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問4:完結篇》(以下簡稱《葉問4》)上映前,很多觀眾並不太看好這部影片,畢竟在此之前,中國電影已經很久沒有廣受認可的功夫片了。
但好在《葉問4》的上映改變了這一切,過硬的品質讓影片首周末過後便拿下3億多的票房,此後開啟連續11日單日票房冠軍。而進入1月,《葉問4》在多日單日票房亞軍之後再次逆襲,再次來到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根據最新票房顯示,《葉問4》的票房已達到10.78億元,影片最終票房也將逼近12億。
《葉問4》的成功有目共睹,影片除了打破前作《葉問3》創下的7億的最高功夫片票房紀錄,更將中國功夫片的最高票房拔高到10億的級別。
系列票房20億,《葉問》系列的成功證明了中國觀眾也需要自己的「超級英雄」影片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葉問》系列在這十年時間裡的成績。《葉問》在2008年的賀歲檔上映,影片最終拿下9300多萬元的票房,以絕對的優勢位居當年票房榜第12以及國產電影票房第8。
時隔兩年,《葉問2:宗師傳奇》在2010年的4月上映,雖然上映日期並非熱門檔期,但《葉問2:宗師傳奇》還是以2.3億元的票房位居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第7以及國產片第5,年度票房上比前作有了更大的提升的同時,也讓市場看到這個系列的潛在商業價值。
不過影片雖然打進年度票房前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影片的主創人員並沒有著手開啟系列第三部影片,只不過令觀眾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漫長的6年。
在《葉問2》之後,導演葉偉信執導了不同於《葉問》系列的《倩女幽魂》《開心魔法》《衝上雲霄》等其它商業類型影片;主演甄子丹也開始在《武俠》《關雲長》《特殊身份》《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一個人的武林》等影片中頻頻擔當主演。導演葉偉信和主演甄子丹二人在各自的電影上也沒有出現交集。
而在二人暫時告別這一系列的情況下,圍繞「葉問」這個IP的開發並沒有止步。《葉問前傳》《一代宗師》《葉問:終極一戰》這三部電影紛紛上映,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離開了葉偉信和和甄子丹,這幾部圍繞「葉問」的電影市場反映平平,也未能大放異彩。尤其是《葉問前傳》《葉問:終極一戰》兩部電影均獲得1000多萬元的票房,其全明星陣容並未改變影片成為市場炮灰的命運。
這期間,口碑和市場上表現最好的也只是王家衛和梁朝偉合作的《一代宗師》,影片在2013年上映後獲得2.88億元票房,位居年度票房24位;此後又在2015年3D修復後再次上映以6300萬元的票房位居年度95位。
而隨著以上三部影片市場表現過於平平甚至慘澹,《葉問》系列也逐漸遭到市場淘汰。而就在大眾對於這一系列有些淡忘之時,葉偉信和甄子丹這兩個最佳搭檔再次合作,二人在2016年推出了《葉問3》。影片上映後也不負所望,最終7.69億元,位居2016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第17位、國產電影第10。葉偉信和甄子丹再次用實力證明他們才是正宗的「葉問」詮釋者。
此後一別就是三年多,而在《葉問3》中有出色表現的張晉在2018年主演了《葉問外傳:張天志》,雖然這影片口碑平平,但1.31億元的票房卻成了同檔期國產片中最能打的一部,在三部影片中票房最高。
而就在市場呼籲「正宗葉問」回歸下,導演葉偉信和甄子丹也終於再次合作,並在袁和平動作導演的助力下,奉獻了「葉問」系列的完結篇《葉問4》。從影片豆瓣7.2分、最新票房近11億來衡量,《葉問4》創下了動作片的新紀錄,也打破了中國動作片票房不高的局面。
票房火爆的《葉問4》已延期春節到春節之後的2月19日
單從葉偉信和甄子丹合作的《葉問》系列的票房看,四部影片總票房已超過21億元,豆瓣均分超過7分,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上,都能看出觀眾對於這個系列的認可和喜愛程度,這對黃金搭檔當之無愧地成為《葉問》系列最好的組合。
只是,對於中國動作片觀眾而言,走過十年的《葉問》系列終於走向了謝幕。影迷在為這個系列完美落幕感到高興的同時,不免有些不舍。
畢竟在這個系列取得成功的背後,下一個中國動作影片又如何開啟,是否能沿著《葉問》建立這麼好的市場繼續開採下去,這都是一個未知數,但無疑中國電影需要《葉問》這樣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觀眾也需要在國產電影裡看到自己的超級英雄。
系列影片走出爛尾定律,《葉問》系列的成功為國產動作片指明了哪些方向?
