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苦,能抗壓,3名武漢伢一路「跑著跳著」進清華

2020-12-22 荊楚網

長江網7月24日訊7月24日,長江網記者了解到,今年武漢市有3名田徑類體育特長生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和體育單招文化測試,被清華大學預錄取。他們之中,有兩人來自武漢一中,一個是跳高美少女邵雨琪,一個是400米跑健將孫佳豪,還有一人是來自武漢六中的「跳遠小王子」鄭成卓。

邵雨琪(左)與教練錢振華。記者劉嘉 攝

跳高美少女 看到「杆」就很想徵服

邵雨琪在唐家墩小學讀六年級時第一次接觸到跳高。當時,學校田徑隊教練把杆子放到1米高,邵雨琪很輕鬆地跨過去了。發現了這個好苗子,小學老師向武漢一中的田徑教練推薦了邵雨琪。

武漢一初和武漢一中對田徑特長生的訓練「不分家」,進入一初後,邵雨琪跟著教練錢振華開始了系統地跳高訓練,每天下午都要訓練近2小時。錢振華記得,剛見到邵雨琪時,他發現這孩子踝圍細,小腿很長,身體條件很適合跳高,更重要的是,「她很有跳高運動員的氣質」——只要一看到杆子,這姑娘就會冒出很堅毅的眼神,有武漢伢「不服周」的精神。訓練時,邵雨琪也總愛跟師姐、武漢一中學生簡菱瑤「較勁兒」,兩個人互相拼著練,成績都提高很快。去年,簡菱瑤憑藉跳高特長進入了北京大學。

邵雨琪在比賽中 。 邵雨琪本人供圖

2017年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邵雨琪戰勝了強勁的對手,一舉拿下了女子跳高組的冠軍,成了當時比賽的一匹「黑馬」。隨後在一次全國性的青少年田徑比賽中,邵雨琪卻只得了第四名,一走出賽場她就忍不住哭了。錢振華沒有刻意去開導,只是默默關注著邵雨琪訓練時的神情、狀態。「孔子說了,不忿不啟,不悱不發。我希望她能早點經歷失敗的錘鍊,自己走出來。」錢振華說,跳高是一項以「運動員的失敗為結束」的項目,尤其考驗運動員的抗挫能力。那段時間,邵雨琪有些不自信,每次助跑前會大喊一聲「哈」,給自己鼓勁兒。沒過多久,她的狀態就調整回來了,不用大喊也能自信起跳。

今年1月初,清華大學舉辦冬令營活動選拔優秀的高水平運動員。在體育專項測試中,邵雨琪以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單招指標。她只需通過國家體育總局統一組織的運動訓練專業單獨招生文化考試,即可被清華大學錄取。在單招文化考試中,她也以高出分數線100多分的成績順利通過。今年9月,邵雨琪就能在北京和師姐簡菱瑤「會師」。

孫佳豪(右)和教練楊愛軍 。記者劉嘉 攝

有天賦也能吃苦 短跑男生一路「衝」進清華

錢振華介紹,清華大學每年面向全國的田徑類單招指標只有四五個,今年單招的4個學生,有兩個都出在武漢一中。邵雨琪的同學孫佳豪也通過了清華大學的體育測試和體育單招文化測試,兩人都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預錄取。

在武漢一中短跨組教練楊愛軍看來,孫佳豪是個心肺功能好、肌肉爆發力強的短跑好苗子,更難得的是,他還是一名「比賽型」選手,越是臨近大賽越是能跑出好成績,常常給教練帶來驚喜。在去年舉行的全國第二屆青少年運動會上,孫佳豪在決賽中跑出47秒13的成績,在同齡人中少見,也比自己此前的最好紀錄還快了1秒多。清華大學田徑專業教師看了幾場全國性的田徑比賽,對孫佳豪印象深刻,跟楊愛軍說「這孩子有潛力,一定能走得更遠」。

對學生運動員來說,要出成績,既要有天賦,也要能吃苦。400米跑既考驗速度也考驗耐力,有些隊員跑一圈下來,會累得趴在地上起不來,再跑時就會稍稍「留點力氣」偷個懶,但孫佳豪每一次跑步都拼盡全力。2018年,孫佳豪代表中國隊參加青少年奧運會亞洲賽區選拔賽,賽前在日照集訓時,他因為水土不服拉肚子打吊針,病了一個多星期,腿上的傷也沒有完全好。楊愛軍勸他,這次比賽放棄算了,但孫佳豪堅持參賽,以預賽第八進入決賽,拿到了第四名。「我生病時,教練專門去食堂給我端麵條,照顧我,我想為教練爭口氣,而且我代表國家出戰,沒想過放棄。」

