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井陘煤礦,在新井車站的軌道上,爬著一臺「上遊型」蒸汽機車火車頭。這臺蒸汽機車,由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生產,整整運行了30餘年,是牽引「髒累苦」的功勳機車,見證了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因拍攝《戎冠秀》電影而成為明星機車,2005年光榮「退役」,退出了歷史舞臺。
拉煤火車也兼營客運
距石家莊僅50公裡,但是交通非常不便。想到石家莊,必須到新井車站,是乘坐拉煤的火車,沒有客車,乘客立在最後那節「守車」裡,車上有一名手拿紅綠小旗的車長,不時提醒人們:「注意啦,立穩了,要開車啦。」這是運煤的貨車,不像客車那樣穩當,起步很快,站立不穩,就摔個大跟頭。我是第一次乘坐此車,不懂要令,火車一起步就爬在地板上了,剛爬起身,火車又在加速,又爬在地板上了,趕緊爬起來,手裡緊緊抓住車箱壁上的把手,一步也不敢鬆開。整整抓了半個小時,一直到了終點才鬆手。
這輛運煤火車行駛20裡地,到達井陘縣城,就是微水車站,再換乘石太線的客運火車坐到石家莊。要從石家莊返回井陘煤礦,必須在石家莊乘坐石太線的客車,到微水車站下車,再乘到井陘煤礦的「運煤火車」返回煤礦,當地人叫新井車站。由於去一趟石家莊,又花錢又折騰受罪,那時除了出公差的,平頭百姓是很少乘坐此車的。
1975年時,運煤火車專掛兩節綠皮車箱,一節客車,一節行李車。車箱不通電燈和暖氣,掛著一盞有玻璃罩的煤油燈照明,乘客們能坐上座位了,窗口吹來一陣陣冷風,人們都扭著臉,背向窗口。當時的人們要求很低,能乘坐這樣的綠皮車廂,已經很滿足了。後來由於汽車客運的快速提升擠壓,導致客源減少,此客運於1985年10月21日停運。
蒸汽機車裡的司機和司爐
我熟識一位火車司機,姓石,住在礦區建橋街,他是專跑微新線的。機車標準配製是:司機,副司機,司爐,共三人。司機負責操縱機車,副司機協助瞭望前方,司爐負責給蒸汽機車鏟煤燒火。「蒸汽機車的駕駛室只有幾平方米,又小又髒又熱。最難受的是夏天,最高溫度達到近40攝氏度時,駕駛室內溫度更高。出乘一趟,全身被汗溼透了,臉上全是黑的。」開火車說起來好聽,看起來風光,實際是個受罪的差事。「是我們把煤炭拉到微水車站,在用其他的機車牽引,拉到全國各地的。也挺自豪,也挺光榮。啥活也得有人幹嘛,咱人在井陘煤礦,身份歸北京鐵路局管理。」他還給我講過火車的工作流程和定期檢修等,不過,我現在都忘的沒有記憶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蒸汽機車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臥式鍋爐佔據了駕駛室一半空間,鍋爐口不停的開合,裡面是通紅的煤,這裡是整列火車的心臟。蒸汽機車是用煤燒沸鍋爐裡的水,使水變成蒸汽,推動活塞。煤必須是可燒透的無煙煤,如果煤不能完全燃燒,就沒有動力。機車在運行中晃擺嚴重,人站都站不穩,還要進行投煤作業。鍋爐的壓力表指針在10以下,司爐就會拿起大鐵鍬鏟煤,大鐵鍬鏟上煤,整整10公斤,一踩地面的踏板,送煤口就自動張開,一鏟煤就會送進去。「煤平鋪在火爐當中,這樣才能均勻燃燒,動力才能跟得上。」蒸汽機車一次加水25噸,對水質要求很高,必須達到人飲用的純淨水級別,以減少加熱後生成的水垢對機車運行的影響。
「上遊型」蒸汽機車光榮退役
上遊型蒸汽機車是大連機車廠,與唐山機車廠於1959年聯合設計的。來自石家莊的影友們,專程拍攝做過卓越貢獻的這臺老火車頭。在人們的記憶和視線中,愈來愈模糊,離我們越來越遠,中國原始動力的蒸汽機車火車頭,給人們滄桑,厚重、勇往向前,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工作在新井車站的員工們,深有切感。每天一波又一波的拍攝者,拍客們換著角度拍,參觀者問這問那,有一股非把砂鍋打到底的勁頭。一些年長的員工們,都有一種體驗,工作在這樣具有歷史年輪的地方自己倍感光榮。
那一天,我們幾人拍攝蒸汽機車的照片後,湊在樹蔭下聊天,相聚的都是幾位熱心人士。有一位姓高的拍客說,這臺上遊型,應該在井陘煤礦陳列展出,蒸汽機車是井陘煤礦的宿影,它記錄歷史,見證了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歷程。另一位女性拍客插言,應該收藏在石家莊市展覽館展出,它不僅是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也是正太鐵路的歷史縮影。還有一位當地影友說,把機車拉到正在開放的井陘農村,安放在遊樂場供人們觀摩攀爬就挺好,讓遊人們大開眼界。聽完人們熱議,令我目瞪口呆。記者的想法簡單,只要能記錄歷史,留住歷史,總比風雨侵蝕最後成為廢鐵強多了,因為它是井陘煤礦百年風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