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流行,考古發現戰國漢代的金銀錯青銅器以千百計。但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中國的青銅時代來說,它只不過是一抹絢麗的晚霞。
金銀錯是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也稱「錯金銀」。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
「錯」的概念
無論古代說的「金銀錯」,還是今天說的「錯金銀」,金銀二字容易明白,但「錯」字對一般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了。
漢字是世界上含義最豐富的文字,而「錯」字又比一般漢字的含義,還要豐富得多。據《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等書的解釋,它至少有十多種不同的含義。但是,我們這裡說的是金銀錯,這個「錯」字,就必須和金銀聯繫起來才能說清楚;同時,還要以金銀錯流行的那個時代的人對錯字解釋為準,否則,上下數千年,海闊天空地談論,那就會「月迷津渡,霧失樓臺」,什麼都不用說了。
漢代是我國金銀錯工藝最盛行的年代,那個時期人們是怎樣說的呢?漢代有一位見多識廣的大學問家許慎,他編了一部叫《說文解字》的大字典,該書對「錯」字,只有一種解釋:「錯,金塗也,從金,聲」。金銀錯最流行的漢代,對「錯」字的全部解釋,就只有上述八個字,說明那時所說的金銀錯,就是把金銀塗畫於青銅器上的意思。清代傑出的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說:「錯,俗作塗,又作措,謂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廣義一點說,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就可以叫金銀錯。如用金錢繡成圖案花紋的背心,漢代就叫「金錯繡襠」(《西京雜記》卷一)。在漆器上做金銀圖形的,叫「金漆錯」。(《後漢書·輿服志》)中華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輯的,由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辭海》,對「錯」字的第一解便是:「錯,用金塗飾」。飾,就是紋飾。《康熙字典》對「錯」字的解釋,是引《集韻》:「金塗謂之錯」。所以,在二千年後的今天,無論我們怎樣去解釋金銀錯,都應以二千年前,也就是金銀錯最流行的那個年代對它的解釋為依據,何況,古今字典的解釋也是完全一致的。
裝飾手法
中國古代在青銅器上做金銀圖案紋飾的方法,目前已發現的,主要有二種。
鑲嵌法
目前已發現的我國古代金銀錯青銅器,有的是採用鑲嵌的裝飾方法,又叫鏤金裝飾法。一九七三年,我國著名學者史樹青,在《文物》上發表了一篇《我國古代的金錯工藝》,主要就是談這種方法。其製作分四個步驟:第一步是作母範預刻凹槽,以便器鑄成後,在凹槽內嵌金銀。第二步是鏨槽。「銅器鑄成後,凹槽還需要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在器表用墨筆繪成紋樣,然後根據紋樣,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刻鏤,也叫鏤金」。第三步是鑲嵌。第四步是磨錯。「金絲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並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
塗畫法
這是漢代金銀錯的主要裝飾手法,這從漢人對「錯」字的解釋:「錯,金塗也」,就可以看出來。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金塗」法主要工序如下:
1、製造「金汞劑」
「金汞劑」的製造是一個化學過程,即是把黃金碎片放在坩鍋內,加溫至攝氏四百度以上,然後再加入為黃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體,製成所謂的「泥金」。
2、金塗
用泥金在青銅器上塗飾各種錯綜複雜的圖案紋飾,或者塗在預鑄的凹槽之內。
3、金烤
用無煙炭火溫烤,使汞蒸發,黃金圖案紋飾就固定於青銅器表面。
這種方法,今天有人稱為「鎏金」,但古代叫「金錯」。因為古代圖畫紋飾也叫「錯」。《史記·趙世家》:「翦發紋身,錯臂左衽」。原註:「謂以丹青錯畫其臂也」。古代畫彩也叫「錯彩」,鍾嶸《詩品》卷中:「湯惠休曰:謝(謝靈運)詩如芙蓉出水,顏(顏延之)如錯彩鏤金」。錯彩和鏤金是兩碼事:如前面所說第一種鑲嵌法,也就是史樹青所謂的"鏤金"法;而這裡所說的第二種方法,即「金塗」法,就是「錯彩」。如果把全器都塗上金,而沒有「錯彩」,沒有任何花紋圖案,是素麵,就不能叫「金錯」。
在漢代青銅器工藝的流程中,有一道專門的金銀錯工序,負責這道工序的工人,叫「金銀塗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紋飾的意思,所謂「金銀塗章文」,就是在青銅器上,用金銀塗飾花紋圖案。由於漢代有「物勒工名」的制度,所以,在一些漢代金銀錯青銅器銘文中,常常見到有「金銀塗章文工」,「黃塗工」,或簡稱「塗工」的工種名字。
在現存的戰國秦漢金銀錯銅器中,多數是用這種「金銀塗」方法製成的。我們發現,許多被考古和文物專家稱頌的一些精美金銀錯青銅器,它的金銀錯紋飾脫落處,沒有任何凹痕,一眼就可看出,其金銀錯紋飾不是嵌上去的,而是塗上去的。如一九八七年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銀錯虎吞鹿器座,是舉世公認的金銀錯代表作品,但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這件器物虎尾上的金錯紋飾脫落了一小塊,但脫落處並沒有絲毫凹痕,明知不是嵌的,而是塗的。還有,傳為河南省洛陽金村戰國墓出土的錯金銀鬥獸紋鏡,也是公認的金銀錯精品,但仔細觀察,發現錯金脫落處,也無任何凹痕,一看便知是用的「金塗」法。又如現存美國沙可樂美術館的鳥紋壺,是一件公認的金銀錯精品,但其金銀錯脫落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凹痕,一望便知為「金塗法」產品。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真是不勝枚舉。
錯金銀作品賞析:
虎噬鹿器座
戰國錯金銀銅鼎
錯金銀鳳鳥紋封泥筒
錯金銀馬首形青銅轅
青黃玉錯金銀螭紋獸足蓋杯
錯金銀青銅獨角獸
錯金銀鳥紋鼎
錯金銀象耳瓶--馬進貴
錯金銀犀牛型鎮紙
博山爐錯金銀嵌寶石
如果您希望每天離藝術近一點,請點擊最上方「戰國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添加公眾微信。
中山國文化網:www.zsgwh.com
中山子爵青銅坊:http://shop68149396.taobao.com/
中山國遺址服務熱線:0311—82880015
中山國王陵遺址: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