這些大賽經驗,也練就了孫佳豪極高的心理素質,比賽時「遇強則強」。今年1月,孫佳豪參加清華大學的冬令營體育測試,當時氣溫零下8攝氏度,體育場上還有未融化的積雪,來自全國的18名頂尖400米跑高手同場競技,孫佳豪硬是頂住壓力,拿下第一。

「不要以為練體育能進清華是條捷徑,對學生運動員來說,學習才是第一位。」楊愛軍說,武漢一中田徑隊有個規矩,只要班主任提出哪位隊員學習上表現不好,就會立刻對其停訓懲罰。每天訓練完後,教練們都會催著學生們回班上自習,在外地比賽時也會叮囑學生們做作業。「通過體育特長生進入頂尖高校,競爭壓力不比高考小,這條路也充滿不確定性,如果學生只搞訓練不好好學習是走不長遠的,也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孫佳豪說,進入清華經管學院後,他會繼續訓練,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以職業運動員身份走上賽場,或者日後從事體育相關工作。

鄭成卓(左)與教練肖磊 。 學校供圖

疫情期間 「跳遠小王子」練習不懈怠

居家期間,一邊按照教練的要求堅持鍛鍊,一邊積極準備單招文化考試,武漢市第六中學跳遠健將鄭成卓最終以「雙優」的成績,「跳」進了清華大學。

2018年5月,由國際中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的第17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和卡薩布蘭卡同時舉行。經層層選拔,武漢六中學生鄭成卓有幸代表武漢中學生為國出徵。在這次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上,鄭成卓在跳遠項目中以7.42米的成績摘得一枚銀牌。5個月後,在2018年10月11日至13日舉行的湖北省第十五屆全省運動會中,鄭成卓又獲得男子甲組跳遠金牌、三級跳遠銀牌。

「我看好他!」肖磊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鄭成卓從小學四年級起練習跳遠,當時被相中時個子並不高,但身材比例出眾,動作協調領悟能力強。平時訓練刻苦敢拼,每年都有新突破:2017年,他在武漢市第十屆運動會青少年田徑比賽上跳出了7.39米的成績,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並奪得冠軍;2018年在第17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跳遠項目中以7.42米的成績摘得一枚銀牌;2019年在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跳遠項目中以7.56米的成績獲得第二名。

鄭成卓在比賽中。 學校供圖

今年元月,清華大學通過舉辦冬令營活動選拔優秀的高水平運動員。在體育專項測試中,鄭成卓發揮出色,以7.59米的成績順利通過,並獲得單招指標。

疫情防控期間,一隻腳已經跨入清華大學的鄭成卓絲毫沒有懈怠,一邊按照教練的要求堅持居家鍛鍊,一邊積極準備單招文化考試。今年5月,鄭成卓以超出單招文化線100多分的成績,通過文化考試,收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伸出的「橄欖枝」。

鄭成卓告訴記者,他十分感激教練一路上的陪伴,特別是在自己處於低谷期的時候,給予了莫大的鼓勵。「體育特長生這條路並不好走,隨時都可能面臨傷病的阻礙,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態。」(記者劉嘉 向潔 通訊員王校虹 胡蘊芬 關虹)

