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印記| 信寶忠:最愛聽蒸汽機車的汽笛聲

2021-02-06 唐山市圖書館

在我家的收藏室裡,收藏著80年代河北省鐵道學會監製蒸汽機車的銅鑄智能模型。只要按一下機車上的按鈕,機車前就會亮起燈光,隨即響起火車清脆的汽笛聲,蒸汽機車牽引貨車啟動時的突突聲,列車碾壓鋼軌的咣當聲,以及列車通過道口時響起的鈴聲。起始彼復,微妙微俏。再加上造型逼真、製作精良的火車模型及鐵道線路,不由讓我想起參加鐵路工作40多年的許多記憶。

最早接觸蒸汽機車,是1966年,那時我還在唐山九中一年級。8月19日學校組織學生到北京學習。記得早晨5點半左右,在唐山站(現唐山南站)站臺等著坐一列由丹東開往北京的客車。隨著站臺一陣鈴聲響起,一臺冒著濃煙、機車司機探出窗外,手舉毛主席語錄小紅本的蒸汽機車牽引著客車徐徐駛進車站。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冒著濃煙,響著汽笛的黑色龐然大物的蒸汽機車。

1967年12月,年滿16歲的的我參加鐵路工作,每天清晨5點多,我要騎自行車到唐山站坐火車去古冶車輛段東列檢所上班。那時牽引職工通勤車的是建設號蒸汽機車。當鳴著汽笛,晃悠悠的機車噴著白煙,拉著綠色車廂駛進車站時,一切令我新奇、亢奮。尤其當我坐在車廂裡,聞著從車窗外飄進淡淡燃煙的氣味,我又滿了無限的遐想。

我擔任貨車檢車員15年,又與機車結下了不解之緣。每次我在機後第一檔位置負責檢車時,等機車停穩後,我就先朝司機喊一聲「師傅,排一把風」,然後掰開連接機車與車輛之間的風管,安全防護後開始作業。

我最愛聽蒸汽機車的汽笛聲。七十年代,我們有時負責檢查重點物資列車。(主要是援助越南的軍用物資的列車)。那時候牽引重點列車的都是原古冶機務段的5089、5318號等模範機車。每當重點列車進站時,機車鳴著清脆的汽笛聲或響著悅耳的鈴鐺聲。我都熱血沸騰,心中總會有一種能有資格檢查重點列車的自豪感。

我負責檢車的東列檢所距離西列檢所有3公裡遠。檢車間歇,特別是夜深人靜時,我最愛聽機車牽引貨車啟動的聲音。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列車徐徐起動,突突聲由遠而近,速度由慢到快,機車不時鳴出嗚嗚的汽笛聲、車輪碾壓鋼軌的咣當聲、以及列車快速行駛轟隆聲、列車通過待檢室時的震動響聲交織在一起,劃破夜空,奏出一首悅耳動聽的交響曲,讓我的心靈感到異常興奮。隨著快速行駛的列車漸漸遠去,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那個年代我跑通勤,每天下白班坐晚上9點半的通勤車,10點半才能到唐山的家,第二天早晨5點半起床還要趕通勤車到古冶參加政治學習。為了下白班能早點回家,我和同事交完班後不洗澡,抓緊換衣服去機務段坐8點的單機回唐山。在機車駕駛室裡,我看到司機與副司機之間不停地確認信號,呼喚應答。司爐一聲不吭,不停地往爐裡填充煤炭,熊熊燃燒的爐火映紅了每個人的臉時,心中總會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種羨慕之情。

隨著鐵路又好又快的建設和發展,蒸汽機車從1988年起陸續退出歷史舞臺,相繼被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速動車組所取代。如今高速列車以時速350公裡「風馳電掣」般飛馳在京滬、京津大江南北之間。真是機車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鋼軌越鋪越長,人們的生活也隨著機車和列車的不斷更新換代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6年夏天,我專程坐火車、坐地鐵,又改坐公交車,冒著高溫酷暑來到位於到北京東郊的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博物館,慕名參觀不同年代的蒸汽機車。在寬敞的機車展廳內,我見到了現存最早的「0」號蒸汽機車,以及數十臺各種機型的蒸汽機車,仔細觀看每一臺蒸汽機車,仿佛又讓我回到了鐵路蒸汽機車的崢嶸歲月。我在「毛澤東號」、「朱德」號蒸汽機車和每臺蒸汽機車前留了影,留住難以忘懷的蒸汽機車年代的記憶。

歲月悠悠,恍如夢境。儘管在鐵道線上頭頂上噴吐濃煙的蒸汽機車淡出我們的視野已有多年。當我用情感的絲線將漸行漸遠的蒸汽機乘車的記憶碎片輕輕地縫接起來時,威猛呼嘯的蒸汽機車連接著我遙遠的記憶,更加回想起鐵路生涯44年溫馨的往事。 

