋常,鼓勵古董商們速速去大量購買這種「龍骨」,他願意全部收購。 1900年時,義和團運動蜂起,王懿榮投井殉國,他收藏的甲骨流散,但好在很大一批轉到他的朋友——《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手中,劉鶚研究了部分甲骨並出了《鐵雲藏龜》一書,之後學者孫怡讓又根據《鐵雲藏龜》寫作了《契文舉例》。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    針對古文字研究意義重大、學習難度大、研究門檻高、學術研究及人才培養並不特別理想的現狀,省委宣傳部去年推動成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中心協調返聘學科帶頭人彭裕商教授,面向全國引進人才、招收博士後,形成一個4人古文字研究團隊,力求做精做深古文字研究。  有關專家認為,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對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的重視和發展。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記者邊鈺攝)中宣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有何動作?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 國圖舉辦甲骨文記憶展 探尋古文字的秘密
    一進入北京國家圖書館甲骨文記憶展廳,古樸的布置和光影就讓我們瞬間步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仿佛可以通過展廳還原的甲骨佔卜場景與古人進行思想的對話。近日,國家典籍博物館年度大展——甲骨文記憶展覽舉辦,帶你一探甲骨文的秘密。
  • 日知丨甲骨文幹支表
    目前見到的最完整的幹支表是刻在屬於黃組的一塊牛胛骨上的,即《合集》37986。對於商代行用幹支紀日法,沒有學者表示懷疑。幹支紀日法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用幹支紀日不會發生錯誤,不會造成重疊。這種紀日方法一直延續到今天沒有間斷。幹支表之一(合37986,黃類)
  • 讀書丨甲骨文工具書簡介
    此版正編十四卷,合文一卷,附錄分為上下二卷,上卷收已釋但尚有爭議的單字,下卷收改訂和新增之單字,附有《引書簡稱表》和《檢字》。本版充分利用了已經著錄的41種甲骨書中所刊佈的資料,正編共錄定1723字(見於《說文》的有941字),附錄共收入2949字,全書共計收入甲骨文單字4672個,當時所見甲骨文已經釋定和未能釋定的單字基本齊備。
  • 高金平:推廣普及甲骨文是最有效的研究與傳承
    如果這孩子把這些甲骨文與現代漢字聯繫起來學習,把圖像與符號性漢字對接起來,這個孩子理解現代漢字就遠遠超過那些正在死記硬背現代漢字的在校學生。因為,她知道「隹」是鳥、「攵」是手持棍棒、「寸」也是手加指示符號、腳趾向前向後是不同方向圖形、「化」是正立於倒立的人形等。從這些學習中,她繼而再去弄清「月亮」怎麼訛變為「肉」,「青」的下部原來是「丹」,怎麼又變形為「月」等等這些漢字演化中的訛變現象。
  • 甲骨文的風格及演變
    甲骨文是甲骨文字的簡稱,即書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屬於商周時代佔卜、祭祀活動的記錄。甲骨文於1899年最先發現於今河南省安陽市郊的小屯村。這裡曾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後武王滅殷,這裡便成為所謂的「殷墟」,因此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
  • 「有趣」的甲骨文!
    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應該說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從佔卜或者祭祀用的龜甲上拓撲下來的,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這些決定漁撈、徵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成為研究中國古文字以及殷商歷史的重要資料。
  • 甲骨文和王懿榮
    甲骨文最早出土於何時,尚無定論。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此種說法如今存疑,詳見百度王襄詞條。)另當時藥店疏"龍骨"有規定,帶字的不要,所以不可能在藥中看到。範壽軒先將龍骨賣予王襄,王襄無力全部購買,餘下的範帶到北京賣與王懿榮。由於藥鋪老闆拒收上面有刻畫痕跡的龍骨,小屯村的農民就用小刀將上面的痕跡刮掉,以6文錢一斤的價格,將挖出的龍骨賣給藥鋪。
  • 美洲發現了甲骨文?商朝最早發現美洲?象形文字並不都是甲骨文
    最近不斷冒出一些新聞,《每日郵報》報導在美洲發現了甲骨文,並且有學者據此推斷,中國早在三年前就來到了美洲,並跟當地的土著居民有良好的互動,因此留下了這麼多的文字,這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的多。由於是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再加上是美國學者宣稱,所以讓很多中國人沸騰了,感覺這又要改寫歷史了,本著求真的原則,對於此次文章的宣傳內容做了探究,得出來一個結論:不是所有的象形文字都是甲骨文。
  • 「大美甲骨文」——甲骨文書法高校巡迴展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
    12月11日上午,「大美甲骨文」——甲骨文書法高校巡迴展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由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研究院、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學院、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研究所共同承辦,甲骨文世界之旅研究院協辦。
  • 羅振玉 | 飽受爭議的甲骨文書法第一人
    在《洹洛訪古遊記》中,他記載了殷墟的地形,甲骨出土情況,考訂其他出土物並繪簡圖,成為第一部實地考察安陽殷墟的著作,通過不遺餘力的收購,羅氏共搜集安陽出土的甲骨文3萬餘片,佔當時中外收藏的十分之三多,並先後編成《殷墟書契》、《殷墟書契菁華》,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 甲骨文與「龍骨」
    在中國的山東省煙臺市,有一座煙臺自然博物館,也叫中國地質博物館煙臺館,裡面有一個特殊的展廳,叫「甲骨文與王懿榮館」。
  • 漢字的故事(2)——甲骨文
    談起漢字的歷史,必然離不開甲骨文。
  • 董作賓:甲骨文的故事
    二十八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師事王國維,學習甲骨文。二十九歲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當研究生,為考古學會會員,兼編校《歌謠周刊》。一九二八年,董作賓赴洛陽考察三體石經並往安陽考查甲骨文出土的情形,撰文《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附呈試掘計劃書。自此,殷墟甲骨便與他緊緊連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