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率十萬人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有三人,分別是駐守北平的傅作義,駐守新疆的陶峙嶽和駐守湖南長沙的陳明仁。這三人中,傅作義起義時,兵力最多,光在北平,就有25萬人接受改編。其次是陶峙嶽,有十萬多人。第三就是陳明仁,本來有十萬多兵力,但他在起義過程中,猶猶豫豫,結果發生兵變,跑了不少人,最終,他起義時,加上地方武裝,才勉強有7萬多人。
三人在起義時,都是相當驚險的,傅作義手下的第九兵石覺本人,及第九兵團的第13軍軍長駱振韶、第16軍軍長袁樸、第94軍軍長鄭挺鋒都不同意起義。李文的第四兵團及手下的三個軍長,也不同意起義。不過,第31軍、第35軍、第101軍、第104軍都是支持起義的,這樣,傅作義根本不懼李文和石覺兩人。
最驚險的,是新疆的陶峙嶽,他當時雖然是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手下有十萬大軍,但能調動的部隊,只有第42師一萬多人,這個師的師長,是新疆警備副總司令趙錫光兼任,趙錫光是陶峙嶽的老部下,當然聽陶峙嶽的。但其他九萬人,則分布在騎兵第1師,整編第78師。騎兵第1師師長馬呈祥,第78師師長葉成及其所屬第179旅旅長羅恕人三人,是實力派,原本是胡宗南的部下,都是國民黨和老蔣的死忠。
十萬部隊中,手握九萬大軍的三名將領,都不同意,這可怎麼辦?而且,據可靠情報,這三人暗中密謀暴動,準備拘捕主張起義的陶峙嶽將軍的嫡系劉孟純、陶晉初和屈武三人。在危急時刻,陶峙嶽單槍匹馬,闖進騎兵第1師師部,騎兵第1師師長馬呈祥,第78師師長葉成及其所屬第179旅旅長羅恕人三人當時正在開會,陶峙嶽將軍單憑一張嘴,跟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最終,三人在陶峙嶽將軍答應保護他們的安全,並派兵護送他們新疆後,才答應交出部隊,讓部隊跟陶峙嶽將軍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