相關焦點

  • 武漢一中兩位學生「跑著跳著」進清華
    清華大學今年在全國錄取了4名田徑類體育特長生。他們之中,有兩人來自武漢一中,一個是跳高美少女邵雨琪,一個是400米跑健將孫佳豪。今年1月,孫佳豪順利通過清華大學組織的測試,隨後,又通過了全國體育單招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文化統一考試,最終被清華預錄。邵雨琪在唐家墩小學讀六年級時開始接觸跳高然後從初中到現在,一直跟隨教練錢振華系統訓練。
  • 武漢市第一中學,兩位體育特長生,「跑著跳著」進了清華
    清華大學今年在全國錄取了4名田徑類體育特長生。他們之中,有兩人來自武漢一中,一個是跳高美少女邵雨琪,一個是400米跑健將孫佳豪。 今年1月,孫佳豪順利通過清華大學組織的測試,隨後,又通過了全國體育單招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文化統一考試,最終被清華預錄。
  • 「武漢伢」唱哭武漢人
    1月27日晚,就在武漢封城的第五天,《武漢伢》最終出爐。「一切都是由心而發」《武漢伢》的歌詞裡,記錄著一個熱熱鬧鬧、幸福安樂的武漢——歌曲裡的武漢,有夏夜躺在竹床上做夢的小孩,有愛吃熱乾麵糊湯的市民,有相信走過大橋就會永遠在一起的情侶,也有「只準自己罵,只許別人誇」的本土情結……而這一切,因為疫情的暴發都變了。
  • 武漢首家漢粵排檔來了,武漢伢七宵夜的新路子!
    而柃小龍,起源於柃龍,但又與柃龍定位不同,走的是親民的路子,致力於將武漢伢記憶中的本地大排檔與港式大排檔融合。大片的肥牛,肥瘦相間,涮進鍋裡,只見血色急急褪去,千萬不要煮太久,剛剛熟的狀態,口感會更加細嫩滿足。
  • 逆風少年一路「跑」進清華「柚子青年」
    侃侃而談:「從小連3公裡都跑不下來,自18年跑步以來,一路跑進清華,目前累計跑步超過900km+,將在今年實現9月份實現1000km。」 短短幾句,記錄了這位逆風少年從0——1000km的奔跑記錄,足夠堅毅,足夠鏗鏘,足夠有力,也吸引我的好奇心,想聽聽他是如何一路奮力」跑「進清華的?
  • 武漢伢王凱用這首歌,唱哭了無數人…
    2020年的上半年,武漢,讓全國人民牽掛,更是讓在外地的武漢伢牽掛。他們離開家,在外地拼搏、奮鬥,可是家,永遠是他們港灣,是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王凱說,他唱這首歌,不敢太投入,怕在舞臺上落淚。願每一位患者,每一位遊子都能平安回家!
  • 武漢一中2名體育特長生被清華預錄
    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 (記者郭會橋)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心中的嚮往,隨著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些具有體育特長的高中生也獲得了清華、北大的青睞。記者今天從武漢一中獲悉,今年,該校高三(13)班學生孫佳豪、高三(12)班邵雨琪兩名體育特長生,均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和體育單招文化測試,最終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預錄。一個是校園跳高女將,一個是田徑明星,他們在大小比賽中獲獎無數,分別「跳」進、「跑」進清華。昨日,兩名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讀初中和高中時,我們就是相鄰班級的同學。今後讀大學,我們將繼續做同學。」
  • 清華是權貴的學校嗎?100年前,究竟什麼人能進清華
    在人人巴不得能夠留學的時代,能進清華的天之驕子們,都是什麼人呢?什麼人可以考清華1909年7月,清政府正式啟動「庚款興學計劃」,在北京設立遊美學務處,附設遊美肄業館。遊美學務處通過張貼布告和在中文報刊上發通知等方式公布考試日期和考試科目。除通電各省要求選送合格生進京考試外,還採取了考生個人報名的方式。
  • 3場3粒神仙球!33歲武漢兒子伢「真香」
    第一輪天津泰達1-3上海上港榮昊任意球直接破門,收穫2020賽季第一球。第三輪天津泰達1-3北京國安榮昊百步穿楊,一度幫助泰達將比分扳平為1-1。榮昊這是要進國家隊的節奏。33歲武漢兒子伢「真香」!此外,V5君在與天津媒體閒聊時,問及榮昊的表現。媒體老師說:「一兩次是懵的,連續三場就是實力了,確實厲害!
  • 沒喝過這瓶奶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武漢伢
    時光倒轉30年假如我能乘坐一臺時光機我想回到、年代看看在那個沒有奶茶沒有咖啡的年代下武漢仍們平日裡都喝些啥了。麥乳精麥乳精,對武漢份來說,最熟悉的應該是黃鶴樓牌的。衝上一杯,那味道是又香又甜。鹹夥計這個只有在青山能買到的飲料,鹹甜鹹甜的口感,喝上一口就感覺自己,是光榮的勞動者。
  • 四川每年3萬美術生,多少人能考入清華美院?到底多少分能考入?
    每年大概3萬人左右高考生選擇走學美術。有的則是純粹喜歡美術專業,未來也將從事美術相關的領域,有些同學選擇學美術則是因為,文化課不上不下,通過學美術走一個好大學。另外一部分則是文化課不是很理想,只是想考一個本科大學拿一個大學文憑。然而許多文化較好而且專業不錯的學生擇一心想考全國最好的學校,清華大學、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等藝術名校。
