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煤礦:光榮退役的蒸汽機車

2021-02-14 井陘視窗

走進井陘煤礦,在新井車站的軌道上,爬著一臺「上遊型」蒸汽機車火車頭。這臺蒸汽機車,由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生產,整整運行了30餘年,是牽引「髒累苦」的功勳機車,見證了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因拍攝《戎冠秀》電影而成為明星機車,2005年光榮「退役」,退出了歷史舞臺。

拉煤火車也兼營客運

距石家莊僅50公裡,但是交通非常不便。想到石家莊,必須到新井車站,是乘坐拉煤的火車,沒有客車,乘客立在最後那節「守車」裡,車上有一名手拿紅綠小旗的車長,不時提醒人們:「注意啦,立穩了,要開車啦。」這是運煤的貨車,不像客車那樣穩當,起步很快,站立不穩,就摔個大跟頭。我是第一次乘坐此車,不懂要令,火車一起步就爬在地板上了,剛爬起身,火車又在加速,又爬在地板上了,趕緊爬起來,手裡緊緊抓住車箱壁上的把手,一步也不敢鬆開。整整抓了半個小時,一直到了終點才鬆手。

這輛運煤火車行駛20裡地,到達井陘縣城,就是微水車站,再換乘石太線的客運火車坐到石家莊。要從石家莊返回井陘煤礦,必須在石家莊乘坐石太線的客車,到微水車站下車,再乘到井陘煤礦的「運煤火車」返回煤礦,當地人叫新井車站。由於去一趟石家莊,又花錢又折騰受罪,那時除了出公差的,平頭百姓是很少乘坐此車的。

1975年時,運煤火車專掛兩節綠皮車箱,一節客車,一節行李車。車箱不通電燈和暖氣,掛著一盞有玻璃罩的煤油燈照明,乘客們能坐上座位了,窗口吹來一陣陣冷風,人們都扭著臉,背向窗口。當時的人們要求很低,能乘坐這樣的綠皮車廂,已經很滿足了。後來由於汽車客運的快速提升擠壓,導致客源減少,此客運於1985年10月21日停運。

蒸汽機車裡的司機和司爐

我熟識一位火車司機,姓石,住在礦區建橋街,他是專跑微新線的。機車標準配製是:司機,副司機,司爐,共三人。司機負責操縱機車,副司機協助瞭望前方,司爐負責給蒸汽機車鏟煤燒火。「蒸汽機車的駕駛室只有幾平方米,又小又髒又熱。最難受的是夏天,最高溫度達到近40攝氏度時,駕駛室內溫度更高。出乘一趟,全身被汗溼透了,臉上全是黑的。」開火車說起來好聽,看起來風光,實際是個受罪的差事。「是我們把煤炭拉到微水車站,在用其他的機車牽引,拉到全國各地的。也挺自豪,也挺光榮。啥活也得有人幹嘛,咱人在井陘煤礦,身份歸北京鐵路局管理。」他還給我講過火車的工作流程和定期檢修等,不過,我現在都忘的沒有記憶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蒸汽機車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臥式鍋爐佔據了駕駛室一半空間,鍋爐口不停的開合,裡面是通紅的煤,這裡是整列火車的心臟。蒸汽機車是用煤燒沸鍋爐裡的水,使水變成蒸汽,推動活塞。煤必須是可燒透的無煙煤,如果煤不能完全燃燒,就沒有動力。機車在運行中晃擺嚴重,人站都站不穩,還要進行投煤作業。鍋爐的壓力表指針在10以下,司爐就會拿起大鐵鍬鏟煤,大鐵鍬鏟上煤,整整10公斤,一踩地面的踏板,送煤口就自動張開,一鏟煤就會送進去。「煤平鋪在火爐當中,這樣才能均勻燃燒,動力才能跟得上。」蒸汽機車一次加水25噸,對水質要求很高,必須達到人飲用的純淨水級別,以減少加熱後生成的水垢對機車運行的影響。

