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快遞帶來了「後雙11」的幸福指數飆升,直播帶貨、明星主播的功勞也再次被市場鼓吹。
不過,最近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揭開了直播帶貨風口下的「隱秘角落」,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被規範的腳步。
當前,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爆發式增長,網絡直播用戶的規模達到5.62億。在滿足消費者生活需求的同時,誇大宣傳、內容低俗和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01
巨變!直播間按下control鍵
本月20日,中消協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論分析報告,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的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通過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和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了李雪琴、汪涵帶貨翻車,以及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等。
據了解,在監測期內,關於直播帶貨類的負面信息共收集到334083條,槽點主要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體驗極差以及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這兩個方面。
一方面,虛假宣傳、惡意刷單等同業競爭汙染了直播生態;另一方面,銷售數據注水、觀看人數吹牛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成的產業鏈。
最近一個月來,多部門接連出手規範網絡直播,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嚴格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
在直播平臺方面,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平臺方要對主播和打賞用戶進行實名制管理,通過人臉識別、實名驗證和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落到實處,並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同時,根據不同內容的秀場直播節目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扶優罰劣管理措施。平臺方要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的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如果主播出現了違規行為,平臺方必須把打賞返還給用戶。
在直播帶貨方面,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誤導甚至欺騙用戶,也不允許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和交易量等等。
如此密集的各種監管措施,可以說是從未有過。想必大家看到這裡也已經感覺到了,國家非常重視市場新業態的健康發展。畢竟,突如其來的野蠻生長,帶來了不少漏洞和亂象,必然會迎來重拳監管。
02
主播再也不能「躺著賺錢」
在雙11期間,有參與汪涵直播帶貨的商家發文稱,在活動當天,商品的退款率高達76.4%,甚至因為用戶退款過多,導致店鋪收到平臺虛假交易警告。儘管汪涵籤約的直播機構對此發文否認,但這一事件再度引發了大眾對直播行業刷單和虛假數據的討論。
又比如,今年雙11期間,某快手主播賣力叫喊:「這是一款韓國的美妝產品,韓國皇后也在用!買了你就能享受到韓國皇室的待遇!」但正常人都知道韓國沒有皇室。如果按照新發布的監管規則,該主播就違反了不得誤導用戶、發布虛假信息欺騙的條例。
大家平時看直播時候可能也都發現了,直播間裡誇大產品功效,甚至以錯誤信息誤導消費者的行為並不少見,主要原因是主播的個人素質良莠不齊。即便是有帶貨經驗的主播,往往因為對產品沒有深入研究,也不清楚產品的成分,導致被品牌方質疑不專業。
而根據新發布的規定,直播營銷平臺應當與直播營銷人員、直播間運營者以及服務機構籤訂協議,要求規範直播營銷人員的招募、培訓和管理流程,明確直播營銷信息內容生產、審核和發布的責任。
這也意味著,直播機構必須承擔起對直播內容的管理職責。
儘管在業內人士看來,為了完成品牌方的KPI,部分機構買粉絲買銷量衝業績已經是潛規則。
「不要以為明星都能帶得動貨,要是娛樂圈每個明星一場下來都能賣出上億的營銷額,那麼2020年直播電商的市場規模,遠遠不止此前預計的近萬億元水平」。
03
監管政策多管齊下
目前,在抖音和快手上的主播帶貨時,只要涉及到貨的要素,如商品連結、復購和回看等大家習以為常的購物場景,一旦下播就會全部刪除。
根據最新的規定,下播即消失的電商怪圈也將不復存在。直播營銷平臺被要求保存和記錄直播內容,且保存時間不得少於60天,並提供直播內容回看功能。直播內容中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信息,保存的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得少於三年。
當然,現在各種規定還處於徵求意見期,現狀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改變。比如抖音目前仍然沒有提供主播直播後的視頻回放,快手上也只有部分主播有部分日期的直播回放。這無疑會對判斷主播是否涉及虛假宣傳造成難度。
此外,設置打賞限額,主要針對的是秀場類直播平臺。同時,像抖音和快手等平臺,直播帶貨的收入其實並不是佔比最高的,因為不是每場直播都在帶貨,銷量也並不一定好,更何況很多帶貨的數據都有注水的成分。
所以,對大部分主播來說,打賞的收入才是最真實、最穩定的。有人刷人氣、有人刷單,但很少有人會在打賞上做手腳。從這一方面來看,或許對打賞的種種限制,才是主播和平臺們最關心的問題。
通知中特意要求平臺對打賞設置延期到帳,主播一旦違規,平臺就要把打賞返還給用戶。對於抖音這種支持主播工資日結的平臺,影響不可謂不大。
在所有新發規定中,最關鍵的就是黑名單制度。通知中要求對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間和主播,採取停止推薦、排序沉底、限制時長、限期整改等處理措施。而對性質嚴重的,則直接關閉直播間,並並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備。
在此之前,翻過車的主播,只要躲躲風頭再利用輿論洗白,其劣跡很容易就被沒有記憶的網民忘記。但有了黑名單制度後,就能從根本防止他們連續犯事,保護消費者們的正當權益。
04
新的直播時代即將開始?
正所謂物極必反,這一次如此密集地出臺各種政策,網紅明星主播們的日子肯定沒有以前舒服了,各種投機取巧的玩法大概率會進入倒計時。同時,許多品牌主擔心直播紅利要結束了。不過從某種程度來說,真正的直播新時代才剛剛開始。
一度如烈火烹油的直播帶貨,將迎來史上第一次最嚴苛的監管,無論是平臺、商家,還是身處第一線的主播們,都將不由自主被捲入這場洪流中。
換句話說,以前的都還算是警告,但這次是要來真的了。此通知一出,直播電商行業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深遠的影響。
在雙十一期間,直播間的刷單現象幾乎泛濫。這也是相關部門僅在雙十一結束兩天之後,就向社會徵求意見的最主要原因。但主播們的真實帶貨能力是否就會真的浮出水面呢?目前還不得而知。
就好像2019年初就落地的《電商法》,儘管已經明確禁止平臺刷單、刷評價,但因為缺乏管理細則,目前刷單現象並沒有明顯改善。
無數的商家和消費者頻繁被坑,實際上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套路實在是太多了,並且還會不斷升級,防不勝防,這是逃不掉的學費!
05
結語
當然,對於直播帶貨這樣一個尚處於早期摸索階段的產業而言,僅僅有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所有從業者,平臺、商家、消費者,以及多元身份下的主播們共同努力,互相監督,共同打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才是長久之計。
如此來看,中消協的「點名」,或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