毫無疑問,在中國功夫片近些年不斷出現式微的下,《葉問》系列讓這一題材類型看到希望的同時,也給出了具體的方向。
首先《葉問》系列成功的核心因素有以下方面值得同類型影片學習。
第一個是選角,好的選角是影片成功的一半。《葉問》選擇了動作巨星甄子丹,而在此之前,甄子丹給觀眾的感覺只是武打動作明星,銀幕上只是靠拳腳打天下,沒有出彩的文戲。而甄子丹在《葉問》裡一反常態,在拳腳之外,對於中華武術的理解,對於家庭的責任感,對於民族的責任感,很多文戲的展示也早已突破他以往的動作演員的形象。
所以當看到銀幕上,甄子丹這種不同於以往的形象時,觀眾第一感覺是新鮮,但在看到他塑造的葉問這一活生生的面孔時,感受到更多的還是人物的真實和喜愛。畢竟愛護家人、熱愛同胞和民族,在國家危難面前,挺身而出,這符合大多數人的選擇,不管他是不是英雄人物。
第二是影片裡的人物塑造,以往的動作片總是將英雄人物塑造為鐵漢一個,無往不勝,為此這類影片總是把動作戲放在首位,突出動作場面的精彩,而丟掉了打戲背後的人物魅力。而實際上,真正能夠讓觀眾記住並回味的恰恰是人物,拳拳到肉的動作戲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
比如《葉問》系列的人物,葉問雖然喜歡中華武術,但是他不是個好戰者,他不同於那些憑藉自身武藝揚名立萬的「武夫」,更不同於咄咄逼人,用武力顯示自己民族高人一等的日本人。
所以,在《葉問》系列裡,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尊重對手,面對同行的切磋比試,他雖然接受,但是他仍有宗師的氣度,他不在公眾場合比武,而是關起門來以武會友。而且對於同行也只是點到為止,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樣渲染武力,將對手打傷甚至置於死地。
有這樣的武德,葉問的每次出手便不再是主動,而是被迫,要不是與同行之間切磋躲不掉,要不就是在強敵欺壓面前,只得挺身而出,為民族和國家奮力反抗。
葉問是宗師,而不是武夫。《葉問》用動作片之外的故事來將這個充滿魅力的人物刻畫出來,這自然就脫離了以往的功夫片的範疇,觀眾反而更能看到這個人物身上「俠義」的特質,《葉問》自然也就能用拳頭打出了中國功夫片的「精氣神」。
第三是《葉問》創作團隊的細心和專業程度。
為了最大化還原葉問這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葉問》的主創團隊也做了很多功課。比如《葉問4》裡葉問和李小龍的部分展示,從背景環境,到人物衣著裝飾,從人物表情到肢體動作,這種求真的精神就足以反映出影片團隊對於這兩個人物的細心處理,背後則是主創團隊的用心。
另外,對於李小龍武術中對外展示的單手雙指做伏地挺身以及寸拳等場景,《葉問4》裡飾演這一人物的陳國坤也都在影片裡進行了還原。
資料中李小龍演練二指禪
資料裡李小龍演練寸拳
所以,《葉問》準備地說,它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動作片領域,它骨子裡屬於「武俠片」,擁有一代宗師的氣度,平時不爭強好勝,在關鍵時刻擁有伸張正義的。正如電影的主創袁和平所闡述的,影片裡的「葉問」是文人式的功夫高手,他有中華武術強調的修養和涵養,他有武德。
而這些也是《葉問》系列指給未來中國功夫片的方向,充滿魅力的人物,故事上延續著中國文人式的武俠風,在危難面前肯擔當,這樣的影片才是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才是觀眾愛看的。
實際上,《葉問4》的成功恰恰告訴我們的是,中國電影要想拍好功夫片,不妨先忘記功夫的部分,要時刻謹記「俠義」二字,只有對中國傳統功夫內在文化的挖掘和體現,也能讓中國的功夫片走得更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作者:雪夜我獨行
郵箱:625149349@qq.com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