相關焦點

  • 最後的蒸汽機車|圖片故事
    180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蒸汽機車在20世紀中期逐漸被內燃機車取代。1960年代末,世界上仍然以蒸汽機車商業運作的國家已寥寥無幾。到了20世紀末,蒸汽機車在北美洲及歐洲基本上已被完全淘汰。
  • 蒸汽機車:汽笛聲喚醒工業遺產 是風景也是財富
    隨著火車技術的發展,蒸汽機車逐漸被淘汰。但在遼寧省調兵山市,有21臺蒸汽機車卻保留並持續運行著,並建成了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和蒸汽機車發燒友慕名而來,這裡還成為多部影視片的熱門取景地。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工業遺產被喚醒,再度「活」了起來。
  • 新疆三道嶺: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
    新疆哈密三道嶺作為中國最後的蒸汽火車服役地,再次走進國人視野。由於三道嶺是「疆煤東運」鐵路運輸的起點,蒸汽火車承擔的任務是通過運煤專線,將裝滿煤炭的車皮從煤礦送到十幾公裡外的火車站,由鐵路貨運部門運往甘肅河西走廊。因蒸汽火車已十分罕見,近幾年有不少國內外遊客專程到這裡觀賞,聆聽蒸汽火車特有的汽笛聲……
  • 工業史話—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
    1881年6月,唐胥鐵路鋪軌後,曾使用了一臺我國工人最早自己製造的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機車,也稱「龍號」機車。這臺機車是唐山機車車輛廠(當時叫南廠)製造的。就是用這些簡陋的設備,參照當時任總工程師的英國人金達提供的幾份簡單的圖紙,利用煤礦起重機的鍋爐改造成機車鍋爐,用煤礦豎井架子的槽鐵製成機車車架,並用生鐵鑄成動輪,用銅錠搪成汽缸……,憑著人力、大錘和風箱完成了鍋爐的鉚制與檢驗工作,用小工具機加工出了大車輪和機車鞴鞴杆,用自搭的土組裝臺完成了十幾噸重的機車組裝工作,製成了一臺0-3-0型蒸汽機車。
  • 井陘煤礦:光榮退役的蒸汽機車
    這臺蒸汽機車,由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生產,整整運行了30餘年,是牽引「髒累苦」的功勳機車,見證了井陘煤礦的百年輝煌,因拍攝《戎冠秀》電影而成為明星機車,2005年光榮「退役」,退出了歷史舞臺。司機負責操縱機車,副司機協助瞭望前方,司爐負責給蒸汽機車鏟煤燒火。「蒸汽機車的駕駛室只有幾平方米,又小又髒又熱。最難受的是夏天,最高溫度達到近40攝氏度時,駕駛室內溫度更高。出乘一趟,全身被汗溼透了,臉上全是黑的。」開火車說起來好聽,看起來風光,實際是個受罪的差事。「是我們把煤炭拉到微水車站,在用其他的機車牽引,拉到全國各地的。也挺自豪,也挺光榮。
  • 唐山印記|敢說唐山沒文化?我和你辯!
    作為GDP常年穩居河北省前列的城市,「豪車雲集」「土豪扎推」已經成為了唐山的顯著標籤,但很少有人把「文化」和「唐山」聯繫起來。其實,則不然,唐山是一座文化燦爛且歷史悠久的城市。不信?你往下看!
  • 調兵山:不為人知的世界蒸汽機車王國
    調兵山市是遼寧省區域面積最小的縣級市,區域面積僅263平方公裡。但其境內自然資源卻十分豐富,查明礦藏1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14.16億噸,佔遼寧省總儲量的1/3,另外還有煤層氣、煤矸石和矽灰石等礦產資源儲量也十分可觀。
  • 最後的蒸汽機車,記錄著戈壁的寂靜
    20世紀末是三道嶺蒸汽機車的黃金年代,有30多臺蒸汽機車在礦區運行。如今,三道嶺地區僅存的11輛蒸汽機車承擔著煤炭開採和運輸的雙重任務。一列蒸汽機車車頭裡的標準配置是司機、副司機、司爐及司旗。司機把控機車運行,副司機從旁協助,司爐負責機車動力。「蒸汽機車在礦上就跟開了個敞篷車似的,沒啥密封性,一班下來臉就黑了,就剩眼珠在轉了。」
  • 《傳統的蒸汽機車》病尉遲-協助拍攝
    蒸汽機車是利用蒸汽機,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學能變成熱能,再變成機械能,而使機車運行的一種火車機車。1814年,英國人喬治史蒂芬森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
  • 珍貴的蒸汽型火車頭
    尤其是慢火車髒亂迷離的味道慢悠悠的時光還有那市井十足的人生百態但隨著高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綠皮火車或者慢車逐漸被淘汰雖然可惜但這是時代不斷向前的步伐這趨勢猶如前行的火車無法被抵擋 2 火車頭是一列火車前行的力量之源,從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誕生至今
  • 蒸汽機車、「老東風」「子彈頭」……太原有個火車頭「博物館」
    ▲建設型燃汽機車,由大連機車車輛廠對解放型蒸汽機車進行改進設計,1957年7月試製成功。1965年曾一度停產,1985由大同機車廠復產,並進行了改進(車號自8001起),改進型俗稱「建設B型」。 太原機務段從誕生、發展到如今擁有華北最大的電力機車檢修基地、現代化的機車整備場以及國內先進的和諧型機車,經歷了機車動力裝備的發展變遷。對於蒸汽機車揮鍬加煤的 「苦」、內燃機車裡外擦油的 「累」、電力機車手柄提速的 「力」,每個太機人有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北京型內燃機車,是我國鐵路史上最成功的液力傳動柴油機車車型之一。
  • 渭南朝陽公園裡蒸汽機車車廂被刷白市民吐槽
    蒸汽火車曾是公園獨特風景  2010年初,渭南市在拆除鐵路北貨場專線鐵路(老隴海線)時,朝陽公園內的一段約150米長的鐵路被保留下來,一臺銅川耀州區某水泥廠退役的前進型蒸汽機車被保存在此處。  此後,這列蒸汽火車不僅訴說著老渭南人對隴海老鐵路的那段記憶,也迎合了年輕人追求新鮮的心理,成為朝陽公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今年8月初,公園的綠皮車廂旁搭起架子,有工人開始刷白漆保養。一周前,3節半車廂完成刷白,雖然車廂看起來靚麗時尚,但不少市民覺得白色車廂與蒸汽機車很不搭調,破壞了懷舊情調。