「上遊型」蒸汽機車光榮退役

上遊型蒸汽機車是大連機車廠,與唐山機車廠於1959年聯合設計的。來自石家莊的影友們,專程拍攝做過卓越貢獻的這臺老火車頭。在人們的記憶和視線中,愈來愈模糊,離我們越來越遠,中國原始動力的蒸汽機車火車頭,給人們滄桑,厚重、勇往向前,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工作在新井車站的員工們,深有切感。每天一波又一波的拍攝者,拍客們換著角度拍,參觀者問這問那,有一股非把砂鍋打到底的勁頭。一些年長的員工們,都有一種體驗,工作在這樣具有歷史年輪的地方自己倍感光榮。

那一天,我們幾人拍攝蒸汽機車的照片後,湊在樹蔭下聊天,相聚的都是幾位熱心人士。有一位姓高的拍客說,這臺上遊型,應該在井陘煤礦陳列展出,蒸汽機車是井陘煤礦的宿影,它記錄歷史,見證了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歷程。另一位女性拍客插言,應該收藏在石家莊市展覽館展出,它不僅是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也是正太鐵路的歷史縮影。還有一位當地影友說,把機車拉到正在開放的井陘農村,安放在遊樂場供人們觀摩攀爬就挺好,讓遊人們大開眼界。聽完人們熱議,令我目瞪口呆。記者的想法簡單,只要能記錄歷史,留住歷史,總比風雨侵蝕最後成為廢鐵強多了,因為它是井陘煤礦百年風雲的縮影。

