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史·番外】 1 近代的中國足球發展
我們在《中國足球史·正史 2 萌芽》中講到(可點擊作者頭像進入作者&34;空間閱讀本系列其他文章),中國現代足球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隨之誕生,並且逐步紮根於自己所處的土壤。中國現代足球從誕生到發展進步離不開國內開明人士的高瞻遠矚和努力,更得益於海外文化體育界朋友們的幫助。今天就請各位讀者跟筆者一起,回顧一下那個混亂的時代裡從未熄滅的希望。
1. 中國首支足球隊——上海辮子軍
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人意識到了自己相較於世界列強的落後性,教育改革成為了清朝末年的重點政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清朝一方面自己興辦了大量的新式學堂,另一方面又允許外國在中國創辦西洋學堂和教會學堂。位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辦的。這所誕生於1879年的學校大有來頭,因為在1881年就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所以成為了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更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由於具有美國聖公會的背景,這所學校在當時是先進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曾為舊中國培養過顧維鈞、林語堂等外交、文學領域的人才。新中國成立後,這所學校的專業在院系重組中被拆分給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等優秀的學校,為我國文化教育事業做出過成就。[1]
不過,除了文化教育事業的貢獻之外,這所學校也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在足球方面。
上海聖約翰大學舊址
這所學校是美國聖公會創辦的,雖然在當時還很蒙昧的中國教學,但是卻堅持了西式學堂重視體育活動的教學傳統,配置了完善的體育設施,並且在校內創辦了中國第一支足球隊。
聖約翰大學創辦的足球隊引起了轟動,這支球隊的隊員全部由學校的中國學生組成,教練是學校專門僱傭的外籍教練(這些人應該就是中國足球的第一批外教,外國人是從最初就伴隨著中國足球的)。由於正處於清末,男子須留滿族傳統的辮子,為了防止辮子對踢球的阻礙,球員們不得不把辮子纏成一團盤在頭頂。這樣的場面給當時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1903年的聖約翰大學足球隊中,有一個名叫黃明道的學生,他不愛將辮子盤起或紮緊,而是踢球時任其髮辮垂飄於後。由於其奔跑速度極快,所以凡見黃明道在足球場上追奔搶球、運球時,其辮子總是被拉成一平行的直線拖於腦後,蔚為異觀。由此,上海的市民便將聖約翰大學足球隊又稱為&34;。[2]
聖約翰大學校徽
上海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一批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足球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在洋人創辦的聖約翰大學足球隊建立之後,我國人自己創辦的學校——南洋公學也不甘示弱,同樣創辦了自己的足球隊。之後,兩支上海球隊經常相互交戰,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德比之戰了。
2. 南洋,南洋
南洋公學的校長唐文治是清朝翰林,1904年日軍肉搏戰表現出的熟練軍事技術,對唐文治震動很大,因此,這位傳統的愛國者從此之後一直大力提倡西洋體育運動和中國武術。[3]
這位翰林先生在官場官運不錯,一路升遷,但是隨著官越做越大,他對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認識亦愈發深刻。最終,他選擇了&34;的棄官從教之路,之後便在上海南洋公學從事了領導工作。南洋公學的他對體育十分重視,不遺餘力地發展學校的體育建設,並且在這個領域取得了斐然成就。[4]
教育家唐文治
從1902年開始,南洋公學就與聖約翰大學有了不斷地足球比賽,喜愛體育的唐文治更是把這項比賽推向了頂峰,他會在賽前對球員進行賽前動員鼓勵會親自督戰,,會成立專門的啦啦隊為球隊鼓舞士氣,甚至會在南洋公學隊輸球後嚎啕大哭......[3]
據傳,唐文治校長為南洋公學寫過一首足球歌:
南洋,南洋,諸同學神採飛揚,把足球歌唱一曲,聲音亮。看!吾校的十個足球上將都學問好,道德高,身體強……一開足,個個生龍活虎,真不愧蜚聲鴻譽冠我邦......
