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0後"、"00後"等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成長,閒置經濟在過去一年中持續升溫。
盤點2020年,在二手電商這個賽道上,閒魚發展社區步入線下、轉轉合併找靚機深耕二手手機3C。兩大綜合平臺的雙寡頭格局愈發穩定,其他垂直領域平臺,享物說、回收寶、紅布林、多抓魚、得物等也在穩步發展。
兩超多強、百家齊鳴的格局意味著二手電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終於迎來崛起。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二手市場交易規模預計可以達到1萬億元。
充分的市場利好之下,玩家們既迎來了更充足的想像空間,也面臨著暗流湧動的激烈競爭。在二手手機這一領域,隨著閒魚和轉轉兩超不斷圍獵,一批老玩家要麼歸編站隊,要麼疲於抵抗。
比如愛回收,作為二手回收領域的老大哥,其C2B業務不僅在2020年被轉轉超過,賴以自豪的線下渠道也在遭受來自閒魚的強烈衝擊。面對困局,愛回收本想著通過所謂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圈住流量,打造所謂的流量池,但最終卻發現,不僅沒能如預想把流量截住,後院還頻頻起火。
愛回收的流量池是競爭利器還是一場空談?
縱觀二手電商領域,網際網路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閒魚背靠阿里,擁有源源不斷的資源支持,推出"會玩社區"強化的社區屬性,通過達人打造專屬圈子增加用戶黏性,其GMV也已突破2000億元大關。另一巨頭轉轉則坐擁微信錢包入口,通過多年積累形成APP和小程序的渠道矩陣,2020年戰略合併找靚機後,進一步穩固流量優勢和供應鏈體系,在二手手機3C領域一騎絕塵。
相比之下,唯獨愛回收卻依舊深陷流量沼澤中。為此,愛回收也提出了打造流量池,通過線上和線下的閉環來完成生態搭建。但不論生態如何搭建,構建流量池的第一步都是獲取流量,而愛回收在這第一步上就摔了跟頭。
在線上,合併了拍拍一年有餘,其線上流量依舊捉襟見肘。
從愛回收所在的二手手機這塊看,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20年Q2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6月份二手手機交易APP的DAU均值中,轉轉以201.0萬位居第一,第二是有著83.1萬的找靚機,第三是5.9萬的可樂優品商城,第四是愛回收,只有1.7萬,遠不及前三名。而轉轉和找靚機的合併,意味著愛回收和頭部的差距更大了。
而放大到整個二手電商領域來看,愛回收的數據更加悽慘。比達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二手電商APP中閒魚活躍用戶為5281.1萬列第一,轉轉以1533.5萬排第二。愛回收的用戶規模則連百萬級都沒有,只有22.3萬,而拍拍也只有20.7萬,兩者相加都不足50萬。
可見,愛回收與拍拍兩者整合效果並不好,即便有京東和品牌商有以舊換新業務支撐,但除了一定的業務量之外,愛回收並沒有將這些流量轉入自己的池子。
線下流量是愛回收一直較為看重的,其對外號稱"負重"前行。在線上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愛回收的線下流量也岌岌可危。
首當其衝的便是疫情"黑天鵝"的影響,對線下渠道打擊嚴重。隨著天氣轉冷,零散疫情又開始不斷湧現,多地開始採取了居家、封小區等措施,好不容易有所恢復的線下渠道也再次受創。
其次,愛回收還要面臨與閒魚的直接競爭。在閒魚最新的品牌戰略中,"新線下"是未來三大重點戰線之一。閒魚表示,未來三年將在全國20個城市建立閒魚基地,並且閒魚小站將布局到50個以上城市,閒魚集市也將推廣到30個城市。
如果說之前愛回收只是與回收寶打擂,那麼現在愛回收要直接面對閒魚這個"巨無霸",這對於資金承重的愛回收來說,又是致命重擊。
而線下流量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通過不斷開店進行區域覆蓋以達到規模效應,通過提高坪效達到經濟效益,從而才能加深流量池,但愛回收如果繼續開店,則需要更多的硬性投入和運營成本;偏偏二手回收又是低頻非剛需行為,坪效的提升也是難題,這必然會讓愛回收陷入兩難境地,線下這條路也遇到了瓶頸。
對於網際網路電商來說,構建流量池可以擴大目標客戶、降低成本,提供成交率等,但前提是流量池必須是健康的,而愛回收的流量池從目前來看似乎是一潭死水,內外循環皆有問題。本應是一把利器,最終也只能是一紙空談。
模式所困戰略失焦 愛回收聚不攏流量
為何閒魚和轉轉都能構建起自己的流量池,而愛回收的池子則這麼不穩固呢?
其癥結之一便是愛回收的業務模式。愛回收以回收起家,做的是C2B的生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的忠誠度低。對於消費者來說,回收閒置物品這種事情自然是價高者得,哪家出價高就選擇哪家,這就決定了愛回收最底層的流量難以入池留存。
其次,在發展策略上,愛回收搖擺不定有些失焦。
在發展初期,愛回收看到線下是一塊窪地,便著重線下發展,通過打造線下合作渠道獲取流量,為此還增設了愛機匯這條核心業務線,愛機匯在初期也確實為愛回收帶來了可觀的流量和業務,但隨著發展的深入,線下流量開始見頂,此時愛回收便開始轉到線上,最終抱上了京東這個大腿,但也付出了極重的代價,5億美金融資最終只有2000萬入帳,還讓出了一個聯席總裁。
然而高代價卻沒能換回回報。如前文所言,合併而來的拍拍為愛回收帶來的流量極為有限。線下這塊,愛機匯這一業務走向無疾而終,乃至其核心負責人鄭甫江也被傳離職且在2020年幾乎沒有公開露面。
在新零售火熱之時重金布局的線下,則讓愛回收脆弱的資金量更加緊繃,不得不頻繁融資來緩解困局。沒有號準脈搏的愛回收在兜兜轉轉之後依舊沒能踏上正確的道路。可以說,模式和戰略的問題讓愛回收的流量池最終成為面對競爭時的自我安慰。
流量之外 解決服務才是王道
流量池的建立有著諸多先決條件,其中之一就是人都有選擇的習慣。在同等條件下,人們會自動選擇感覺更好的。
因而,愛回收難以將流量蓄積成池,除了渠道和模式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核心原因是愛回收服務能力的不足,難以維護住口碑,沒有成為用戶自動選擇時感覺好的那一個。
不論是C2B還是B2C,亦或是B2B,這其中都涉及到平臺中間所需要的居間服務能力,但愛回收靠的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其提供的居間服務不足以滿足交易雙方所需要的全部需求。在投訴平臺上,愛回收的相關投訴一直不斷,其惡意壓價、私下拆機甚至損壞用戶產品等問題充斥其中,勸退了那些想要進行二手交易的用戶,破壞了二手電商立足之本——信任。
沒有流量又缺少服務,導致需求、供給減少,最終都會反饋到供需天平的另一端。失衡的供需關系所帶來的惡果最終只能由平臺來買單。因而,儘管愛回收使出渾身解數構建場景築構流量池,卻也只是即來即散。
目前國內二手交易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21年必將是行業走向競合的關鍵之年,兩大巨頭之下,愛回收能夠保住現有地位,最終還得看其是否能夠迷途知返。否則,用戶不再愛回收,其自身也難免被"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