相關焦點

  • 最後的蒸汽機車|圖片故事
    1952年,四方機車車輛廠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其後,四方、大連、唐山、大同等機車車輛廠陸續生產了近萬臺蒸汽機車。蒸汽機車一度成為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1988年12月21日,大同機車廠停止蒸汽機車生產,標誌著中國蒸汽機車製造史的結束。2005年12月9日,在內蒙古大板附近的鐵道邊上,最後一列蒸汽機車執行完任務後,見證了蒸汽機車退出幹線運營的最後一刻。
  • 新疆三道嶺: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
    新疆哈密三道嶺作為中國最後的蒸汽火車服役地,再次走進國人視野。由於三道嶺是「疆煤東運」鐵路運輸的起點,蒸汽火車承擔的任務是通過運煤專線,將裝滿煤炭的車皮從煤礦送到十幾公裡外的火車站,由鐵路貨運部門運往甘肅河西走廊。因蒸汽火車已十分罕見,近幾年有不少國內外遊客專程到這裡觀賞,聆聽蒸汽火車特有的汽笛聲……
  • 最後的蒸汽機車,記錄著戈壁的寂靜
    隆冬時節,新疆哈密三道嶺煤礦的蒸汽機車噴射著白色霧氣行駛在生產一線。三道嶺曾是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其開採起源於清乾隆年間,後因戰亂幾度關停。1962年開始建設露天煤礦,1970年建成投產,至今仍是「疆煤入川」的重要煤源產地。20世紀末是三道嶺蒸汽機車的黃金年代,有30多臺蒸汽機車在礦區運行。如今,三道嶺地區僅存的11輛蒸汽機車承擔著煤炭開採和運輸的雙重任務。一列蒸汽機車車頭裡的標準配置是司機、副司機、司爐及司旗。司機把控機車運行,副司機從旁協助,司爐負責機車動力。
  • 工業史話—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
    1881年6月,唐胥鐵路鋪軌後,曾使用了一臺我國工人最早自己製造的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機車,也稱「龍號」機車。這臺機車是唐山機車車輛廠(當時叫南廠)製造的。就是用這些簡陋的設備,參照當時任總工程師的英國人金達提供的幾份簡單的圖紙,利用煤礦起重機的鍋爐改造成機車鍋爐,用煤礦豎井架子的槽鐵製成機車車架,並用生鐵鑄成動輪,用銅錠搪成汽缸……,憑著人力、大錘和風箱完成了鍋爐的鉚制與檢驗工作,用小工具機加工出了大車輪和機車鞴鞴杆,用自搭的土組裝臺完成了十幾噸重的機車組裝工作,製成了一臺0-3-0型蒸汽機車。
  • 調兵山:不為人知的世界蒸汽機車王國
    煤炭工業為調兵山的支出性產業,自1958年建礦開採以來,煤產量和效益逐年提高,1991年產量突破1千萬噸,1997年以來,年產已達1500萬噸以上,多年來,在煤炭的生產運輸領域蒸汽機車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蒸汽機車再也不是運輸行業的主角,被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取而代之。但是蒸汽機車的歷史功績和所展示的創新精神,令人們不能忘懷。
  • 高恆與井陘煤礦的百年皇冠水塔
    56歲的高恆,住在石家莊市井陘礦區。
  • 蒸汽機車:汽笛聲喚醒工業遺產 是風景也是財富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隨著技術進步,噴著濃濃白霧、鳴著低沉汽笛的蒸汽機車已被大量淘汰。然而,退役不等於廢棄。遼寧鐵煤集團積極發展蒸汽機車旅遊產業,將滿載著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工業遺產喚醒。 蒼茫原野上,汽笛的轟鳴打破寂靜,一列蒸汽機車緩緩而來。
  • 他有四本駕照: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
    而陳茂正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四本駕照。在蒸汽機車時代,「大車」意味著和煙燻火燎的蒸汽機車作伴,在成為正司機跑車之前,往往還要在司爐工、副司機等崗位錘鍊七八年。值乘一趟要燒掉好幾噸煤,都是司乘人員一鍬鍬投進爐膛的。全身上下除了眼白外,都是黑的。陳茂正當年憑著年輕、聰敏好學,從司爐到副司機,只花了一年時間。
  • 渭南朝陽公園裡蒸汽機車車廂被刷白市民吐槽
    蒸汽火車曾是公園獨特風景  2010年初,渭南市在拆除鐵路北貨場專線鐵路(老隴海線)時,朝陽公園內的一段約150米長的鐵路被保留下來,一臺銅川耀州區某水泥廠退役的前進型蒸汽機車被保存在此處。  此後,這列蒸汽火車不僅訴說著老渭南人對隴海老鐵路的那段記憶,也迎合了年輕人追求新鮮的心理,成為朝陽公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今年8月初,公園的綠皮車廂旁搭起架子,有工人開始刷白漆保養。一周前,3節半車廂完成刷白,雖然車廂看起來靚麗時尚,但不少市民覺得白色車廂與蒸汽機車很不搭調,破壞了懷舊情調。
  • 《傳統的蒸汽機車》病尉遲-協助拍攝
    蒸汽機車是利用蒸汽機,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學能變成熱能,再變成機械能,而使機車運行的一種火車機車。1814年,英國人喬治史蒂芬森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
  • 蒸汽機車、「老東風」「子彈頭」……太原有個火車頭「博物館」