南洋公學大門
當時兩支球隊的上海德比之戰熱鬧非凡,時人對此有這樣的回憶:&34;[5]
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之下,上海成為了當時足球氛圍最為濃厚的城市之一,並且成為了中國的足球界霸主,這樣的足球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延續到了今天——今天的上海依舊是全中國足球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3. 北方的故事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而中國的蹴鞠文化早在明朝時就逐漸斷代了,因此,中國雖然有足球的傳統,但是現代足球卻是洋人帶來的新玩意。只有最早開放的一批城市能夠最早接觸足球,也就擁有了足球文化在民間紮根深入的可能。上海就是這些城市的典型代表。
剝離了上海,仍然有一些城市出現了足球的萌芽,而天津作為中國北方最早一批的開放城市,也可以作為與上海相併列的一個代表。
1860年,英法聯軍的入侵打破了天津這座城市的平靜。英法軍隊的士兵在天津的兵營中修建球場,進行足球比賽,引起了天津人民的好奇,同時也引起了一部分開明人士對兩國國民體格能力的反思。
嚴復先生是當時一大批&34;的學者中最著名的一個,他翻譯了《天演論》,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革新思想,主張中國破除傳統,對西洋進行全面地學習,同時,他也在英國的學校進行了長期的學習。這樣的學習使他(以及以他為代表的一批人)認識到了英國的現代足球文化,並且將這樣的文化帶到了天津,讓英國的種子在天津的土地上長出了屬於中國的樹。
&34;代表人物——嚴復
1881年,嚴復擔任了北洋水師學堂的&34;,將足球納入課程設置中的&34;一科,並聘請英籍美國人擔任足球教官。這樣的措施引發了天津各個新式學堂開展足球教育的熱潮,這樣的熱潮在新學書院催生了天津的第一支華人學校足球隊。有趣的是,這支球隊同樣被戲稱為&34;。這支球隊後來成為了整個華北的足球勁旅。之後,又聯合成立了&34;,舉辦了中國北方較早的足球聯賽。[6]
1917年,多所天津學校聯合成立了&34;,這是天津最早的正式足球組織。
4. 足球不僅僅是足球
從現代足球在中國誕生時起,足球就不僅僅只是一項運動了,它被賦予了更多基於強國強身、鞏固家國情懷的政治目的。實際上,即使是在足球文化遠比中國發達的歐洲地區,足球也不僅僅只是一項運動,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的一個表現之一,它代表了加泰隆尼亞人對馬德裡的不滿,代表了曼徹斯特人和利物浦人之間的矛盾,它早已從一個單純的體育項目中脫身出來,成為了一個民族文化的代表。
因此,足球在中國被賦予了政治意義並不是只會在中國出現的特色,只是足球文化本身在中國的延續。中國人曾經遭遇了屈辱,之後發憤圖強、實現民族復興,而中國的足球事業的出現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中國人的不怕困難的團結精神。
中國足球的發展也是中國在被列強打開國門,之後在外國勢力的裹挾和國內開明人士和愛國志士的奮鬥下艱難走向崛起之路的一個角度的參照。這一點,在本系列的其他文章中都有深刻的體現,各位讀者可以點擊作者頭像進入作者空間查看。
可是,為什麼中國已經走上了崛起之路,但是中國足球卻又好像轟然倒塌了呢?這一點或許只能通過各位結合本系列的《中國足球史·正史》和自己的思考去發現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本篇文章,就請留言、點讚、轉發吧!作者會在評論區隨時保持與大家的交流!
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1]360百科&34;詞條
[2] 《中國體育通史·第三卷》人民體育出版社
[3] 《人民網·文史》2015.1.23
[4]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網·人物春秋》2018.3.14
[5] 《南洋周刊》1926.6
[6] 搜狐網&34;官方帳號201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