  • 他有四本駕照: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
    而陳茂正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四本駕照。在蒸汽機車時代,「大車」意味著和煙燻火燎的蒸汽機車作伴,在成為正司機跑車之前,往往還要在司爐工、副司機等崗位錘鍊七八年。值乘一趟要燒掉好幾噸煤,都是司乘人員一鍬鍬投進爐膛的。全身上下除了眼白外,都是黑的。陳茂正當年憑著年輕、聰敏好學,從司爐到副司機,只花了一年時間。
  • 走進這些地方,體驗唐山工業文明之美_文旅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諸多中國「第一」在此產生: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件衛生陶瓷……所以,想了解中國的工業發展史,來唐山工業遊是不二選擇。  園區由礦業文化博覽區、「國保」遺址觀光區、時尚文化休閒區三大板塊組成,包括開灤博物館主館、井下探秘遊、中國第一佳礦1878、電力紀元1906、蒸汽機車觀光園、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等一系列展館和景區。  博物館內包括48件國家一級文物及上萬件館藏珍品,著名藏品有中國迄今存世最早的開平礦務局老股票、令人嘆為觀止的千餘冊羊皮蒙面大帳本、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鐵軌等珍貴文物。
  • 這臺機車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本文轉自【中國鐵路】;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廳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臺車頭掛有毛澤東主席頭像的蒸汽機車。它就是被譽為「機車領袖」的「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毛澤東號」機車作為新中國鐵路的一面旗幟,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炮火之中。當時鐵路運力嚴重不足,一場「死機復活」運動在哈爾濱機務段轟轟烈烈地展開。 1946年8月,工人們從濱洲線肇東車站拉回了一臺破舊蒸汽機車,奮戰27個晝夜將這臺機車修復。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將這臺機車正式命名為「毛澤東號」。
  • 遼寧:汽笛聲喚醒工業遺產 滿載歷史變財富
    蒼茫原野上,汽笛的轟鳴打破寂靜,一列蒸汽機車緩緩而來。隨著火車技術的發展,蒸汽機車逐漸被淘汰。但在遼寧省調兵山市,有21臺蒸汽機車卻保留並持續運行著,並建成了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和蒸汽機車發燒友慕名而來,這裡還成為多部影視片的熱門取景地。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工業遺產被喚醒,再度「活」了起來。
  • 這個地方,愛文化的你一定不要錯過!
    一段跨國友情開始於1877年一位英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定居唐山30餘年之久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車修理廠並參與主持修建了中國早期四條幹線鐵路……關於他的故事你聽過嗎?金達記憶館將金達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娓娓道來金達記憶館坐落於唐山市中心鳳凰山公園東側,是開灤早期的員司別墅,設計簡潔明快,風格中西合璧,布局大氣規整,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倖存且保存完好的長方形單層結構建築,雖歷經百年依然魅力不減,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將其修葺一新,為唐山人增添了一處城市追憶之所。
  • 活在承德人記憶中的汽笛聲:那列穿城而過的老火車
    活在承德人記憶中的汽笛聲:那列穿城而過的老火車時光匆匆而逝,將無數的回憶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其中最令人難忘的,當屬那橫穿市區的鐵路和吞吐煙霧的老火車。在承德,有一條承載著回憶的鐵路,她自東向西穿過承德市區,在承德最繁華的市中心留下痕跡,噴吐著煙霧的蒸汽機車穿城而過,而這一晃,就是51年。她自東由承德站引出,穿過繁華的二仙居,越過蒼茫的廣仁嶺,經過聳峙的雙塔山,西至灤河站。一路呼嘯,煙霧騰繞,為這個城市的發展鞠躬盡瘁,她見證了承德的的一步步發展,她的氣息也融入在了大街小巷之中。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
    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收藏於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2013年7月3日拍攝。目前展位已經變化,重新進行塗裝。 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是功勳機車。1996年,經鐵道部批准,瀋陽鐵路局向抗美援朝紀念館捐贈該機車。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桃源街附近,坐落在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是一座塔樓式建築群。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