    ▲建設型燃汽機車,由大連機車車輛廠對解放型蒸汽機車進行改進設計,1957年7月試製成功。1965年曾一度停產,1985由大同機車廠復產,並進行了改進(車號自8001起),改進型俗稱「建設B型」。 在機車展示場,展示的各型機車與山西鐵路發展史有著方方面面的關係。從建設型蒸汽機車到韶山1型電力機車再到晉龍號「子彈頭」,通過10臺機車的運行軌跡,看到了鐵路的發展變遷,這幾臺機車是山西鐵路發展史中最現實、最直接的物證。 說起「晉龍號」動車,大西高鐵二隊車隊長李偉記憶猶新。
  • 唐山印記| 信寶忠:最愛聽蒸汽機車的汽笛聲
    在我家的收藏室裡,收藏著80年代河北省鐵道學會監製蒸汽機車的銅鑄智能模型。只要按一下機車上的按鈕,機車前就會亮起燈光,隨即響起火車清脆的汽笛聲,蒸汽機車牽引貨車啟動時的突突聲,列車碾壓鋼軌的咣當聲,以及列車通過道口時響起的鈴聲。起始彼復,微妙微俏。再加上造型逼真、製作精良的火車模型及鐵道線路,不由讓我想起參加鐵路工作40多年的許多記憶。
  • 機車更新看巨變 ——建局60周年微感想
    也許是在機務段工作過20年的原因,我對機車的變遷更是情有獨鍾。1976年,也就是路局成立20周年的時候,我結束了知青的生活,被分到蘭新鐵路中段的玉門機務段,幹上了機車乘務員,從此與機車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機務段,就跟進了蒸汽機車博物館一樣,各式各樣的蒸汽機車都有,解放型、勝利型、建設型、前進型等等五花八門。就解放型機車又分多種型號,有解放1和解放6。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
    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收藏於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2013年7月3日拍攝。目前展位已經變化,重新進行塗裝。 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是功勳機車。1996年,經鐵道部批准,瀋陽鐵路局向抗美援朝紀念館捐贈該機車。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桃源街附近,坐落在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是一座塔樓式建築群。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10月。
  •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概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軍人侵井陘,井陘縣以石太鐵路為界分設路南、路北兩縣。礦區為路北縣所轄。1947年4月,井陘煤礦解放,隨之成立井陘礦區管理委員會。1948年3月,井陘路南、路北兩縣合併,礦區仍為井陘縣所轄。井陘礦區地處太行山東麓,四面環山,中央為地勢較平緩的井陘盆地,是盛產優質主焦煤的工礦區。
  • 世界上首艘蒸汽鐵甲艦——法蘭西的「光榮」號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光榮」號橫空出世。儘管法國「光榮」號在當時還只是一艘披上了裝甲的三等戰列艦,但她卻成為了日後所有重甲巨艦的公認鼻祖。「光榮」號的出現令英國皇家海軍高層大為驚恐,一場綿延數十年的海軍軍備競賽遂由此展開。
  • 這臺機車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本文轉自【中國鐵路】;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廳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臺車頭掛有毛澤東主席頭像的蒸汽機車。它就是被譽為「機車領袖」的「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毛澤東號」機車作為新中國鐵路的一面旗幟,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炮火之中。當時鐵路運力嚴重不足,一場「死機復活」運動在哈爾濱機務段轟轟烈烈地展開。 1946年8月,工人們從濱洲線肇東車站拉回了一臺破舊蒸汽機車,奮戰27個晝夜將這臺機車修復。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將這臺機車正式命名為「毛澤東號」。
  • 德州馬頰河畔:首個火車主題公園將於7月迎客,少見的蒸汽機車來了
    在德州馬頰河的最北端段一處佔地36畝的火車文化主題公園正在如火如荼開建中更為難得的是,全國現存不多的蒸汽機車將運到這裡通過下面這份規劃圖,可以看到:火車站、火車餐廳、觀光小火車、遊泳館……等將在這裡逐一呈現。
  • 樺南蒸汽火車,穿越百年,重登歷史舞臺
    來源 | 尊享廣告傳媒(ID:zxggcm666)現在提起火車很多人會想起春運想起不斷提速的高鐵想起回鄉的綠皮火車但已經幾乎沒有人會想起嗚嗚作響蒸汽騰騰的蒸汽火車提起蒸汽火車就一定要提發明者瓦特1790年完成蒸汽機整套發明使世界進入了「蒸汽時代」推動了英國和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 珍貴的蒸汽型火車頭
    尤其是慢火車髒亂迷離的味道慢悠悠的時光還有那市井十足的人生百態但隨著高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綠皮火車或者慢車逐漸被淘汰雖然可惜但這是時代不斷向前的步伐這趨勢猶如前行的火車無法被抵擋 2 火車頭是一列火車前行的力量之源,從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誕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