  • 逆風少年一路「跑」進清華「柚子青年」②
    本周「柚子青年」的訪談故事,來自一位通過「奮力奔跑」,考進清華的逆風少年。甚至,我都誤以為,這麼自謙的少年,應該不是「清華學霸」,僅是喜歡定位在清華跑步,喜歡聽課的年輕人而已。原來:跑進清華?直到前幾日,他非常開心在朋友圈記錄,積累的跑步數據:侃侃而談:「從小連3公裡都跑不下來,自18年跑步以來,一路跑進清華,目前累計跑步超過900km+,將在今年實現9月份實現1000km。」
  • 見證一座城市的重生 武漢伢王霜這76天的記憶
    意外無緣奧預賽,武漢伢王霜沒有因此自暴自棄。隔離在家,王霜自己制定了訓練計劃,每天上下午各練習2小時,甚至有時還會加練。在社交平臺上,球迷們看到王霜的抗疫生活。  在家中墊上練習盤球,在天台上進行皮條接球訓練,在小區步道上與效力中乙的表哥演練傳接球配合,甚至還開著視頻會議軟體,與隊友進行「雲訓練」……宅家的日子,王霜絲毫沒有放鬆自己體能方面的訓練。
  • 歡樂谷開園重啟 武漢伢的歡樂,回來了
    遊客在歡樂谷遊玩武漢晚報訊(記者寧秀梅 通訊員周顏佳)閉園117天後,5月19日,武漢歡樂谷開園重啟。重啟首日,年輕人、親子家庭是主力軍,在尖叫和歡笑聲中,武漢伢的歡樂,回來了!
  • 今夜,武漢伢在上海為白衣英雄獻上一支舞!他們還收到了黃豆豆的...
    11歲的張知餘是武漢格魯伯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他和小夥伴們共同獻上一支抗疫主題舞蹈,致敬白衣英雄。這是「第二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青少年舞蹈節」(以下簡稱「青舞節」)閉幕匯演的壓軸節目。乘坐高鐵飛馳800多公裡,從武漢來到水晶宮似的上海劇場;成了黃豆豆老師的「愛徒」,與舞蹈家一同編排新舞蹈;壓軸登臺,把一支舞獻給心目中的英雄,聆聽上海觀眾如雷的掌聲……對武漢伢來說,這一切宛若夢幻。
  • 北有德雲社,南有說唱團:武漢伢自己的方言娛樂王國
    大概沒有哪一個武漢人沒看過說唱團的方言喜劇,大概沒有一個武漢人會不知道岔巴子田克兢、嘎巴子陸鳴。舀瓢漢江水,泡杯香片茶誇誇九頭鳥,說說武漢伢武漢伢呀武漢伢辦事咧腦子靈,說話咧喉嚨喳人好脾氣犟,天熱火氣大都市茶座的主題曲一響起,就會把很多老武漢人帶回沒有空調沒有
  • 繼《武漢伢》之後,歌曲《武漢,你好嗎》新上線,句句歌詞戳心扉
    「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愛它」——《武漢伢》前幾天,一支公益MV《武漢伢》惹人淚目,它由17位來自武漢的文藝工作者演唱,每個人用手機錄一段,簡單的曲調卻譜寫成了最美的歌謠。「熱乾麵糊湯,一樣的吃相,海角天涯,流淌唇齒香」,「黃鶴樓的詩,爛熟在嘴巴,多少次我低頭默念啊」……《武漢伢》用最深情的旋律將武漢的每一個角落通過武漢人的視角一一描述,無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還是揚名中外的黃鶴樓;無論是滿載歸程的大橋,還是童年的記憶,都是這些武漢音樂人們從小到大的回憶,也是武漢這座城市在所有人面前的形象
  • 雲合唱「抗非」歌曲《手牽手》,全球12城的武漢伢為家鄉打氣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武漢人的傷痛,武漢伢最懂。近日,一群工作生活在全球12個城市的武漢六中畢業生,通過網絡「雲合唱」2003年抗擊「非典」公益歌曲《手牽手》,為家鄉父老加油打氣。活動發起人阿菲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雖然我們這些人現在大多不在武漢生活,但一句鄉音就能證明,不管走多遠,我們都是武漢伢。」身不在武漢 心從未走遠「我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待到櫻花盛開時,我們能在陽光下相擁,笑著相互調侃一句:夥姐,今天又岔到哪裡克了薩!」
  • 清華北大後面的第三名原來是武漢大學?網友:第三都委屈它了
    清華北大後面的第三名原來是武漢大學?網友:第三都委屈它了在我們諾大的教育體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大學排名,但是每次我們的清華北大都能居於榜首,但是這個第三名卻一直懸而未決,有人說是復旦大學,有人說是浙江大學,還有人說是武漢大學,眾說紛紜,不過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現在排在清華北大後面的就是武漢大學。很多人對此都表示十分的不理解,甚至還有網友表示這個第三名都是委屈它了,這句話可以說的是酸味十足了。
  • 軍運會網球項目22日首賽,武漢伢吳迪亮相:家鄉觀眾給了我特別多的...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2日訊(記者魏娜)22日是軍運會網球項目的首個比賽日,這也是光谷國際網球中心首次舉辦男子網球的國際賽事,中國隊的4名男子單打選手悉數亮相,其中最受武漢人關注的是武漢伢吳迪,他在家鄉父老面前直落兩盤擊敗波蘭對手。吳迪接受記者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