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所收集的張慧中老師書法作品
(尚柏 撰文)
張慧中老師是我遇到的平易近人、德藝雙馨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古樸莊重、率性灑脫,既有碑帖遺韻又有獨特風格,特別是長期為農民朋友書寫贈送中堂對聯,讓我領略到了他的正大書風和正直人品。張老師的書法既講究傳統格式,又不為當下展覽流行樣式所左右;作品內容主要來自國學經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把具有勵志、教化意義的傳統詩聯記錄下來送給親友」,這反映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品位的書法主張,因此我把收集的張老師書法作品和資料與書友共同分享。
張慧中老師筆名大華,字軒寧,甘肅省書協副主席兼楷書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陝西師範大學文學所特聘研究員,敦煌尚書院主講,白銀市書協三、四屆主席,出版設計、文創項目諮詢策劃人,中國書畫鑑定管理中心授證鑑定專家,素人文化慈善基金籌備組顧問。張老師出身耕讀門第,從小受到擅長書法並執教於農村學校的父親示範指導,他本人也曾任教於師範學校,後在省市文化部門工作。
張慧中老師曾就讀於北京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首屆書法碩士班、清華美院當代書法藝術研究班,黨校文化與社會發展專業研究生學歷,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第六屆、第八屆敦煌文藝獎,被中國書協評為「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張老師在擔任兩屆省書協副主席、三屆白銀市書協主席,既在書法創作方面帶頭示範,又常年協調組織臨帖展覽和各類主題展覽,邀請名家舉辦講座、為書法愛好者治印,得到了書法圈的一致讚揚。
張老師任職文化旅遊部門期間,宣傳地方旅遊景點,推介文化遺存和特色產品,主導組織面向基層的文物展書畫展和惠民演出,力推公共文化建設,建成三個「省級文明單位」和一個「全國公共文化示範區」。
通過央視和各級報刊媒體提升了城市文化形象,會同有關縣區和部門多次組織了全國性書展和本市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受到文化系統和社會各界廣泛稱讚,我在市縣和鄉鎮聽到好評,也看見了張老師作品和為枸杞小鎮、農村學校的題字,為他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所作所為感到高興和敬佩。一位愛好書法的農村退休老師說:「得到張主席的書法作品太高興了,他寫的東西都是積極向上的,都有出處,掛在家裡就把書香門風傳給了兒孫」。
有關資料顯示,張老師作品曾入選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藝術節聯展、群星藝術展,中國書協與中華書協(臺)「鼎盛和安」雙年展、張芝獎書展、草聖故裡及書聖故裡名家邀請展、「一帶一路」全國書法作品邀請展等展覽;1993年集聯「不到長城非好漢、敢教日月換新天」獲中華文化精粹博覽會優秀獎,被原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作品入刻成都「杜甫千詩碑」;作品交流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孔子學院、臺灣華藝會、聯合國民間組織協會、加拿大華文書局等處;
2013年美國舊金山市政府頒授「文化使者」,2016年作品交流於俄羅斯文化部、吉爾吉斯斯坦孔子學院、日本秋田縣;應邀在西安、北京、紹興、蕪湖等地參加交流展;作品刊載於《書法導報》、《美術報》、《讀者》、《中國書畫鑑藏》《書法報》等報刊,發表《書學絮語》、《敷文書院楹聯拾記》等書論文字和詩聯,有《大華書法》(一)(二)、《藝苑擷英》(張慧中卷)、《神融筆暢》等印行。
他還參加民政部救助中心義賣義捐等活動,七次向慈善、教育、扶貧部門和網絡機構作了捐助,被授予文化扶貧「惠農大使」獎章。張老師參加高校講師團和書法專題講座,解讀歷代碑帖和書論,指導文創產品製作,曾在《碑帖欣賞》等講座中提出並闡述「五要素」書法評判觀和「十關聯」(「碑帖指向、文史涵養,遊目萬象、流美一方」等)書學主張。
多次參加中宣部等三部委和省級宣傳文化部門及文聯機構 「三下鄉」活動,策劃舉辦「耕讀傳家」等書法展並參與書寫,向會寧、景泰、通渭、兩當、臨夏、臨洮等十餘縣區及省外農戶贈送書法作品400餘幅,得到了廣泛好評。張老師主張傳承經典、流美一方,注重文史學養和詩聯創作,研習古代碑帖,堅持筆耕不輟,不計名利、正直豁達,面向基層,惠農為民,是真正意義上接地氣、為人民群眾而書寫的藝術家。(尚柏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